第 55 章
◎知青也想挣加工费◎
问过系统, 邓琳琅悄眯眯下了自行车,两手紧紧握着车把,明显感觉到自己腿肚子直转筋, 一步也不敢再往前走。
她错了,她真的错了, 她不应该图省事抱着侥幸心理,竟然碰上了该死的万一!关键是连对面是人是鬼都听不出来。
系统终于传来了动静, 邓琳琅觉得它平静的声音,前所未有令人信服:“哭的人在左前方五米的玉米垛后面,是庄头知青点的许丽荣。”
听哭的人是许丽荣,邓琳琅两手一软,自行车直接倒在黄土路上, 发出很大的声响,完全盖过了细碎的哭泣声。
“谁……”哭声消失了, 代之而起的是颤声疑问。
邓琳琅没好气的:“我, 邓琳琅。”
“邓琳琅?”玉米垛后果然传来许丽荣不敢相信的声音,邓琳琅一屁股坐到了路中间, 没好气的:“不是我是谁。你不好好在知青点呆着,跑到光明生产队的玉米垛哭啥, 不怕红袖箍巡逻把你抓起来?”
许丽荣也被吓了一跳,根本没想邓琳琅咋知道是自己,只以为邓琳琅跟自己一屋住了两年,听哭声就辨出自己的声音。此时她慢慢从玉米垛后面转出来, 天色已经昏暗的只能看出人的大概体型, 邓琳琅又坐在路中间, 只有一团黑影, 许丽荣有些不确实的叫了一声:“邓琳琅?”
邓琳琅慢慢从地上站了起来, 边拍着屁股上的土,边扶起自行车,根本不看走近的许丽荣,心疼的看着歪了的车把——这可是她才到手的新车——绕到车头前面用力正起车把来。
“这么晚了,你才从县城回来?”许丽荣的鼻子囔囔的,邓琳琅想劝她先揩把鼻涕。
“你不是也躲在这儿哭个没完吗?”还知道自己是从县城回来的,知青点的消息还挺灵通的。
许丽荣已经蹭到她面前:“我不敢一个人留在知青点,没想到一下子走的有点远……”
那你可走的够远的。邓琳琅正好车把,看着黑严实的天色,终是不忍心,问了一句:“你是继续在这儿呆一会儿,还是跟我一起回去?”
许丽荣有些奇怪的看了邓琳琅一眼,没话。邓琳琅中午在石爱党家吃的不少,可跑了一下午肚子还是饿了,心情便有些烦燥,语气并不算友好:“那我就先走了,你也早些回去吧。”
完便想上车,车后架子却被许丽荣拉住了:“我跟你一起回去。”
“那我带你,你会自己上车吗?”问都问了,带一段就带一段吧。
许丽荣轻嗯了一声,邓琳琅身上的鸡皮疙瘩都快起来了,这可不是她认识的许丽荣。
人肚子饿起来,想的都是要吃啥、吃多少,是没有心思关心别人的。邓琳琅现在就是这种状态,根本想不起要问许丽荣为啥突然回到庄头,为啥不敢呆在知青点,又一个人跑到两个生产队之间的玉米垛后头哭。
其实许丽荣在跳上车后架后,就等着邓琳琅问她,心里也想好要如何回答邓琳琅的问题。可是邓琳琅一副专心骑车的模样,声都不吭一声,许丽荣心里竟失落起来。
“前头就是知青点了,你自己回去吧。”邓琳琅停下自行车,看着前面漆黑一片的知青点,虽然觉得有些怪异,还是本着不掺和其中的想法,如是对许丽荣。
没想明白自己为啥感到失落的许丽荣,身子听话的跳下车后座,脚也踩到实地上,却还跟着自行车走,期期艾艾的问:“邓琳琅,我能上你家呆一会儿吗?”
邓琳琅狐疑的看向许丽荣,初四的月亮才弯出形状,不足以把许丽荣的脸色照分明,分辨不出她是什么表情,更不可能看出她在什么样的心情下出这样的请求。
搞的邓琳琅都不知道自己该答应她还是不拒绝。本以为沉默就是婉拒,不想在许丽荣的理解中,沉默便是默许,诚实的跟着邓琳琅开始往村西走。
“许丽荣。”邓琳琅的语气绝不算好:“我搬出知青点的时候,就过以后我不是知青了,以后知青点的事儿与我无关,你们之间的破事儿我也不想知道。”
“现在除了你那儿,我不知道自己该上哪儿去。”许丽荣前所未有的虚弱,与邓琳琅印象中那个一直精气神十足的形象大相径庭。
邓琳琅急着回家喂肚子,由着她跟着,远远便看到自己院子里,散发出橘黄的灯光。
到家了。
邓琳琅自然而然想到这三个字,心头即松快又踏实,脸上不自觉刚浮出了笑意,便听到脑海里系统的声音:“宿主,系统任务进度增加百分之五,请继续努力。”
她努力啥了,自己咋不知道?
邓琳琅明显感觉到笑容僵在自己脸上,收起来突兀、继续笑下去太没心没肺。
不管了,先回家填饱肚子再。
邓琳琅用车前轮轻轻撞了一下院门,不出意外的没有撞动,高声向院里喊:“孙婶子,大妮、二妮,我回来了。”
院子里马上响起大妮二妮争先恐后的叫娘声,还有孙桂英叫两人慢点跑的声音,接着院门便被开,大妮二妮一齐扑上来叫娘,邓琳琅根本没有犹豫的时间,对着两个孩子的脸上笑容再也下不去。
“咋这时候才回来,可把两个孩子急坏了。娘呀,你咋不声不响买自行车啦,多少钱,票不好找吧?今天百货商店就开门了啦,又是你表哥帮忙的吧。”孙桂英见到邓琳琅,搂头盖脸全是问题,最后看着自行车挪不开眼了。
大妮二妮在孙桂英的提醒下,同样注意到自行车的存在,她们年纪虽,也知道娘买的自行车以后就是自己家的。两个孩子再顾不得扑娘,两双手不停的摸摸这儿、摸摸那儿,不知该放在哪儿好。
“孙婶子,让我进屋喘口气行不?”邓琳琅无奈的请堵在门口的孙桂英让路,她才发觉自己的失态,拉过两个孩子时,又看到了一直跟着的许丽荣:“许知青?”
邓琳琅回头看了一眼许丽荣,向孙婶子点点头:“我们半路碰上了,她想到家里坐一会儿。”
“哦,快进来吧。”孙桂英迟疑的那一下,被邓琳琅注意到了,哪怕孙桂英接下来跟招呼自己家客人一样,热情的请许丽荣进屋,邓琳琅还是觉得孙桂英似乎知道点什么。
看到孙桂英直接拿了盏油灯去厨房热饭,邓琳琅制止要去洗漱间拿盆水的大妮:“娘自己去洗漱间洗,你帮娘招待许阿姨好不好?”
被委以重任的大妮,郑重的点头,拉着许丽荣往客厅走,还不忘拉住要跟着邓琳琅去洗漱间的二妮。邓琳琅匆匆洗了把脸,没回客厅而是直接到厨房找孙桂英:“孙婶子,知青点今天是不是出事儿了?”
孙桂英向她点了点头,侧耳听了一听,确定许丽荣已经进了客厅,才声向邓琳琅起知青点今天的奇事来:年前袁劲松直接被许茂林定性留下看知青点,其余的人便趁着公共汽车没停运回家过年。
谁也不知道许丽荣咋提前这么些天、大年初四就回了庄头知青点,然后发现成静然同样没回家过年,与袁劲松两人竟然住在了一起。
也是许丽荣倒霉,回知青点的时候,正巧听到了那两人没羞没臊的动静。她一个没结过婚的大姑娘,只听出动静不对,以为知青点进了贼,吓的没敢出声,直接跑去向许茂林报告。结果那两人被许茂林带人堵个正着,还有脸许丽荣是故意陷害他们。
好在许丽荣回村的时候,有好几个人看到了,还跟许丽荣过招呼,当场站出来给许丽荣做证,那两人才没话可,直接被许茂林送到大队后又经大队送去公社,知青点应该只剩下许丽荣一个人了。
邓琳琅听了有些明白许丽荣为啥,自己不敢一个人留在知青点了。原来许丽荣不是感叹而是无奈的事实——白天知青点出了那么大的笑话,谁知道有没有二流子知道知青点只剩下许丽荣一个人,晚上去混水摸鱼占便宜?
“成静然也没回家过年?”邓琳琅分心到女主身上,是因为从原著中可以看出,公社知青办有非常欣赏女主的人。她得想搞明白女主留下是真想陪袁劲松,还是在欣赏她的人面前刷好感。
孙桂英十分鄙夷的:“可不是。这都多少天了,两人一直没出知青点。大家都当袁劲松那天被批了,没脸出来,谁也没放在心上,没想到两人偷偷摸摸的……”
一直没出知青点啊。邓琳琅心中替成静然默哀了一秒钟,感觉她的主角光环也没那么强大,轻易就被许丽荣破功了。
看来自己这段时间对知青点关心的不够呀。
尽管知道自己与知青们的交集会越来越少,谁又能保证剧情不会自我修复,哪天男女主又成了她悠闲养老路上的绊脚石?邓琳琅反省后,觉得自己还是分些心注意一下的好,等哪天知青大返城离开庄头,她就可以真的不必理会那些人了。
想掌握知青点的情况,曾经向自己示好过的许丽荣是不二人选。邓琳琅端着大米饭和碗筷,孙桂英端着一大盆酸菜汆白肉,一起笑眯眯回到客厅。
“你晚上还没吃饭吧,一起吃点儿?”邓琳琅的态度,比起想把许丽荣留在知青点时好多了。
许丽荣看着热腾腾的大米饭,以为自己出现了幻觉:邓琳琅家里对她太好了吧,竟然让她哥给她带大米过来,还是这么大一盆!
她在城里家中勉强咽下的年夜饭,只是米里掺了把大米,已经是逢年过节才能吃上的好饭。
对比之下,许丽荣的眼圈又红了,声:“我就在你家呆一会儿,回去自己做点就行。”自己与邓琳琅之间,哪怕同住了两年也没有蹭饭、还是这么好饭菜的情谊。
邓琳琅跟没听到许丽荣拒绝一样,顾自给她盛了碗饭,把人按到椅子上,自己捧起孙桂英给她盛好的饭碗,直接扒了一口。
一顿饭许丽荣并不比邓琳琅吃的少,看着见底的酸菜汆白肉,她才反应过来自己不知不觉吃了这么多,有些不好意思的站起来,:“谢谢你啊邓琳琅,我回家都没吃这么饱过。”
邓琳琅不当回事的摇了下头:“吃饱了不想家。”
“不想家?”许丽荣嗫嚅一声,低头看着残汤剩饭发愣:“那是我家吗?”
邓琳琅与孙桂英对视一眼,谁也没接许丽荣的话,默契的收拾碗筷。两人再回客厅,发现许丽荣又坐回椅子上,眼神放空的看着炉子,吓的大妮二妮都不敢出声了。
“邓,我先回去了。”孙桂英看了发愣的许丽荣一眼,不放心的跟邓琳琅:“你忙了一天了,明天不定还得忙,也早点休息吧。”这个许知青,是不是也该回知青点了。
大妮两个听到孙桂英要走,照例一齐上前拉衣角、抱大腿,奶声奶气的追问孙桂英明天啥时候过来,如同亲祖孙告别般,气氛温馨自然。
发呆的许丽荣有些无措的站起身,理智告诉她应该跟孙桂英一起告别,可她真的有些不敢一个人回冰冷的知青点,行动上便有些迟疑。
邓琳琅觉得自己铺垫的差不多了,向孙桂英笑着:“孙婶子路上心点,明天我得到公社去一趟,你能早点过来吗?”
孙桂英点头应下,大妮和二妮欢呼一声,叽叽喳喳送孙桂英到院门口,又手牵手回到客厅,才发现跟娘一起回来的阿姨在哭。
懂事一点的大妮迟疑的叫了一声:“娘?”
二妮却不明所以的指着许丽荣向邓琳琅告状:“阿姨哭,不漂亮。”
大妮一把拉过二妮:“就你话多。走,我领你洗脚去。”
孩子们出了门,许丽荣总算止住了眼泪,头也不抬向邓琳琅道歉:“对不起啊邓琳琅,大过年的,我不是有意要给你添堵,就是一时没忍住。”
在家里受了委屈跑回知青点,无意间揭穿了男女主,搁谁也忍不住呀。邓琳琅递给她一块手绢,坐到许丽荣边上的椅子上:“谁都有不如意的时候,哭过了日子还得过不是。”
这还是那个胡搅蛮缠的邓琳琅吗,出来的话太有哲理,许丽荣一时接不上咋办?她正在擦泪的动作顿了一下,有些不敢相信的问:“你不想知道我为啥这么早就回庄头,也不问我……”
邓琳琅断许丽荣的话:“家家都有本难念的经。咱们插队离开家那一刻,在别人眼里就是一个独立的大人,应该可以自己养活自己,最好还能反哺一下家里。”
“可是你家里……”许丽荣眼前浮现出邓琳琅笑吟吟端着一大盆大米饭进屋的情景,理所当然的认为那大米都是邓林胜给邓琳琅带来的。
提起邓家,邓琳琅轻笑了一下:“每个家庭情况不一样。我家里爹娘、大哥、大姐都有正式工作,哪怕我当初是自己任性,也确实让我哥能留城还有了轧钢厂的工作,又两年没跟家里联系,没花过家里一分钱,他们一直觉得亏欠我。”
没有可比性的东西比啥呢,只会让自己待增烦恼。
许丽荣长久的沉默,在邓琳琅哄睡两个孩子的时候,依旧一个人坐在客厅里发呆。直到邓琳琅又从东屋出来,许丽荣才如憋狠了一样,向她诉自己的遭遇:
知青点好不容易有人留守,许丽荣跟别人一样带着自己给家里买的一点特产,还有一年的几十块钱分红回到了城里的家。
尽管家仍如印象之中狭窄的转不过身,她还是高高兴兴的把特产递到亲娘面前,结果却被嫌弃太少、太土。许丽荣心灰了一刻,又掏出一半的分红,亲娘才给她一个笑脸。
接下来便是住宿问题——许家住的是单位分的筒子楼,只有一大一两个房间。许丽荣下乡后,她家的住宿格局就是哥哥、两个弟弟住一个房间,妹妹跟着爹娘住一个房间,几乎没有地方给许丽荣安身。
好在前两年也同样有这样的问题,都是许丽荣与妹妹挤一张床。可是妹妹已经不再是一团,个子长了脾气也长,睡了一晚上就不想再跟许丽荣挤,她不该回家抢自己的床。
孩子的话许丽荣忍了,长她四岁大哥的行事,成了许丽荣提前返回庄头的导火索——过了年她大哥已经二十四,在这个年代早该娶媳妇成家。可是许家条件摆在那,导致许丽荣大哥相看的人不少,同意的没有一个。于是他把主意到了回家过年的许丽荣头上,丧心病狂的想出了跟人换亲的主意。
邓琳琅听到这儿实在没忍住,奇怪的问:“乡下换亲的都少了,你哥好歹也有正式工作,竟然想让你跟人换亲,你爹娘同意?”
许丽荣觉得眼前的邓琳琅简直是不知人间疾苦的大姐:“我哥是临时工,只有我爹是正式工,养活一家六口本来就紧巴,根本存不下钱给我哥做彩礼。加上我哥一年比一年大,好不容易听到有人不要彩礼,哪怕那人腿不好,他们也觉的一下子解决两个难题,是件大好事。”
神特么的大好事。
邓琳琅一下子抓住重点:“解决两个难题,难道那家有本事让你回城?”
许丽荣苦笑着告诉邓琳琅,真的让她猜着了,那家的爹娘前两年工伤一起没了,留下两个工作名额。据如果许丽荣同意的话,其中一个名额就是她的。
邓琳琅却不觉得天上有掉馅饼的好事。那人虽然腿脚不好,可正式工名额多香,有的是姑娘为了那个名额舍身成仁:“他们家不是只有两个孩子吧?”真的只有两个孩子的话,邓琳琅甘认自己是人。
许丽荣摇了摇头:“他们家四个孩子,腿脚不好的这个是老二,下头有一个只比他一岁的妹妹,弟弟只比他妹妹两岁。”都到了可以参加工作的年纪,那个工作名额指不定是谁的呢。
邓琳琅相信,自己想到的,许丽荣一定也能想到,否则不会这么早跑回庄头——回到庄头只是苦累一点,留在家里马上要被人卖了。
“你给了家里一半分红,买特产应该也花了些,这一年咋过?”邓琳琅在厨房里的确存了对许丽荣的利用之心,现在一点也不剩了,想想只替许丽荣犯愁。
许丽荣认真的看邓琳琅:“我听你带着生产队的妇女织手套,我在家里的时候就织过,能不能让我也跟着你织手套?”如果她跟着织手套挣加工费,是不是也能跟邓琳琅一样盖起属于自己的房子,再也不用回城面对虎狼一样的家人。
邓琳琅沉吟起来,她不爱跟知青点的人掺和,可是许丽荣的遭遇实在让人同情,加之她又被钱副主任安排了帮其他大队修农具的活儿,装样子也得往县城跑个十几趟,如果还能按时拿出手套定量来,可能会引起怀疑,让许丽荣分担她那份倒也不错。
“你跟着织倒也可以,不过除了你以外,其他人可不能碰。”邓琳琅依旧把丑话在前头。
许丽荣高兴的答应下来,终于觉得黯淡无光的生活里,照进了一缕光亮,虽然细微,却让她的心不再绷得那样紧。
自此许丽荣便在邓琳琅的西屋住了下来,还从知青点把自己的口粮搬到邓琳琅这里一半算是交伙食费,每天啥活都跟孙桂英抢着做。
孙桂英开始有些不相信许丽荣,做饭量米拿菜的时候都背着她。观察了几天发现许丽荣做的多吃的少,才跟邓琳琅:“许每顿饭吃那么少,是不是不好意思?”
当然是不好意思。知青们分的口粮跟社员是一样粗粮,邓琳琅家除了调剂口味已经很少吃粗粮,许丽荣哪儿好意思一直占便宜?
邓琳琅已经跑了三次县城,取回了一个大队修好的农具,又把另一个大队的农具送走,可以歇上两天。听孙桂英这么问自己,便想跟许丽荣谈一谈。
不想许丽荣先告诉邓琳琅,张晓凤等人已经从家里回来了,她也该搬回知青点住了:“不过手套我还会继续织。”
邓琳琅对此没啥意见:“你想好回知青点后,他们问你成静然两人的情况,你咋了吗?”
那两人被送到知青办是初四的事儿,现在正月十五都过完了,知青办竟没有一个处理结果,可能是欣赏成静然的人从中起了作用。邓琳琅不得不提醒许丽荣一句。
许丽荣哼了一声:“实话实。他们干丑事丢知青的脸,又不是我让知青被人指指点点的,有人敢问我就敢。”
尽管心里觉得事情没许丽荣想的那么简单,邓琳琅也没劝她继续在自己这里住下去——有许丽荣住着,邓琳琅晚上想用型编织机,或是给李卫党供货都不方便,前次到县城时李卫东已经向她提意见了。
最主要的是李卫东三个,已经把他们找到的古董交给了邓琳琅,系统评定可以兑换两万七千积分,可以让邓琳琅的积分直接突破三万大关,离四万触手可及。
邓琳琅很想看看,自己一下子增加那么多积分,任务进度能增加多少。如果还是不增加或是增加百分之一、二的话,邓琳琅觉得她能摸清任务进度规律了。
因此除了提醒外,邓琳琅没发表任何意见,只在送许丽荣的时候,把她搬来的粮食原封不动的搬了出来。许丽荣推让着不肯收回粮食,邓琳琅直接:“你们现在也是各做各的,你粮食不够吃的话,肯定有人笑话你。”
许丽荣相信邓琳琅的一定会发生,甚至能想到头一个笑话自己的一定是谢红玲,便没再推让,只:“等我加工费到手以后还你。”
邓琳琅一笑:“好呀,到时候少一分也不行。”用的是开玩笑的口气,的是认真的话。
关上院门后,邓琳琅长呼一口气。好人果然不是那么容易做的,许丽荣在这儿耽误了她不少事儿,当然得趁现在大妮两个又去牛棚补回来。
想着春天马上要到了,厚重的面料应该不好卖,她从商城里兑换的都是细棉布,花色尽量选择符合时代特色的纯色。但也有一匹红底白碎花的,可以送杨金环一块让她做春衣,更可以给大妮、二妮两个还有自己一起做亲子装。
“这么好的布,给她们两个做可惜了的。”孙桂英见识惯了邓琳琅的“不会过日子”,仍忍不住要唠叨了她一句。
邓琳琅骇笑:“女孩子不扮的漂亮点,还叫女孩子吗?”
孙桂英虽然疼两个孩子,思想里多少受点重男轻女的影响:“女孩子养来养去都得嫁人,在娘家吃的好穿的好,等去了别人家不会过日子咋办。”
“那我现在不也过的好好的。”邓琳琅一句话,成功的让孙桂英停止唠叨,低头研究邓琳琅给她画的衣裳样子:“这样式我可做不来。”
其实邓琳琅画的样子十分普通,不过是娃娃领缀个荷叶边,两兜由常见的方方正正改为斜插,袖口能穿进松紧带收口,再就是下围不是常见的直上直下,而是微微宽松的斗篷式。
不是邓琳琅突然结巴,而是她不敢太标新立异,真的只是宽松了一点点。就这,已经把针线活很好的孙桂英吓的不敢动剪子了。
还是下次去县城的时候,找个裁缝做吧。邓琳琅不再难为孙桂英,拿出从商城里给她和许大富兑换的保暖内衣:“孙婶子,这是给你和我大富叔买的,脱了棉衣正好穿。”
“你又瞎花钱。”孙桂英连连把东西往邓琳琅怀里推:“过年就给我们两个做新衣裳,现在又买这个干啥,我们有夹袄,不用穿这金贵东西。”
邓琳琅十分坚持:“都是按你们的号买的,你不要人家也不给退。”
孙桂英听了只得接过,却问:“给你爹娘买了没有?”上回邓哥哥还特意拿东西给他们两口子拜年,一家子都是实诚人。
邓琳琅就知道有这一出:“买了,跟你们的一起买的。就是不知道这颜色他们喜不喜欢。”
正着,院外传来李雪梅叫门的声音,孙桂英噌一下进了西屋,邓琳琅只能自己好笑的给李雪梅开门。
李雪梅笑呵呵的:“知道你是大忙人,现在都给公社做工作了,我只能自己来找你了。”着,把手里的一封信递给邓琳琅:“你家里来的信,我给你捎来了。”
信上的字迹是邓林胜的,邓琳琅虽然有些奇怪他刚给自己来信没几天,应该还没收到自己的回信,这封信里不知有啥急事儿,却也不能先看信,而是问起李雪梅的来意。
李雪梅睨了她一眼:“你是不是光忙着农具的事儿,把咱们做鞋垫、织手套的活给忘了?”
邓琳琅连忙否认:“离交货的时间还远着呢,有你这个大主任坐镇,还用得着我操心?”
李雪梅虚点了她一下:“的好听。哎,我问你,要是各生产队的定量已经完成了,能早交货不能?”
这下邓琳琅真的吃惊了:“都做完了?”
李雪梅得意的抬了抬下巴:“可不都做完了。你没发现吗,这个年大街上串门的人都少,扯老婆舌头的人更是一个没有。大家伙都卯着劲缝鞋垫、织手套呢。前天郑秀玉就找我她们生产队的定量完成了,昨天李花也找来了。我琢磨着,除了你们生产队手套的定量多点可能没完成,各生产队都差不多了。”
看来她低估了大家挣钱的热情呀。邓琳琅想想对李雪梅:“这样的话,不如让各生产队把完成的定量交上来,再领些碎布和绵线回去,趁着春耕前多做出些来。这样就算春耕的时候没时间做,日杂店想要的时候也能交得上,免的让人把活抢去。”
李雪梅听了一拍巴掌:“你这脑袋是咋长的,转的就是快。行,回去我就通知她们交过来,还是咱们两个验货呀?”
检查是必须的环节,哪怕刚经过陈春晓的事儿,暂时没人敢再弄虚作假,也得检查——震慑只能保证一时,制度才能长久保证质量。
送走李雪梅,邓琳琅拆开邓林胜的信,看着看着嘴角挂上了笑:邓林胜之所以这么快又给她来信,是因为他不仅找到了兽研所,还跟里面的一位曾姓研究员拉上了点关系。曾研究员家里老人身体不好,长期需要补充营养,邓林胜便把邓琳琅邮回去的大米送了些给曾研究员,倒让老人家开了胃口。
一向心眼实的邓林胜,为跟曾研究员拉近关系,曾向人家拍胸脯保证,只要老人有需要,他想啥办法也会保证老人的大米不断顿。曾研究员看着老人能吃下饭,身体有了起色,在朋友听的时候一时得意了原因。
这下邓林胜能搞到口感超好大米的消息,竟在兽研所内部范围内散播开来。借曾研究员之口向邓林胜求大米的人越来越多。
邓林胜当初想的简单,那就是交好曾研究员,是为了给邓琳琅增加一点保障,他相信邓琳琅不会怪他自作主张,更会替他提供大米。可现在求大米的人越来越多,他就吓麻爪了。
马上写信向邓琳琅明情况兼道歉,承认自己太过相当然,好心办了坏事。
难为邓林胜了解了自己的憨憨本质,邓琳琅可不得好好笑上一笑?她并不觉得邓林胜的全是坏事——能在这么短的时间内与曾研究员拉上关系,还知道投其所好,邓林胜肯定下了大工夫。
他只是社会经验太少,经过这次教训之后,该知道话不能得太满。
邓琳琅觉得,曾研究员是个有分寸的人,否则那些人早自己找上邓林胜,而不是通过曾研究员向他表达买米意向了。
所以邓琳琅跟最开始向石爱党提供大米一样,决定赌一把,即帮了邓林胜,也让自己的业务拓展空间——系统任务在积分突破三万大关之后,只增加了百分之一的进度,证明她的猜想是正确的。
那就是表面上要求她悠闲养老的系统任务,实际上是要求她带动着周边人一起提高生活水平,可能是怕她一支独秀引发别人的红眼病,天天找她麻烦不利于悠闲养老?
既然要带到身边的人提高生活水平,对邓琳琅全心爱护的邓家人也应该享受到这份福利,就从邓林胜身上试试水吧。
想到此,邓琳琅坏心眼的在信里问邓林胜,如果他把大米提供给别人,算不算另一种类型的涉足黑市呢?当然信里不可能这么直白,防的是别有用心的人看到后,给邓林胜带来麻烦。
她在信里告诉邓林胜,自己会想办法把他需要的东西捎到平山,如果以后邓林胜还有需要的话,她还会支持他,把体贴妹妹形象竖立的深入人心。
偏第二天是跟李雪梅约好收各生产队手工的时间,邓琳琅要跟她一起检查质量,不能马上到县城寄信,只好请许大富帮忙到大队部,先把信给邓林胜寄出去以安其心。
这一次各生产队缝鞋垫、织手套的量大,要交手工的妇女组长一般都带着一两个帮手,个个一脸喜气走的足下生风,比初二回娘家还急切,都希望自己生产队能头一个被检查。
可惜李雪梅又是早早来到邓琳琅家,跟在她身后的是三队张红云。两人一进门就招呼邓琳琅,先把她们生产队的检查完,又问能再领多少碎布头和棉线。
有李雪梅盯着,三队这次交上来的鞋垫与手套全部合格,张红云脸上的笑容收也收不住:“那我们啥时候能领到加工费?一会儿能领多少布头和绵线回去?”
加工费肯定得所有手工都收齐、邓琳琅她们去县城交了货之后才能拿到手,布头和棉线倒是现在就可以发给她。邓琳琅与李雪梅商量了一下,决定每个生产队先发一百五十斤碎布头、一百斤棉线。
这已经是邓琳琅悄悄添加后的结果,否则上一次鞋垫任务就得让李卫党再唱一次双簧。对于张红云脸上的遗憾,邓琳琅自有办法抚平:“这次发的原料,是让大家趁没任务时候慢慢做的。等交上去合格了,人家再下订单肯定还会给送原料。”
后来的几个妇女组长总算心定了:“咱们这回可一点不敢马虎,都是比着样品自己先查一遍才送来的。李主任、邓你们尽管查,要是有一点不合格,我自己出钱补上。”不合格也就一双半双的,只要继续下定量发原料,自己出这份钱也不能断了全队妇女的财路。
李花是在三队后被检查完的,在登记本上签字之后,她并没马上让出地方,而是向李雪梅提了个问题:“李主任,我们生产队的女知青,她们也想缝鞋垫、织手套。咱们前两次定量都没分给她们,这回领回去的,要分给她们吗?”
排在李花向后的是四队石秀玲,她本嫌李花交了手工还占地方碍事,听了她的问题倒不急了:“我们生产队的女知青也是这么想的。她们了,自己已经是四队的一份子,凭啥手工只让本队的妇女做,不带她们。”
另外几个妇女组长跟着点头,显然也遇到了同样的问题。
邓琳琅与李雪梅还真没考虑过女知青们,哪怕邓琳琅原身就是女知青,也因对知青点的人印象不好,根本没想让过让她们参与其中。让许丽荣织手套,是因缘际会的事儿。
“咱们前两次分定量,也没瞒着知青,她们到现在才想起跟着一起做手工?”邓琳琅不信知青们消息这么闭塞,如果想参与的话,在头一次应该能听到消息,得知妇女们真收到加工费就能判断出真假。
第二次分定量的时候,各生产队没提出这个问题,现在突然一齐提出来,知青们啥时候心这么齐了?
作者有话:
哈哈,不是三妮哦。主要是作者太心疼邓琳琅,她现在还处在基础阶段,照顾不来三个孩子呀。
◎最新评论:
【"相"给作者大大捉个虫~
想】
【叮叮叮,您的营养液已到货,请更新查收!】
【再来崽子感觉她就可以开个福利院了,哈哈哈哈哈】
【成静然这样被抓奸在床也能被包庇,除非她袁劲松对她有非分之想,把他成流氓罪。】
【哇!!!!!好肥的一章我爱了】
【儿子很容易随大环境影响。北欧那种性别平等的环境也就罢了,过去的社会,一个儿子长大了顶多只会尊重母亲,但也会被社会浸染的轻视女人。既然女主有金手指不用看男人脸色过日子,就别养男宝了。】
【千万别要蝻宝,吃女人,下头】
【按爪】
【来个三娃吧,女孩多了容易架啊。】
【撒花】
【不是三妮就好,要不然太累了,看着也心累。我觉得可以等大妮真的独挡一面了再来三妮啊】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