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60 章
◎新途径◎
“为啥要让孩子们怕?”邓琳琅很不理解养孩子要让孩子怕的观点:“大人也不是事事都对, 自己做错了事凭啥不能给孩子道歉。自己的错误都不敢承认,能给孩子们竖啥好榜样。言传身教,光的好听做的不对, 能教出好孩子来?”
“可孩子不怕你,你的话他们都不听, 长大了咋管呢?”
“平时我就教孩子们知道哪些是对的,哪些是错的, 我自己这么也这么做。孩子自然知道对的接着做,不对的她们会远离。让孩子自觉知道哪些能做哪些不能做,不比靠让孩子怕的不敢做强。”邓琳琅觉得许丽荣的问题根本不存在。
大妮、二妮一齐附合娘的话:“对,我们自己知道对错,才不做错事呢。对吧, 娘。”此时又成了邓琳琅最贴心的宝贝,好一副母慈女孝, 完全没了邓琳琅最初吐槽的影子。
邓琳琅却因系统的提醒留了心, 既然蛇皮可以兑换积分,那么别的地里产出的东西, 是不是同样可以兑换积分呢?
真能兑换的话,就可以解决她一直担心积分不够用的难题——现在想找古董不敢大张旗鼓不, 跟系统兑换了积分后,还拿不出来了,不用等全民收藏的年代到来,就是现在想想, 邓琳琅心都不停的滴血。
都是钱呀, 比用几百或一千积分在商城里兑换出来的东西换成钱后, 多得多的钱!
于是下午邓琳琅便带着两孩子到河边散步去了, 一人手里挎个篮子装成挖野菜的样子, 可把看到她的人惊得够呛:“邓,家里没菜吃了?我家还有上午挖的,给你抓两把,你别带着孩子挨晒了,再让风皴了脸。”
一个这么,两个这么,个个碰见的人都这么,仿佛她们娘三个挖野菜,是干啥惊天动地的大事。邓琳琅一路向人解释的嘴都快瓢了,才堪堪来到河边。
清澈的溪流水潺潺,岸边的野草看起来比附近地里刚出的苗茂盛多了,绿油油的沿着河边铺排开,沿河几棵大炼钢时期幸存下来的柳树,已经丝绦倒悬,衬得天格外蓝、云格外白。
邓琳琅深吸一口气,觉得自己可以不时来河边走一走。
“娘,”大妮已经蹲下找野菜,见娘只管看着远处发呆,便叫了一声:“看我挖的这颗婆婆丁大不大。”
她举起的婆婆丁就是大名鼎鼎的蒲公英,足有成人巴掌大,叶片肥厚鲜嫩,对于孩子来当然很大。邓琳琅十分捧场:“哇,大妮真厉害,挖到这么大的婆婆丁。”
“我,娘,我的。”二妮不甘示弱的举起被挖成两半的苦麻菜,让邓琳琅欣赏她的劳动成果。
邓琳琅对她更是不吝夸奖,二妮美滋滋的把半棵苦麻菜放进自己的篮子里,被大妮嘲笑了也不当一回事。
此时系统已经开始向邓琳琅播报,河边哪些植物可以兑换积分:十棵带根的婆婆十,一积分;十棵带根的苦麻子,一积分;刚冒头的艾蒿,同样是十棵一积分。
“那几棵远志,每棵一积分。”系统告诉邓琳琅兑换最高的长在哪里。
邓琳琅并不认识远志长什么样,直到系统精准把她带到地方,让她挖的深些,才发现看似与其他野草没啥区别的绿叶下,竟然长着如此细长的根茎。
细长的根部被挖起后,大妮、二妮都跑过来看稀奇:“娘,你咋认识远志的?”大妮觉得娘太神了:“不开花的时候我都认不出来。”现在远志跟别的野菜一样,还没巴掌高,娘竟然一眼就能认出来。
邓琳琅还好奇大妮竟然认识远志呢:“那你咋认识的?”
大妮很理所当然的:“就是认识呀。远志能卖钱,就是长的太少了。”
刚因有了积分进帐新途径高兴的邓琳琅,听大妮远志长得太少,连忙问系统远志的习性,以及这里长的少的原因。系统告诉邓琳琅,远志喜欢地势高燥的环境,按理河边这样的环境,是不应该有远志生长的,可能是因为从哪里吹来的种子,被带到这里,才长出来并被系统扫描到。
“那大妮为啥认识呢?”邓琳琅更加不解。
系统的回答就是大妮以前生活的环境,可能远志十分常见,所以她能认得。
不管咋样,这次挖野菜得知婆婆丁和苦麻子、艾蒿能换积分,收获还是很大的。人果然不能一直在家里闭门造车。
令邓琳琅迷惑的是,以前别人给她送的野菜中,同样有婆婆丁和苦麻子,系统从来没告诉她可以换积分。一问系统才明白,只有带根的才能兑换,社员们送给邓琳琅的都是摘好洗净的,不符合兑换要求。
行吧,有个努力方向总是好的。邓琳琅十分满意的要带两个孩子回家,却被无情的拒绝了——邓琳琅前段时间忙的跟啥似的,与两孩子相处的时间少的可怜。两孩子以为娘回家又要忙着织手套,当然不想这么快就离开。
直到太阳西斜,邓琳琅才带着又把衣裳造的不能看的两闺女回家,跟下工的社员走个碰头。无论男女,看到邓琳琅的社员都跟她热情的招呼,关心她干啥去了,有啥需要帮忙的没有,看的知青点的几人牙都快咬碎了。
可惜没有人理会知青们的想法,大家听到邓琳琅竟然是带孩子去挖野菜,纷纷表示那活不应该邓琳琅做,让她只管在家里等着,一会儿他们就发家里的孩子们去挖,不管挖多少都给邓琳琅送去。
最终的落脚点同样是让邓琳琅以后不用亲自挖野菜。
从来没发觉自己如此娇弱的邓琳琅,觉得这倒是收集野菜的好办法,笑着向社员们道谢,并且告诉他们自己不想要摘好洗净的,他们要让孩子帮忙的话,最好给她送带根的。
这对社员们来根本不算要求,没等邓琳琅做好晚饭,许建功已经带着几个伙伴挎着篮子送菜来了。邓琳琅按照野菜的数量,分别给孩子们三五块糖,除了许建功外,没有一个孩子伸手拿——他们来前大人都嘱咐过了,让他们不许要邓琳琅的东西。
大妮大人似的从娘手里接过糖,一一塞到孩子们的手里,学着邓琳琅话的口气:“你们帮我娘挖野菜,我娘感谢你们。要是你们不收我娘的感谢,我娘以后不好意思要你们的菜了。”
等孩子们收了糖作鸟兽散,大妮才撅嘴:“娘,咱们只有三口人,根本吃不了这么些。”那些糖多贵呀,她觉得只要一块,就可以换他们带过来的所有野菜。
娘一天才让她和二妮吃一块糖,今天却一下子给了他们好几块。
“娘要这些野菜有用,可是娘还有别的事情要做,自己不能天天挖野菜。你刚才不也了,朋友们帮助娘得到野菜,所以娘要感谢他们呀。”
大妮:她只是好吧。
对于自己理解不了的问题,大妮乐天的相信娘做的没错,便忘到脑后了。邓琳琅自己倒警醒起来,大妮越来越懂事,以后有些事情要想好合理的解释再做,不然还真糊弄不了这丫头。
孙桂英家里现在有了缝纫机,总有人排班做鞋垫,到邓琳琅这边的时间少了,直到晚上吃饭的时候,才听大妮念叨邓琳琅拿糖换野菜的事儿。
大妮不是想告状,单纯觉得娘对别的孩子比她好,心里有些不服气。邓琳琅唯有叹气:“那以后你挖了野菜,娘也跟你用糖换好不好?”
“不,我和娘是一家人,一家人要相互帮助,就跟孙奶奶和我们相互帮助一样,不用换。”大妮才不要跟别人一样换糖吃——娘以前跟她过,不是舍不得给她们糖吃,是怕她们的牙吃坏了。
真是个别扭的姑娘。
孙桂英的问题则是:“家里不是天天有人送野菜吗,咋还跟孩子们换上了?”
邓琳琅向她使了个眼色:“婶子们送来有野菜都是摘好洗净的,保存的时间短。我想着带根的能多存段时间,过两天去县城的时候带着。”
孙桂英其实早已经察觉到邓琳琅有些跟别人不一样的地方,却从来没有表露过一点,此时同样向邓琳琅点头就算过去,倒是许大富自己放牛的时候,可以顺便挖点,让邓琳琅不必用糖换,被孙桂英怼了下胳膊,也闭了嘴。
晚间孩子们都睡了,邓琳琅便挑挑捡捡把系统认可的兑换成积分,竟然也得到了五十二积分,喜的邓琳琅向系统:“要是天天能换这么些积分就好了。”
系统本不想击她,却不得不提醒:“请宿主注意,药材入药分生长期,不是所有阶段都可以入药。”
邓琳琅恍然大悟,她就好好的野菜咋就入了系统的眼,原来跟当初的牛黄一样,是按药材兑换的呀。她咋就忘了,中医百草皆可入药,在系统这里都是积分呀!
“系统,你知道华北产原北部,盛产啥药材不?”邓琳琅很想走一走捷径。
系统告诉邓琳琅,甘草、党参这些华北平原都有,可惜北部很缺。主要是药材产地一般都是山地,永安县只有最北部才有几座山,离庄头远着呢。对于邓琳琅想上药店买成品药材兑换积分的想法,系统同样否定——系统只收新鲜刚采摘的,不收已经炮制过的药材,原因未知。
捷径一下变成死路,也没阻挡邓琳琅趁着野菜可以入药的时间,用糖向孩子们换的热情——蚂蚱腿也是肉,没有古董换的日子,多换点婆婆丁也是好的。
拾到篮里便是菜,是邓琳琅现在最真实的感受——哪怕不被系统看上眼的野菜,她也可以晒成干菜,冬天的时候还能换换口味。
她收野菜收的快乐,李雪梅却坐不住了:“合作社的事儿,你真一点也不管了?”
邓琳琅被她问的莫明其妙:“合作社有啥事?”原料都给各生产队分出去了,使用缝纫机的排班也很合理,大家对记工没啥意见,邓琳琅真想不出合作社现在有啥可操心的。
李雪梅想给她一巴掌:“你忘了,该到交手工的时候了!”
“交交交,明天就把各生产队的手工收上来,后天咱们两一起去交。”邓琳琅不敢自己让野菜迷了眼,真把交手工的时间给忘记了。
这一次前进大队的妇女同志们交上来的手工,比前两次多了一倍——大家缝鞋垫节省下来的时间,都用来织手套了,足□□上来一万五千双鞋垫、一万二千双手套。
“大家是不是把睡觉的时间都用来织手套了。”邓琳琅看着堆成山的手套,忍不住咋舌,很怕日杂店一次性收不了这么些。
李雪梅有些骄傲的:“差不离吧,一家子姑娘媳妇多的,每天总能织个六付七付的,这都半个月了,织少了才是有人偷懒呢。”
妇女组长们一个个脸上同样骄傲,边报数边把自己生产队的手工往前排,心里早已经把自己生产队该得的加工费算的明明白白。
邓琳琅心里也在算着帐——这一次她没做多少手工,算的是眼前的这些成品用去的原料,可以给自己带来多少钱,算出数字来把她也吓了一跳:光原料钱她都可以挣三千六百多!
照这样的赚钱速度,前进大队种的高产地块,哪怕真跟李卫东担心的那样,出现因为土壤不合适、田间管理不到位减产或是绝产,她完全拿得了出钱赔偿。
李雪梅算的是手工的总帐,两千二百块钱的收入,让她这个家境在前进大队都算上等的人,也不自觉的眉眼飞扬:这是妇女们没用大队的生产工具和土地,一针一线缝出来的,摊到各家几个月的油盐钱都够了。
哪怕是李卫党,趁着李雪梅去结算加工费时,递给邓琳琅原料费时,也不由感叹:“这法子的确比卫党跑黑市安全。”
邓琳琅被他的好笑:“现在不觉得我丢了西瓜捡芝麻了?”
李卫东也是一笑,听到门外的脚步声马上严肃起来,向邓琳琅起自己现在面临的困难:“你们现在地里的活儿不忙了吧,能不能再多加工一点?”
本还担心自己这次送来的东西不少,日杂店一次性吃不下的邓琳琅有些奇怪,便听李雪梅同样诧异的问李卫东:“李经理,工厂的待遇这么好吗?”一万多鞋垫和手套都不够发。
李卫东摇了摇头:“是隔壁永辉县日杂店经理想让我帮忙,向你们下订单。他是我同学,刚接手永辉县的日杂店,上一任被撤职心里有气,交接的时候故意没告诉他没订二季度劳保。现在正抓瞎,听我你们可以加工,就求到我这边来了。”
“鞋垫、手套我们倒是能加工,可是劳动服……”邓琳琅听是隔壁县日杂店的订单,觉得接起来没啥问题,正好给前进大队手工合作社扬名。这次做的好,又有价格优势,以后不定一直能接到永辉县的单子。
李卫党想也不想的:“劳动服不好弄就先不发呗,能凑出啥先发啥吧。”都是公家单位,拖上十天半个月没人啥。
李雪梅有些担心的:“我们原料剩的不多了。”
李卫东便看了邓琳琅一眼,见她轻轻点头,向李雪梅笑了一下:“这你不用操心,还是按老规矩,明天让人给你们送去。”
“他们需要多少?鞋垫好,手套织起来有点慢。”邓琳琅还在想着劳动服的事儿,那可比现在合作社加工的两样手工费大多了——劳动服都是一个样子,区分一下大码,裁起来并不费事,现在前进大队又有缝纫机,能接下来最好不过。
就是工期得拖长一点,否则三样加在一起,前进大队妇女想挣这个钱也不容易。
李卫东不在意的摆了下手:“现在是四月初,你们五月初交货就行。鞋垫要两万双、手套也要两万付。咋样,这下时间没问题了吧?”
一个月的时间,当然没问题。
邓琳琅听了,觉得可以试着给合作社增加新品种:“要不你帮着找点劳动布,我们试着缝缝看。要是能达到要求,也帮永辉县加工算了。不知道劳动服一套能给多少钱,他们需要多少。”
“你们能做?”李卫东倒不是怀疑邓琳琅找不到劳动布,而是不大相信一直缝鞋垫、织手套的农村妇女们,能做出劳动服来。
看他的表情,邓琳琅有啥不明白的:“我们身上穿的衣裳,有几件是买的,都是自己做。劳动服除了要按尺码来,又没啥难度。”
哪怕李雪梅已经见过几次邓琳琅与李卫东话的方式,还是拉了拉她的袖子。李卫东不当回事儿的笑了一下:“对,对,你们最能干,是我又看人了。”
李雪梅悄悄松下的那口气,听到邓琳琅问李卫东加工费的时候又提了起来。李卫东知道加工费多少,其实是看邓琳琅的成本,便:“劳动服厂大码均一均,一套差不多得用布两米四,我们给各工厂一套是三十七。”
邓琳琅边听边在脑海里计算,很快便有了答案:“上次我在县里找人做衣裳,上衣是两块钱一件,裤子没做过,咋也得一块吧。要是三块钱一套的话,我们就接。”李卫东的同学,就没必要在价格上让利了。
“你还是先做出样品,人家看过再吧。”李卫东觉得流程还是要走全。
邓琳琅对此没有异议,只是向李卫东提出,如果她们能接下劳动服生产的话,还得请李卫东帮忙再找几台缝纫机。
已经听李卫党过邓琳琅前次的大胆行为,李卫东接收良好:“行倒是行,不过肯定没有上次的多。这次他们劳动服也就需要六百件左右,你们也用不上那么多的缝纫机吧?”
如此明显的提醒,邓琳琅成功的接收到了,向李卫东点了点头:“这回要的缝纫机,肯定全用来加工劳动服,有个三四台就够了。”
你口气还能再大点不?李卫东觉得自己被邓琳琅带的,对此完全见怪不怪了:“那就好,看来我得多找几个人要工业票了。”
邓琳琅知道他找工业票,只是为缝纫机找借口,当即财大气粗的:“你也别白要人家的,我们按一块钱一张买。”知道李卫东找工业票的人越多越好。
李雪梅心,原来上次的十台缝纫机,邓搭了这么些人情,自己回去可得跟那些组长们好好,不能让这份人情落到地上。
组长们听李雪梅完,一个个都觉得臊得慌。她们这些天总是往邓琳琅家送野菜,存的正是报答邓琳琅的心思。没想到自己的报答,在人家邓暗中出的力面前,如此不值一提。
“邓,上回的工业票……”郑秀敏拉着邓琳琅,心里惭愧极了。
邓琳琅如果想多收大家的钱,上次直接就把工业票钱加进去了,哪会今天收这个人情:“咱们都是想把手工活干好,有了缝纫机大家省事儿就行了。”
“李主任,你是不是该把每个生产队的加工费发一下子,我看大家都等急了。”邓琳琅向李雪梅使了个眼色。
李雪梅还想再邓琳琅的功绩,见她如此也只好:“咱们这次加工费一共是两千一百九十元整,除去交给大队的六十五块七……”
本就对邓琳琅心怀内疚的妇女组长们,听到自己生产队将要分的钱数,又加上了感激,看向邓琳琅的目光热烈真诚,邓琳琅怀疑自己现在让她们做啥,她们都会毫不犹豫的答应。
“宿主受到原住民的真心拥护,极大改变了生存环境。任务进度增加百分之三,请宿主继续努力。”系统这一声仿佛天籁般,让邓琳琅想不膨胀都难。
膨胀的后果,便是又张罗着让大家留下吃饭话,一起畅想一下美好的未来——下一步合作社可能接到劳动服加工订单,难道不该好好商量一下?
作者有话:
作者与读者之间的关系,与朋友相处是一样的,合则聚不合则散。看文图的是轻松的休闲,不能达到轻松休闲的目的,有了不好的阅读体验,作者感到很抱歉,希望大家一别两宽,各生欢喜。每个人对事物的理解不同,作者从不强求读者认同自己笔下的每一个人物,只希望给与作者理解想同的读者们,带去一段放松时光。
◎最新评论:
【很好看】
【喝了这瓶营养液,明日再战三万三! 手动星星眼。多给你浇浇水,还请茁壮成长啊,树苗。】
【木器、纺织、榨油、轧花、磨粉、酿造……还有什么农村手工业,也可以尝试一下】
【喜欢您的文。】
【好看,大大加油!!我们理解你】
【赶紧开动脑筋想想,还有什么东西可以换积分?】
【拒绝腐儒思想,批判教条主义形式,厌恶那种抱着牌位指点江山行为,这种人,永远不能理解烈士们的牺牲意义所在,为了保护他人的奉献精神那种坚持力量。】
【求求各位看书的黑子们,看不下去就走吧!!!!不要强求大大们写文有自己的思路,跟你们不在一条线上。莫强求,强求没有好结果 走,地雷来一发!】
【很好看,加油!】
【揣手手,在院里种棵果树?收果子能不能换钱?蚊子腿儿再也是肉!】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