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章 朝廷风波

A+A-

    天还蒙蒙,周舟隐约听到动静,伸手一捞捞了个空,这才清醒。

    陈茂已经起了,正在更衣。

    半支起身子,周舟看着陈茂,目光随着宫人的动作落在陈茂身上的每一处,从头发到脖子,从胸口到腰,从腿到脚。

    陈茂转过身就对上周舟肆无忌惮的目光,早就习惯了故而也不在意,“国师快请起吧,该上早朝了。”

    “唉。”懒懒地支着身体站起来,周舟走到陈恪面前,接过宫人手中的腰饰替陈茂别上:“臣允君王几场春宵美好,可否从此不早朝?”

    “替国师更衣。”陈茂淡定吩咐道。

    宫人们应了是,簇拥着周舟去洗漱,陈茂则出了泰和殿,上了步辇,摇摇晃晃上早朝去了。

    到了太和门,端坐龙椅上,正好破晓,钟奏起,五门大开,文武百官列队而入,行一跪三叩礼。

    “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整齐划一的声音回荡,余声散尽,陈茂一如往常道:“众爱卿平身。”

    “谢皇上——”

    陈茂扫视底下的百官,文左武右,第一、二排站的朝中重臣,越往后官职越低,陈茂还是一个个看过去,心里对应每个人的名字和脸。

    康公公扬声高呼:“有事起奏——无事退朝——”

    静静等了两秒,礼部尚书李克成上前一步:“启禀皇上,西部番族科尔喜多部请求联姻。”

    科尔喜多部是塞外较大的一个部落,近来与朝廷的关系不温不火,祈求联姻也不过为了巩固关系,只是现在哪有联姻的人选?

    “再议。”

    “是,微臣领旨。”

    李克成退下,宰相严客卿站了出来:“启禀皇上,微臣有事起奏。”

    “奏……”

    “启禀皇上,微臣不日前据悉,四月二十四日、四月二十六日,江湖魔教两番袭击滁州雾山寺,四月二十八日、二十九日,滁州城及周边城镇所有乞者暴毙身亡。短短数日,滁州城发生了大型人命血案,据微臣所知,死伤几近两百人。”

    “此事朕已据悉,严爱卿可有对策?”

    “回皇上,微臣以为,魔教问题不容忽视,且迫在眉睫。必须即刻铲除!”

    “哦?”陈茂做出感兴趣地样子,身子微微前倾,听严客卿要些什么。

    严客卿,不过三十二岁,已经官至宰相,而任宰相也不过三年,却政绩斐然。

    比起他青云直上的仕途和铁血手腕,更为人津津乐道的还有严客卿的相貌,是一位真真正正的美男子,举手投足间的风度常人难及。

    这几年严客卿严抓户部行政问题,同时关注税务,已经整出一套俨然的风气。

    如今听严宰相不再提及官风整顿,而是提到「魔教」,其他百官也都好奇地竖起耳朵。

    “据微臣调查,这波魔教教徒行走江湖数年,从南到北,劣行斑斑,心狠手辣,残害百姓,微臣调查之下的恶行,已有二十七起,其中十六起造成五十人以上的伤亡。”严客卿着呈上奏折,康公公连忙走下台阶接过,复又递给陈茂。

    翻开奏折,里头详细具体的列出了这二十七起魔教教徒犯案的时间、地点、事件经过、人员参与和最后的处置。

    这二十七起案件的时间跨度不大,最早的是三年前,最近的便是滁州雾山寺一案。

    严客卿朗声道:“这二十七起案件触目惊心,这些魔教教徒从西部番外流入中原,在全国各地流窜,各地府尹派人抓捕却收效甚微。微臣以为,需成立专门的部门或委派专门人选,针对此案展开调查。”

    “严爱卿可有人选?”

    “尚无。”

    “诸位爱卿有何看法?”

    “启禀皇上,微臣以为,大理寺少卿关汉中正是合适人选。”户部尚书王晋一上前一步道:“关大人近日调查的松江镇一案,正与魔教有所联系,臣以为,委任关大人最为合适不过。”

    “杨爱卿,你怎么看?”陈茂点头,又看向大理寺卿杨卓闻。

    杨卓闻上前一步躬身行礼,“臣以为,不妥。”

    “哦?”

    杨卓闻已经年过半百,声音依旧洪亮有力:“关大人如今尚在松江镇,此案背后似乎另有隐情,还需要些时日,如今正在节骨眼上,怕是不得脱身。且大理寺向来执掌刑狱案件审理,此事当交由刑部调查。”

    刑部尚书孙进既然被点了名,便上前一步道:“臣等愿意追查此案。”

    点点头,陈茂下意识地拍拍自己的膝盖,正要下定论,一直默默看着的严客卿突然有启奏:“皇上,臣突然有了个合适的人选。”

    “哦?何人入了严爱卿法眼?”

    严客卿朗声道:“仁王如今正在雾山休养,不如请仁王主事追查此案。”

    此话一出,朝堂上响起了低低的抽气声,寂静数秒后,泛起一阵低声讨论。

    陈茂没有话,神色无波,看不出是赞同还是反对。

    严客卿却不介意,继续道:“身在滁州,想必仁王最为清楚此事,而现在着手调查,也属仁王能最快行动,臣以为由仁王主事,刑部辅事,最为合适。”

    陈恪?陈茂没有别的想法,记起父皇刚驾崩,陈恪便迫不及待要去雾山养病的事,心念千转百回,最终开了口:

    “准……传朕旨意,仁王思路周全,才思敏捷,当担大任。今特命仁王调查魔教异族之事,刑部辅之,即日起,行。”

    “皇上英明!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退朝后百官在宫门外吃御赐的早食,吃完才各自干日常工作去。大理寺卿杨卓闻对面正好走来刑部尚书孙进。

    “孙大人……”

    “杨大人。”孙进拱手躬身回礼。“关大人何时回朝?”

    “怕是还需要些时日。”杨卓闻显出疲态,“那个案子比想象中的复杂。”

    孙进闻言若有所思,压低声音道:“皇上怕是有所察觉了吧?”

    杨卓闻看看四周,不动声色地点点头。

    “严大人呢?”孙进扫了一圈四周,没看到严客卿的身影。

    “怕是在皇上那了。”杨卓闻看向泰和殿的方向。

    孙进扯了扯嘴角,「呵」了一声,脸上的胡子也跟着抖了抖。

    “走吧。”杨卓闻做了个「请」的手势:“一堆案子还积压着呢。正好,老夫有一件陈年旧案得跟您商量下了。”

    “哦?什么案子?”

    “且跟我来。”

    两人低声交谈,往大理寺去了。

    而杨卓闻得不错,此时陈茂端坐泰和殿上首,书案前伏跪着的正是严客卿。

    “严爱卿有话直罢。”

    “谢皇上,臣自知此话不妥,但……”

    “但无妨。”

    “是。启禀皇上,此次雾山寺一案,仁王分明在场,却未能阻止大祸,臣担心其中另有隐情。”

    “有何隐情?”

    “臣不敢妄加猜测。”

    “那就有确凿的证据再议。”陈茂有些不耐烦了。

    “是。”严客卿也不在意,从身上掏出一本奏折,呈给康公公,“启禀皇上,这是之前调查的关于户部税务案的结果。”

    陈茂接过,开来奏折,里头是严客卿一贯的具体详细的汇报材料。陈茂一目十行,一边阅览一边听严客卿继续汇报。

    “大致的结果都已经有了,唯独最后的数目和国库里的对不上。”

    “对不上?”陈茂感觉头疼,亏空的税务现如今应该已经补上了才是,对不上意味着得重头核对,这其中工程量的浩大和繁重陈茂是清楚的。

    “那就开国库,再核对一遍。”

    “微臣领旨。”

    又商讨了些其他事,送走了严客卿又来了礼部尚书李克成,好不容易送走了李克成,处理了一早上政务,陈茂头昏脑涨,康公公连忙上前为陈茂按摩头皮。

    慢慢放松了身体,陈茂舒服地叹口气,“国师呢?”

    康公公手一顿,恭谨道:“天启楼来人把国师叫走了。”

    又去天启楼?

    “知道了。”陈茂摆摆手,示意不用按摩了,“你去天启楼守着,接国师回来。”

    “奴才遵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