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章 鱼丸、猫耳朵

A+A-

    “这就是买鱼的那姑娘?哎哟,真是年轻又能干。快进来,赶紧进屋热乎热乎。”老妇人很热情。

    秦雅想想出门前陈氏起天暖了,还特意给她找了件薄衣服。兴许人家就是一时秃噜嘴了呢。

    “不了,婶子。那鱼虾放不住,我们买完还得赶紧往回走。”秦雅这话倒不是推辞,若是正月里倒不紧,可眼瞅着就要到四月了,那树上的花都要开了,可不啥吃的都要放不住了。

    “这的也是。那我赶紧进去和老头子一声。”对秦雅的辞,老妇人也能理解。她都在海边住了大半辈子,还有啥不懂的呢?

    没多久,一个五十多岁的老者走了出来,这就是周门屯村的村长严进礼。

    “那就先去海边吧。”严进礼话不多,为人严肃,甚至略有些古板。因秦雅是个女子,他有心避忌,就想着和秦大川上几句。奈何秦大川是个一问三不知的,聊了一路,他啥也没听出来。可若让他回头再和秦雅探,他又觉不妥。

    到了海边,那群鱼的汉子正等在那儿。秦雅用眼一扫,心里对鱼虾也有了数。她也没再往下走,就在不远处站下了。既让严进礼来,那就得给人家留空间。只要货的质量好,她并不在意卖家是谁。

    “那咱们就按上次好的顺序来。大家伙有意见吗?这丑话可得先明白了,既然定下了规矩,可都得守着。”严进礼名如其人,即使眼前站着的就是自己村里的村民,他也没有哈哈,瞎逗趣,依旧板着个脸。

    “行。我们都没问题。是不是?”还是上次那个黑脸汉子开口。

    “好。李四,就先从你来。”严进礼一锤定音,定好人选。

    听着这话,秦雅才走上前,一一看过那李四的鱼虾。

    未几,她又抬起头,道:“这个不够,还得再来点。”

    人群中的一个汉子一脸激动,他排在李四后头,原本上来的那些带壳的都要扔回海里了,现下看来运气还不错。等激动过了,他赶紧开自己的渔网。

    “嗯。就这两份吧。你们谁家有桶?我得装点海水。”

    “我家就有。我现在就家去取。”李四一听,赶紧。

    “那就先把这些装车上,等到村里再拿上桶。”

    “哎。”李四答应着把海货装上秦家的驴车,又脚不沾地地赶着回家取桶。

    “那就赶紧背上鱼去卖吧。下回就轮着你们了。”严进礼转头对其余人。

    众人自是没有不应的,虽为这鱼的事,大家没少起争执。但在这次的事上,大家伙的意见是一致的,轮着来,谁都有好卖的时候。若起了内讧,让买家看不顺眼,那到时谁都别想再卖出去了。

    “走吧。”严进礼皱着眉头。一个女娃子,就这么大喇喇地站到一群汉子跟前,终究不是个事。可这又不是周门屯村的人,也轮不着他置喙。

    秦雅并未瞧见严进礼皱眉,不过即使看见了,她也不会放心里。她每次外出,陈氏尚且不会什么,那些不相干的外人又有什么立场来她?

    从周门屯村回来,秦雅直接就把虾扔进盆里,又找了个大盆,把其他海货放水里养着。

    这次她还是先处理虾,这种虾一般只能养活一个时辰,必须赶紧处理。有了上次的经验,陈氏剥虾快了许多,尤其这次还有秦大川帮忙。三人足足干了半个时辰,才把所有的虾处理完。虾头、虾壳放到通风处沥水,准备午后做虾油。

    下午做完虾油,秦雅开始做鱼丸。她选的是鲅鱼,也叫马鲛鱼。这种鱼刺少,煎、炖或者做馅都很适合。将鲅鱼从中间剖开,去掉内脏和鱼头,放入水中漂洗几次,沥干水分。接着,将鱼皮朝下放置,用勺子把鱼肉从鱼皮上一点点刮起来。最后把所有的鱼肉放到菜板上,开始剁鱼肉。

    待把鱼肉剁成鱼茸,放到盆里,坐到凉水里。倒入事先泡好的花椒葱姜水,水要一点点加,边搅拌边加水,直到鱼茸越来越粘,最后把筷子插进鱼茸,筷子不会倒下,就可以挤鱼丸了。

    挤鱼丸没什么特殊技巧,挤的多了自然也就能挤得圆了。锅里的水保持温热,挤好的鱼丸依次下锅,待鱼丸个个飘起来,盛出过一遍凉水,就可以拿来做菜了。

    秦雅做鱼丸的工夫,陈氏和秦大川也没闲着。俩人自觉不会做鱼丸,帮不上什么忙,也就不去添乱。春日里,院里的活计也不少。豌豆苗得除草、浇水,像白菜、菠菜这些菜也该种下了。

    还有四周的篱笆,也该修整修整。等这院里的菜长起来,村里那些鸡呀鸭呀的,看着这一抹绿色,可不就要奔过来了。来也怪,这些尖嘴扁嘴的家伙们,若是扔地上一把菜叶,它们不见得会看见;可若是菜园里有点绿色,它们准能一眼瞧见。怪道人都这些鸡鸭的眼睛都贼尖贼尖的。

    篱笆得用高粱杆扎,眼下秦家一点儿杆子都没有。幸亏家里还有荒地捡来的树枝,挑那直溜点的、高一点的,扎到篱笆上,再找点破布条啥的,一根根绑起来,篱笆就绑好了。在这儿,大部分人家都是这样绑篱笆。这篱笆倒不为防人,主要是防鸡鸭、防狗。

    在秦雅的印象里,她前世的爷爷奶奶家就绑过这样的篱笆。但那时人们都管这叫杖子,不叫篱笆。那杖子也是防着鸡鸭进园子乱吃的,可总有些“艺高鸡胆大”的家伙们,扑棱着翅膀直往杖子上边飞,剩下那些个,则拼命从那杖子缝儿往里钻,就好像里面的菜更好吃一样。

    秦雅每次放学回家,就要进园子去赶一圈鸡。鸭子是很少进来的,因为即使它们再扑棱翅膀,也是飞不起来一点的。可它们也不甘心自个留在外头,只好学那些笨鸡,从杖子缝儿硬挤。当然,大多数时候都以失败告终。

    而这些,秦雅现在只有对着满天星斗时才能一遍遍回想,再不能像以前一样,想家了就回到那个院去看看。看着身后的房子,再想想房后的陈氏和秦大川,她心知,自己再也回不去了。这就是她的家。

    秦雅决定晚饭吃猫耳朵。猫耳朵有两种,一种是油炸的吃,一种是像面条一样的面食。她今天要做的就是后一种。

    做猫耳朵首先要和面,面要和得硬一点,比饺子面还要硬上一点。接着,把面团擀成薄片,再切成中指大的方块。

    关外人家都有盖帘,用来盖东西、放饺子啥的。把刚才切好的方块放到盖帘上,用力向前搓一下,方块就会卷起来成薄片。又因为盖帘上一棱一棱的,猫耳朵上就也带上了一道道纹路。当然,没有盖帘直接在面板上搓也是可以的。

    做好的猫耳朵撒上干粉防粘,就等着下锅了。猫耳朵可以煮着吃也可以炒着吃,喜欢吃汤汤水水的可以煮着吃,喜欢清爽劲道的可以炒着吃。

    秦家自然是煮着吃。现在正是乍暖还寒的时候,忙活了一天当然要吃碗热气腾腾的面。呼噜噜一碗面下肚,整个人都跟着热乎起来了。

    猫耳朵的卤不拘菜蔬,家里有什么就放点什么。若是家里有番茄,做出来的卤汁会更加浓郁可口。只眼下番茄刚刚开始育苗,离吃上还远着呢,如今也只能在心里想想罢了。

    木耳、豆腐、虾仁烩到锅里做成卤汁,家里还有点肉,索性剁碎,也一并放入,出锅前加点酱油,用水淀粉勾芡,盛到大盆里。想吃的就自己舀一勺倒到猫耳朵上。农家吃饭,不讲究什么精美、好看,只要填饱肚子就成。

    “姐,你这手艺都能去开店了。”秦大川边吸溜猫耳朵边冲秦雅。

    “行,以后我开店,你就去烧火吧。”

    “那我不成了烧火丫头了?”秦大川还真觉有些憋屈,他觉着自己怎么也能当个掌柜吧,就像那王掌柜、苏掌柜似的,往那儿一站,多神气。

    “那你能干啥?你是会算账还是会招呼人?赶紧吃饭得了,别净想那些有的没的。”陈氏兜头冲秦大川泼了一身冷水。这子天天坐家里净等着天上掉馅饼呢吧?

    她娘还真是少有的人间清醒。嗯,对自己儿子也没啥滤镜,骂就骂。当然,也没少自己。秦雅不无感慨地想。

    “你你爹就没想过回个信?咱那信都捎回去那么长时间了,竟没一点消息。”放下筷子,陈氏突然提起信的事。那信都捎回去快一个月了,就算是再慢,现在也该到秦家村了吧?

    “许是我爹他们忙着种地,顾不上呗。再,他们也不会写字,还不得找人去写。”这时代交通不便,秦家村那么个地方,捎个信不得七拐八拐地。没准这信,还真有可能才到。

    “那倒也是。行了,我就是问一嘴。你们别多想。”陈氏嘴上这样着,心里却把秦百福骂了一通。两个孩子上这么老远的地界,他就一点不担心?

    “四哥,你陪我看会书吧。”刚吃完饭,天冬就把秦大川拽走了。他姐可过了,得盯着四哥和他一块儿读书。

    “为啥?我又不考秀才。”虽然年前他学过一段时日,且背得很好。但现在他属实不愿学,有那功夫躺炕上歇一会不好嘛?

    “大川,你不是想当掌柜吗?哪个掌柜不认字不会算账?”秦大川都十四了,用威逼当然不管用,那就利诱吧。

    “行,那我学。姐你可得话算数,别到时给我整去烧火劈柴去了。”有当掌柜这个胡萝卜吊着,秦大川很快就被天冬牵着走了。

    第二天,秦大川再一次来到裕泰酒楼。这次他是带着秦雅做的鱼丸汤来的,他姐了,这次就是来试试,毕竟鱼这东西太常见了,鱼丸也没啥技术含量。反正他姐留着那鱼骨还有别的用处,这儿不成的话,那些鱼就自己吃了呗。

    秦大川刚踏进裕泰酒楼的门,苏掌柜就像只猫似的也跟了进来。也不知他是哪儿看见的。

    柜台后的王掌柜一见着他,气得胡子直乱翘:“你那鼻子是狗鼻子吗?闻着味就来了?你当我这儿是啥?你家灶屋?想来就来,想走就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