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章 育苗、掏炕
稻种浸泡一般在三到四天,时间长短全看水温如何,水温高即时间短,反之则应延长时间。吸足水分的稻种,颜色较干燥时要深一些,也更透明,尚未发出的胚芽正挤在胚部,摸上去软软的,这明稻种已经泡好可以催芽了。
水稻催芽,讲究“高温破胸,适温催芽,低温晾芽”。自稻种开始催芽,秦雅这心就一直悬着。她很清楚,只要不是坏稻种,那就肯定能发芽。但发的芽是好是坏,她却心里没底。
三天后,看到稻种已长出细长的白芽,秦雅先是长出了一口气,又心翼翼地将出芽不好的稻种挑出来。这些可都是老秦家的宝贝,半点磕碰不得。
早在前两日,秦雅就让秦大川每日都把育苗那块地浇透水,等育苗时就不用再补水。待稻芽长出,秦家人将挑好的稻种撒到地里种上,又将早先编好的草棚覆到架子上,当做简易大棚。
别看草棚不透光,可这已经是秦雅能想到的最像大棚的东西了。起来,纸或者布料的透光性更好一些,但却都不结实,所以秦雅还是用了草棚。
秦家人现在直把这稻苗当成了个婴儿看待,想看看稻苗长成啥样,都得战战兢兢地给草棚掀起一道缝,生怕漏进一丝冷风进去,把这苗给冻死了。可不看吧,又怕中间出了岔子,不能及时处理。总之,是左右为难。
“大川,当初你领种子时,不是了有人来教吗?咋现在都长出苗了,也没见有人来呢?”一日,陈氏忽然想起还有这回事。
被陈氏这么一提,秦大川也想起来了。这事,也怪他,他这隔几日就往县上走一趟,却压根都没想起来去找人问问水稻这事。
可眼下他们家这稻苗都长出来了,还用上县上问吗?
“问呀,当然要问。后头插秧不还得让他们来教教吗?”对于自家集体忘了这事,秦雅自然觉得懊恼。可那县上的人竟怎也忘了呢?当初可是他们的要来教,秦大川才敢领种子的。眼下却扔下不管,这算什么事?
只是现下秧苗刚冒头,离能插秧还有段时间,此时去找他们也没法再做些啥,只等秧苗再长高,要插秧时再去问问。
这中间,秦家把炕洞淘了一遍。原本秦雅算夏天时再掏这炕洞,可有一日,秦大川和天冬正在灶屋生火,想着烧点水。结果,火没点着,灶洞门反冒出一股子黑烟,把俩人熏成了包公脸。
俩人被呛得不住咳嗽,只好扔下柴火,跑到了屋外。这一番响动自是惊动了陈氏和秦雅。虽这俩人看着着实可怜,可那样子却也好笑得紧。娘两个一个没绷住,都不住笑起来。引得隔壁的黄嫂子也出门来看。
看见黄嫂子,“包公”二人组都有些不好意思,家里人笑笑也就罢了,让外人看见这么副样子,实在让人难堪。幸亏那黄嫂子也就笑了一阵,转而提起掏炕洞的事。
农家都是用柴火烧炕,既是烧柴火,就免不了有灰烬,时日长了,炕洞里渐渐就挂上了灰烬,还有烟油。所以,挑个暖和天,就得把炕拆开,掏一掏炕洞。
秦家住的原是别人家弃了的房屋,想是那户人家也许久未曾掏过炕洞,临到秦家这儿,可不就是给堵上了。也好在这堵的时候,天已经转暖。若是刚来的时候堵了,不好不好干活,就是他们几个也不定有没有地方住。
黄嫂子回家和男人了这事,没多久,李富贵,也就是黄嫂子家男人,领着两个人就来到秦家。这两个人住得也不远,隔着能有四五家。早前,秦大川上山砍柴时,也曾遇见过几回。
从李富贵口中,秦大川得知那两人一个姓方,一个姓张,也都是后搬来的,只不过人家是从其他村子搬来的,本家离得并不远。
李富贵三人对掏炕洞的活计都是干熟了的,掀开炕席,将屋里东西归置好,就开始干活。至于秦大川,则被安排去拉土,待会还要和泥抹炕。
等扒开炕洞,往里一瞧,好家伙,那里面都快堵满了,也不知往日里秦家人是怎么烧火的,就没觉得这火不好烧?
一人往外掏灰,一人往外拎灰,剩下一人则开始和泥。人多干活就是快,只不过半天功夫,三人就把炕洞掏完,炕上也抹好了泥,只待烧炕烘干。
中午自然是要留人吃饭的,总不能白让人帮忙。因秦雅忙着做饭,陈氏就去了隔壁,把黄嫂子和虎子也给接过来。反正都是要做饭,多一两个人并无太大区别,尤其虎子还是个孩子。
早先,秦雅就想给天冬找个玩伴。原先在秦家村还好,毕竟家里孩子多,怎么也能有个能玩到一起的。到了这东沟村,秦家人也就和黄嫂子一家熟一些,其他人家交道的时候并不多。
天冬就很少出去找人玩。等到后头天冬入了学堂,更是没时间玩耍。别看现在他们都来了快俩月,天冬和虎子在一起玩的时候还真没几天。
今天天冬正赶上月末休息,虎子这一过来,秦雅就把俩人赶去一旁玩去了。这么大的孩子,正该满院里疯跑着去玩才是。
有了陈氏和黄嫂子在一旁帮忙,秦雅这饭做得也快。秦大川在烧火烘炕的时候,院里的饭菜也做好了。
炕还湿着,当然没法在屋里吃饭。此时正是日头足的时候,且温度也一天天上来了,棉袄早就穿不住了,干活的人更是只穿了一层单衣。李富贵也知道这屋里没法坐人,就主动提出把桌子放院里吃饭。主人家此时倒是不好这么的,免得让人家以为受了薄待,虽实际情况也在那儿摆着。
原本秦大川那屋里也能摆桌子,只是那屋子本就不大,一张桌子倒也勉强能摆下,但是现在人多,明摆着到人去了那屋会腾挪不开。所以几人也都没想过这事。
因为人多,一张桌子摆不开,索性男人一桌,女人孩子另摆一桌。待饭菜一一摆上桌,众人一齐动筷开吃。乡下人没那么多讲究,何况秦家又刚搬来,与村里人并不熟悉,所以男人们大多闷头吃饭,偶尔才会上几句。
女人这桌就热闹许多。俩孩子自是不必,三个女人则边吃边闲聊几句。
从黄嫂子口中,陈氏和秦雅听着了一个八卦:那和她们一起从秦家村过来的赵嫂子男人,在外头有了女人。这事,还是李富贵有次上县上时无意中碰着的。
李富贵和张二平,也就是赵嫂子男人,并不熟悉。只都是一个村的,见面倒也能聊上几句。但是对他媳妇,李富贵却没什么印象。所以那日在县上刚一见着,他也没当回事,以为人家两口子上县上来了。
有一日,李富贵去村长家,正赶上张二平一家从地里回来,他才发现县上遇见的那女人不是张二平家里的。等家去的时候,就和黄嫂子提了一嘴。
搬来东沟村这么长时间,那赵嫂子竟一日也没上秦家串门,再有种地时,赵嫂子那神情,无一不在明人家家里出了事情。但陈氏和秦雅都没往这事上去想,毕竟在秦家村时,也没听过张二平传出这样的事。
永安县衙里,有人正在提起秦大川。不是别人,正是木头。从旁经过的文书只觉得这名字熟悉得很,一时却又想不起来这人是谁。及至快走出县衙,他才想起来,这不是东沟村独一份领了稻种那人吗?
坏了,他忘了给人传授种稻的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