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0章 婚前
夏衣刚上身,陈氏就开始准备闺女成亲的物件了。秦雅拦了一回,可陈氏不是那大户人家从闺女出生起就准备嫁妆,就是她对这地方不熟,不往前赶赶,后头怕是要抓瞎。总归一句话,百事宜早不宜迟,必须得早准备。
对此,秦雅很想就她家这条件,连大户人家里的丫鬟都比不上,就没必要拿出来对比了吧?再了,她娘都来这儿一年多了,县上都去了多少回了,咋可能不熟?而且她可是看见过好几回了,她娘和冬生娘凑一起就在那儿嘀嘀咕咕,的都是成亲的事。她还见过她娘去找过秦氏几回呢。
就这,还自己不知道这边的风俗,这可就有点欲盖弥彰的意思了。至于她爹,对这事就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媳妇爱操心就操心去吧,给她找点事干,省得她对自己横挑鼻子竖挑眼的,每天都能挑出点新花样来。
秦百福这些时日把全部的精力都投到了那稻田里头。为了这稻田的事,他还领着儿子上县上去过两回,找县衙的文书去请教种稻的事。
可文书哪里真懂这个?去年县上刚下了任务时,他是被赶鸭子上架的,以前这种活都是主簿管,可主簿自己也让忙得不可开交,就把这事交给了他。永安县是个地方,县衙的人员配置一直都不齐,每个人都身兼好几个职位。
许是去年县里的收成好,今年年初上头竟然破天荒地给他们配了个粮科吏。可别瞧了这个吏,他可不只是会写文书,连种粮都懂。所以,文书直接把秦家父子给带到了吏那里。别看人家是吏,其实年岁可不,已有三十几岁了。
聊起种稻的事,两人一见如故,恨不得从早到晚,一次就把这事给完。但种粮这事,不是在嘴皮子上就行的,总要上田间地头去实地考察才行。
没几日,那吏就到了东沟村,和秦家父子一起上稻田去了。
秦雅就见她爹领着秦大川日日忙碌,恨不得要吃住在稻田里了,搞得她都有点怀疑了:自家到底有多少稻田?不就是一块地吗?咋就硬给忙出了几十亩的感觉。
秦大川这几日也是直发懵,若去年种稻自家是摸着石头过河,今年可算是有了明白人,他应该高兴才是。可他苦于实践和理论经验啥都没有,对于他爹和吏讨论的问题,他听得似懂非懂。过后,他躺炕上琢磨一宿,痛定思痛,势要把这种稻的事给整个清楚明白。
实践自然不是一天两天就能见着成效的,那就多学些种稻知识吧。那吏也是个爱才之人,见秦大川这么好学,索性把自己带来的书籍借给秦大川,让他找人誊抄一份,回去好自个去看。
秦大川自己就会写字,当然不会再去找人。他是日也写,夜也写,短短几日就把那书给抄了一份。就连孙大成几个找他出去会子话他都给推了。陈氏还趣他,若是早知道他有这劲头,就给他送去读书了,怕是现在都能中个秀才回来了。
秦大川一听,吓得直摇头,他确实是想看书,只不过是这种地的书,至于那科举的书,他是半个字也读不下去。若不是他姐逼着,许是他现在还认不了几个字呢。
秦百福自然也是高兴。不管怎么,儿子只要肯把心思放在种地上,那就比什么都强。前些日子,秦大川还念叨着要和秦雅去县上摆摊,被爹娘一起给了一通。秦百福就有些担心,儿子若是瞧着闺女挣了几个钱,就自己也想往里掺一脚可咋办?
不是他这当爹的看不上自己孩子,秦大川就不是那做生意的料,也不是那当管事的料。若他真有那份才干,闺女不会不把他往那作坊里头放。可闺女压根就没让秦大川沾一点作坊的事。这明啥?明闺女和他想到一块去了:秦大川不适合做生意。
秦家底子薄,且秦大川今年才十五,若上来就给他一份厚家业,那他往后不把家业壮大了,就是守住家业怕是都难。所以,秦家的根本还在这土地上。土地才是秦家兴家的根本。
眼瞧着家里这几个人,种地的种地,看书的看书,进学的进学,就连陈氏都有自己的事要忙,只剩下自个还在每天闲着,秦雅也坐不住了。这全家人都在上进,就自个咸鱼瘫的日子可不好受。
她觉着自己可能就是个闲不住的,天天除了做饭啥事没有的日子竟也过不下去,可真是没那享福命。何况,随着日子一天天临近,就连做饭的活陈氏都给夺了去,什么怕整日沾水,那手该变糙了。
若是前世,备嫁的新娘还可以见见未婚夫,出门也不受限制,可在这里却不行。别看定亲后,没人管着见面了,可越是快到正日子了,两个人反倒越是不能见面了,就连门都得少出。算算日子,她和刘力都有一个来月没见着了,离成亲还有一月,就是两人得有两个月不能相见。
两月不见,这人怕不是都要把自己的长相给忘了吧?
都人居两地,情发一心。刚下衙的刘力也正想着这事,想着还有一月才能见着秦雅,他这心就烦躁,索性披上衣裳就回了刘家村,也不知道家里头准备啥样了。
“你咋回来了?”林氏一见他就问道,实在是这日子太过平常,既不是旬休的日子,家里也没啥人去找他,这回来是干啥的?她这几日为着他娶亲的事正忙着,这人偏要回来添乱。
刘力觉得自己还没吃饭,就先被噎着了。这成亲的难道不是自己吗?咋这些人就能理直气壮地把自己扔在一边呢?
“我这不是想看看有没有啥能帮上的。总不好啥事都让你们干吧。”刘力倒没假话,他是真想帮上忙的,反正他闲着也坐不住。
林氏斜眼瞧瞧他,她是谁呀?从这子几岁大就把他养大,他一尥蹶子,就能知道他要往哪儿跑。一听这话,还有啥猜不出来的?准是想媳妇了,又见不着人,想着上家里头找点事做,发发时间。指不定一个人在那院里咋转默默呢。
林氏接过刘力手里头的东西,边边往屋里头走:“你帮忙?你能帮啥忙?这都快黑天了,你你能干啥?啥事不能白天干,还得点灯熬油地下晌黑忙活?”
刘力心虚地摸摸下巴,他大伯娘这话在理,得他都有点不好意思了,遂赶紧跟上,道:“我也不是不想白天来,这不是一直倒不出空来吗?等旬休我一准回来帮忙。到时您咋使唤我都成。”
“别介,还有一月就成亲了,你要是给累着了,那秦姑娘找谁成亲去?”林氏白了他一眼,净搁这儿耍贫嘴,“你有这口才,还是去讨好你老丈人去吧。我这儿啥都不用。”
“人家现下正忙着开荒呢,是今年要把地都给开出来。”
“你就没去帮忙?就听一嘴就完事了?”林氏恨铁不成钢地瞪了他一眼,这脑子咋像锈住了似的,净在家门口转悠。
“去了去了。那树根啥的都是我给挖的。”刘力忙不迭答道,他这点眼力见还是有的。
林氏把东西放到灶屋,跟着进了屋。刘根生正坐炕上喝水,见侄子进来,就招呼人坐下,问了些衙门的事,接着就聊起成亲的准备。
“力子,过几日咱就得去过礼。那彩礼的事你自己有啥章程没?若没有,我和你伯娘可就给定下了。”
“我今儿回来就是把银子给送来,我都准备好了。”着,刘力从怀里掏出银子,放到炕上。他刚才只顾跟林氏耍嘴,都快把这银子给忘了。
“你这是把家底都拿来了?这下钱袋子比脸都干净了吧?”林氏趣道,旋即又正色道:“力子,你先把银子收起来,听伯娘完。自你爹娘去了,你家那地就一直都是我们在种,到如今,得有二十年了。每一年收的粮食我们都给记上了。”
见刘力要开口,林氏给拦住了,继续往下:“你先别急,听我完。那收的粮食后来陆续都给卖了,银子也都给你攒起来了,就想着等你成亲时用。我俩盼了这么好些年,总算是盼到了头。成亲要置办的物件都准备得差不多了,你也别激动,那银子都是从这笔银子里出的,可别以为我俩会往里头搭钱。”
刘力心知,伯娘是故意这么的,她是怕自己老惦记这事,“伯娘,那粮食咱不是好了吗,就归你们了。你俩养我那些年,总不能白养,还自己往里头搭钱。我也不是喝凉水长大的,不也得用银子吗?”
“得了吧,你一个孩子能吃几斤粮?再了,你从就帮家里干活,比柱子他俩干得都多。我告诉你,你可别搁我这儿淌那眼泪花子。大男人,哭哭啼啼的,也好意思,心回头被秦姑娘知道了,嫌弃你。”
林氏这么一,刘力当真把眼泪给瞪了回去,想想自己一个大男人,确实不该淌眼泪。若真有心报答,以后有的是机会,何况这眼泪也不值钱。
林氏起身,到炕头柜子里取出银子,递给刘力。“给,都在这儿了,和你那堆放一起。你自己琢磨琢磨该过多少礼。”
刘力扒拉一把银子,心下有了成算,遂把银子分成两堆,一堆多一堆少,把那堆多的推到林氏跟前,道:“彩礼就过这么多。”
林氏嘴里答应着收了起来,又问:“刘媒婆给算了个日子,就在十天后,你那天有空没?”
刘力算算日子,道:“有空,最近衙门里没啥事。”
“那成。到时别忘了提前回来。”
刘家选的过礼日子正好在秋收前,就是想着趁没秋收,大家伙都有时间。若都挤到秋收后,不管男方家还是女方家,都得忙不开。等过了礼,就开始秋收了。
秦家今年的秋收全是在秦百福的指挥下完成的,先收麦子、高粱,接着是水稻,最后才是豆子。
去年秋收时,地上落下不老少麦粒,陈氏领着秦雅和天冬蹲地上捡了半天才捡干净。所以,今年陈氏就提早做了准备,她让秦大川去借了个磙子,把院子前前后后都给夯了好几回,直到确保这院里一脚踩上去硬邦邦的。等把麦子割回来,放地上时,那地面硬硬的,麦粒就不会往土里钻了。
陈氏的这个法子还真挺好,至少比去年省事多了,地上虽有麦粒,可并不多,只要拿笤帚一扫收进筛子里,把土筛出去,那麦粒就都干干净净的了。
最后就剩下大豆时,才是真的难:秸秆早被晒得脆脆的,上面还有绒毛,摸上去直刮手。若是直接上去抓,那豆子还都扑啦啦往下掉。
秦百福对这个情况自是早有准备,他预备和秦大川一起割秸秆,陈氏和秦雅两人装秸秆,至于天冬,就拎个筐,在地里头捡豆粒。
秦雅还提前做了几副手套,这手套和手闷子不一样,是分指的,干起活来一点都不耽误事,而且她外头用的是麻布,中间垫了一层棉絮,这棉絮还是弹棉花时剩下的碎棉絮,最里层用的则是软布。外头用麻布,是因麻布粗糙,禁磨。里头用软布,是怕手磨坏。
没成想,秦百福却不用,都活了大半辈子,啥时割秸秆还用戴东西了?他又不是那姑娘,还怕手伤着。可秦大川却没管他爹在那儿瞪眼,直接就戴上了,去年割秸秆时,他那手都给划了好几个口子。
人多干活就是快,尤其秦百福还是个老庄稼人,干活自然更是利索。去年秦家几人干了三四天才干完,今年只用了两天时间,就把豆子给运进了家门。
相比麦子、高粱这些,豆子相对要简单一些,拉回来的大豆秸秆晾上几天,铺到地上用连枷拍,金黄的豆粒就都簌簌掉下来了。收起秸秆时再用力抖抖,就能把剩下的豆粒也给抖下来。
大豆秸秆虽然没法喂驴,但可以用来烧火。拿草把火引着,就可以往灶坑里填大豆秸秆了,秸秆早就被晒得响干响干的,一挨着火就噼里啪啦地着起来了,比树枝子啥的可要着得快得多。
秦家的这个秋天过得忙忙碌碌的,可算把粮食收进了仓屋,冬日里的柴火也给垛成了垛。然后,一家人就开始忙着嫁闺女了。
在关外,娶亲前男方要给女方送离娘肉。离娘肉又娶亲前一天或者三天送的,也有娶亲当天送的。在永安县,娶亲前三天,男方过来送离娘肉。离娘肉并不是随随便便割一块肉就成的,那都是有讲究的。离娘肉要选猪肋条肉,具体多大视男方家的情况而定,从几斤到几十斤都可以。
肋条肉就是带着肋骨的肉,肋骨可以是两根,也可是六根,毕竟六六大顺嘛。形状也有要求,必须是条方肉,不能给切得歪歪扭扭的。且这离娘肉必须是一刀割下,不能一刀没切完又往上找补。离娘肉中间还要上下再割一条缝,寓意新娘出嫁,要和家人分离。切下来的离娘肉还要用红绳系上,和其他礼一起送去女方家。
女方接了礼后,也要回礼,一般是在篮子里放大蒜、姜和葱,寓意亲事算数。
送过离娘肉,女方家就要在成亲前一日或两日把嫁妆送到男方家,民间称为“铺床”。
秦家的嫁妆是陈氏准备的,到面盆、脚盆,大到炕柜、炕桌,一应要用的物什几乎给备了个齐。陈氏这么做也不是没有缘由的,嫁给王三时家里条件一般,只得点压箱银子和被子、衣裳做嫁妆。现下不止家里条件好了,自己手里也有了银子。
家里的每样吃食,卖完得的银子,过几个月就能分上一回银子。陈氏手里现下可攒了不少银子。句实在话,秦百福手里头都没有陈氏手里银子多。这些可是她的私房银子,她不给闺女给谁呢?至于儿子,成亲还得几年,不急在这一时。
秦百福见了闺女的嫁妆,倒是沉默了一阵子,他到这儿虽时间不长,可也没见哪家嫁闺女给这么多嫁妆的。眼瞧着媳妇在那儿兴冲冲地忙着,他那劝阻的话硬是没出来,毕竟人家花的可不是他的银子。
不秦百福,就是刘家,也都被这嫁妆给吓了一跳。成亲前一日,嫁妆送进门时,把屋子里都快摆满了,弄得刘家村的人纷纷围住刘家人,一个劲地问他家娶的这是哪个大户人家的闺女。
刘家人再三表示,人家就是和他们一样的乡下人,可大家伙都不信,都以为这是刘家人在有意遮瞒。场面一时弄得老尴尬了。幸亏后头还有别的事要忙,才算把这事给岔开。
九月初六,宜嫁娶,宜出行,是个黄道吉日。刘家的迎亲队伍跟在吹锣鼓之人身后,浩浩荡荡地往东沟村而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