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4章 第 154 章 待到三十一个州府的蹴……

A+A-

    待到三十一个州府的蹴鞠队进京后, 这场筹备多日的盛事即将开始,为了公正公平,朝廷还特意选出裁判长一人, 副裁判长八人,皆是礼部精挑细选的官员。

    在蹴鞠场上做裁判是个力气活儿,太过年老的只怕受累,于是选了一位德高望众的老翰林做裁判长,算是挂名儿,余下的副裁判长,有从禁卫军里选出来的,也有从六部各司选出来的, 各个都是青年才俊。

    且这三十一支队伍,彼此抽签组队比赛, 因多出一支队伍,便干脆设了一支好运签, 抽到此签者,第一回轮空,可直接晋级下轮比赛, 无论是强队还是弱队, 都摩拳擦掌想要抽到这支好运签。

    到了抽签这日,各自蹴鞠队代表在几位裁判长和副裁判长的见证下抽签, 京城这边去抽签的是珊瑚,一众老爷们儿里面,唯独就她一个女眷,因此显得格外引人瞩目。

    几十位代表抽完签,却是来自太原府的蹴鞠队抽到好运签,珊瑚抽到和庆阳府比赛, 日子就定在八月初七,第一轮比赛就要筛掉一半的队伍,那珊瑚刚抽完签,就遣人去听庆阳府的实力,得知对方水平一般,略微有些放心,她这支队伍代表着谢宝扇和京城的体面,无论如何,都要闯过第一轮比赛。

    如今茶余饭后,谈论最多的就是接下来的比赛,既是有比赛,最火爆的地方无疑是京城的各大赌坊,这段日子,珊瑚忙得脚不沾地,既要顾着蹴鞠队,还要忙着赌坊和铺子里的生意,便是那从各州府远道而来的富商们,也要积极结交。

    正式比赛,却是要买票才能进场,起初有不少人质疑,后来得知门票的进项要用来补贴大邺朝六十岁以上的孤寡老人,这质疑声方才消停。

    最近,京里最忙的衙门要数京兆府,这场蹴鞠比赛吸引了各地来的游人,人一多,寻衅滋事的事件跟着增长,京兆府日夜派人巡逻,上到府尹,下到差役,全都绷成一条线,就怕千秋节闹出乱子

    再一则,买票的地方就设在京兆府,这些日子,陆续放出前几场比赛的门票,门票倒也不贵,寻常人家都能负担得起,就是买的人太多,后来便限定每人限购两张,因此又兴起一种新的赚钱门路,有人专门替人代购蹴鞠比赛的门票,据还有人私售假门票,京兆府已经抓了好几波人。

    这日,谢宝扇在宁寿宫和太妃太嫔们闲话,前朝和后宫太平无事,谢宝扇这个皇太后的日子过得也舒心,几位太妃太嫔们聚在一起,少不得起此次的蹴鞠比赛。

    八月的天气还有些热,贤太妃轻轻摇着团扇,道,“这几日宫里到处都能听到谈论蹴鞠的话题呢。”

    另一边的杜太嫔笑道,“可不是,分明在宫里当差,也不知他们哪里来得这么多的道儿消息。”

    宫里的太监宫女们来自大邺朝的各地,自是要支持自己家乡的蹴鞠队,有些实力强悍的倒好,有那实力一般的,议论起比赛,难免就有些底气不足。

    “听宫里的赌局也摆起来了,是不是要管一管呢,要是惹出事端就不好了。”

    “恐怕难,底下这群人,连明日的天气是雨是晴都要拿出来赌一赌,何况是这样的热闹事呢。”

    谢宝扇微微一笑,她道,“恰逢皇上的千秋节,只要大面儿上过得去,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吧,等过了千秋节,再揪出一两个人发落以示警戒。”

    众位太妃太嫔见她这么,纷纷称是。

    这时,进宝进来了,他对谢宝扇行了一礼,笑着道,“太后,摄政王发人送来两张蹴鞠赛的门票,让奴才呈给太后过目。”

    在座的女眷听到摄政王的名字,各自默默吃茶不语,谢宝扇询问时辰,得知快要下朝,于是叫进宝呈上门票,细细看了起来。

    门票只有巴掌大,乃是金潜纸所制,纸上写着坐次号和日期,还盖有印章,制作的还算精致,谢宝扇把门票递给几位太妃太嫔传看,众人皆道稀罕。

    这蹴鞠比赛对外出售门票是封穆出的主意,一来,这样便于管理,正式比赛那日,必定有许多百姓争相观看,若是太过拥挤,极易出现踩踏事故,喜事变成丧事,就得不偿失了,二来,只要不是家徒四壁的穷人,都能负担得起一张门票,这得来的银钱,反哺到穷苦老百姓身上,也算是取之于民,用之于民,朝廷还能得个好名声。

    贤太妃道,“臣妾还是头一回听有门票这回事。”

    谢宝扇笑道,“户部侍郎封大人,是受到茶园子的启发,那些茶园子招徕人气,常常会请书先生驻场,进去听书的人,需得先付银钞入内。”

    贤太妃恍然大悟,她笑道,“原来如此,这封大人,也真难为他能想出来呢。”

    谢宝扇在前朝听政,前些日子,只因蹴鞠比赛收门票银子的事,监察御史还参了封穆一本,骂他掉到钱眼儿里,谢宝扇心里明白,这些御史指桑骂槐,明着是骂封穆,真正想骂的人恐怕是她,毕竟整个朝堂上的人,差不多都已经知道她这个皇太后开设赌坊,借着这次比赛私下牟利。

    “不知最后哪支队伍能赢得一甲头等的成绩。”

    “强队就那么几支,总归是他们中的哪一个罢了。”

    “那也不一定,不得就有队伍异军突起呢。”

    起宫外的热闹,太妃太嫔们七嘴八舌,谢宝扇深知后宫的日子枯燥乏味,她们这些后妃锦衣玉食,却也比常人更加不自由,于是道, “最后一场比赛,哀家请旨带你们也出宫散散心。”

    贤太妃惊讶的道,“这不合规矩吧。”

    带着一众的后宫嫔妃去蹴鞠场看人比赛,就怕谢宝扇刚提出这想法,就要被御史们抨击。

    虽然后宫的女眷们很想亲眼见识蹴鞠场上的热闹情形,但想到会给谢宝扇添乱,她们便有些犹豫不决。

    谢宝扇也想到朝堂上那群言官,她摸着鬓边的发钗,淡淡的道,“哀家邀请各地州府的蹴鞠队进京,是为了共贺皇上的千秋节,既是与民同乐,又怎能不去亲眼看看呢。”

    她这么一,贤太妃倒也不好甚么话。

    闲坐半日,众人心知摄政王既是递了话到宁寿宫,想必一会子就要过来,于是,贤太妃带着姊妹们告辞离去。

    果然,不到一盏茶的工夫,外面传话是摄政王来了,谢宝扇刚一抬头,李善已经起帘子进门。

    谢宝扇见李善神情轻快,问道,“殿下这是遇到甚么喜事了?”

    李善一撩衣袍坐下来,他隐隐带了一些得意,抬着下巴道,“没甚么,痛骂了魏之然和代明这两个老头儿一顿,给他们安排了一桩差事。”

    谢宝扇忍不住笑了,以魏之然和代明为首的御史们,最爱和李善唱反调,李善素来不喜欢他俩,他交待给这两位大人的必定不是甚么好差事,她道,“魏大人和代大人又怎么惹到殿下了。”

    原来,大邺朝和鞑子国在边境商议开互市,谈了大半年也不见成果,李善算等千秋节过后,派一批民间的商人北上云州,让他们在互市的事上出些主意,他不过才提起这个话,就有御史们跳出来,士农工商的了一堆废话,李善听着就心烦,狠狠把他二人奚落了一番。

    李善冷笑,“成日把重农轻商的话挂在嘴边,到头来食不裹腹的还是农人,倒是他们这些人,谁家没结识几个富商,当真是嘴上一套,心里一套。”

    谢宝扇叫宫女给李善上了一壶茶,她道,“殿下消消气,你到底把他们发到哪里去了?”

    李善喝了一口茶,不以为意的道,“最近京里人来人往,我让他们自己去找十个士族,十个农人,十个匠人,十人商人,听他们近三年的收支,这件事足够他们忙活一阵子了。”

    谢宝扇笑着摇头,她道,“殿下用心良苦,可这些人谁家没养几个幕僚,殿下交待给他们的差事,自有幕僚替他们完成。”

    李善瞥了谢宝扇一眼,他道,“还用你,我早防着呢。”

    他把差事派下去,就给魏之然和代明指了两个太监,是给他俩做书记,就是为了看管这两个老头儿,把魏之然和代明气得倒仰。

    谢宝扇也不喜欢这俩老头儿,她还是劝道,“这两位大人对朝廷一片忠心,殿下稍事惩罚便是,莫要太过于苛责他们。”

    李善轻哼两声,算是应了谢宝扇这话。

    完这前朝的事,李善瞅着谢宝扇,道,“我送来的票,你可看到了?”

    谢宝扇微笑着点头,李善道,“你把那日空出来,我带你和皇上出宫去看蹴鞠赛。”

    “皇上也去?”谢宝扇问道。

    李恪长这么大,甚少能有出宫的机会,天子出行,一应的礼仪规矩太过繁琐,李善算到时带她们母子微服出宫。

    谢宝扇猜想李恪一定也盼着能出宫去游玩,于是笑眯眯的点了两下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