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七章
春桃进来的时候, 桑柔昏迷在角落里。
手脚冰得不成样子,额头烫得厉害,春桃吓了一跳, 忙喊进元生和秋月来帮忙,将桑柔抱回床上,又请了大夫。
手忙脚乱地给桑柔喂了药,后半夜烧才勉强退下去。
两个婢女都不敢离了太远,便索性都驻守在桑柔床前, 不时探一探额头温度。
桑柔睡得极不安稳, 眉头深锁。
元生也担心,后半夜来探她, 三人满是焦急对视,只能叹气。
再过了两日, 情况越差,桑柔整个人仿佛已经命去了大半, 形容枯槁。
元生知她心病, 趁了个春桃秋月都不在屋子里的机会, 进来找她。
“姐姐,”元生低唤她, “姐姐,你醒醒。”
桑柔勉强睁开眼来看, 扯着笑道:“元生,你来了。”
“姐姐。”元生不下去,红了眼眶。
“对不起啊,”桑柔抬起手, 拂去他的眼泪, “让你们担心了, 对不起啊。”
元生摇头,哭着道:“姐姐,不是的,姐姐,我们去找秦风哥哥吧,我帮你去问他,为什么不娶姐姐。”
“傻孩子,”桑柔忙嘘住他,仍旧努力笑着,“别这种话了,姐姐没事,就是风寒了,过几天就好了,元生乖,以后别提这个名字了,好吗?”
“姐姐,你为什么要自欺欺人啊!”元生皱眉看她。
“姐姐没有自欺欺人,你以后长大了就会明白的,人的一生中,本就有很多身不由己和求而不得。”
“我不明白,姐姐,我只是想让你活下去。”
元生狠狠擦了一把眼泪,站起身,关上门,离开了。
这番对话令桑柔精疲力尽,没过多久,她又沉睡过去。
这场梦桑柔回到了那年高考结束,自己孤身一人拖着行李箱去机场的场景。
因为考上了一所北京的985,桑柔第一次在母亲脸上看见那样的笑容,继父给了桑柔一张银行卡。
临行前一日,桑柔想要去问母亲明日能不能送她去机场,走到房间门口,里面传来了继父和母亲的声音。
继父:“你也别怪我势利,就算考上了师范,她那个专业最后就是个老师,也不是我亲生的,能跟我亲多少,你不如多花点心思在楠楠身上。”
母亲:“我是觉得她是个累赘,这不是想着能去北京嫁个有钱人,这不亏啊。”
继父:“你以为有钱人都是傻子?我们家要贴出去多少嫁妆能嫁个有钱人?你别做梦了。”
母亲:“那就给学费,生活费她自己想办法。”
桑柔躲回房间,锁上门,从口袋里拿出那张银行卡,捏在手里,几乎捏出血来。
黑暗中那种尖锐的刺痛又开始一刀一刀划着心脏。
凌四点,桑柔悄悄拖着行李,离开了那个家。
自那日起,桑柔再也没有跟那些人要过一分钱。
飞机起飞的轰鸣和震动犹在耳畔,朦胧间,桑柔突然意识到这噪音并不是梦中的幻觉,有些清醒过来,睁开眼,发现自己身在一架飞驰的马车上。
桑柔环顾马车,空无一人,掀开帘子一看,是元生在驾马。
“元生你干什么?你带我去哪里?”
桑柔身体还是虚弱,马车前行颠簸,勉强抓着车沿才能稳定。
“姐姐,我想要你活下去。”元生没有回头,声音里满是坚定。
“你疯了?!快停车!”见他还是不依,索性去抢了缰绳,“元生你快停车!”
“姐姐你别动,你放心,桓安哥哥和那些守卫我都下了一日的药,不会追上来的。”
“不是,你先给我停车,我不去西京,你再不停,我就跳了!”
元生这才转头看了桑柔一眼,叹了口气,驭马靠边停车了。
他转过头来,不发一语。
“元生,姐姐是不是跟你过,我不想去西京?”
元生抿嘴皱眉,眼神盯着车轴。
“趁他们还没醒,我们回去。”
“不。”
“元生你听姐姐……”
一男子从车边过来,晕了桑柔,嘴里抱怨:“元生,你再听她几句,就能把你劝回云峰了。”
元生张着嘴,叹了口气,还是没出话来,只是看着他将桑柔扶到车上,做了些术法似的动作,退出马车。
那男子离开马车时,身形摇晃,嘴角有血。
元生担忧,就要去扶他,他摆摆手,“别管我,快去吧。”
转头看了一眼目送马车的那男子,元生又快马疾驰,朝西京而去。
此刻正是寅时初,月色被掩盖在灰白的乌云之后。
同一片黑夜之下的西京,城南的繁华将息,皇宫及周边好些个地方已开始忙碌。
这日正是骊郡王和鲲瑶郡主的大婚之日,二月初八。
西京南门的城门卫验了元生和车中女子的身份,疑道:“既然是月华台的清倌,怎么被晕在里面了?”
元生恭谨答:“回军爷,她假借探亲之名算和老家一书生私奔,身契还在月华台呢,这不,给抓回来了。”
“今日骊郡王大婚,街上管得严,别弄出什么事来,进去吧。”
“是。”
待脱离了城门卫的视野范围,元生驾着马一路北上,并未进入山水北街,而是径直朝着皇宫方向去了。
寅时末,天色将明。
礼部下掌管礼乐、朝会及宴享的司部二十余官员便已入了端午门点卯,今日礼仪繁琐,容不得出差。
纵然已与锦衣卫司、内廷总管司合议流程部署一月有余,礼部尚书庄文康仍旧不放心,随着下部一同,赶了最早一批入宫亲督。
因今日大礼,韩帝特意免了朝会,文武百官只需午时宫宴入内。
盯着时辰,见到奉神队伍于卯时一刻进宫,庄文康才算稍稍松了口气,于是礼部礼仪官替为告祭天地祖先。
一番冗礼下来,天色已然大明,皇宫正殿前东边,升起了一轮旭日,照得万物金黄。
庄文康不敢懈怠,忙准备去内廷总管司接应后续宫宴和礼仪事宜,快步前行着。
突然前面宫女队伍中有个人摔倒在地,他眉间紧锁,心想今日如此紧张,内廷司竟安排这样毛手毛脚的宫女办事,实在荒唐,摇头叹了口气,加紧步子前行了。
那宫女跌在地上,碗盏摔了一地,领头宫女听声回头。
“你们剩下的先去。”
吩咐了余下宫女,她转头皱眉低声骂那地上的。
“你怎么回事?不是让你们心再心吗?你这摔了,凑不齐八件,我怎么跟张公公交代,收拾好碎片给我起来。”
今日大婚之喜,宫人不得发怒咒骂动手,领头宫女忍着怒气喋喋不休,一边怕被人发现,另一边心里又气又急。
“对……对不起,我这就收拾。”
比之同行宫女,这女子虽有几分姿色,但实在太过瘦弱,好似风一吹便要散了。
“也不知道现在内廷司纳新人都怎么回事,这么瘦怎么干活?”
那领头宫女不依不饶,嘴上还在埋怨。
待那女子将狼藉收了,领头宫女带着她折返,去补那贡品。
桑柔将贡品摆好端回托盘上,走出来,这院里却空空荡荡,领头宫女也不见了身影。
她一大早迷迷糊糊地被人从床上叫醒,穿上衣服,又迷迷糊糊地跟着宫女们一起干活。
天越亮,她的头疼越厉害,眼神昏花几乎看不清路,摔了一跤,又迷糊地跟着回来补贡品。
晃晃脑袋,为何脑海中空空荡荡,自己在干什么?
眼前突然有两三个宫女似的人快速跑过,窃窃私语,好似在念:“咱们走快点,去晚了就看不着了。”
桑柔鬼使神差,也跟着她们的脚步前去,一路前行,进入了一个花园。
再一看,前面闪过宫女衣角,她追了上去。
上行一个山坡,发现好几个宫女正躲在隐蔽的叶子丛里窃笑低语,她跟了上去。
慢慢地走到她们身后,向下俯看。
那是一处偏僻的池塘,池塘边有一处水亭,亭中两人,贴在一起。
后面那人身穿镶着龙纹的青蓝色常服,是个高瘦的男子。
前面的穿着大红色袍子,长长的黑发披在身上,没有头饰,远远便能看出是个美人儿。
身形摇晃,纵是桑柔这般远的,都能听见拍声。
那两人还在着什么,却因太远听不清了。
桑柔头疼得厉害,神思却渐渐清明起来,在她正要细看是谁之时,一旁观战的宫女与旁人嬉笑:“没想到郡主今日大婚,竟与陛下在此偷情。”
这句话炸了桑柔好大一个雷。
她再定睛一看,神思已全然明了。
那远处亭内的,红衣美人儿和龙袍男子,正是段嘉月和韩帝。
???????????
这是什么剧情?!
桑柔呼吸都梗住了,退后了两步,没站稳,往山坡下滚去,惊险之时她只能想得起自己千万不能发出声音。
等天旋地转停了,缓了缓身上的疼痛,桑柔这才想起来自己在被元生挟持去西京的路上突然被晕了,再醒来,莫名其妙就成了宫女。
元生人呢?为什么要把自己送进宫来?刚刚……段嘉月和韩帝在偷情?!
等稍稍平复了些,桑柔坐起身,发现自己跌入一个半空的洞穴,洞穴四壁空荡,只有最里侧有个掌心大的镂空石窗。
她往石窗处走了两步,内里空空荡荡,好似是一条甬道。
正要离开视线,突然甬道内闪过一个人影,她吓了一跳,赶紧捂住自己的嘴巴。
那人并未留意到她,几乎半个瞬息,就从甬道中穿行离开了。
她睁着眼睛楞在原地,那个侧脸……
桑柔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可是实在是再熟悉不过。
纵然只照亮了一刹那,她也认出来了,那个人,是林司炎。
她反应过来,想去喊,甬道中早已空荡如初。
洞外花园的山坡上,刚才偷窥的宫女们零落地躺在上面,没有了生息。
辰时初,旭日东升,照亮了如常的西京。
大街巷的早点铺子飘起了白茫茫的雾气,老张头买了几个包子,准备去码头上工,近来南边来的货物少,若不赶早去抢工,恐怕今天又没钱挣。
没走两步,余光里的东城门墙头,好似有好几个人影倒了下去。
老张头向来自诩火眼金睛,刚才肯定没看错,于是忙回过头去问早点铺子老板,他的老熟人老李。
“老李,刚刚我见着城墙上好像杀人了,你看着没?”
他这话间,又回头去看城墙上,那个位置还是站着四个身穿甲胄、头戴盔甲的城门卫,好似无甚动静。
老李也看了一眼,笑着啐他:“老张头,你莫不是眼花咯,还不就是那四个门神,咱们西京固若金汤,怎么可能有人敢在城门卫杀人?你可快去赶工吧,晚了又挣不到钱。”
“你忘啦?去年元宵节在城南……”老张头压低了声音。
有新的客人来买早点,老李赶忙招待,挥挥手将老张头赶走了。
老张头皱着眉又看了一眼,他这眼神从不出错,难道真是他眼花了?摇摇头,加紧了步子往码头走去。
一灰衣男子从西京快马出,行至京外军队大营,过了三重关卡,才得入杨清武营帐。
见了杨清武,谨慎低声道:“杨将军,东西南三城门已尽数换成了咱们自己人。”
“好,让三千精锐换百姓服装,以手腕间红色丝带为识,分三门入城。”
“是。”
“李副将,崔何军师可在?”
一旁李维光过来颔首,“杨将军,已绑了在营帐内看押着。”
“务必看好他,千万不能让他溜了。”
“是。”
巳时初,三千百姓模样的男子兵分三路,进入西京,混在百姓堆中,很快便如泥牛入海,再无踪迹。
再不多时,端午门已聚了不少准备入场参宴身着朝服的文武百官。
官员们三三两两聚在门前,笑着议论着今日之大喜。
再远处大理石铺成的西门大街上,星星点点都是步行而来的正装官员,正往端午门处行进。
今日的阳光极为明媚,照在如蚂蚁般前行的官员们身上,泛出油亮的光泽来。
巳时三刻,端午门大开。
黑黑压压的官员们面前,逐渐开的大门内,是一条长若蛇信的暗红繁锦地毯,直通正殿大门下的台阶,台阶之上,是他们再熟悉不过的正殿。
地毯两旁,是几百张鲜红色的席面,穿插席间的是十座钟,二十座鼓和一百个乐手位。
各司其职,整装待发。
待端午门大开,有洪亮的声音响起,“奏乐,百官入座。”
黑压压如蚂蚁般的官员们,逐次穿过端午门,核验了身份,按序入内。
钟鼓齐鸣,箜篌乐起,点燃了大婚礼的开场曲。
作者有话:
进卷二了,很多东西开始跳跃起来了,很多前面埋的伏笔也开始要收线了。
这个故事是低魔低武架构的,意思是,看似是架空古言的人间,其实存在微量的魔幻元素的。
没有修仙情节。
对于大部分老百姓而言,还是个正常的人间。
如果后面有剧情比较突兀的,或是可以在前面找到伏笔,或是属于设定。
祝读者姥爷们阅读愉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