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3章 鸿门宴!
A+A-
绍兴上虞,朱棣与李景隆自离开金陵,便马不停蹄赶往浙江宁波府,审理林贤通倭一案,鉴于御史余敏、丁廷的前车之鉴,两人没有敢走水路,一律行陆路。
十月,秋高气爽。
朱棣与李景隆骑着骏马,沐浴着秋风,心情不错,忽见蒋瓛从前路匆匆赶来道:“殿下,宁波府急报!”
接过书信,朱棣展开一看,一对浓眉渐渐地皱起,李景隆瞧着朱棣脸色不对,连忙问道:“殿下,发生什么事了?”
朱棣沉默片刻,道:“宁波市舶司提举张凯,于府邸之中自焚身亡,尸骨无存!”
啊?
李景隆瞪大眼睛,不可思议的叫道:“张凯禁足于家中,府外又有人看守,何以作势看着张凯自焚而死?”
“哼!”朱棣冷哼一声,面无表情的道:“按照布政使司给的法,是张凯家中囤积有大量易燃物,火势起来后,潜火队也无法扑灭,只能等待火自然熄灭,而且张凯死前还写了一封‘认罪书’,签字、画押。”
“他们这是拿我们当傻子了,张凯乃是市舶司提举,家中无事堆积那么多易燃物做什么?”李景隆愤怒异常的道。
“自然是有些人自作聪明,他们想着把一切罪行都推到一个死人身上呗!”朱棣冷笑着道。
李景隆却是眉头紧锁道:“可是殿下,如今我等还未到宁波府,最重要的证人先自焚了,这如何是好?”
“船到桥头自然直,他们以为张凯死了,这事就结束了吗?做梦!”朱棣着,将书信收好,眼眸里闪过一抹冷意,杀顿现。
五日后,浙江,宁波府。
浙江布政使陆明、按察使邱荷,以及布政司、按察使司官员齐聚在城外。
“时间不早了,怎么还不见燕王殿下与曹国公世子?莫不是路上出了事,耽搁了?”邱荷一遮阳,眺望远方道,他年过半百,须发斑白,担心朱棣与李景隆出了岔子。
布政使陆明含笑,宽慰道:“邱大人放心,燕王殿下和世子身边有亲卫保护,不会有差池的。”
邱荷苦笑道:“不怕一万就怕万一,余丁两位大人去游湖,就出了差池,燕王殿下千金之躯,曹国公世子身份不凡,要是在你我的地界上出了事,咱们难辞其咎啊。”
正着,就见地平线上出现了一支队伍,旗帜招展,盔明甲亮,约莫有数百人。
按察使邱荷精神一振,道:“燕王殿下来了!”
宁波府一众官员连忙整理衣衫,唯恐唐突了朱棣。
待朱棣的队伍到了近前,陆明、邱荷带头,向其行礼道:“臣等参见燕王殿下!”
“诸位大人不必多礼。”朱棣翻身下马,很是谦逊和气道:“本王奉父皇之命,来宁波府清查林贤通倭一案,还需诸位大人鼎力相助。”
邱荷满脸堆笑,当即表态,道:“请殿下放心,此案的卷宗以及相关人员,下官都已经准备好了,就等着殿下审理,不过,市舶司的提举张凯却于前几日家宅中自焚,还请殿下恕罪!”
闻言,朱棣深深地看了邱荷与陆明一眼,道:“张凯这么大的人了,畏罪自尽,谁又能看得住?而且他就算不自焚也有其他自尽的办法,邱大人无须自责。”
邱荷松了一口气,听朱棣的意思,不会追究他与陆明的责任,邱荷年纪大了,没有什么上进之心,只求能平平稳稳地落地、荣休就好。
布政使陆明眸子流转,道:“殿下,城外风大,还请殿下与世子入城,下官等为二位准备了接风宴!”
李文忠负责整顿沿海防务,大权在握,浙江的都指挥使今日之所以没来,就是因为被李文忠召去,商议兴建新的烽堠之事。
烽堠,即烽火台。
为防备倭寇侵扰沿海,朱元璋决定在沿海每五里到十里之间,设置一烽堠,一旦发现倭寇便燃烟、鸣炮示警,烽堠与卫所、巡检司联动,可将倭寇的行踪迅速传递出去。
有李文忠在,李景隆便是沿海官员的座上宾,怠慢不得。
宁波府,布政使府邸,为了招待朱棣与李景隆,陆明与邱荷请来了浙江最好的厨子。
“殿下请看,这乃是浙江沿海盛产的鲈鱼,隋唐时期已有‘金齑玉鲙’的记载,取上等鲈鱼切片便可制成‘鲈鱼脍’。”陆明脸上挂着笑,为朱棣介绍着浙江的名菜。
绍兴醉鸡、龙井虾仁、干菜焖肉、宋嫂鱼羹一道道名菜陆明如数家珍。
“还有这道菜,名为定胜糕,是因陛下而得名!”
哦?
朱棣来了兴趣,问道:“陆大人倒是?”
“当年陛下攻取苏州的时候,杭州百姓以粳米、红豆沙蒸制此糕犒赏军士,寓意‘定胜’,定胜糕红白相间,松软微甜,从那之后,定胜糕就成了浙江流行的糕点。”
朱棣听得仰面大笑,夸赞道:“陆大人与邱大人费心了,来,这杯酒本王敬诸位!”
邱荷连忙端起了酒杯,道:“殿下言重了,这都是臣等应该做的,应该做的。”
朱棣与李景隆在宴席上,与众人推杯换盏,不知不觉间几壶酒水下肚,朱棣的神智有些模糊,陆明举杯到了朱棣身前,向他敬酒,此时的陆明脸色涨红,已然有了五六分醉意。
“殿下,如今张凯已经认罪自焚,不知殿下清查案件,要要从何处入?”
朱棣大剌剌地挥挥,道:“市舶司上下,都要清查一遍,该定罪定罪,该处罚处罚,至于其他的本王来的时候,父皇有交待,曹国公正在整顿沿海,凡事以稳为主,大事化,事化了。”话间,他的眼神有些迷蒙。
陆明听到朱棣的话,眼睛一亮,连忙道:“殿下所言极是,林贤案闹得浙江人心惶惶,就连广东、福建,也有官员日日担忧,对沿海稳定很是不利啊!”
宴席散去,宾主尽欢。
送朱棣与李景隆离开府邸之后,陆明才被亲信搀扶着,回到了后院歇息。
亲信递上热茶,轻声道:“大人,已经派到驿馆去了,保管侍候好殿下与世子。”
陆明“嗯”了一声,道:“给本官盯紧了,燕王查到什么,查到了哪一步,务必每日禀报。”
亲信点了点头,随后有些不解的问道:“大人,殿下不是了,要大事化事化了,还要如此心么?”
陆行喝下一口茶,长舒了一口气,道:“燕王年岁不大,但本事不可觑,盯紧了没坏处,等到此案件结束,才能彻底放下心,让他们都给我警惕起来,不要露出破绽,谁犯错,本官扒了他们的皮!”
金陵,武英殿,夜。
朱元璋望着御案上的奏疏,面色沉静,语气却冷得吓人,道:“好啊,好得很,市舶司提举在家中自焚,尸骨无存,浙江那边的官员本事大得很,赶在老四与九江到之前,将事情做绝了!”
朱标眉头微蹙,担忧地道:“父皇,张凯既已死,又签了认罪书,将所有的罪责一人担下,这案子恐怕不好往下查了。”
朱棣与李景隆本事再大,也不能将没线索的案子往下查。
朱元璋微微一笑,道:“不好查,才更要查,蒋瓛送来的密信,你来看看。”
朱标走上前,双接过蒋瓛的信件,看完后惊讶地道:“父皇,锦衣卫是何时先一步到的宁波府?”
“有些事,靠着当地的按察使司与御史,是查不明白的,从得到余敏、丁廷遇难的消息开始,咱就派锦衣卫秘密前往宁波府。”
朱元璋轻声道:“咱是真没想到,他们敢下如此狠,既然如此,那他们就得给余敏、丁廷陪葬。”
朱标放下书信,道:“父皇高瞻远瞩,否则这案子恐怕真的要到此为止了。不过,就算父皇提前做了布置,沿海利益关系错综复杂,儿臣担心老四与九江他们遭遇危险。”
那些人既然敢对余敏、丁廷动,未必不敢害朱棣与李景隆。
“他们敢!”朱元璋陡然喝道:“谁敢害老四与九江,咱就让他们从上到下,统统陪葬!”
宁波府,十月末。
从朱棣到达宁波府算起,已过了快半个月,他每日都忙忙碌碌。
今日陆明宴请朱棣,明日邱荷宴请朱棣,后日浙江的官员士绅们要一睹燕王风采。
朱棣初时还以“公务繁忙”推辞,后来经不住众人邀请,盛情难却,遂赴宴。
半个月来,朱棣不是在宴席,就是在去赴宴的路上,整个人都胖了一圈。
日落黄昏,提刑按察使司衙门。
朱棣与李景隆,还有按察使邱荷漫步,朱棣刚参加完一场宴席,满身酒气道:“邱大人,林贤通倭案相关的文书,以及涉案人员名单都已经准备齐全了吧?”
“殿下放心,这些日子,李世子已经帮衬着下官,与林贤有勾结的富商一共五家,悉数缉捕,另外,张凯下官员,涉案者六名,以及浙江之内与林贤海贸走私勾结的其他官员吏员十八名,皆缉捕审问完毕。”
邱荷毕恭毕敬地道,最后还不忘夸奖李景隆,道:“李世子年少有为,处理案件井井有条,就连老夫都比不过他。”
李景隆笑了笑,道:“邱大人这么,我可要惶恐了,与邱大人比起来,我还是后生晚辈。”
朱棣闻言仰面而笑,赞道:“好!有邱大人与九江相助,这浙江之行,本王轻松多了,如今案子既然已经结束,本王也该返回京城,向父皇复命去了。”
哦?
邱荷的眼睛一亮,嘴角抽动一下,硬生生压住了欢喜的表情,道:“殿下这就要走了?何不在浙江多停留几日?臣那还有好酒”
朱棣挥挥,打趣道:“邱大人府上好酒太多,若继续待在浙江,本王早晚要成酒鬼不可,哈哈哈!”
邱荷客套了两句,道:“那既然殿下要走,臣得去通知陆大人,为殿下您举办一场风光的送行宴!”
朱棣笑道:“这些日子,本王一直受诸位大人宴请,心中不胜感激,两日,两日之后本王亲自设宴,请诸位大人畅饮,尤其是邱大人你,本王喝了你府上那么多好酒,你可不能不来啊!”
“微臣定准时到场!”邱荷连忙道。
燕王朱棣终于要归京了,案子查了半个月,几乎将市舶司查了一个底朝天,好在波及的范围不算广,官员吏员十几人,再加上五家富商被查,仅此而已。
尘埃落定,之前一直紧绷的神经,终于能松弛下来。
两日后,宁波府霄云楼。
朱棣包下霄云楼,宴请浙江有头有脸的官员、富商来赴宴,一片喜气洋洋。
陆明脸上的笑容就没有停止过,逢人便夸赞朱棣“身份高贵而不自傲”、“谦和有礼仪表堂堂”等等,邱荷也是对朱棣评价极高。
众人正寒暄夸赞朱棣的时候,今日宴席的主角到了。
只见朱棣身着一袭大红色窄袖锦绣蟒袍,眉目威武俊朗,任谁看了都要赞一声仪表不凡,果然有皇家的气势!
李景隆相随朱棣左右,目光悄悄地往人群之后望去,蒋瓛与李景隆四目相对,蒋瓛微微颔首,让李景隆放心,一切都在按照计划进行。
待朱棣到了主位,众人纷纷落座,朱棣道:“今日诸位能来霄云楼,是给咱面子,咱别的不多,这杯酒敬诸位浙江的俊杰!”
邱荷第一个站出来,奉承道:“殿下言重了,能来参与今日的集会,臣等三生有幸。”
富商李牧红光满面,道:“殿下,草民不过一商贾,能有幸受邀前来会,见到殿下一眼,一睹皇室风采,死而无憾!”
“李员外得没错,吾等久仰燕王大名,殿下在北边北击蒙元,立下赫赫战功,当真是天下人的表率!”
能来霄云楼参加集会的,都是人精,起好话来一套连着一套,哄得朱棣放声大笑。
随着一道道浙江名菜端上来,酒宴的气氛渐渐地热烈起来,众人推杯换盏,好不热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