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4章 这些都是朕的银子,朕的钱!

A+A-

    酒过三巡,菜过五味,浙江承宣布政使司左参议周杰上前,向朱棣敬酒道:“殿下,下官周杰敬您一杯,多谢您能来浙江为我等查明真相,还浙江一个稳定!”



    朱棣闻言,端起酒杯,将酒水一饮而尽道:“浙江之繁荣安稳,离不开在座各位,本王深感各位大人的不容易,自本王来宁波府后,更受诸位宴请,故今日本王命人准备了一道父皇曾在除夕宴上,宴请过百官的名菜!”



    哦?



    邱荷惊喜地道:“竟然是皇宫的御膳,那下官定要好好品尝,殿下您有心了。”



    朱棣朝着李景隆点了点头,李景隆便离开了宴客厅,不多时领着一群仆从进来。



    每个仆从们中都端着托盘,上面放着一瓦罐,也不知里面是什么。



    陆明笑呵呵地道:“托燕王殿下的福,下官能品尝到皇宫的珍馐美味。”



    待侍从们将瓦罐都端上来,朱棣挥挥,道:“诸位还在犹豫什么?掀开看看。”



    陆明迫不及待地掀开,见到里面的菜品后,他愣住了,瓦罐里有几块不完整的碎豆腐,加上两簇菠菜,红根绿叶搭配在一起。



    清清淡淡的菠菜豆腐汤,看上去就没有什么食欲,别吃惯了山珍海味的他们,就算是普通殷实人家,也不会将这菠菜豆腐汤当成大菜,端上来给客人。



    朱棣见众人一动不动,道:“怎么?诸位为何不尝尝?这可是能上除夕宴的菜,父皇亲自赐名——珍珠翡翠白玉汤!”



    朱棣都发话了,陆明、周杰、邱荷等人还敢不动弹?



    邱荷年岁大了,但是动作可不慢,勺子筷子一起用,尝了一口之后,他脸色顿时一变。



    瓦罐里面的菠菜豆腐汤,喝下去一股子馊味,这东西完全馊了,邱荷差点一口喷出来,可面对大庭广众,面对朱棣的目光,老爷子愣是将汤水全都喝下去。



    “燕王殿下,您这珍珠翡翠白玉汤入口香醇,回味无穷,臣谢殿下赐汤!”



    你够狠!在场的人无不在心里给邱荷竖起大拇指,信口雌黄的本事,他们就服邱荷。



    邱荷做了表率,其他人也纷纷喝下了发馊的珍珠翡翠白玉汤,心口不一地称赞这汤好喝。



    “诸位喝下了珍珠翡翠白玉汤,有些话本王便直了,父皇派本王来督查林贤通倭案,本王查到了一些证据与线索,今日在这霄云楼,本王给你们一个会,谁有隐情出来,本王可从轻发落,若有人冥顽不灵,休怪本王不讲情面!”



    朱棣高声道:“昔日,父皇以珍珠翡翠白玉汤,警醒百官重臣,要他们恪守本分,不可贪赃枉法,本王希望尔等能幡然醒悟,休要落得家破人亡!”



    欢腾的宴席瞬间安静下来,众人面面相觑。



    邱荷傻眼了,问道:“燕王殿下,您这是在干什么?林贤通倭案已经审查完了,怎么怎么还有什么其他线索么?”



    陆明微微眯起眼睛,心中冷笑,朱棣还是年轻,想要用欺诈的段,诈出在座众人的秘密,可谁会真的傻到被朱棣诈出来?



    “燕王殿下,吾等都是遵纪守法的百姓,林贤通倭的案子,我们怎么敢掺和?”



    “殿下,冤枉啊!草民多年来赚的每一分钱,都是清清白白的,殿下!”



    “殿下莫不是受了人挑唆?我浙江官员里面是有少部分害群之马,但绝大多数人,绝对是干净的。”



    



    朱棣听着众人的辩解,面无表情的道:“本王再最后一遍,谁若有心主动投案,本王可以从轻发落,周大人,你没有什么要的么?”



    周杰被朱棣点名,整个人身子紧绷起来,神色慌张,连忙道:“殿下,臣清清白白,绝不敢贪赃枉法,请殿下明鉴!”



    闻言,朱棣的眼中闪过一抹失望,看来这群家伙是不见棺材不落泪,他看了李景隆一眼,道:“九江,将人带出来吧,让诸位大人都认一认曾经的同僚。”



    李景隆会意,朝着宴客厅外招了招,片刻后,蒋瓛与几名锦衣卫,带来一身披黑袍的人走了进来。



    陆明、邱荷等人都朝着黑袍人望去,没搞明白朱棣葫芦里面卖的什么药。



    “这可是诸公昔日同僚,可惜被人所害伤势不轻,直到今日才休养得七七八八。”朱棣着,缓步走向黑袍人,将那人的兜帽摘下来。



    当他露面的瞬间,邱荷发出一声惊叫,道:“张凯?你不是葬身火海了吗?”



    张凯蜡黄的脸上满是讥讽之色,道:“邱大人,下官可没有死,死了还怎么报仇呢?”



    “陆大人,周大人,不要用那种眼光看着我,我张凯是人不是鬼,我并未死在那场大火里。”



    陆明的脸色变了又变,从红变白,又从白变为铁青,道:“原来原来张大人还活着,太好了,太好了。”



    着,他望着朱棣道:“殿下,既然张凯还活着,您为何不早一点让他出来,一同协查案件?不过,张凯乃是罪魁祸首,您可要心别被他蒙蔽了。”



    陆明死到临头,还在试图挣扎。



    朱棣微微一笑,道:“陆明,当夜你领着人悄悄潜入张凯府中,将其绑在柱子上,任由大火吞噬,要不是锦衣卫先一步到了宁波府,张凯,便真的被你们给烧死了!”



    “陆明,张凯做的那些事,你一桩桩一件件都知道,你,才是整个浙江最大的贪官!”



    朱棣的话掷地有声,陆明、周杰,以及许多官员都是惶惶不可终日。



    邱荷眉头紧锁,道:“殿下,这是不是有什么误会?陆大人素来清廉,在浙江有‘陆青天’的称号,林贤通倭案,怎么会与他有关?”



    朱棣冷笑一声,道:“何止张凯是受陆明指使,就连余敏、丁廷两位御史,也是他陆明授意杀害的!”



    什么?



    邱荷吓了一跳,望向陆明道:“陆大人,此事当真是你做的?你快话啊!”



    



    陆明的脸色衰败,缓缓抬起头,道:“燕王殿下,你早就知道张凯没有死,又为何与我等虚与委蛇?”



    李景隆朗声道:“不拖着你们,如何将你们背后的利益往来查清楚,如何暗中布置抽调人,趁着今日将你们一打尽,陆大人,这个时间点,锦衣卫已经将你府邸查抄,你私藏的银子与证据,一个都别想逃掉!”



    陆明的脑袋“嗡嗡”作响,他后知后觉地看向朱棣,惊讶、恐惧、愤怒等情绪一齐涌上心头道:“燕王,你好阴险的段!”



    朱棣虚与委蛇,每日忙于与众官员宴饮,庸碌贪玩的模样,骗过了所有人。



    闻言,朱棣笑了笑,讥讽道:“比不得陆大人段毒辣,张凯为你办了多少事,敛财无数,结果呢?你陆大人为求自保,竟将他绑在宅邸里,要活生生地烧死他,若锦衣卫救援及时,张凯焉能有命在?”



    他一挥,守备在外的锦衣卫一拥而进,将陆明、周杰、李牧等官员、商人统统抓捕。



    李牧鬼哭狼嚎,喊道:“燕王殿下,草民冤枉,草民奉公守法,与陆明没有半点瓜葛!”



    李景隆差点被李牧的无耻气笑,道:“李牧,你私下里出资,打造六条商船,每年走私无数,还敢冤枉?”



    李牧吓得面无人色,狡辩道:“那那都是陆明胁迫草民,草民不得不出资打造的,草民冤枉!”



    宴客厅内乱成一团,苦苦求饶的,呆若木鸡的,还有人面如死灰被架走。



    陆明的属下周杰,挣扎着跪地,道:“殿下,下官愿意举报,下官举报陆明贪赃枉法,下官愿意戴罪立功!”



    朱棣望着狼狈的周杰,笑了笑,道:“周大人莫急,进了牢狱,你自然会将自己所知道的一五一十地出来!”



    他给过周杰会,给过今日与会的所有人会,但他们谁都没有把握住。



    见此情景,浙江提刑按察使司按察使邱荷,整个人懵了,他看着被带走的同僚,以及那些他熟悉得不能再熟悉的商贾,如在梦中。



    “邱大人,邱大人?”



    朱棣连续喊了两次,才将邱荷从震惊中唤醒。



    邱荷打了一个哆嗦,下意识地道:“殿下,陆明所做之事,下官全都不知啊!”



    朱棣微微一笑,“邱大人,本王不是要治罪你,只是一下子抓了这么多官员、商人,审问的事情需要邱大人你多多出力,若是审查的时候,发现提刑按察使司当中官员也牵涉其中,邱大人当知道如何办吧?”



    “下官明白!按察使司中但凡有人与陆明勾结,参与到通倭海贸走私之中,下官决不徇私。”面对朱棣,邱荷再不敢将他看成一个年轻、贪玩的皇子。



    朱棣满意地点了点头,悠悠道:“有邱大人相助,本王定能涤荡浙江官场。”



    十月末,一封燕王朱棣的奏疏,从浙江宁波府快马送往金陵。



    皇宫,奉天殿。



    洪武皇帝朱元璋身着明黄衮袍,厉声喝道:“詹徽,浙江省的监察御史是死人吗?平日都在做什么?”



    闻言,左都御史詹辉跪在御阶之下,额头上布满了一层细密的汗水,但也不敢狡辩。



    朱棣传讯金陵,在浙江督查大案后,他找到了关键证人——张凯,并通过张凯,缉捕布政使陆明,左参政周杰等布政司官员八人,以及浙江省各地官员三十六名、吏员二十九名。



    除官员、吏员外,更有十三家富商参与到海贸走私之中,清查后发现,他们每年通过海贸走私所获得的利益堪称“海量”。



    “浙江的海贸走私猖獗,官官相护,富商士绅与官员沆瀣一气,若非巡检司李想抓到了林贤,你们还要瞒着咱多久!”



    詹辉低垂着脑袋,大气都不敢喘,道:“下官有失察之责,请陛下降罪责罚。”



    “你当然有罪!”朱元璋怒喝道:“燕王奏疏中提到,不止浙江,广东、福建,这两个地方也在参与海贸走私,数量之多,规模之大不少于浙江,每年海量的银两都流进了官员、富商的口袋,那都是朝廷的赋税,朝廷的钱!”



    朱元璋怒,怒朝臣无用对沿海的事情什么都不知道,还要一个的巡检司主官撕开缺口。



    朱元璋恨,恨沿海的贪官污吏中饱私囊,恨沿海的富商们胆大包天,与国争利。



    从朱辰的话中,朱元璋提前得知未来,他清楚未来是大航海的时代,是海权的时代。



    沿海的海贸是大明未来重要的赋税一环,亦是大明王朝的重要根基所在,有人在掘大明未来的根!



    朱元璋盛怒,詹辉被训得好像一个受气的“媳妇”,朝臣们没人敢触霉头。



    户部尚书郭允道眼珠转了转,道:“陛下,沿海走私严重,非一朝一夕,今燕王殿下已经到了南边,不如趁此会,肃清奸佞。”



    郭允道身为户部尚书,眼睛里就盯着银子,在郭允道心中,把持住海贸,白花花的银子将源源不断进入国库。



    老头子心里一想,忍不住笑地眯起了眼睛。



    大学士宋讷亦道:“陛下,浙江、福建、广东三省官员贪腐,不可不查,更要严查,去年陛下刚刚颁布大诰,警示天下官员,可他们却不知收敛,不知道悔改,长此以往,民生凋敝,国将不国!”



    铁证面前无人敢阻拦,朱元璋当即为此事定调:大查特查!一查到底!



    无论之前有何等功绩,官职大,只要敢参与到沿海的海贸走私贪腐与通倭,严惩不贷绝不姑息!



    当夜,金陵,秦淮河上。



    吏部尚书李信、兵部尚书赵仁,还有工部尚书赵俊,三人齐聚一堂。



    李信没了往日的镇定从容,眉宇之间有一股化解不开的阴霾。



    赵俊瞧了瞧李信、赵仁,愁眉不展地问道:“两位,当下该怎么办?燕王已经抓了陆明等人,锦衣卫的段咱们都清楚,万一陆明他们扛不住,将事情都交代了,我等可就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