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6章 当请韩国公出马!
A+A-
可惜的是,李信高估了自己对朱元璋的理解,只见朱元璋深深望了李信一眼,然后话锋一转,道:“林贤通倭一案,咱要再思虑一番。”
本来他的确想一查到底,可百姓在万民书中诉苦,其中辛苦艰辛令朱元璋感同身受,究竟是继续往下查,还是到此为止,尽快还沿海百姓一个太平,朱元璋犹豫不决。
当夜,文武百官散去之后,朱元璋并未休息,而是来到了武英殿。
往日朱元璋来武英殿,都是处理政务,今夜,朱元璋却走到了那张“天下堪舆图”前,他望着世界地图,怔怔出神。
云奇在一旁侍候着,就这么过了半个时辰,云奇走上前,声地询问道:“陛下,夜深了,您看是不是要回寝宫歇息了?”
今天的朱元璋与往日不同,少了几分帝王的威严,多了几分“人情味”,他伸出抚摸着“天下堪舆图”,道:“云奇,你咱能看到大明的旗帜,插遍天下的那一天么?”
朱元璋忽然发问,云奇吓了一跳,眼珠子乱转,连忙道:“陛下英明神武,大明蒸蒸日上如朝阳,老奴相信,未来的天下,必定处处有大明!”
云奇的回答堪称完美,朱元璋却半点高兴不起来,他的点了点大明的沿海,道:“沿海的百姓日子过得苦,食不果腹不得不铤而走险,咱刚才一直在想,是不是咱错了?”
云奇吓得一哆嗦,连忙跪地,道:“陛下您圣明仁德,陛下不会有错,错的是那群贪官污吏!”
“站起来,别动不动地就跪下,咱就不会有错?”朱元璋微微蹙眉,自言自语地道:“以前咱以为大明就是天下中心,可看看这天下堪舆图,何等广阔?大明要走得更远,必须刮骨疗毒,将内部的顽疾祛除,咱心系百姓不假,但百姓之生计,可由其他方面入解决,不可以放过贪官污吏来解决!”
朱元璋看了那么久的堪舆图,就是在衡量大明未来与当前短期的沿海稳定,孰轻孰重。
百姓送来的万民书,差一点改变了朱元璋的心意,但海贸事关大明的根基,未来的海权将成为大明走向世界的基础,绝不可轻拿轻放。
林贤通倭案,是个绝佳的会,借此除掉盘踞在沿海的利益集团,才可为大明将来的海贸,打下坚实基础。
朱元璋有了决断,便不再犹疑,当即命人送信往浙江,让朱棣继续追查林贤通倭案。
翌日,朱元璋在朝堂上宣布了他的决断,百官顿时哗然,李信、赵仁、赵俊三人,更是如丧考妣。
早朝之后,三人顾不得避嫌,上了一驾马车。
兵部尚书赵仁脸色苍白,道:“李公,赵公,陛下还是没有改变心意,当下该如何?”
赵仁有种惶惶不可终日之感,赵俊何尝不是如此,他眉头紧锁,道:“太子殿下已经亲自去安抚百姓,给他们都发放了盘缠,要让那些人再闹腾起来恐怕不成了。”
着,他看向李信道:“李公,你可有良策啊?燕王如果继续查下去,咱们谁都跑不掉!”
李信脑子飞快运转,道:“百姓这一招不管用,那就要从另一个方向入,你们传讯回老家,让他们动用中的力量,煽动三省的地痞无赖,大闹一场!”
哦?
赵仁、赵俊面面相觑,赵仁的声音有些颤抖道:“民民乱?李公要掀起民乱?”
民乱可不是事情,三省同时闹民乱,必定惊动朝廷,万一事情败露,他们非死不可。
李信“啧”了一声,道:“何为民乱?那是因为燕王查案,段酷烈,百姓生活艰难不得不反,何况三省闹出乱子,可不一定能动摇咱们那位陛下的决心,我等还是要请出那位出面,才能服陛下。”
那位?
赵仁琢磨片刻,道:“李公的是韩国公?不可能,韩国公赋闲在家中多年,早就不理朝政了。”
韩国公李善长好不容易在胡惟庸案脱身而出,还会掺和朝中的事情么?
李信微微一笑,道:“韩国公乃开国六国公之首,虽多年不曾参与朝政,但门生遍布天下。”
“燕王在沿海三省查案,涉及的高官,很多都是韩国公的门生故吏,再查下去谁知道会不会波及韩国公?而且韩国公曾经为我大明丞相,文官之首,这些年陛下是怎么对士人的,韩国公看在眼里。
陛下断了衍圣公传承,灭了北孔,发配孟家往云南,打压我士人甚为沉重,天下士人哪个心里没有怨气?只是敢怒不敢言罢了。”
李信想请出李善长,明显不是临时起意,经过了一番深思熟虑,他很是笃定地道:“只要韩国公站出来,为天下士人一句话,这天下士人都会记得韩国公的好。
我等请韩国公出山,韩国公劝陛下,既是为了韩国公自己,也是成全了他的名声,韩国公岂能拒绝?”
赵俊微微颔首,担忧地道:“可只有咱们三人去,能动韩国公么?再,万一日后陛下追究起来”
“赵大人,去请韩国公怎么只能咱们三人去?”李信笑了笑:“六部官员,通政司、翰林院、国子监等地,全都是我等的人脉,我等暗中运作,借着三省民乱的名义,请韩国公出山,那是水到渠成的事情,不过”
李信微微眯起眼睛,道:“咱们还要派人去给陆明带一句话,让他千万管好自己的嘴巴,吾等能保住他家人无忧,否则有他好看!”
洪武十九年,十一月。
随着朱棣查案深入,从浙江、福建、广东三省的高层,查到下层。
三省几乎是同时爆发民乱,处州府龙泉、福建福安,以及广东茂名等地,纷纷爆发民乱。
曹国公李文忠反应极快,组织官军弹压,岂料倭寇也伺侵扰沿海,李文忠本事再大也没有三头六臂,难免顾此失彼。
半个月时间,两座村镇遇袭,百姓死伤逾百人。
十一月,中旬,消息传回了金陵,引得金陵满城风雨。
金陵,韩国公府。
李善长之子李祺神态恭敬,轻声道:“曹国公陆续派出官军,与倭寇交战数战,互有胜负,另外,龙泉的民乱已经被平息,不过,泉州府听也闹出了民乱,陛下在早朝上,发了好大的脾气呢。”
李祺为李善长长子,迎娶了朱元璋的长女临安公主,被封为驸马都尉,地位尊崇。
李善长负而立,望着屋外的雪,道:“今日,李信他们的人来了么?”
李祺微微颔首,道:“来了,跟往日一样送礼物,邀请父亲您去赴宴,还,无论何时,只要父亲想去都好。”
这段时间,李善长冷清的府邸热闹起来,六部、通政司、都察院,以及翰林院的官员,纷纷来拜访。
李善长心里明镜似的,那群官员有求于他,至于求什么,李善长不用想都知道。
李祺顿了顿,道:“父亲,百官热情相邀,父亲要不就屈尊,去赴宴一次?也省得他们一直邀请,每日堵在门外有碍观瞻。”
李善长闻言,微微一笑,道:“去与不去又有什么区别?过去与他们那么多废话,还不如李信一封书信得清楚、明白。”
李祺吃了一惊,问道:“李尚书给父亲送了书信?他在书信中怎么?”
李善长微微眯起眼睛,道:“燕王在南边查案子,动了太多人的利益,如今民乱四起、倭寇卷土重来,李信他们想让为父出头,服陛下将案子结案,不要继续往下查了。”
啊?
李祺闻言心头一震,道:“父亲,陛下对这案子极为看重,您可不能蹚这趟浑水啊。”
李善长轻笑一声,道:“浑水?的确是浑水,但对于我李家来,却是个会。”
李祺没听明白李善长的意思,问道:“父亲此言何意?我李家地位尊崇,父亲您是开国六公之首,孩儿迎娶长公主,得陛下器重”
“哦?你,陛下如何器重你了?”李善长似笑非笑地转过头,看向李祺。
李祺当即道:“孩儿受封驸马都尉,每年但凡有水涝旱灾,陛下皆令孩儿去赈灾,对孩儿器重信任。”
李善长望着长子,眼眸里既无奈又有慈爱,道:“傻孩子,你口中的‘器重信任’,不过镜花水月罢了。”
李祺的尊贵荣耀,来自他是李善长的儿子,也来自他是临安公主的夫婿,然李祺的根在李家,李善长虽然还活着,但李家的尊贵荣耀是表面的,内里却站在了悬崖边。
朱元璋对李家的忌惮,对李善长的猜忌,李善长不是感受不到。
李善长韩国公的爵位,很可能传不到李祺头上,那李家未来定然是继续走下坡路的。
要让李家继续昌盛下去,要么李祺的儿子也能继续迎娶公主,要么李祺在仕途上顺遂,平步青云。
朱元璋明摆着,不会提携李祺,只让李祺负责赈灾的事宜,看上去信任,但大明勋贵的好儿郎,都是要去军中,如同李景隆那样在军中摸爬滚打、积累战功的,李祺,明显不在其中。
故李善长敏锐地看到了一个会,一个为他聚拢天下士子人心,为李家续命的会!
李善长幽幽道:“李信请为父入宫,服陛下,这一趟为父是非去不可的。”
李祺忧心忡忡,道:“父亲,陛下的脾气,您不是不知道,万一陛下迁怒于您怎么办?我们李家非要去冒险么?难道,没有天下士人之心,没有朝中百官帮衬,咱们李家在京城还不能立足?芳儿有皇家血脉在身!”
李祺与临安公主生育有一子,名为李芳,深得李善长喜爱。
闻言,李善长叹了口气,道:“逆水行舟,不进则退,为父若是不为你多谋划,未来这金陵城,恐怕我李家是待不住的。”
着,他拍了拍李祺的肩膀,道:“去吧,为为父准备车马,为父要入宫,面圣!”
李善长已经多年没有入宫,在家中休养身体,他一有动作,立刻引起了金陵上下官员的注意。
李信听闻消息,差一点没高兴地跳起来,命人赶快去宫门外等着,探听消息。
老狐狸郭允道速度也不慢,也派人去宫门外盯着,金陵城内四方云动。
夕阳西下,李善长又一次来到了皇宫之中,他贵为韩国公,故朱元璋亲自派了自己的贴身内侍云奇来迎接。
只见云奇在前面为李善长引路,神态恭敬的道:“韩国公您慢着点,这几日风雪不停,路上滑,您若是摔了陛下可要重罚我们。”
“大监有心了!”李善长笑了笑。
待到了武英殿外,云奇道再次道:“韩国公您请,陛下就在殿内,听韩国公您要来,特意在武英殿准备了酒菜呢。”
武英殿乃朱元璋处理政务的地方,今日却拜访了酒菜,还是头一回。
李善长向云奇拱了拱,缓步入武英殿。
武英殿内,弥漫着浓郁的酒香气,还有多种美食糅杂一起的味道,令李善长微微一怔。
“臣李善长,拜见陛下!”
朱元璋坐在桌边,朝李善长招了招,道:“百室啊,咱可好久没有见到你了,来,今天咱准备了一桌好酒好菜,就等你了!”
李善长缓缓地站直,往桌上望去,道:“臣多谢陛下厚爱,不胜惶恐。”话间,他就在朱元璋对面坐了下来。
接着就听朱元璋道:“什么惶恐不惶恐的?瞧瞧,雷官板鸭、银鱼、芡实羹,还有那秦栏卤鹅,全都是好东西。”
李善长的神情复杂,喃喃道:“这些全都是滁州的特产,这酒水也是滁州的醉翁酒。”
朱元璋笑了笑,道:“你果真还记得,咱也记得,当年你投奔了咱,第一战咱们打的就是滁州,当时元朝的将领张知院率领两万人,就龟缩在横涧山扼守要道,咱很头疼,还是你给咱出了主意。”
起往昔岁月,朱元璋仿佛又变回了当初满腔壮志,征伐天下的青年,豪迈、热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