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8章 新的军制,勋爵九转!

A+A-

    “老祖宗,您惩治贪官污吏,是因为您自己是经历过吃不饱饭,活不下去的日子,治大国若烹鲜,百姓之疾苦不可忽视,故户籍之法要变,要松,否则早晚要出事!”



    听完朱辰的话,朱元璋沉默了良久,方才道:“咱知道了,先到这里吧。”着,朱元璋挂断了电话。



    “老祖宗?喂?老祖宗?这就挂断了?”



    朱辰不爽地嘀咕道:“用我的时候叫人家‘甜甜’,不用了立刻挂断成了‘牛夫人’。”



    朱元璋心乱如麻,尤其是朱辰最后对户籍制度的建议,让朱元璋开始反思。



    户籍制度是不是太严苛了?



    那些世代军户的人家,那些世代匠户、灶户的人家,他们的孩子本应有别样的人生,却被强制性地绑在了户籍上,一辈子无法挣脱。



    朱元璋当即命人将朱标叫来。



    夜深了,朱标深知朱元璋叫他怕是有大事,朱标不敢耽搁,匆匆而来。



    “父皇,深夜召见儿臣,所为何事?”



    朱元璋摆摆,让朱标陪他去殿外走走。



    “咱,想要改革大明的军制。”



    朱元璋开局便是王炸,将朱标惊讶得目瞪口呆,朱标愣在原地,过了一会儿才反应过来,道:“父皇您要改军制?为什么?就因为吉安侯陆仲亨他们几人的案子?”



    朱标原以为,朱元璋会与他彻查天下卫所的事情,那自然会波及甚广,可考虑到卫所情况的糜烂,军户生活之困苦,严查各地卫所不是不能接受。



    然而变革军制,可是翻天覆地的大事,朱元璋居然下决心了?



    “咱方才跟朱辰聊了聊,他的见解咱觉得很深刻,你也听一听。”



    朱元璋将方才朱辰的那些话,详细地复述给了朱标,末了道:“卫所制度,天然就有弊端,若不改,就会如同朱辰的那样,积弊深重导致国家动乱!”



    朱标仔细琢磨朱辰的话,在脑海里不断推演,最终发现,好象这卫所制度发展到后期,的确会如同朱辰所言一般,因而他点了点头道:父皇,如此看来,卫所制度的弊端的确严重,而将藩王外放,让他们到海外去,扩展我汉人的生存空间,亦高瞻远瞩,儿臣支持改革军制!”



    藩王外放离开大明本土,一来,能缓解大明内部土地兼并人口膨胀产生的社会问题;二来,汉人多了一份火种,就算将来天下大乱,汉人还有别的地方可去;三来,藩王外放之后,就不会有藩王造反的隐患。



    朱标信得过他的兄弟,也相信自己的能力,但朱标之后的皇帝呢?能掌控住藩王么?所以,藩王外放对于大明,对他来,有百利而无一害。



    “吾儿能这么想就好!”朱元璋很高兴,道:“咱会立刻召魏国公回京,然后由你和他们商量军制改制之事!”



    “啊!父皇,儿臣不行呀!”朱标连忙拒绝道,军制改革如此大的事,仅凭他的威望,怎么可能成功。



    “标儿,为父已经老了,以后这大明江山要交给你们这些年轻人了,军制改革,会触动很多人的利益,却也是一个建立威信的好会,只要你能顺利将此事办妥,你的威望便可提升一截,标儿,别让咱失望!”朱元璋慢慢道。



    “还请父皇放心,儿臣一定不辱使命!”朱标顿时激动的道。



    “如此就好!”朱元璋点了点头,然后道:“此事暂时为绝密,不要让蓝玉他们知道?”



    “为何?”朱标吃了一惊,军制改革触及了所有武勋的利益,朱标觉得于情于理,都应该让蓝玉等人知晓。



    “魏国公、信国公,还有颍川侯与长兴侯,皆性情温和,与军中的利益关系没有那么大,召集他们来商量军制改革之事,更加容易,而蓝玉等人在军中关系颇深,若叫他们知晓,这军制还没改革,各地卫所恐怕都要闹起来了。”朱元璋轻轻道。



    朱标申请一凝,明白了过来。



    数日之后,早朝结束。



    魏国公徐达、信国公汤和,还有颍川侯傅友德、长兴侯耿炳文,齐聚武英殿。



    汤和拄着拐杖,面容慈祥,笑呵呵地道:“魏国公,你可知陛下将我们招来所谓何事?”汤和已经处于养老状态,不掺和朝政数年,今日受朱元璋相邀才来皇宫。



    颍川侯傅友德忧心忡忡,道:“恐怕是因为卫所之事,陆仲亨等人行事龌龊,中饱私囊,陛下对卫所彻查也在情理之中。”



    长兴侯耿炳文叹了口气,道:“颍川侯所言有理,看来彻查天下卫所,已经是不可避免了。”



    徐达刚回京不久,但也知道了朝内情况,他当即淡笑了一声,道:“卫所制度虽然重要,却不是不能查,既然阻止不了不如配合陛下,早日完成彻查,早一点安定下来。”



    四人正在闲谈,忽听武英殿外传来一阵脚步声,只见朱元璋和朱标一起走了进来。



    “微臣参见陛下,太子殿下!”四人当即给朱元璋父子行礼道。



    “起来吧!”朱元璋挥了挥,然后对着四人道:“今日,咱召见你们前来,是有要事商议!”



    “还请陛下名言!”四人心里一个咯噔,徐达首先道。



    “云奇!”



    随着朱元璋的一声呼喝,只见云奇领着两个太监抬着两幅巨型地图走了进来。



    朱元璋打开一副地图,上面刻画的正是大明疆域,而在图中标注着如今大明的各个卫所,傅友德与耿炳文双双对视一眼,从对方的眼中看出了无奈与担忧。



    “你们来看,这地图标注了我大明的所有卫所,咱欲改革大明的军制。”



    朱元璋语出惊人,四人本来以为他叫自己等人前来是商量彻查卫所一事的,没想到居然是改革军制,一个个都目瞪口呆,有些不出话来。



    过了好一会儿,徐达才慢慢道:“陛下,如今残元依旧在边境虎视眈眈,卫所制度虽然有弊端,但只需要彻查就行,若是贸然修改,恐怕会引起军中动荡啊!”



    



    徐达刚从北平回来,知道残元一直对中原的觊觎,对于改革军制,他是不赞同的。



    “是呀!陛下,魏国公所言不错,还请陛下细做考虑!”汤和也跟着道。



    朱元璋没有回答徐达他们,而是对着朱标道:“标儿,你跟天德他们,咱为何要改革军制?”



    “魏国公,信国公,颍川侯,长兴侯,卫所制度”朱标当即把前些日朱元璋跟自己的卫所制度的弊端通过自己的话语再了一遍,最后道:“卫所中的军官、军户,世袭罔替,会让整个大明军队都彻底堕落,到时候谁来守护我大明,所以父皇才想着趁此良彻底改革军制。”



    听完朱标之言,四人都点了点头,他们不是不知道世袭罔替的弊端,只是如今还是明初,他们根本想不到那么长远,如今朱标这么一,他们也明白了过来。



    改,的确要改,不过到底怎么改呢!



    徐达轻捋胡须,慢慢道:“陛下,殿下,秦朝的军功爵制度,大唐的府兵制度果然能调动士兵的积极性,但是赏赐他们的土地从何而来,总不能让士兵去草原大漠种地吧!”



    “这一点父皇早就考虑到了。”朱标着,示意云奇打开另一副地图道:“此乃当今世界地图,诸公请看,除开我大明之外,海外宽广无垠,有着大量的土地都被那些土著所有,未来,我大明的藩王将去海外就藩,那些官兵可追随诸王一起去海外建立藩国,如此,就不愁没有土地可赏赐的问题。”



    “若是如此,微臣同意改革军制!”徐达点了点头,道。



    “臣也赞同!”汤和,傅友德,耿炳文也都点了点头。



    “好!此事就交给太子和你们四人负责,不过军制改革事关重大,此事当注意保密。”朱元璋当立断道。



    “臣等谨遵旨意!”四人连连点头。



    就这样,四人和朱标投入了军制改革之中,这也让文官集团和武勋集团有些惊讶。



    文官这边一直想着让朱元璋彻查天下卫所,可朱元璋就是拖着一直不愿意动,他们也不知道朱元璋葫芦里到底卖的什么药。



    至于武将这边,他们本以为陛下召魏国公回来就是为了应对此事,没想到魏国公这些日子却一直深入检出,好象完全不知道这事一般,这到底是什么情况。



    而在文官武将的猜疑之中,时间悄然流逝,转眼间,半个月过去了。



    朱标将拟定好的章程呈递给朱元璋,为了改革军制,朱标这半个月来夙兴夜寐,人都瘦了两圈。



    “勋爵九转制!”朱元璋打开奏折第一眼,就看到这几个字,他顿时有些疑惑,然后继续看下去。



    勋为九等,参照秦时军功封赏,其勋位降等继承



    爵分公、侯、伯、子、男五等,依前唐爵位旧例,又依继袭与否,分加开国与不加开国,加开国爵,世袭罔替;不加开国爵位,降等袭爵



    凡受勋爵封赏,见官不拜,免徭役,赏实封邑



    朱标送上的这份奏折,详细规定了大明的征兵标准、养兵模式,更有军功封赏的具体规格。



    看起来,这全新军制像是将大秦的军功爵制度和大唐的府兵制度相结合,如此繁复周到,显然也是下了番苦心。



    朱元璋很是满意,夸赞道:“我儿果然聪慧,这新的军制足以改变我大明未来的局势。”



    “父皇,此事最大的功劳都是魏国公他们,儿臣只是在旁边打打下罢了!”朱标谦虚的道。



    对此,朱元璋也没在什么。



    翌日,早朝。



    朱元璋与群臣商议完每日的政务后,环视群臣,高声道:“吉安侯陆仲亨一案,已经了结了快一个月,这段日子以来,咱思索良多,卫所制度,乃当年为抗击暴元时候,咱所创出来的制度,而今暴元已经被驱逐回了漠北,卫所制度,也该有改变。”



    这下子,武将这边有些坐不住了,他们本以为朱元璋了这么多只是为了彻查天下卫所,但听他的话,显然是想着更改卫所军制,这岂不是要了他们的命吗?



    蓝玉有些冲动的率先站了出来道:“陛下,卫所制虽有弊端,但也没有要到更改的时候,如今残元依旧在边境虎视眈眈,若是改革卫所制度,恐怕引起军中哗变。”



    “哼!朕还活着呢!军中谁敢哗变?”朱元璋冷哼一声,望着群臣特别是蓝玉道。



    这蓝玉以为在云南打了个胜仗,最近是不是有些膨胀了,居然敢出这种话来,该敲打一二。



    “臣不敢!”见状,蓝玉顿时吓了一跳,连忙缩了回去。



    见状,朱元璋也不再什么,而是对着朱标道:“太子,你就给诸卿讲讲这新的军制吧!”



    “诺!”



    朱标点了点头,然后对着众臣道:“这段日子,本宫与魏国公等人商议,终于制定出了符合大明国情的新军制来,此军制为勋爵九转制,勋”



    当即朱标侃侃而谈,将勋爵九转制彻底得清楚明白。



    待朱标完,朱元璋望着群臣道:“诸卿,谁还有不明白的吗?”



    大家都读了这么多年的书,还有什么不明白的,这不就是将秦汉时期的军功爵制度与大唐的府兵制进行了糅合,并按照大明的具体环境,做了些适应性的变化么?如此一来,岂不是会培养出大量的战争狂人?



    那些一辈子都是军户的军人,获得了一条顺畅的晋升渠道,以后的战争怕是源源不断。



    “陛下,这新的军制需要大量的土地进行赏赐,我大明哪里有那么多的土地?”兵部尚书温祥卿连忙道,这也是问出了最关键的问题,若是没有土地钱财赏赐,这新军制形如废铁。



    “我大明的确没有,但是海外有大量的土地,之前咱已经了,欲将藩王分封于海外去,这些士兵想要晋升,可以跟着藩王一起出海。”朱元璋慢慢的道。



    “啊!”群臣惊骇不已,原来朱元璋早就做好了谋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