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9章 金陵军校
A+A-
见到群臣的样子,朱元璋笑了笑,然后再次道:“诸卿对于新军制可还有其他问题?”
户部尚书郭允道当即站了出来,脸上挂着笑意,拱赞道:“陛下圣明,此制度可改卫所制度之弊端,令我大明武运昌隆!”
这勋爵九转制彻底打通底层军户上升的渠道,激发了军队的活力,而勋贵们的地位,则受到了直接威胁,他们这些文官能不高兴吗?
礼部尚书刘仲质亦站出来,称赞道:“陛下有大决心,除卫所制度之弊端,开新朝之雅政,臣佩服至极!”
文渊阁大学士宋讷更是笑容满面,道:“陛下放心,臣等必竭尽全力,为陛下推行新的军制改革!”
刑部尚书开济高声道:“陛下,臣认为这新政对我大明有百利而无一害,满朝文武皆愿意支持陛下的新政!”
谁跟你“满朝文武”了?
朝中的武勋心里别提多大火气,可陆仲亨等人的事情摆在那里,朱元璋借着这次会推行新政,武勋将官们根本没有办法反对。
瞧着文官们一个个跳出来称赞朱元璋新政的样子,许多武勋干脆别过脸去,眼不见心不烦。
这时,定远侯王弼站了出来,道:“陛下,臣还有疑问?”
“定远侯,你!”朱元璋点了点头。
“陛下,从这勋爵九转制来看,必定要裁撤一批年迈的卫所士兵,臣想请问,这批士兵该如何处理?”王弼提出了最后的问题。
“定远侯所言正是咱接下来要的。”朱元璋微微颔首,然后道:“诸卿可还记得之前咱所设立的乡官制度?”
听到这话,文官们脸色变了一下,心里顿时一咯噔,莫非陛下
真是害怕什么就来什么,只听朱元璋继续道:“这些卫所士兵跟着咱一起打下了这大明江山,所以咱决定让这些被裁撤的兵卒去乡镇担任乡官,帮着咱治理地方。”
哗!朱元璋话音落下,文官们顿时一片哗然。
新的军制改革,是刨武勋功臣的根,但让退役的兵卒去担任乡官,这不是抢了他们的“肉”么?
乡官分为两个部分,一个是留给那些吏员晋升的,一个是留给那些士人家中子弟的。
朱元璋这么精明的人,明摆着要将退役兵卒散到这两个渠道里,帮他掌控基层。
“陛下!”右都御史汤有恭高声道:“臣觉得此事不妥,军中兵卒大多目不识丁,让他们上阵杀敌还可以,治理地方如何行?”
礼部尚书刘仲质亦站出来,道:“是呀!臣亦认为军伍之人不可担当乡官,他们不懂圣人经典,如何教化百姓?”
武勋集团因为军改新政,气氛压抑,如今终于找到了会,反击。
长兴侯耿炳文轻笑一声,道:“汤御史、刘尚书,你们二位言过其实了吧?秦汉时期,就有三老、啬夫、游徼,游徼是干什么的?就是专门管治安巡查的,难道,诸公的所谓圣人经典能巡逻、捕贼,维护地方安宁?恕我直言,那些士子无缚鸡之力,怎么对付得了乡野的狂徒。”
文渊阁大学士宋讷眉头紧蹙,道:“长兴侯言重了,行教化之事,令百姓不作恶,一样能令地方稳定,相反,本官听军中某些士卒匪气十足,到了地方恐怕会为祸一方,还不如不用!”
永昌侯蓝玉本来就憋了一肚子气,闻言,他指着宋讷质问道:“宋讷!你方才口口声声‘必竭尽全力,为陛下推行新政’,现在却又阻挡新政,你到底是什么居心?莫不是不想我大明繁荣昌盛?”
宋讷老脸一红,支支吾吾地道:“本官就事论事,永昌侯何必翻旧账?”
蓝玉都快气笑了,宋讷的话还没过去一刻钟,这怎么就成了“翻旧账”?
新的军制改革,武勋集团的损失太大了,不过,朱元璋让退役的军兵入乡官,倒是给他们找补了不少。
“军伍之人粗鄙,当了乡官必定会让当地混乱,请陛下三思不可行此新政!”
“军伍之人粗鄙?难道读书人就高尚么?大诰之中记载的有多少都是读书人办的恶事?”
“那又如何?改不了武人不会治理地方的事实,让军卒入乡官,天下必乱,尔等莫非忘了前唐藩镇之事!”
“笑话!当初驱逐暴元的时候,多是武人为陛下出力,才能驱逐鞑虏,光复华夏!你凭什么武人会让天下乱!”
奉天殿,文臣武将之间争论不休,谁都服不了谁,整个奉天殿都快成了菜市场,闹哄哄一片。
“都给咱闭嘴!”朱元璋当即大喝道。
众臣也反应了过来,连忙请罪道:“臣等失礼,请陛下恕罪!”
“哼!”朱元璋冷哼一声,道:“令裁撤军卒择优进入乡官的事情,与军改新政一起推行,咱心意已决,尔等不必再议!”
朱元璋拍板定调,令武勋集团长出了一口恶气,而之前还得意洋洋的郭允道等人,成了霜打的茄子没了精神。
不过,朱元璋的新政到这里还没有结束。
“新军制施行之后,军中的人才稀缺,咱决定在金陵建立大明‘军校’,为大明培养军事人才,朕为校长,太子为副校长,此为定制,傅友德,蓝玉,王弼,你们这些久经战阵的沙场宿将,都得去给军校的学子上课,不得藏私!”
闻言,傅友德站出来,轻声道:“臣定全力以赴,为大明培养人才,壮我大明国威!”
朱元璋为校长,这可是天子门生,而他们这些人去上课,也有了师生的名分,这对于武勋集团来是好事。
傅友德表态,蓝玉、耿炳文等人亦陆续站出来,表示会全力以赴,支持新政!
兵部尚书温祥卿更是高声道:“陛下圣明!国之大事,在祀在戎,设军校将我大明将官的经验传授给后辈新人,可保大明武德,臣愿意为陛下分忧,组织筹建军校一事,臣保证,半年之内,必定可以将军校建好!”
就你积极!
朝中文官无不暗中唾弃温祥卿,当了几年耿炳文的幕僚,便与武勋集团走得那么近,简直丢光了文人的脸面!
文官见到这场面,心里有苦不出,就在刚才,他们还在为军改庆贺,如今却要眼睁睁地看着武勋得意、出风头。
军校的存在,等于一个源源不断的造血器,将武将源源不断地推入朝廷。
这样一来,武将将彻底占据朝廷的半边天,形成与文官相互抗衡的力量。
早朝散去,文武百官心情复杂,有欣喜者,有忧虑者,亦有事不关己者。
当晚,秦淮河畔某艘船只上,户部尚书郭允道、礼部尚书刘仲质、刑部尚书开济,以及右都御史汤有恭,相聚一处。
刘仲质微微闭着眼睛,摇头叹息道:“借着马远一案,我等费了多少力气?动用了多少人脉?才将陆仲亨牵扯进来,到头来,就拿下了陆仲亨四人的丹书铁券,还有十几个卫所的指挥使!”
开济当即宽慰道:“刘公,这不是陛下改了军制么?如今没了卫所制度,那群武人有的头疼了。”
“新军制?”
闻言刘仲质冷笑一声,道:“新军制虽然废除了卫所制度,但那军校,还有让退役的士卒去当乡官,你们不会看不出陛下的意思吧?”
“陛下摆明了未来要重用武人,甚至要让武人去治理地方,加上那劳什子的军校能源源不断地培养武将,以后,我看武人会骑到我们的头上吃喝拉撒!这酒,我是喝不下去了!”
到最后,刘仲质狠狠地将酒杯往桌上一甩,满身火气。
汤有恭也是唉声叹气,看向了一直一言不发的郭允道,道:“郭公,为何你一言不发?莫非是有了对策?”
四人里面,郭允道是最老谋深算的,主意也最多。
闻言,郭允道不紧不慢地倒了一杯酒道:“对策?对策老夫是没有的,陛下已经定了新政,咱们胳膊拗不过大腿,老夫也劝诸位一句,干好自己的本职,别让他人挑出毛病来,至于军校与乡官的事情,急不得。”
哦?汤有恭等人闻言都来了精神,汤有恭追问道:“郭公有何高见?”
郭允道笑呵呵地道:“就一个字,等!等军校的学生出了事儿,等退役的兵卒犯了事儿,咱们才能动弹劾,开军校,是陛下的新政,谁都拦不住,咱们不可硬碰硬,等待天时就好。”
“可我就是咽不下这口气!”刘仲质的脸色涨红,道:“郭公,你也看见了早朝上那群武将的样子,如今武人还没彻底得势,他们就如此嚣张,若是真的哪一日得势了,我怕会上演前唐的藩镇之事!”
“刘公不必着急,有陛下在,这些武将翻不起大浪,更不可能有藩镇之事发生,至于这新的军制,其实有的人会比我们更急!”
“哦!郭公请细言!”开济连忙询问道。
“诸位,各地卫所里面有多少世袭的千户、百户,多少靠着卫所谋生的军官,他们习惯了过去的好日子,这军制大改,第一个闹的就是他们。”郭允道笑着道。
而事实也正如郭允道所料想,当新的军制开始往大明三百多个卫所推行的时候,产生了极为严重的反应,当兵当了一辈子,靠着当兵谋差事,大多数的人都趋于稳定,不想折腾。
大明,山海卫。
山海卫设立于洪武十四年,徐达奉朱元璋之命,在原有的榆关(隋唐旧关)遗址附近修建新城。
徐达为其命名为山海关,并设下山海卫驻守,山海卫隶属于北平都指挥使司,其地处燕山与渤海之间,扼守华北与东北的咽喉要道,素有“两京锁钥无双地,万里长城第一关”之称。
日落西山,山海关内,某处酒馆。
一五大三粗的汉子将左腿放在凳子上,大剌剌坐着,正往嘴里猛灌烈酒。
辛辣的酒水刺激着他的食道,令他食欲大开,嘴里吹嘘道:“我跟你们,在咱山海卫当兵苦,不过你们得有真本事,有了真本事熬过去,提拔成了总旗,那就神气了,以后饷银管够,等回了老家娶媳妇、盖房子要多舒坦有多舒坦。”
桌上还有五个普通的卫所兵,闻言连忙溜须拍马,给汉子倒酒送菜。
“邹大人,我们都是新兵,常听人家,您能当上这山海卫的指挥佥事,是因为您在鄱阳湖救过陛下,真的假的呀?”
邹龙提起这事儿,眼珠子发亮。
嘭!
他一拍桌案,道:“你们几个兔崽子有福气,今儿大人我心情好,就跟你们讲讲当年鄱阳湖一战,鄱阳湖你们知道吧?”
“知道知道!”干瘦的兵卒连连点头,道:“当年陛下就是在鄱阳湖胜了陈友谅,最后一统天下!”
邹龙嘿嘿一笑,道:“行啊子,有点见识,我跟你们,当年鄱阳湖水战,陈友谅的船大,人多,陛下就想了个法子,用船,上面都是稻草、松油等易燃物,还有火药,用船去冲撞、炸了大船,那陈友谅的船只大,笨重,他躲不开呀!”
着,邹龙又灌了一口酒,满怀感慨地道:“那陈友谅麾下也有高人,虽然被烧毁了不少船只,却也学会了咱们这一招,便集合了数艘大船,直奔陛下的船只,当年,俺在陛下身边当亲卫,眼睁睁看着那满载易燃物的大船撞过来,俺也害怕。”
卒们听得紧张无比,追问道:“邹大人,那船只撞过来,后来呢?”
邹龙变得严肃起来,道:“大部分的船只都被拦住了,但是那艘大船没被拦住,眼看着会撞到陛下,俺主动请缨,和十个兄弟登上船去炸那大船,我记得那天风急浪高,也不管生死,就是要撞上去!”
卒们听得屏住了呼吸。
“大人成功了?”
邹龙忽然咧嘴一笑,“成功了,十一个人就活下来俺一个,我这条腿也是从那时候瘸了,后来陛下亲自来探望俺,陛下‘你邹龙是好样的,以后你邹龙不必上战场,咱朱元璋管你一辈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