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1章 朱元璋对话道衍
A+A-
“殿下,您要查报恩寺的僧田,就要查报恩寺田地记挂到了哪个人头上,将背后的所有人都揪出来,否则抓人会打草惊蛇的!”
听完姚广孝的话,朱棣沉吟片刻,笑了笑道:“看来道衍大师对寺庙中的事倒是清楚得很,你不妨与本王讲讲,寺庙之中还有什么违法的勾当?”
姚广孝也不藏着掖着,与朱棣讲述起他这些年在天下寺庙游历的见闻。
元末战乱之后,许多寺庙、道观通过捐赠、侵占的方式获得了大量的土地,由此催生出“寺田经济”,根深蒂固,遗祸至今。
洪武六年,朱元璋曾经下令清查全国寺院田产,要求寺庙、道观必须登记田亩,按照履历缴纳税,部分寺庙因隐匿土地、逃避赋税被官府没收田产,甚至被勒令解散寺庙。
十五年过去了,曾经的寺田问题卷土重来,甚至比之前还要严重、隐蔽。
而除了寺田问题之外,私自出家的问题亦十分严重。
朱棣闻言,觉得惊奇,问道:“为何还有人愿意出家?这当了出家人要守着戒律清规,他们愿意?”
姚广孝苦笑,摆了摆道:“殿下,这些人是私自出家的,根本没有官府承认的身份,他们出家只为了逃避赋役而已,其中鱼龙混杂,天下的寺庙、道观都有这种人,他们常常成为寺庙的爪牙,为其作恶,欺压百姓、强取豪夺,甚至杀人越货的都有。”
朱棣眉头紧锁,道:“道衍大师的这种情况,在天下间很普遍?”他贵为藩王,这些寺庙道观里面的腌臜事,自然遇不到。
姚广孝点了点头,道:“很多,但若单纯如此还不算麻烦,更麻烦的是僧道会结交当地的官员、权贵,参与到地方政务里面去,某个地方寺庙、道观的信徒多了,那寺庙的主持、道观的观主便有了影响力,会被当地官员当成座上宾,然后与当地官员沆瀣一气,利用身份牟利、干政,这才是最可怕的。”
“贫僧走遍大江南北,好和尚贫僧见过不少,可违背清规戒律的和尚,贫僧亦见过不少,他们饮酒、娶妻、生子、敛财,僧人与道士的身份,不过是他们的伪装罢了。”
朱棣听姚广孝完,惊讶得瞠目结舌,没想到天下的寺庙与道观竟这般大胆,他嘴里喃喃道:“这哪里是僧人、道士,简直是一群硕鼠,一群窃取大明民脂民膏的硕鼠!”
朱棣深吸一口气,压下心中的愤怒道:“道衍大师,你今日有心了,不过,本王很好奇你为何要站出来帮本王?”
当然是为了博取你的好感,好顺理成章的投靠你,不过这话可不能明面出来,他清了清口道:“殿下,贫僧云游四方居无定所,来到苏州府后见到殿下所作所为一心为民,贫僧心向往之,贫僧想留在燕王殿下身边,辅佐燕王殿下为天下苍生造福,终其一生无怨无悔。”
这话一出,朱棣顿时头皮发麻,明史可不仅仅自己看过,父皇也同样看过,这姚广孝是自己发动靖难之役的重要谋士,若是让父皇知道他将姚广孝留在身边,那自己是跳进黄河都洗不清呀!
这一刻,朱棣对姚广孝起了杀意,可惜姚广孝并没有察觉到,而是依然恭维朱棣道:“殿下英武不凡,贵气冲天,将来定能做出一番不凡的功业来,贫僧愿尽犬马之劳!”
“道衍大师可否跟本王是什么功业?”朱棣眯着眼,慢慢道。
“陛下不是将诸位皇子分封去中原之外吗?贫僧想要追随殿下一起将佛法传去中原之外!”姚广孝当即道。
“原来如此!”听到这话,朱棣的脸色恢复了平静,然后慢慢道:“道衍大师如此能力,呆在本王身边简直是屈才了,这样,你安心在这里住下,本王会让锦衣卫在苏州府内秘密调查,待查到证据,便和大师一起送去金陵。”
姚广孝本来想要博取朱棣的好感,争取留在朱棣身边辅佐,万万没想到朱棣要将他送往金陵,姚广孝顿时欲哭无泪。
他太清楚洪武皇帝有多厉害,到了那位皇帝面前需谨言慎行,哪有在燕王身边舒服?
姚广孝入狱后第五日,锦衣卫百户纪纲带着锦衣卫搜集的情报,呈递给朱棣,道:“殿下,臣按照道衍大师的法子,暗中走访,果然发现了这些寺庙内有着许多不法勾当。
报恩寺、寒山寺,有僧人在外放印子钱牟利,不少人因此背上了高利贷,深陷其中无法自拔,灵岩山寺、虎丘云岩寺亦隐匿了田地,采取找死人代持的方法,规避了税务。”
着,纪纲又递上了一份名单,道:“苏州府内部分寺庙,还有不少没有僧籍的僧人,就是道衍大师的私自出家之人,他们帮寺庙做了不少的恶事,臣已经找到了证人,并为其录下了口供,签字画押,殿下,寺庙与道观的问题,果真如同道衍大师所,已经非常严重了。”
李景隆听纪纲讲完,啧啧称奇:“我本以为这些僧道都是清心寡欲的世外高人,这看起来他们与普通人也没什么区别,反倒是借着身份胡作非为,殿下,依我看也不用与他们客气,直接在苏州府动,将有问题的僧侣全部缉捕,好好正一正苏州府的风气!”
朱棣闻言笑了,道:“有问题的可不仅仅是苏州的僧道,整个大明的僧道都有问题,这件事必须由父皇做决断,纪纲,你让人将这些证据和道衍大师一并送回金陵,也只有父皇出言,我们才好行事,休看我们惩治贪官污吏的时候,百姓拍叫好,可真要动苏州府的寺庙、道观,阻力不。”
宗教信仰这玩意儿很有趣,不当吃不当喝,可就有人愿意支持、相信,朱棣去现代,在朱辰家中也翻阅了一些书籍,对宗教的力量有所体会。
纪纲没耽搁,当即挑选了十个精明能干的锦衣卫,悄然带着姚广孝和这些证据回京。
数日后,皇宫,武英殿。
朱元璋正在批阅奏疏,忽然蒋瓛走了进来,禀告道:“陛下,燕王殿下让锦衣卫从苏州送了一位僧人回来面见陛下。”
朱元璋头都没抬,笑呵呵地道:“老四在苏州府的事情处理得也差不多了,自己没回来,送一个僧人回来做甚?”
“臣等不知,送人的锦衣卫,燕王殿下让他们只告诉陛下那僧人的名字,陛下定会见他。”蒋瓛摇了摇头道。
哦?
朱元璋来了兴致,他倒是奇怪,哪个僧人的面子那么大,能让他朱元璋非见不可?
“陛下,那僧人名叫姚广孝,法号道衍。”
姚广孝?道衍?
听到这个名字,朱元璋顿时杀毕露,直接吩咐道:“蒋瓛,速速将道衍和尚带入宫中!”
“诺!”
蒋瓛被朱元璋的眼神吓了一跳,转身就走,心里琢磨这道衍和尚做了什么恶事?让陛下这般愤怒?
“道衍,你蛊惑老四南下靖难,损耗了我大明多少的精兵强将?”
朱元璋闲来无事翻阅明史,每每看到靖难之役都会痛心疾首。
当然,他倒不是心疼朱允炆被赶下皇位,毕竟那王八蛋的行径的确过分,他心疼的是折损在靖难之役中的精锐,那些精锐本应是大明开疆拓土的强军,结果折损在内战之中。
朱元璋来回踱步,琢磨要怎么杀道衍,可是转念一想不对劲,朱棣主动将道衍送到了金陵,是在向朱元璋表明态度,表明自己绝不会觊觎皇位。
姚广孝此人能辅佐朱棣从区区八百人起兵,一路打到了金陵城,夺了皇位,他的人品怎么样不,肯定是有宰辅之能的。
黑衣宰相姚广孝,若是能为他所用,未来辅佐标儿,倒也不是不错的。
“咱先看看这姚广孝有什么本事,若有真本事,不妨留下看看。”
此刻,战战兢兢入宫的姚广孝,还不知道自己已经从鬼门关前走了一遭。
待到了武英殿内,姚广孝毕恭毕敬地向朱元璋行礼:“贫僧道衍,拜见吾皇,万岁万万岁!”
朱元璋打量着姚广孝,挥了挥:“不必多礼,大师一路舟车劳顿,辛苦了,不过不知道老四送你来金陵,所为何事?”
姚广孝虽然年纪不了,不过生得一副好相貌,浓眉大眼仪表不俗,朱元璋暗暗点头。
姚广孝闻言,忙道:“陛下,燕王殿下让贫僧送苏州府寺庙、道观恶行的证据来金陵,还让贫僧将天下僧道如今的情况与陛下。”
哦?
朱元璋眉头微蹙,道:“天下僧道?他们怎么了?老四怎么还关心起这事来了。”
姚广孝不急不缓,将苏州府前些日子发生的郑泽寻到了燕王府,求燕王为他申冤的事情简单讲述了一遍,又将锦衣卫搜集的证据呈递给朱元璋。
朱元璋看完之后脸色有些难看。
洪武六年,朱元璋下令清丈寺庙、道观土地,前几年还有摊丁入亩新政实施,他认为这天下的寺庙、道观应该不会有什么大问题,尤其是在土地上。
结果,偏偏是朱元璋认为没问题的地方,却藏污纳垢,这不是在打他朱元璋的脸么?
见朱元璋沉默不语,姚广孝轻声道:“陛下,贫僧多年来游历天下,到过很多的道观、寺庙,其中有名山古寺,也有普通的庙宇,燕王殿下让贫僧来金陵,乃是想让贫僧将天下僧道的问题,全部告知陛下,不知贫僧可否讲述?”
姚广孝对朱元璋的态度一直是恭敬心,既要展现自己的价值,又不想过分显露才智。
朱元璋见了苏州府内僧道的行径,只觉得心中烦闷,直言道:“好,陪咱去外面走走,你跟咱好好,这天下的僧道究竟怎么了?”
姚广孝领命相随,开始讲述起他的见闻来。
他与朱元璋讲的,依旧是围绕土地兼并、逃避赋税、大量的人私自出家逃避赋役,以及僧道干政、勾结权贵等问题来讲,不过,相较于与朱棣讲的,姚广孝还加上了一条:秘密结社与邪教问题。
“元末时期,白莲教昌盛,天下大定之后,陛下颁布法令取缔了白莲教,不过白莲教并未消失而是隐藏了起来,有部分白莲教徒就跻身于寺庙之中,以寺庙为依托将寺庙当成了白莲教的据点,这种情况如今依旧存在,若是不能整治,这天下太平的时候还好,若是一旦天下大乱,寺庙顷刻间就会成为白莲教的分舵,祸乱天下!”
朱元璋微微眯起眼睛,对姚广孝的才能评价又上了一个台阶。
姚广孝前面的问题固然存在,也很重要,但是这最后一点到了朱元璋的心坎上。
秘密结社,寺庙藏匿白莲教徒,这绝对是朱元璋不能容忍的事情。
当年元末的时候,白莲教的力量有多大,能动员的百姓有多少,没人比朱元璋还清楚,那是能颠覆地方,乃至于颠覆南北的力量,岂能不防?
朱元璋对于姚广孝的杀意渐渐散去,觉得姚广孝这人,虽然有些能钻营,但是身上真的有真才实学,他停下脚步,看了姚广孝一眼,笑问道:“大师,你可知道你今天的一番话若是传出去,天下僧道会如何?”
姚广孝揭开了僧道行当里面的腌臜事,掀开了僧道的老底,天下所有的僧道都会对他恨之入骨。
听到这话,姚广孝唯有苦笑,他自然知道这事儿传出去,他姚广孝将成为众矢之的,不过,已经走到了这一步,他又岂能退缩,但表面上还是装作一副大义凛然的样子,道:
“贫僧向燕王殿下进言的时候过,贫僧乃是为了天下百姓而站出来,今日在陛欲,脱离于凡尘俗世之外,只有返璞归真才能长久、昌盛!”
朱元璋听闻姚广孝的话,眼中闪过一抹欣赏道:“是啊,僧道两门劝人向善本是好的,奈何其中有人心肠坏了用其牟利,搞得其乌烟瘴气,若天下人人都有大师的想法,哪还会有那么多污遭事?看来,这整治僧道,势在必行了!”
姚广孝闻言往前走了一步,道:“陛下,贫僧云游四方见到这僧道所行恶事的时候,就经常在想该如何杜绝,数年来贫僧冥思苦想,多少有些眉目,今日斗胆,向陛下您进言。”
“你有何法?”朱元璋冷眯着眼,慢慢道,此刻他眼里的欣赏消失了,心中再次浮现出了杀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