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4章 拍电影是一场冒险

A+A-

    威廉约了李安在比弗利山庄的Mr.Chow餐厅吃晚餐。

    这是一家在洛杉矶乃至北美都很有名的高档中餐厅, 提倡中餐西吃, 创始人是华裔, 最早开在伦敦, 洛杉矶这家分店开业也有三十年, 因为地理位置优越,明星名流最爱光顾,几乎每晚都会出现不少娱乐杂志上的熟面孔。

    威廉在Mr.Chow和环球、福克斯的高管吃过几次商务会餐,也和一些导演在这里谈过剧本,但是没和朋友来过几次, 因为这间餐厅的绝大部分菜品都是经过改良的, 口味已经西化, 还不如去滋味成都吃老派川菜或者去鼎泰丰吃笼包, 但因为今晚要谈的事情比较重要, 还有一点媒体报道的需求, Mr.Chow反而成了最合适的地方。

    作为洛杉矶最知名的中餐厅,在用餐高峰期餐厅的门口也不避免的排起了长龙,接待对照着预约名单一一将顾客请进来, 并委婉的拒绝了几个看到杂志推荐后兴冲冲跑过来, 但是没有提前预定的游客。

    威廉也没有预约,但他在这家餐厅算是熟客了,刚走到门口准备排队的时候, 服务生已经开了门请他进去,接待微笑示意后,扶着耳麦:“威尔来了。”

    餐厅的周老板接到通知的时候还有点疑惑, 好莱坞有很多威尔,但会在一进门的时候就提前通知后厨的只有两个,威廉·布兰德利和威尔·史密斯。接待了威尔但却没是哪个,老板只能自己出来看一看。

    待看到上一届的奥斯卡影帝,周老板笑的嘴唇上的胡子都不自觉抖了一抖,他知道不出意外,自家餐厅明天又会见报,而且还是显眼版面——Mr.Chow之所以能成为欧美中餐厅的TOP1,除了是西方世界第一家高档中餐厅的原因外,还因为餐厅从开业以来就很善于经营人脉和名气。周老板一直是按照经营沙龙的想法来开餐厅的,最开始他邀请大量囊中羞涩的青年艺术家,让他们以留下作品的方式来免费用餐,艺术家们的聚集为餐厅响了名气,吸引来了明星名人,和大量记者的蹲守,老板甚至会点媒体,让他们在报道那些来用餐的明星的时候,照片要选风采最迷人的那张。

    久而久之,也形成了一个惯例,当娱乐记者苦于没素材向主编交差时,他们就会举着照相机到Mr.Chow的门外等待,当明星觉得自己近期曝光率有点低想要出镜时,他们也会来Mr.Chow用餐。

    不过餐厅名气大了也有苦恼,特别是在洛杉矶这个浮华远甚于伦敦的地方,越来越多的明星为了蹭名气而来,巨星出现的频率直线下降,特别是在周老板的那些艺术家和电影明星好友年纪大了逐渐隐退之后,餐厅固定的名人客户就越来越少。现在已经重现不了七八十年代满堂星光熠熠,大牌明星也要提前定位,杰克逊麦当娜是常客,肯尼迪夫人杰奎琳飞的专门来尝时的盛况了。

    威廉和周老板了个招呼,告诉他自己约了李安,周老板心领神会,给他们安排了张位置偏僻的桌子,同时也避开了其他食客好奇的量。

    在提琴手开始拉第二首曲子的时候,李安匆匆忙忙赶到了,他穿着一身略有褶皱的休闲西装,用手抚了布料发皱的地方几次都没抚平坦,坐下后的第一句话是道歉:“抱歉,刚从环球影城赶过来,没来得及换衣服。”

    “没事,这家餐厅对着装的要求并不高。”威廉解释了一句,又举手招侍应送来菜单,才问道:“试镜的情况怎么样?”

    因为对电影感兴趣的演员太多,《断背山》的试镜地点被就近安排在环球影城,最近一阵子,李安几乎天天都要往环球影城跑,见过的演员多到连他自己都快数不清了。

    谈到试镜,李安本来已显得有几分疲惫的脸上立刻绽放出了光彩,他随便在菜单上划了两样,注意力已经完全放到了新话题上:“我今天见到了安妮·海瑟薇,老实,当她穿着夸张的的裙子、化着浓妆走进来的时候,给人的感觉并不好,不过后来听她正巧在环球的片场拍《公主日记2》,是专门抽出吃午餐的时间来试镜的。她的表演有点夸张,但却带给了我特殊的灵感,我觉得她很适合扮演罗琳。”

    “杰克的妻子?”威廉也合上菜单交给侍应,“那恩尼斯的妻子呢?”

    “前前后后试镜了有四五十名女演员,还是米歇尔·威廉姆斯的表现最出色。”

    “演员的事情你决定就好了。”

    威廉和李安两人又聊了一会儿已经步入尾声的试镜工作,经过了正规的选角流程,又有李安和制片人的一致同意,两个重要女性角色爱尔玛和罗琳基本可以选定由米歇尔·威廉姆斯和安妮·海瑟薇出演。

    接着,李安犹豫了一下,还是询问了一下威廉准备什么时候签合同——他这个最早确定的主演却一直没有正式签约,虽然也有威尔洛特参与电影制作、威廉挂名了制片人不用太着急谈演员约的原因,但实话也让很多人感到不踏实。

    就比如今天的试镜,安妮·海瑟薇在试镜结束后就回隔壁剧组继续拍戏了,而她的经纪人则专门赶过来解释了一下她今天的着装问题——《公主日记2》剧组给的午餐时间不长,安妮·海瑟薇来不及卸妆换衣服,只能穿着戏服来试镜——顺便探了试镜的结果和剧组的下一步计划,还特别慎重的询问了一下威廉签没签约的问题。

    听那语气,如果威廉已经签约,安妮·海瑟薇也会尽早签约提前进组,甚至愿意只收取象征性的一点片酬友情出演,但如果威廉还没签约,安妮·海瑟薇的经纪人也要适当的谈一下片酬,不必和商业片比肩吧,总要和一般的艺术电影片酬持平。

    李安想知道威廉什么时候能签约,倒不是为了安妮·海瑟薇——好吧,其实她也占了一部分原因,毕竟《断背山》严格上来仍然是一部独立电影,题材敏感,没有赚钱的算,花费自然也是越少越好。李安不是詹姆斯·卡梅隆那种给他一个亿能花出去两个亿的导演,他很会省钱也习惯了省钱,电影能一千多万美元拍出来绝不花两千万,选择演员自然也是性价比越高越好——最主要的原因,是李安以一名导演的身份,希望威廉能尽快的把全副精力放在电影上。

    虽然近段时间以来,《断背山》是令好莱坞电影演员们趋之若鹜的一个本子,热度没有五颗星也有四颗星,但严格意义上来,真正勇敢并且努力争取演出机会的多数都是女演员,男演员并不算多——很多知名度高的男星起初兴致勃勃,但在看过剧本之后就退却了,认为会妨碍到自己的商业形象,加上艺术电影注定众,哪怕是和威廉·布兰德利合作也不划算。

    好在好莱坞还有大把知名度不高,但也对商业价值没什么追求,喜欢拍独立电影,甚至特别偏爱非主流电影的演技出色的演员。李安对目前试镜的结果感到满意,只是不止一个看中的演员让他有些犹豫不定,他希望威廉能分别和他们试一下戏,看看和哪个演员化学反应更强,对于像《断背山》这样人物关系简单的电影来,如果算是绝对主角的两个男演员之间没有火花,那肯定会成为灾难,电影还不如提前宣布失败。

    面对李安的问题,威廉难得迟疑了。

    如果是半个月前,他会毫不犹豫的告诉李安,自己对片酬和分红都没什么要求,只要合同准备好了,他随时能在上面签字。但是现在,因为有了一些考虑,威廉想在签约之前,先和李安谈谈电影的创作理念,省的合约签了后再有分歧,会闹的双方很不愉快。

    “创作理念?”听到威廉的问题,李安有些迷惑,看过原著和剧本的威廉按理不该问这个问题的,但不论对方为什么想知道,他都按自己的想法回答道:“只是想拍一个动人的爱情故事吧。”

    “你也支持同性恋和异性恋一样拥有追求爱与被爱的权利?”

    “什么?不,我没有想过追求平权这样的主题,我想讲的只是一个非常简单的爱情故事。”李安认真地:“这份爱情无关性别,只不过恰好《断背山》的主角是两个男人而已。换成一个男人一个女人,两个男人或者两个女人都没什么不同。”

    “在你看来,《断背山》算是一部LGBT电影吗?”

    “其实在我心里并没有LGBT电影这个分类。”李安皱了皱眉,:“就像我以前拍的《喜宴》,主角也是一对同性恋人,但那个故事的主题其实是中国人的家庭和婚姻观,至于《断背山》,我觉得这是一个广泛意义上的爱情故事,一幕令人唏嘘的爱情悲剧,主题也应该是简洁纯粹的。”

    威廉深吸口气,不得不承认,李安的创作理念和自己所寻求的还是有些分歧的。

    简单来,李安想拍的是一部超越性别、没有标签的纯粹的电影,而威廉想要强调性别,并且给电影加上LGBT的标签。

    乍一看这点分歧并不算大,毕竟《断背山》讲述的也是同性爱情故事,和LGBT有着天然的联系,但是熟知李安风格的威廉知道,对方非常讲究电影细节,他觉得不大的分歧,李安可能并不这样认为。

    李安回答完威廉的问题后,回想了一下,觉得这问题有些奇怪:“威尔,为什么你要问这些问题?”

    “最近我遇到了些事,产生了一些新的想法……”于是威廉就将自己的想法坦诚相告,他对李安讲述了乔纳森·贝茨身上所发生的事情,并且直接询问对方能否在电影中增加一些和同性恋历史相关的内容,因为他想借助电影的力量去改善当前社会一些极端的反同情绪。

    电影经常反映社会现实和舆论,也能够引导社会及舆论,这在好莱坞并不新鲜。众所周知的是,二战期间美国民众的参军率非常的高,但很少有人知道,民众拥有极大参军热情的原因,最初来自于社会心理学家霍夫兰的一项实验——四十年代,霍夫兰在美国陆军中进行了一项实验,他利用放映特定的电影片段有效的提高了军人的服从性和爱国热情,证明了电影传播的劝服效果。这项研究结果也促使了美国军方主动和好莱坞合作,战争期间在每间电影院都大量放映爱国题材电影和征兵宣传片,在民间掀起了一股又一股的参军热。

    二战时,同在反法西斯同盟中的美国和苏联其实有过一段蜜月期,好莱坞也因此拍摄了一些赞美苏联的电影,比如《莫斯科使团》、《光荣的日子》,但是在二战结束后,杜鲁门主义盛行,加上五十年代麦卡锡主义迫害了太多电影工作者,好莱坞的制片厂们纷纷开始了数十年如一日的“苏联威胁论”的主题创作,也确实在一代又一代的美国观众心里根植了敌对苏联的种子。

    越战失败后,美国国内反战情绪一度高涨,好莱坞借此拍摄了大量反战电影,结果造成七十年代末到八十年代初期参军率的直线下滑,引起了军方的不满。美国海军咬咬牙直接投入大笔资金,拉上派拉蒙拍了史上最贵的征兵广告《壮志凌云》——电影片名Top Gun其实是美国海军战斗机武器学校的昵称——影片上映后引起轰动,当年美国报名参军的人数直接暴增了三分之一,电影影响社会的威力可见一斑。

    对于威廉的请求,李安却感到左右为难。

    其实这样的请求并不过分,《断背山》的时间线横跨六十年代到八十年代,那正是一段平权运动风起云涌的时代,有太多的素材可以添加到电影中去,不会有太多痕迹,又能对观众起到潜移默化的效果。而且威廉除了主演外,也有着制片人的身份,本来就能对电影提出许多建议。

    但是,如果只是在某些电影场景里加些当时的社会背景,这种观众看一两遍电影也可能注意不到的细节,威廉不会这么郑重其事的拜托自己。回顾了一下整个剧本的情节,李安几乎有了七八分的肯定:“威尔,你是不是想修改剧本,多渲染一下杰克的死亡?”

    威廉不否认:“这样会更有震撼力。”

    李安沉默了。其实听完威廉的坦白,他完全能理解威廉初衷和想法,但这跟他拍摄电影的初心有些相违背。

    《断背山》讲述了两名牛仔恩尼斯和杰克纠缠二十年的漫长爱恋,结局是杰克意外身亡,恩尼斯带着杰克保存的他们初识时穿过的衬衣,独自一人居住在拖车里,用余生来怀念爱人。

    剧本里,对于杰克去世的原因,杰克的妻子罗琳是轮胎事故,恩尼斯下意识的想到了他时候曾亲眼目睹的,家乡一名男同性恋被几个人残忍的殴致死的画面。那带给了恩尼斯一生的阴影,也是他恐同且不愿出柜的最大原因。

    但其实作者安妮·普劳克斯在书中给出过近乎明确的回答“杰克是被人干掉的”。杰克的命运印证了恩尼斯心底最深处的恐惧,既悲剧又讽刺,也进一步提高了原著的艺术性。

    不过在李安对电影的构想里,他把杰克的死设置成了一个谜题,也就是,他不准备拍摄和杰克死亡有关的具体画面,避免像安妮·普劳克斯在书中描述的那样直白。

    为什么?

    一个原因是李安的东方审美,使他偏向于含蓄而隐晦的表达,也擅长在电影中留白,制造余韵悠长的美感。另一个原因是直接拍出杰克死亡的场景,等影片上映后必然要引起很多电影之外的讨论,虽然这正是威廉的目的,但李安的亚裔身份,让他很不想将自己的电影和社会敏感话题挂钩,染上政治色彩。

    所以虽然李安能够理解威廉,但无论出于私人原因还是为电影考虑,他都不准备答应对方。

    “抱歉,威尔,我不想这么做。”李安摇摇头,拒绝道:“我能为同性恋和异性恋搭建一座理解之桥,让他们理解彼此没什么不同,同性之爱和异性之爱也不存在差异,或许这能够改变一点大众对同性恋的看法。但是,我不想因为这个目的才去这么做,《断背山》成为不了《费城故事》或《蜘蛛女之吻》那样的直面现实的电影,如果情节变了,电影想表达的东西就变了,也违背了我拍这部电影的初衷。。”

    《费城故事》和《蜘蛛女之吻》都是获得过奥斯卡奖的同性恋电影佳作,也都带有批判现实的意味,前者在艾滋病现世十年时将这个能引起社会恐慌的话题搬上了大荧幕,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蜘蛛女之吻》里则充满了政治暗喻。

    李安拒绝的非常彻底,没有留下任何回转的余地。

    威廉在心里叹了口气,失望归失望,也没觉得特别气馁,毕竟他也没有把握一定能服李安。

    正想些什么缓和下气氛,侍应生恰巧将做好的菜品送了过来,上完菜,还没等威廉开口,李安突然兴致勃勃的对比起了Mr.Chow这种已经西化的餐厅和地道中餐厅的区别——明星是想要转移话题,而且还转移的略显生硬。

    威廉看出李安不想和自己再谈剧本,就顺从对方的意思谈起了中西方的饮食文化。不过,在饭局的后半程,每当威廉提起《断背山》,哪怕只是无意起了其他事情,李安都会露出有些紧张的神色,像是他的心里已经开始对威廉有了防备。

    这让威廉也有些无奈,他很想告诉李安,干脆就当自己没有谈过修改剧本的事,只把今天当成一次普通的聚餐好了,但是想必他越是这样,对方越是不信吧。

    事实上,李安的内心确实是很忐忑。

    李安不是个狠话的人,但他这次必须狠话,因为他很担心自己一旦退让,电影的主动权就会丢失。虽然他是导演,但远没到史蒂文·斯皮尔伯格和詹姆斯·卡梅隆的那个级别,在剧组的地位真的比不上制片人和超级巨星,而威廉刚好双重身份兼具。

    如果威廉用他的权利和影响力,非要达成目的,他真的阻拦得住么?李安有些发愁,既担心电影开拍后会和威廉闹出不愉快,又担心自己渴求的最终剪辑权出意外。他觉得自己得找合作多年的老朋友,也就是最初发现了《断背山》这颗沧海遗珠,并为之奔波数年的焦点影业CEO詹姆士·沙姆斯一起商量商量了。

    最终,李安和威廉平和的结束了饭局,但实际上,双方对未来的合作都有了些阴影。

    晚些时候,威廉和兰斯谈到了和李安的会面,有些气馁:“我和李安有了分歧,而且,看起来,我的提议还很可能冒犯了他。”

    兰斯非常平静:“只要你坚持,李的反对不会成为问题。”

    威廉明白兰斯的意思,这是指完全可以把李安挤出局。“没有必要,《断背山》最初就是李安的项目,我们才是后来加入的。”他摇摇头,拒绝了这个提议:“而且,李安是最适合的导演,除了他也不会有其他人对这部电影更用心了。”

    别看《断背山》在好莱坞现在也算是个热门项目,但真的要让李安出局的话,很有可能根本找不到合适的接任导演——之前《断背山》的剧本为什么流落多年都没有制片厂肯接手?因为好莱坞的同性恋题材电影一直都很有局限性,而且总是围绕着暴力色情摇滚滥交犯罪展开,没有哪部电影会只讲两个同性恋单纯的生活和爱情,《断背山》故事既不搞笑,也跟暴力色情犯罪无关,相反又压抑又没爆点,还有两个可能引起女权组织反感的同妻角色,大多数制片厂一看就没有兴趣了,大部分的导演也是,因为他们很难拍的成功。

    “就像《喜宴》,李安很擅长用细腻独特的风格语言,淡化电影中的道德困境,让人们只关注他想表达的东西,这也是为什么他最适合《断背山》的原因,这个剧本真的不好拍。但是,电影如果真的能完全按照他的想法拍出来,一部同性恋版本的《泰坦尼克号》,不定真的能改变很多人对同性恋的看法。”

    “所以,李安不能动?”

    “主演能换导演都不能换啊。”威廉开玩笑。

    另外一边,李安回到暂住的酒店后,也跟合伙人兼老朋友的詹姆士·沙姆斯通起了电话。

    “你了解我的,吉姆,其他我都不在意,丢掉创作自由或是不能参与电影的最终剪辑才是我最担心的。”李安将饭局上的对话简单描述了一遍之后,讲述了自己的担心。

    “我们必须和威尔洛特、和威廉·布兰德利合作不可吗?”詹姆士·沙姆斯反问道。

    李安怔了一下:“吉姆,你这些话……是什么意思?”

    “其实我们现在根本不缺投资了,最近有很多公司和投资人找到我表示了对《断背山》的兴趣,米拉麦克斯最为积极,就连母公司环球也有了投资意向,哪怕我们不再和威尔洛特合作,也能很轻松的找到最少一千五百万美元的投资。”

    焦点影业刚被环球收购的时候被称作“环球的米拉麦克斯”,但两者完全不能相提并论,首先,迪士尼对米拉麦克斯的态度要好过环球对焦点,其次哈维·韦恩斯坦在好莱坞呼风唤雨,能同时周转上亿美元资金制作数部电影,而同为CEO的詹姆士·沙姆斯之前想为《断背山》找到两千万美元投资都很艰难。

    不过,这种状况今后应该能得到改善,给詹姆士·沙姆斯电话的那名环球高管已经许诺,环球虽然是靠史蒂文·斯皮尔伯格的大片坐稳好莱坞六大位置的,一直以来也都只倾向于商业电影的制作,但环球并不缺少冲击奥斯卡野心,今后环球也会重点关注独立电影领域,在投资、发行、宣传上都给与焦点影业非常大的支持,会把焦点影业造出环球的艺术电影工厂。

    想了想,詹姆士·沙姆斯又补充道:“男主角的试镜不是还没结束吗?哈维·韦恩斯坦,他有几个非常好的演员想要推荐给你,甚至愿意友情出演不要片酬的那种。”

    李安迟疑了。哈维·韦恩斯坦推荐的演员之类,他倒是不需要,因为在之前的试镜中,确实出现了分别适合杰克和恩尼斯的演员,如果不能和威廉继续合作了,也能立刻补上空缺,不会出现主演真空的情况。

    “我还是再和威廉谈一谈吧。”李安最后下了决定:“无论是继续合作也好、停止合作也罢,还是引入其他投资人,彼此坦诚才是最基本的。以前我和威廉也有过非常愉快的合作经历,就算达不成共识,应该也不会反目”

    詹姆士·沙姆斯劝了几句,没能改变李安的想法后也就不劝了。李安一直固守着中国人称之为君子的品格,这有时候会让他感到头疼,但大多数时候还是敬佩的,因为李安的性格决定了他会忠于合作伙伴、忠于电影公司甚至是投资人,当然最忠于电影,和这样的导演合作,永远不用担心出不了好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