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4章 生辰

A+A-

    忽然间, 有人将门一推, “砰”的一声破了屋里的沉默。一名侍女略有些着急的在门口喊了声:“吉时到了, 姐快请罢。”

    赵玉站起身来, 由两名侍女一左一右的搀扶着,往外走去。待赵玉到了前厅, 周曾早已在那里等的不耐烦了, 怎奈依照规矩,这时厅中仍设了一面坐帐, 将他和赵玉隔开。

    虽然周曾并非第一次娶亲,但他和他原先那夫人乃是少年时的贫贱夫妻,那时连饭都吃不上,哪里摆的了这许多排场?如今眼看这一院子的人锦袍玉带, 一个个都对自己非敬即畏,再一想隔着坐帐,就是位当世罕见的倾国倾城的美人,今非昔比,他心中真是感慨万千。

    这时,有人将一只大雁递到他的手中,对他耳语几句。周曾忙站起身来,隔着帐子, 将那雁往赵玉那边一丢。

    只听那边一阵忙乱, 似是将雁抓住了,随后,有人上前将那帐子撤去, 周曾一瞧,对面的赵玉,当真是眼含秋水,面似桃花,美艳不可方物。她虽然穿着宽大的袍服,身姿却仍然婀娜妩媚,一下子众人的视线,就都落在了她的身上。

    周曾终于等到了这一天,他心中早已经是急不可耐,在众人的恭喜声中,他走到赵玉跟前了个恭,赵玉故作羞赧的低头一笑,随他一同往外走去。

    到了这时,按照规矩,还要请来新娘的父母对新娘进行一番训.诫,新娘方可随着新郎离开。

    顾瑶玉的父母早被赵扬送到了偏僻之处,好生照顾着。因此,来履行这个任务的,就只有赵扬自己了。

    赵扬和颜悦色的坐在堂上,看着赵玉。这一幕似曾相识,赵玉原本想多瞧上赵扬两眼,结果一想起上次发生的事,连忙低下头,拜了一拜,声道:“兄长……还有什么吩咐?”

    赵扬道:“该嘱咐的,我那日都嘱咐过了。你只需谨记便是。”

    赵玉还想表达一下她对赵扬的依依不舍之情,谁知赵扬已经站起身来,走出了屋门。

    赵玉无可奈何,只能任由众人将她搀扶着,带上帷帽,上了马车。

    永州来接亲的将领兵士都整整齐齐的跟在后面,赵玉的目光从众人之中扫过,落在了一眨不眨看着这边的周迟身上。

    她抿唇一笑,也好,永州,将会是她赵玉一个崭新的舞台。

    不过,赵扬,总有一天,我还会回来的。

    *****

    朔州的吴家人丁兴旺,大晋初立之时,家中还有族人在朝中做到过四品的官员,后来那官员致仕回乡,建了这一栋三进三出的宅子,后代几经修葺,又扩大了些,占了半条街。

    这吴家虽财势颇大,却也是万万不敢得罪赵扬。因此,吴攸住的地方幽静雅致,一切吃穿用度,都是他家中所能提供的最上乘的。

    为了吴攸平时少受扰,她院中还有配有一个单独的厨房。平日里她的几个侍女之中,就有精通厨艺之人,随时听从吴攸差遣。

    牛三自从被吴攸带回来之后,赵扬便专门派了两个人,平日里教授他武艺。又怕他将来跟在吴攸身边,不知道她的喜好,因此便每五日之中抽出一日,让他来吴攸跟前,听吴攸使唤。

    吴攸见他学了不到十余日的功夫,提气挥拳已经颇有些样子,不由得对他有些另眼相看。又试着教他认几个字,想不到他也学得很快。

    吴攸叹道:“像你这般聪明伶俐的孩子,若是从有个能读书识字的地方,何愁将来没有出息。”

    牛三撇撇嘴,道:“我们哪里有什么读书的机会,从前村里头倒是有个学堂,好多年都没有夫子来教书了。后来干脆被官兵拆了,是那堂柱子的木头料子好,不知道拿去做了什么。”

    这正中了吴攸的心事,朔州州府中似乎也有个学堂,不过,前两年仗的时候都拆了一半,后来田刺史派人将它修好了之后方才发现,有学堂,没先生,这府学还是办不起来。

    吴攸点点头,道:“为人师表,不但要学文好,还要人品好,这找起来,确实不太容易。”

    贺雪龄发现吴攸还了一个孩子回来,一开始就十分好奇,后来听他叫牛三,就常常拿这名字来取笑他。

    为了杜绝这种情况继续发生,吴攸问牛三道:“你原本就姓牛么?”

    牛三摇摇头,道:“我父母大概,也是从别处逃荒到了那永州,没多久就死了,当时人心惶惶的,没人知道我姓什么。”

    又道:“村里的乡亲们心肠好,平时都愿意给我口吃的,我帮他们放放牛,他们就叫我牛三了。”

    吴攸闻言,沉思了起来,牛三见状,便对她道:“大将军,我今后都跟在姐姐左右,不如随姐姐姓,姐姐再帮我取个名,我就不用叫牛三,整日里被这丫头取笑。”

    贺雪龄嘴一撅,站起来指着他道:“你谁是丫头,我比你还大几岁,你知不知道!”

    吴攸将他二人止住,对牛三道:“也好,若是日后你寻到了你的家人,知道了自己的姓氏,再改回去便是。”

    牛三问道:“那,那我叫什么好?”

    吴攸这两天不曾出门,总想着开办学堂之事,因此找了些经史子集在案边翻看,想着万一实在找不到合适的人,自己就先顶替一下。

    想起方才牛三来时,她正巧看到的书中的一句,她便问二人:“你们可知道,圣人之志为何?”

    贺雪龄和牛三一起摇头,吴攸对他们道:“‘子曰: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

    她看着牛三,道:“你从前过了不少苦日子,往后应该就会越来越好了——你就叫吴怀之,好不好?”

    牛三,现在叫做吴怀之了,他高兴的谢过了吴攸,得意的瞟了贺雪龄一眼,贺雪龄刚要反驳,吴攸却在她肩上轻轻一拍,问她道:“阿龄,你会不会做汤饼?”

    贺雪龄琢磨了一阵,忽然高兴的道:“姐姐,今天是你的生辰啊!”

    吴攸点点头,道:“今日,你们帮我一起做汤饼吧!”

    贺雪龄和吴怀之一起高兴的连声道好,三人钻进厨房里,到傍晚时分,方才从一个个脸上沾满面粉,从那间不大的屋子里走了出来。

    最后出来的吴怀之手中端着托盘,上面放着三个瓷碗,在略暗的天色下,微风一吹,仍能看得到碗里冒出的阵阵热气,溢着清香。

    他们围坐在院里的石桌旁,吴攸见两人都瞧着她,便道:“那我就先尝尝。”罢,她用筷子在碗里轻轻一搅,夹了一筷子面,细细品尝。贺雪龄早等急了,不住问道:“好不好吃?”

    吴攸对她一笑,道:“我即使是在……嗯……家里……也没吃过这么好吃的——我从前听人汤饼可以做的‘弱似春绵,强似秋练,气勃郁以扬布,香气散而远遍。’,总觉得是夸奖的太过了。可从没想到,怀之年纪,竟然有这个本事。”

    原来吴攸和贺雪龄两人,一个是金枝玉叶的公主,一个是家里娇养的独女,从前哪里下过厨房?倒是吴怀之,一直都是自己烧火做饭,虽然算不上厨艺精湛,但做出来的东西也都有模有样。他听见吴攸称赞他,贺雪龄吃了一口也连声叫好,不好意思的低头道:“我、我也是看隔壁大娘做过两次,自己瞎琢磨的。你们不嫌弃就好。”

    他刚完这句,忽然眼前一亮,起身道:“赵大将军来了!”——像所有这个年纪的男孩子一样,他对纵横沙场的将军充满了好奇,每次见到赵扬的时候,都是又敬畏,又仰慕。

    而吴攸自逃亡以来,不,自穿越以来,就没过过几天舒心的日子。这回到了朔州,她总算是不用和周曾、谢瑾时比邻而居,不用和赵扬面面相觑,虽然还有点前途未卜,虽然工钱一分也没拿到,但是,好歹是进可攻,退可守,在吴家有吃有喝的住着,吴攸的心情舒畅了许多。

    赵扬把她送到这里之后,一没有过多的干预她的生活,二没有再进一步跟她探讨“那件事”,这让吴攸觉得自己有了进行充分的思考的时间和空间。她的心情也舒畅了很多,比如现在,这其实算得上是她这么多年来,过的最开心的一次生日。

    即使是穿越前,外婆去世以后,她就已经不怎么过生日了。

    很奇异的是,她和慕攸歌的生日,竟然在同一天。吴攸想,是不是冥冥中自有天意,让她们两个的生活以这种形式产生了交集呢?

    她刚再次拿起筷子,就听见赵扬的声音在身后响起,道:“是谁的生辰到了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