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章 以史为鉴
“‘血战到底?’我怎么听到像是在打麻将?哈哈哈。。。”阴老汉嘟咙了一句。
“嘿嘿,自古以来‘蜀人从未负国,国人永不负蜀’,无能战斗还是打麻将,蜀汉人都一样血战到底,很有血性,性格使然!历朝历代,蜀地割据偏偏如此惹眼,很多强盛王朝为了对付割据,在制度设计上,譬如北宋抑制武将的权力,撤销权力过大的藩镇制度,行政区划上,故意弱化地理天险,蒙元朝代为了更好地控制蜀汉,就把现在汉中地区从蜀地图中剥离出来,划到陕西分而治之,从此蜀道天险被打开一个大缺口。”
阴老汉不解地问:“呵呵,陕西的汉中竟然是从蜀地分出去的?原来如此啊!分分合合自然有它的特殊背景,但华夏国上下几千年,大一统还是占主要的,那么为什要分而治之?蜀汉省对华夏国真的那么重要?”
姚云轩据理解释道:“蜀汉盆地二千多年来,不断生产了巨量的物质财富和精神文明,成为汉民族一块重要的地方文化区域,在历朝历代外族入侵之时,蜀汉都成了汉民族的大后方,是抵抗外族入侵最后最顽强的一块根据地和堡垒。为什么这么呢?
因为秦朝开造了世上最伟大的都江堰水利工程,蜀地成了天府之国,粮食和其他物产自给自足还有富余。中原王朝控制力一旦衰弱,蜀地便把大门一关,凭借四周山川天险、丰富物产和莘莘人力,自己独自过好日子。所以越到后来,统治者越发精明,譬如长江黄河天险,仔细看,会发现有的省份会很不经济地骑跨两岸,这样划分省界,实是一种政治考虑。”
阴老头这才接上话头,自嘲地道:“呵呵,原来如此!咱老百姓果然格局很,不在其位,不谋其政,对统治阶级那点道道儿全然不懂。再啦,我要是真懂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了,哪至于像今天这么艰难地挤火车拼站票呢?”完,老头儿自个哈哈直乐。
姚云轩也是哈哈大笑,夸赞道:“嗯,老丈真幽默风趣!的确,蜀汉有那个实力,蜀汉省对于我华夏来有多重要?蜀汉乃是华夏之丹田,失蜀汉,华夏亡,所以,蜀汉省就相当于华夏国的最后一道屏障,这种情况在抗战期间显得尤为明显,八年抗战和解放战争期间,蜀汉省光兵源输送就达350万之多,还甭粮草物资了,其他哪个省有比这贡献大的?”
见两位老人的有理,车厢地上半睡半醒地躺着的流浪汉王兵,一直默默听闻,从不搭腔,因为他知之甚少,没法儿与人家交流。
倒是那个列车员这会儿可能听得兴起,突然插话与二人盘经论道:“就今日来,蜀汉省也是我华夏国西部地区的人口、经济第一大省,综合实力高居西部地区。按理来,在我国西部地区,要么都是山区、高原,要么就是沙漠、戈壁,但是蜀汉省除外,作为西部地区乃至全国自然环境最好的省份之一,蜀汉省的存在乃是我华夏一大幸事。在抗战时期,蜀汉省作为华夏的大后方,最后一道防线,可以表现得淋漓尽致,为我国抗战胜利立下了汗马功劳,不朽的功勋。”
姚云轩低眉下看王兵,然后抬头又对倚门望着的列车员赞许道:“嗯,伙子的对,在大西南地区,自秦国二千三百多年前征服蜀汉盆地后,蜀人已全盘融入汉民族当中。但是,一个奇特的现象却发生了,蜀汉盆地的蜀地一直保持着高度发达的封建文明,即便是中断过几次,随即也恢复了过来,可盆地周边的少数民族地区却一直落后得惊人,大部分地区甚至处于原始社会状态,你们知道为什么吗?”
阴老汉和列车员皆摇了摇头,回答不上来。因为他们不太了解蜀汉地区的历史沿革和文明进程。
姚云轩继续侃侃而谈:“西南地区,是华夏传统地理分区之一,东临中南地区,北依西北地区,以山地为主、地形结构十分复杂,自然资源丰富,人口稠密、交通、经济相对发达。主要包括蜀汉盆地、秦巴山地、云贵高原等地形单元,其间江河、林木、牧草资源十分丰富,拥有大面积高山区和草场以及常年生的林木和牧草,无霜期长,是我国发展橡胶、甘蔗、茶叶等热带经济作物的宝贵地区。”
姚云轩到这里,列车员才有会答话:“对,这位大爷的很对,记得老师在给我们上地理课的时候也讲过,西南地区矿产资源种类多、储量大,已发现矿种一百三十多种,有色金属约占全国储量的百分之四十。其中,蜀汉的钒、钛储量分别占世界总量的八成和三成,云南有色金属达一百多种,其中铅、锌、锗均为全国之首;还有就是贵州拥有六七十种矿,其中汞、煤、铝、磷等三十种矿物居全国前列。”
“嗯,伙子讲的对!西南做为我国重要的大后方,在历史中几乎每一个统一的王朝都会在这里驻守军队,而且驻扎地多是隐秘之处,在秦朝、汉朝、隋朝、唐朝、元、明、清这些朝代在那里都驻守了精锐的大军。”
对于姚云轩起每个朝代在蜀地驻军,而且大多在隐秘处,列车员和阴老汉就有些不明白了,列车员问:“各个驻军都是为了维护其统治,正大光明的事情,为什么要驻扎在隐秘之处?”
姚云轩捋了捋花白的胡须,道:“从秦朝时期起在巴蜀之地建立了兵工厂,常年驻守一支神秘大军,历史文献中却没有对那支军队进行记录,但它的确存在,而且它的战力很强大这是毋庸置疑的,毕竟那里是兵工厂所在。
以前的秦国是缺铜的,兵器装备都很匮乏,自从秦国占据了巴蜀之后,再也不在武器装备上落后他国了,这里为秦国统一天下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那支大军和函谷关守军一样,都是严令不得随意征调的。即使在秦末,有大臣谏言子婴退往巴蜀,就是想依仗那里不缺粮、不差钱、不缺装备,也不缺兵源的大后方,就是因为那里有秦军精锐驻扎,可以图谋东山再起。”
听到这里,列车员仿佛也勾起了记忆:“原来还有这等事?我只记得中学时地理老师给我们讲,汉朝的巴蜀盛产辰砂和铜、铁,云南的锡、铅和银,蜀汉、贵州的汞和蜀汉、云南境内的沙金等都是帝国非常倚重的东西,汉文帝时期,皇帝的亲信邓通主持西南铜矿,那个时期仅西南一隅铸造的铜钱就占了帝国的一大半,这是什么概念?汉王朝之所以在西南之地常年驻守大军,一方面是防备西南夷,另一方面则更是为了铜矿。”
姚云轩含许地点了点头,接着道:“所以呀,隋朝的皇帝更是派遣自己最看重的儿子为行军总管,常年带兵驻守西南,两代隋帝均是如此。唐代安史之乱时,更是举国把朝堂都迁往了西南,躲过了叛军的锋芒,为平叛争取了宝贵时间,最终一举再次平定天下。
元朝在云南封其宗室为梁王镇守西南,元惠宗离开元大都后,梁王把匝剌瓦尔密仍然坚守云南,并派遣使者去漠北觐见蒙古汗,其间曾对抗明玉珍明夏政权的进攻。
朱元璋平定蜀汉后,因云南地险,不愿用兵,只好劝降。后劝降失败才不得不派傅友德、蓝玉、沐英进攻。之后的明朝常年在此驻军三十万,由沐英率领,直至明末的南明王朝,同清帝国僵持了数十年,直到康熙年间还在反抗。”
列车员高兴地补充道:“老爷子的对!大清朝派吴三桂驻守云南,结果这个自号云南王在康熙年间起兵造反,差点亡了清王朝。”
“所以,在华夏几千年的历史长河中,凡是大一统的王朝,都会在西南地区长期驻守军队,除了西南局势不稳,需要派兵镇服之外,其本身的资源也是各王朝如饥似渴觊觎的。跟你们句笑话,回顾历史,凡是西南起兵之人,虽没有取得天下,但每一个都是长期为患,兵力强盛,为中原王朝的首要眼中钉。永历祥兴举省殉,国难从来蜀难先。蜀汉虽地处内陆,却为中华文明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秦有蜀地而灭六国,刘邦进蜀而败项羽。‘山海经’等‘蜀学’在很长一段时期与中原‘龟背图’等‘洛学’并驾齐驱。在那‘蜀学’高度发达的时代,涌现了无数流传至今的文人骚客。蜀汉抵抗蒙元直至宋朝灭亡后几十年,抵抗满清直至明朝灭亡后几十年,蜀汉这才衰败下去,‘蜀学’灿烂文化才从此断绝。”
殷老汉听得兴趣盎然,终于插嘴道:“蜀汉人很有血性,很有正义感,每每在华夏遭受战火洗礼和民族耻辱之时,必然率先掀起革命运动,从最早的‘保路运动’,点燃了辛亥革命的导火索,推翻了封建王朝。到探讨全民族出路之际掀起的‘留法勤工俭学’的**,可以,当时蜀汉的留法学生居全国之首,这些人当中就有后来提出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有主导‘两弹一星’的开国元帅。。。”
听了半天故事的王兵终于话了:“老爷子的对,我从电视剧中也看到,在全面抗战爆发后,蜀汉人又一次站在了抵抗侵略的前沿,350万川军出蜀抗战,喋血疆场,为民族独立,蜀汉贡献了每一分力量。刚开始蜀军被中央军岐视,阎席山不要,顾祝同更嫌弃,最后终于在台儿庄战役打响了蜀军的名号!”
列车员也兴奋地抢答:“实话,我们蜀汉人就是有血性有正义感,更有家国情怀,不因地域偏僻封闭而狭獈,不因物华天宝而骄淫,在当今的华夏国内也属天之骄子,我们蜀汉这块盆地无论从那个方向看都处于华夏内陆,不管是历史上三国的刘备,盛唐的玄宗,太平天国的石达开,还是近代老蒋的陪都重庆、建国后的三线建设,蜀汉都是华族放棺材本的地方,蜀汉在乱世的时候往往人才辈出,如果有人蜀汉不是最突出的,我却认为它是最有特色的!”
姚云轩高兴地夸道:“你们这些娃娃的好,懂得还不少嘛。”
列车员一听有人夸,更加自豪继续道:“我蜀汉省总面积为4万平方公里,光盆地面积就有26万平方公里,而且还有大山、平原、丘陵、高原。。。没有任何一个欧洲国家土地面积超过蜀汉,日本也只有30多万平方公里。
论农业,蜀汉省自古以来就是号称天府之国,成都平原更是全国九大商品粮基地,蜀汉省境内可以种植全国绝大部分农作物以及经济作物,这点蜀汉省农村出来的老乡应该很清楚。
论工业,第二重工、长虹、成飞等各种轻重工业样样俱到,虽不如北上广那样声名远播,气势磅薄,但实力也不容觑。尤其人口,它是检验一块土地的好坏的试金石,一个地方好不好,适不适宜人居,就是看它的人口承载量,蜀汉省是我华夏国人口第一大省(重庆没划出去的时候),有亿万巴蜀儿女,算得上一个人口中等偏上国家的规模了,可以自豪地,有了人,就有了一切!”
姚云轩抢过话头,赞同道:“嗯,伙子的很有道理!自然资源是发展经济的‘血液’,若论自然资源,蜀汉省拥有号称‘华夏气都’的达州市,天然气储量全国第一。除此之外,蜀汉省其他矿产资源也是储量丰富,如果再水资源,那蜀汉省得天独厚,金沙江、岷江、嘉陵江、沱江、长江从属地奔流而过,水资源极其丰富,对于工、农业发展可以如虎添翼,蜀汉省大部分地区属于季风气候区,全年降雨充沛,长江上游大部分水系支流都能流经盆地,水资源充足。
一个地区经济要想发展必须有一个领头羊,若要论创新驱动城市,蜀汉省虽然整体上比较落后,但是省会蓉城经济发达,更是在全国省会城市中出类拔萃的,完全能充当火车头甚至首都的角色。”
列车员再次接过话去:“要到教育,我们有蜀汉大学、电子科技大学,西南交大、西南财大、蜀汉农业大学等五所华夏国95与2重点大学,科研单位还有华夏工程物理研究院,这可是唯一官方挂牌的核武器研制生产单位!
句实话,我们蜀汉的历史底蕴深厚,早在秦汉时期就是华夏传统文明的固定成员,从未脱离中华文明的影响区之外,蓉城在三国、五代十国时,还作过皇都,即使在唐宋时代,它也是全国一线城市,在华夏古代经济最发达的宋朝就有‘扬一益二’之称。”
“扬一益二?什么意思?”王兵和阴老汉几乎同时问道。
姚云轩解释道:“在宋朝的时候,对外商业发达,当时的扬州相当于今日上海的经济地位,经济实全国第一,而蜀地的成都在那时称为益州,综合发展水平仅次于扬州,排全国第二位。事实亦如此,若论战略位置,蜀汉省相比东部沿海发达省份来有距离优势,全国类似条件地区里,就蜀汉盆地离主要战略威胁方向最远,除非敌国是印度。就是印度,也因为有青藏高原的天然阻隔而无法威胁到蜀汉的安全,所以,蜀汉省相对于其他地区来各种资源、环境是应有尽有了,唯一美中不足的就差海岸线了。。。”
列车员也激动地:“没海岸更好,要不然这么富饶的之地,岂不遭遇跟英法联军打进北京一样的涂碳?可以这么吧,蜀汉省就是一个缩的华夏国。虽然目前她还相对比较落后,但她什么功能都齐全啊,这点没有哪个省能做到!假如哪一天北上广深发达地区全部败光,只要蜀汉省没事,就能从这边再次扬帆起航,建设回去。这就是蒋公在峨眉山被老道嘱咐‘胜不离川,败不离湾’的原因,要不,蒋介石败退台湾之前还想死守西南一隅呢!”
“呵呵,伙子讲得太大胆,太惊世骇俗,让我这个外乡人都大受教益,大受感染,不愧是蜀汉人,对家乡的人文历史了如指掌,也应了那句话:美不美,家乡水,亲不亲,家乡人!”阴老汉激动地夸赞起来。
王兵再次激动地响应道:“谁不夸自己的家乡美呢?换个角度来讲,蜀汉省如果倒了血霉,被外星人从华夏国硬掰出来,丢到世界上任何一个地方,只要统治者稍微给点力,那也是一个实力较强的国家,实力至少与英法德平级,国土等同于英法或日英两国面积之总和。如果有幸沿海的话,成为一个超级大国也不是没有可能。所以蜀汉省的意义就是我国最后的一道防线,华夏最后的根基,梦想开始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