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鲜笋菌汤面

A+A-

    叶青把前院发生的事跟蒋氏都了,“您放心吧,看奶那个脸色,这事儿只需咱们再从旁加把火,保管能给他搅黄了。”

    蒋氏听了仍有些忧虑,“万一你爷你奶铁了心非得做成这门亲呢?”

    叶青一笑,“到那时候,大家索性撕破脸,咱们正好有由头分家出门,不过是将原来的计划提早一步罢了,多费点力气谋生计,我就不信还能饿死?”

    叶青之前在外面放出“叶家卖孙女”的风声,除了要给叶家老两口压力之外,更是为了给自己家安排第二条出路。

    这年头大家都认为,辈儿人绝不应该忤逆长辈,如果她们没有理由就闹着分家,势必会被人指着骂不孝顺。

    叶青仔细考虑过分家的时,所谓舌头底下压死人,在积累足够的资本之前,全家还得留在这地方生活,她总不能让蒋氏等人在村里抬不起头做人吧?

    可眼下情况却不同了,奶奶贪图聘礼,逼着孙女嫁给一个傻子,且叶家大半家财还都是他们的爹赚来的,大伙儿的法早就倒向叶家二房。

    若这时候蒋氏借着反对叶红的婚事,与叶家撕破脸,分家就不是什么难事了。

    虽现在她们没房没钱,还不到分家的最好时,可这也是没办法的事。

    好在叶青已经找到炒肥肠这门生意,赚的钱先典个屋子临时住着,之后除了养活一家应该还能攒上一点钱。

    蒋氏等人听叶青这么了,脸上总算有些笑模样,“好,就照你的办,你摆那个炒肥肠的摊子,以后收了猪肠子回来,娘也能做些清洗的活。”

    叶果也举着,“还有我还有我,我已经跟二姐学会了怎么洗猪大肠呢。”

    “好,咱们一起使劲,就不信这日子过不到别人前头去。”叶青倍感欣慰,有这样的家人,她的运气总算还不错。

    这天大地大吃饭最大,大家心劲儿一松,顿时都觉得有些饿了。

    叶果一脸期待地看向叶青,“二姐,该做晌午饭了吧,咱们吃啥?”

    叶红扑哧乐了,“好个馋嘴的丫头,从前也没见你天天这么盼着,如今倒是让你二姐把一张嘴巴养刁钻了。”

    叶青笑道,“这顿饭我早就想好了,就吃阳春面吧,正好你们都帮着试试味道,等以后攒够了钱,咱们把爹留下的茶棚开起来,专门卖几种浇汤面条。”

    “太好了!”叶果欢呼着跳起来,“要准备什么,我先去打水!”

    叶青挽起袖子洗,“不忙,果子先去咱家地里,摘点青菜。”

    “好!”叶果答应一声,人已经飞奔出门外。

    “真是个急性子。”叶红笑着摇摇头,自去院子里打水。

    叶青把藏着的一袋面从房梁拿下来,加了些清水、少许盐巴开始和面。

    她今日要做的这种擀面,又叫做韭叶面,顾名思义,面条切好之后要如韭菜叶子一般的宽窄,厚度约莫两枚铜钱叠起来那样。

    除了汤头要鲜美可口,更重要的是面条本身,讲究一个汤清面筋,入口爽滑而不黏腻,要做到这点,得从和面这道工序上头就下足了工夫。

    面团要揉的比平时蒸馒头稍微偏硬些,反复用力揉按,直到盆里的面变成表面光滑的一团,这时要盖上潮湿的纱布等一刻钟,叫做醒面。

    然后再揉一遍,团好了再醒上一会儿,才能开始擀面。

    面团擀成薄饼,再用菜刀切面,等做好四人的份量叶青已经是满头大汗了。

    叶红拿了布巾为她擦汗,“就了让我来,这体力活你做着不习惯,看这累的一脑门子汗。”

    叶青笑笑,“没事,我也得好生锻炼体力,等炒肥肠摊子开张了,少不了要更忙些,这面条我也得先亲做了,慢慢想以后咱茶棚卖什么。”

    阳春面的汤头无需准备其他的浇头配料,除了两棵青菜、一撮葱花之外,并无其他,看上去实在简单的很。

    可实际上却并不那么简单,汤头须得用高汤才行,而且要清澈无杂质。

    然而叶青没有吊高汤要用的猪肘、整鸡之类的高级食材,眼下也没那个工夫。

    不过她也有自己的办法,就是用笋干、蘑菇干来熬煮素高汤。

    笋干经过晾晒熟化,其中的鲜味成分浓缩并得到提升,拿来熬汤最合适不过。

    这么做还有个控制成本的考量,叶青盘算着,要在茶棚卖这种面条,必须走物美价廉路线,熬汤的笋干和蘑菇都是自家的,单这项就能大大降低成本。

    等熬好了汤,叶青捞出里面的东西,往清汤里加了酱油调味,然后用碗盛了一点准备试味道。

    转眼瞧见叶果正眼巴巴盯着她里的碗,叶青失笑,把碗送到她嘴边。

    “你来尝尝,看咸味够不够?”

    叶果也不伸接,凑到碗沿儿直接喝了一口,“嗯!好喝!很鲜!嗯”

    她砸吧砸吧嘴,接着,“还有一点甜甜的回味,总之,就是好喝!”

    叶青自己也尝了尝,配面条吃味道是足够了,尽管不如荤高汤那样浓厚,却胜在鲜甜爽口,并不会觉得寡淡。

    家里还剩下碗底最后一点猪油,她便全部都加进汤里,还用热汤把碗里涮了涮。

    “烧水煮面,马上就能吃了。”

    锅里的水烧开了就下面,为了保证面条口感清爽,叶青每次只煮一碗的份量。

    每当水滚一次,就要倒进少许冷水降温,如此滚上三滚,面条就熟了。

    叶青用筷子将面挑进碗里,浇上滚热的素高汤,放上随面条一起煮的青菜,撒一撮细碎碧绿的青葱。

    第一碗自然是先端给蒋氏,她吃了连声称赞,“好吃!比你爹做的面还好。”

    叶青自己吃了,也觉得这么搭配不错,猪油和葱花的香气,弥补了素汤不够浓厚的缺点,吃起来汤头鲜香清爽,面条爽滑筋道,十分利口。

    全程工制作的面条,也能够很好的吸收汤汁的味道,作为市井吃看待,几乎是挑不出什么毛病来了。

    她再看叶果,埋头呼噜呼噜大口吸着面条,看样子是根本不用问好不好吃的。

    叶红吃了几口,提议道,“这面条的确好吃,不过阳春面许多面馆都有,咱们这碗面跟那些又不一样,不如换个名字呗?”

    叶青听了觉得有理,便简单地以汤头材料命名,“就叫鲜笋菌汤面,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