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 丁侃的决心

A+A-

    “王!”来人抱拳刚要什么,王佐一挥,王富贵就给旁边的护卫使了个眼色,护卫们蜂拥而上,将来人,以及来人带着的马车等物,全都弄走了,不顾来人的挣扎与呵斥。

    王佐转身就往屋里去,王富贵狗腿的跟上:“大人,用膳吧?”

    王佐没吭声,去了用膳的那间房,桌子是红木的八仙桌,凳子是圆鼓凳,上面铺着软垫,都绣着精美的图案,一看就不是凡品。

    八仙桌上摆着满满一桌子的美味佳肴。

    红烧鲤鱼,八珍扒鸡,清蒸肘子,糖醋排骨,干炸黄鱼一样一样的都是厨子精心烹饪出来的,就连米粥,都是海参米粥。

    什么叫“海参米粥”呢?

    熬米粥的不是水,是清鸡汤,这可是皇帝才能享受到的东西,海参这玩意儿采集不容易,乃是标准的贡品。

    还有银耳莲子羹、清炖燕窝。

    可是看着满桌子的东西,王佐非常没有胃口:“我想吃点不一样的东西!”

    王富贵犯愁了:“大人啊,要年后丁牢头儿才会来上差。”

    贴身的常随就是不一样,从一起长大的,太知道这位的心思了。

    “那给我包饺子,要吃韭菜鸡蛋的!”王佐放下筷子:“这一桌子菜,你吃。”

    王富贵一翻白眼儿:“俺也想吃韭菜鸡蛋的饺子。”

    “那还不快去做!”

    “关键是,鸡蛋有,韭菜就只有咸韭菜,新的韭菜,还没找着呢!”

    王佐:“!!!”

    一直到过完年,王佐也没吃上韭菜鸡蛋的饺子,没办法,这边还没有几个人有丁田的那个闲情逸致,给自己在屋里种点啥,最后他吃到的只是蒜苗猪肉馅的饺子而已,就这,还是王富贵想办法给他搞来的。

    在府城的王佐惦记丁牢头儿的那点韭菜的时候,他正在家蒸馒头。

    二十九就蒸馒头了,有白面的,两合面的,还有豆馅儿的,丁田家里忙了一天,炕烧的都能把人烫熟了,才蒸好好几大锅馒头。

    等到三十的时候,全村都喜气洋洋的,因为过年了嘛。

    孩子开始在村里的道路上,点燃鞭炮,丁田还带着弟弟妹妹们在大门口点了两挂鞭炮,凑个热闹。

    过年就该热热闹闹的,丁家村也是如此,傍晚时分,孩子们都提着一个灯笼,或者举着火把,妇女们走出家门,拖着孩子们绕村子走三圈,这叫“走百病”,据这样的话,明年一年都会平平安安,不会得病。

    男人们就相互串门儿,这个时候的农民,是没有打麻将、玩牌的活动的,都不认识字,怎么打?

    何况“赌”在古代也不是平民百姓能玩得起的东西。

    不过丁田搞出了双陆棋这个东西!

    弄了张足能铺满半个炕的双陆,哈哈哈哈!

    这玩意儿很简单,拿两个骰子就能玩,哪怕一个人也能玩的挺开心的,不过他为了热闹,叫齐一院子的人。

    走过百病之后,吃过晚饭,就剩下玩儿了。

    参加者有姐、丫头、书生、将军、和尚、大官这几种角色,一人一个还有富余的,就连才三周岁的堂弟,都有了一个“大官”的角色他就喜欢那个被涂了红颜色的大官的棋子。

    纸上面画了好几个庙,香火鼎盛的皇极寺就可以进庙烧香停一次,少林寺可以学功夫,但女子不可入寺,要退回上一格,兰若寺自然是有冤枉而死的女鬼了。

    女子遇到铁槛寺,是要在那里停一格的,代表被关的意思。

    一般大户人家的女眷,是不可以被关入牢房的,所以要关在铁槛寺。

    那也不叫关,是“看守”。

    书生进来要被秒杀,退回原点,从头开始。

    将军和大官不能去青楼,跳到青楼要收监,这可是犯错误的呢!

    停一局才能继续玩,书生进青楼要赋诗一首,姐、丫头进青楼,同样要被秒杀,退回原点,从头开始。

    和尚要进庙烧香,进兰若寺要为女鬼伸冤,超度她才行,遇到姐和丫头要退三格,进青楼和酒楼要停一局。

    丁田做完后,跟全家一起玩的兴高采烈,二叔还提议:“这大官也可以伸冤嘛,没道理女鬼被冤死,就要和尚超度啊!”

    三叔也在一边提议:“将军可是要打仗的,带兵打仗!”

    这就是北地的民风了,一个在炕上玩的游戏,还不忘将军必须带兵打仗。

    “行,那就填上这两个。”丁田从善如流,让两位叔叔非常欣慰。

    一家人玩到外头已经有人家放鞭炮,烧纸迎祖宗了,才结束,然后就是过年固有的程序,烧纸,迎接祖宗回来过年,享受子孙后代的供奉,各种菜肴也被一盘一盘的端上桌。

    今年因为已经结束了守孝,所以可以大鱼大肉的吃了,加上丁田带回来的东西不少,所以今年的年夜饭,也非常的丰富。

    一大条鲤鱼,半生不熟的端上来,这道菜在年夜饭里就没有熟透的时候,因为要留着,这叫“年年有余”,不能吃光,只能摆盘好看,放在最中间。

    四周的菜就可以随便吃了。

    鸡炖蘑菇,猪肉炖粉条,酸菜大骨棒,排骨炖的豆角干。

    都是菜少肉多,这个年过的很肥,就连饺子都是牛肉大葱馅的,还有一盘清炒豆芽菜,一盘凉拌白菜粉丝干豆腐丝,算是素菜了。

    剩下的溜豆腐泡儿和炸肉丸子就不用了,都是大油的东西。

    汤是通气的萝卜丝汤,这道汤是丁田强烈要求,不要多放油,不然按照三婶子的做法,起码要放一勺猪板油的。

    吃饭的时候,孩子都是一碗汤,其他人是一酒盅的高粱酒,如今丁大海不在了,丁大江就是家里的第一长辈,他端起酒盅:“来,我们先干一杯,这一年,大家都辛苦了,咱家日子以后会越来越红火的!”

    “红火,肯定红火!”三叔笑得见牙不见眼:“咱家也算是有家底了。”

    “嗯,有家底了。”丁田也乐,他来到这里,多亏了亲人们的照顾,就算是最的堂弟,还知道摸一摸他的脸,孩子大大的眼睛里,充满了对堂哥的担心,这是他最暖心的一幕。

    一家人吃的满嘴流油,山楂水早就熬上了,怕吃多了积食,几个孩子熬不了夜,吃过饭,消食后,就躺在炕上睡着了,几个大人点着通明的灯火,闲聊天。

    “丁侃貌似对你的那个牢头儿的位置,有点想法。”二叔突然跟丁田提起了这件事情。

    “侃哥?”丁田一愣。

    “嗯,还有丁墨,他也想去县衙某个差事,他家的二弟三弟都长大了,家里条件一般般,一直在愁婚事,这次估计也是看到了你带回来的那些赏赐。”二叔吧嗒了一下嘴巴:“还有,就是觉得还能有点油水,能免了劳役和赋税。”

    “所以在老里长放风出去之后,他们都有点想法了。”三叔道:“何况程达跟柳森也带了不少东西回来,这次案子连老爷都给办了,新的徐老爷,那可是熟人。”

    徐县令三年前就开始筹谋,他的眼光长远,看得出,杜县令肯定是要走的,高升是必须的,只要县城建好了,他肯定就会升迁,因为这是实打实的功绩。

    那个时候,徐县令想的是县丞的位置,没想到啊!

    来了个草包的马县令,自己把自己折腾死了!

    县丞就成了县令,徐县令知道自己没什么本事,更没过硬的靠山,往上升不可能了,只能实事求是的干好自己的县令。

    他是非常会办事的人,过年的时候,封笔之后,派自己的儿子,一个老里长,一车礼物。

    礼物不多,一些炒熟的花生、瓜子,以及高粱饴糖、两匹细棉布,两匹粗棉布,一盒长白糕、一盒红豆糕这种大众货色的点心,两坛烧刀子,一条羊腿,十斤猪肉。

    东西不东西的,谁都不会多计较,关键是心意。

    “有想法就好,县衙的衙役咱们没办法,牢房这里还是可以运作一下的,将来好歹有个照顾。”丁田道:“侃哥是个啥想法?”

    “他想去当牢头儿,还想将他家的老大丁华带进去当个狱卒,这样等他退下来了,就可以将牢头儿传给丁华了。”

    “他这是想走我们家的老路啊?”丁田顿时就笑了:“可是当了狱卒,三代不能科举,他也认了?”

    “认不认的,他家那情况,你又不是不知道,丁华比你都大,连相看了三家,人家都不同意,就是因为他家穷啊!”三叔叹了口气:“何况丁华是老大,下头还有那么多个弟弟妹妹。”

    男孩子要下聘礼娶妻生子,女孩子出嫁也要有嫁妆,不然会被婆家看不起。

    他们家那么穷,这女孩子娶回家,还不得往娘家可劲儿的扒拉东西啊?

    谁家乐意有个胳膊肘往外拐的媳妇儿?

    当了老大媳妇儿,就得看护下头的弟弟妹妹们,当家媳妇儿,难啊!

    “行,他要是真不计较这些,我可以将牢头儿给他当,他家也是唉!”提起这个,丁田也哭笑不得。

    古代孩童夭折率太高,他家倒是生一个活一个,一大家子人,也够丁侃累的了。

    农家子弟成家立业的早,过了十六岁就能议亲了,女孩子过了十八岁如果还不出阁嫁人,连官府都会介入。

    男孩子二十岁之前不定亲,就很难找到合适的了。

    而且老大不成亲,下头的弟弟妹妹们也不方便议亲。

    丁田这里答应了,又了村里的其他事情,天就亮了,初一一大早,就要相互拜年。

    丁田给两位叔叔和婶子磕了头,得到了四个红包,然后他非常豪爽的给弟弟妹妹们,一人一串儿新的铜钱,一百个的那种,可以换一两银子,但是在农家,银子不如铜钱来的实在。

    乐得弟弟妹妹们一个劲儿的喊“谢谢大堂哥”。

    大年初一不出门的,但是有扭秧歌的队伍来村里拜年,这个得放进来,热闹,喜庆,吉利。

    不过扭秧歌的队伍,你得给打赏,一般人家就是十个二十个的铜板,但是要用新的钱才行。

    这也算是为数不多的庆祝新年的方式,一家不止一个秧歌队进来扭一扭,或许是三五个,或许是七八个,只是经历了战乱之后,扭秧歌的队伍,满打满算,也就五支,人数多少都不一样,最热闹的一队是个外来的秧歌队,有跑旱船的,踩高跷的,很吸引人。

    但是丁田却觉得,这队人怎么看,怎么不对劲儿!

    00过年也不消停

    00过年也不消停

    因为这一队呢,是最热闹的,里头光是跑旱船的就有十八个,在外围绕来绕去,惹得村里的孩子跟着颠颠的跑,在旱船里钻来钻去。

    人虽然打扮的花花绿绿的看着新鲜,喜庆的样子,可是竟然都是壮汉,也有几个妇人,也是膀大腰圆。

    最主要的是,这些人的眼神,非常的灵活,并非村民们那种憨厚的灵活,而是有些贼眉鼠眼。

    是外乡人,牛角县并非什么繁华的地方,外乡人来这边走秧歌队的很少,这次却来了这么一队,还非常热闹的样子。

    吹喇叭的都中气十足,走了这么久的时间,竟然还有那么长的力气吹喇叭,打鼓的连袖子都挽上了胳膊肘那个地方,露出结实的臂肌肉。

    这看起来不像是个乐器演奏者,更像是一个屠夫?或者是强人!

    例如他见过胡麻子,就是这样的身板子。

    比起务农的农家子弟,像胡麻子那样的绿林中人,锻炼的身强体健,跟务农的那种身体强健不一样。

    务农的农家子弟,绝对没有这么漂亮的肌肉!

    丁田觉得奇怪,这些人因为化了浓妆,又有各种面具遮掩,看不到脸,但是这进退之间,倒是颇有章法。

    这是秧歌队的一贯作风,过年嘛,就图个热闹,图个喜庆。

    素了吧唧的往人家门口去,会被主人家嫌弃,甚至是骂出来的。

    因为进了农家的院子,要在院子里扭一圈儿,甚至是像卷菜心一样的卷个一圈,然后才能出主人家的院子。

    不然岂不是白给打赏的钱了。

    尤其是跟着跑的村里的孩子们,让丁田看的直皱眉。

    自家的堂弟丁吉,正是活泼好动的年纪,加上家里人照顾的好,家伙儿长的白白胖胖,因为是新年的关系,还穿着一身大红色的棉袄,棉裤,棉靴子,封边用的是白色的兔子毛,看起来就像是那画里的胖娃娃一样,脖子上还带着一个新的银质长命锁,不大,只有他的巴掌大,但是也让很多人看的眼热了。

    丁勇这一支算是起来了。

    丁成还太,由三婶子抱着,桂花堂妹非常的文静,没办法,她现在要议亲了,不能太活跃,不过桂花堂妹今天也是一身的新衣服,而且是袄裙,上面是她自己绣的花,头上还插着银簪子和珠花,一股子家碧玉的模样,好多妇人都夸奖她呢!

    更有不少伙子都偷偷的瞄她。

    二婶子美的很,美得很!

    因为今天桂花堂妹将丁蝶的风头都给压过去了,惹得四伯娘一个劲儿的翻白眼儿。

    她家的蝶虽然长得好看,但是打扮不起啊!

    桂花堂妹头上的珠花,那可是丁田送给她的,蝶看的眼睛都红了。

    丁乙堂弟则是跟几个熟悉的哥们儿混在一起。

    丁可堂弟自然也有自己玩得来的伙伴,过年么,自然是怎么开心怎么玩儿了。

    茶花堂妹喜欢安静,抱着丁成堂弟,跟三婶子在一起看热闹。

    唯有丁田,一直在用眼睛盯着丁吉堂弟。

    无奈这孩子太调皮,哪儿都钻,不一会儿,他就跟几个萝卜头,钻的不见了身影。

    偏偏这个时候,丁侃过来了:“田儿啊,你真的要去府城当差了啊?”

    “是啊!”丁田知道他什么意思:“你要是真的决定了,过了十五,我就带你去县衙。”

    “行,那我可谢你了。”丁侃顿时心花怒放。

    “你别谢我,都是姓丁的。”丁田越是在古代待着,就越是知道宗族的重要性,在古代,哪怕是同姓,就会觉得亲切,甚至这种姓氏,会让他们成为天然的盟友,互相倚重。

    丁田也想家乡有实力,所以丁侃能主动跳出来,自然更好。

    而且丁侃家也的确需要这样的一个会。

    “都是姓丁的,可不止我一家。”丁侃心里明白,丁田是照顾他们家,这份情,他记下了。

    “那你可准备点好礼,到时候,我带你去见老爷,你放心,现在的老爷是以前的徐账房,曾经的徐主簿,还担任过县丞,可以,是个熟的老爷,在他下做事,很轻松的。”

    “知道,知道!”丁侃笑着道:“听胡家村那里也出了几个衙役,还有那边的杨家村和柳家村,也有人入了公门当差。”

    丁田知道这事儿:“是补充衙门里人的时候,在各村招的良家子弟,都是一个村儿一个村儿的,担任的三班衙役也各不相同。”

    “是,听了,都是不一样的差事。”丁侃对衙门衙役的构造并不十分了解,丁田跟他约好了,到时候去他家拜年喝酒,顺便道道。

    这也是提前指点他的意思,丁侃几乎是千恩万谢,这可都是经验之谈,丁田肯跟他这些,是真心的在帮他。

    聊的非常愉快,在秧歌队扭了半天之后,丁侃才跟丁田告辞。

    就在丁侃走了之后,丁田四顾一番,发现秧歌队也往外走了,但是丁吉呢?

    同时跟丁吉在一起玩耍的那几个孩子,也不见了踪影!

    或许是现代人的关系,丁田对外界的警惕性一直很高,现在一看丁吉不见了,直觉的认为,那支秧歌队有问题。

    他回来的时候,是带了刀子的,狱卒也有佩刀,回去就拿了刀子,往村口赶。

    前文提过,丁家村是有防御围墙的村落,还挺高的,东头一个出口,西头一个出口,中间笔直的大道,是为了方便大家来回走,修的一条青石板道,在这十里八村里是头一份。

    也是方便防御外敌,墙很高,门呢,却很,只能通过一辆装满了柴草的大马车。

    丁田的家是在靠大门的地方,老宅子,修得不错,也算是村里的有钱人家了,他们在丁田家的大院子里扭了半天才走,热闹是很热闹,同时,也算是最后一家了,出了丁田家的大门,他们就顺着大路扭啊扭的,就要出村子了。

    结果丁田提留着大刀片子,就蹿了上去:“站住!”

    因为唢呐声啊,鼓声啊太响了,丁田这声音都被盖住了。

    丁田一着急,直接抽刀子站在那里比划了两下:“停!”

    他都抽刀子了,别人也都看见了,自然,不停音乐也得停了。

    这支秧歌队领头的大汉黑着脸凑了过来,他扮演的是夜游神的角色,据夜游神,又称夜游巡,是夜晚巡行之神,与日游神轮值,监督人间的善恶。

    “这位大人,您这是什么意思?”他本来想大兄弟的,结果看见丁田的刀,竟然是官府的佩刀,立刻就改口了。

    出来混的,眼睛不擦亮了可不行。

    同时心里也有些后悔,怎么选了这么一个村子?

    有当官差的人的村落跟没有和官府有瓜葛的村落是不一样的啊!

    “你们现在一个一个的从我眼前走过,我要看一看。”丁田阴沉着脸,里的刀却握得很紧。

    “这位大人,我们就是来贵宝地讨口饭吃。”另一个人也上来跟丁田话,因为丁田里握着刀,他也不敢太往前凑,一个劲儿的朝外面看热闹的村里人拱行礼作揖的:“大过年的,都讨个吉利。”

    丁家村的人是经历过战火洗礼的,哪怕没上阵杀敌,可也是当过支援后勤队伍的,故而一个个虽然是普通的庄稼汉子,却并不怕事儿。

    一个个都围了过来,这个时候,就有妇人发现,自己的孩子不见了,但是没受到什么重视,在村子里能出什么事情?过年了,几个淘孩子不知道野哪儿去了也是常事。

    “大过年的,你们来拜年,我不拦着,还有赏钱给你们。”丁田丢给他一锭有二两重的银元宝,这东西还是徐老爷给的年终赏赐里的银子,崭崭新的雪白的银元宝,特别的亮眼,丁田荷包里装了四个,二婶子是给他压腰用的,不许他给弟弟妹妹们。

    这会让他拿出来装了一把,效果超级好!

    所有人都被那一抹银子的闪亮晃花了眼。

    “田儿,你这是干啥?”三叔心疼大侄子辛苦一年,上面的徐老爷给的压腰钱,这就掏出来打赏给了扭秧歌的,非常不高兴:“家里已经给过打赏了。”

    全村儿就他们家最有钱,也为了给田儿长脸,他跟二哥特意打赏了双份的赏钱,整整一吊钱,一百个铜板,还是新的呢!

    “三叔,我只是想看一看,这一支秧歌队的旱船!”丁田完,就拔刀直扑其中一个旱船。

    “旱船”不是船,这是一种按照“船只”的外观形状制成的木架子。

    在这种船形木架的周围,围上底色的布,就是船群了。

    缀上绘有水纹的棉布裙或是海蓝色的棉布裙,颜色艳丽,吸人眼球。

    再在“船”的上面,装饰以红绸、纸花,把这只或者十几只船装饰得艳丽不凡。

    “旱船”,自然是陆地上的船。

    “乘船”的一般是一个人,因为好操控啊!

    不过也有那种大船,有双人、四人甚至七人共同乘用一只船的。

    而在秧歌队里,乘船者所表现的多是姑娘、媳妇,扮相漂亮,举止风流,也有扮演其它人物的,最主要的是,旱船的船群非常大,几乎拖地的那种,那里面蹲个大人,外面都看不见。

    加上北地并不流行多人旱船,一般都是一个人支撑一只旱船,动作灵活,这样的话,可以省工省料,普通的秧歌队伍,赚的就是一个年节的快钱,平时都是在家种地务农的,谁没事儿跑这东西?

    大家都是每年组在一起赚个快钱,其他几支队伍,大家都熟悉,因为每一年都能见到,这支队伍例外,是来自外乡的,看的是个新鲜,却没人对他们有所了解,所以大家都看热闹,围在一起,却没人帮他个话。

    因为大家都看到,丁田的脸色很不好看。

    结果丁田竟然回到扑了上去!

    这就有点过了,老里长也在外面看着,别看年纪大了,却最喜欢热热闹闹的场景,看到这样的丁田,就眯起了眼睛。

    村长到底是年轻不经事儿,走出来想拦着丁田,结果就看到丁田挥刀扑了上去!

    他情不自禁的就“啊”的叫出了声。

    “哎呀!”

    “住!”

    “天哪!”

    丁田不管他们什么表情,直接将一个旱船的船架子就给劈散了,船群一把就扯了下来,那里的人想躲开,无奈,旱船这东西他是一个人在里头操作呢,根本就躲不开,旁边还有好几个旱船挤着,他躲不开。

    结果旱船的内里就露了出来。

    作者闲话:  本来这章是要在明天发的,但是明天江湖搬家,所以今天就发出来吧,为了庆祝这个新文入v,并且获得了六月份参赛第一,这一章就是庆祝章!谢谢大家对江湖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