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四十九章新年第一棒
假期总是短暂的,在元宵夜过后,王梓就正式向朝廷上了一份札子,曰:抑侥幸
“恩泽子弟,庠序不教之以道艺,官司不考问其才能,父兄不保任其行义,而朝廷辄以官予之,而任之以事。
武王数纣之罪,则曰:“官人以世。”夫官人以世,而不计其才行,此乃纣之所以乱亡之道,而治世之所无也。
自真宗皇帝定承天节,南郊奏荫子恩例,我朝恩荫制度就此泛滥。
臣请废止圣节恩荫,限制郊祀恩荫致仕恩荫遗表恩荫的规模和品级!”
一石激起千层浪,恩荫制度面对的是宗室外戚和中高级官员。
王梓借用范仲淹曾经庆历新政中的抑侥幸来提出改革恩荫制也是想最大程度的减少朝堂中的阻碍,不过就算是能减轻阻碍,王梓这个人也是会受到不知多少人的怨恨。
特别是宗室和外戚,大宋的宗室和外戚看起来不显山不显水,其实还是一股相当大的势力。
因为王梓用的是抑侥幸之策,是以无论在朝的孙固吕公著还是在外的文彦博范纯仁等,皆对抑侥幸持肯定态度。
但宗室和外戚就不一样了,宗室和外戚本来就想着闷声发大财,现在王梓断财路,当即就有人不愿意了。
宗室之中有人不愿意,就撺掇着岐王赵颢出头。赵颢禁不住别人夸,自认是高太后最疼爱的儿子,是以立马带着弟弟赵覠前往宫中。
一路上,赵颢想起了王梓就恨的牙痒痒。本来自己在宫中住的好好的,都是王梓,挑着事,逼着自己和母后骨肉分离,搬到了咸宜坊。
本来自己能和母后天天见面,天天陪着母后,现在却还要走上进宫的这条长长的路。
数里的路让赵颢走成了长征的感觉,赵颢禁不住的骂道:“这个王梓就是看我们不顺眼,前番逼着我们搬离宫中,今番又想削减我们的恩荫,真是是可忍孰不可忍。
这次王梓算是捅了马蜂窝,不知多少人会对王梓咬牙切齿,这次定能让王梓栽个跟头。
当年的王相公如日中天,皇兄对其言听计从,最后还不是在我们的劝下受到了贬谪。
现在王梓不过是一个空头学士,只要我们从内发力,再联系朝臣从外发力,那皇兄多半顶不住压力!”
赵覠倒没有赵颢的咄咄逼人,二十出头的赵覠谦虚好学,犹爱医学。
看着赵颢一脸的愤怒,劝道:“王梓这也是为了大宋好,恩荫制度泛滥,大宋入不敷出,最后吃亏的还是我们。
我们是宗室,与国同休。只要大宋安稳,那我们才能安稳!”
赵颢皱眉道:“三弟这是的什么话?怎么为王梓那个奸人辩解?那奸人离间我们骨肉亲情,让我们离开了母妃,绝对罪大恶极。”
赵覠还年轻,对王梓的生活很是向往,是以对王梓还是有好感的。
“这几年王梓为大宋立下了汗马功劳,是功臣,我们不应薄之!”
看到弟弟和自己不是一条心,赵颢哼道:“你不用管,到时候听我就是了!”
赵颢非常生气,这几年王梓的名声越来越响,在汴京可谓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
相反,自己作为一位亲王,却因为需要避讳的原因而不能大肆宣扬自己是多么有才,多么贤能。
大宋本来对宗室就很苛刻,没有什么实权,有的只是高官厚禄。
现在王梓要动宗室的饭碗,作为宗室里的领袖,赵颢绝不答应。
入宫其实也就是跟回家一样,宫卫绝对不会也不敢阻拦赵颢。
到了高太后所居的宝慈宫后,高太后看着赵颢笑意满满的道:“今天二郎三郎怎么来的这么早?”
赵颢笑道:“今日天寒地冻的,想先到母后这里暖和暖和!”
会哭的孩子有奶吃,赵颢一把年纪还是最喜欢撒娇,果然,高太后道:“没有烧地龙吗?可是木炭不够了?哀家让人送去?”
赵颢道:“孩儿只是想节俭一点罢了,毕竟我们大宋的府库不宽裕!”
高太后听的满心欢喜,“二郎真是懂事,不愧是贤王啊!”
赵颢一听嘴咧的老大,道:“母后就会夸孩儿!”
高太后笑着让赵颢坐下道:“如今这外面可有什么新鲜事?”
赵颢在外面也相当于高太后的耳目,赵颢面色一沉,道:“如今外面讨论最多的恐怕就是王君生了!”
高太后倒还没有赵颢那么家子气,道:“王君生啊!
这王君生文武双全,既是文采斐然的探花郎,又是百战百胜的大帅,真是几十年不遇的奇才呀!”
赵颢急道:“母后,您忘了,当初就是王梓一力让孩儿出宫的?此人虽然有些才干,但却不尊孝道,与其家人关系不大好呢!”
高太后对赵颢是非常信任的,一听凝眉道:“王君生不孝敬父母吗?”
赵颢点头道:“听其见了父亲都当做视而不见,而且在宗族间风评亦不是很好。
这次王君生上书抑侥幸,想要重定恩荫制度,限制恩荫的数量和品级,由此可见,其亦是淡薄亲情之人。”
高太后并不傻,后世那也是尊为女中尧舜的人物。
听到这里,高太后脸色一凝,道:“二郎,重定恩荫制度对朝廷来讲亦是势在必行之举,大宋冗官连我也多有耳闻。
你是大宋的亲王,应该支持对大宋有利的变革才是?”
高太后在自身和外戚当年做的都非常好,高家虽然是外戚,但高太后却一直注意影响。
英宗时,高太后当时还是高皇后。其弟弟高士林任内殿崇班多时未得升迁,英宗欲提拔,高皇后谢绝了。
英宗要为高家修府第,高皇后依然不答应。后来由朝廷赐下了一片空地,自己出资修建。
现如今高太后的两个侄子高公绘高公纪也只是阁门祗候,并不任高官。
赵颢一听苦了脸,道:“孩儿不是反对恩荫改革,只是觉得王君生不安好心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