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五十一章身不由己

A+A-

    王梓觉得此时留京并不是一个很好的选择,是以一心想要外放州县。

    但赵顼却觉得王梓有些题大做,并不愿意王梓出任地方。

    如今的赵顼一言九鼎,王梓也没办法违逆,只能先应承下来去详定官制局起草改革官制事宜。

    当王梓来到详定官制局的时候,苏颂就笑了。王珪作为平章事,事情多得很,日常并不在详定官制局。

    反倒是参知政事的苏颂专心详定官制局,看到王梓来到,苏颂笑道:“君生,我等整日忙于案牍,你却在家偷懒。怎么样,现在被陛下纠过来了吧?”

    王梓无奈的一笑,道:“苏相公辛苦了,下官身体抱恙,无法前来而已!”

    苏颂一直对王梓很宽松,笑了笑,为王梓介绍起了详定官制局的官员们。

    代王梓同提举详定官制局的翰林学士张璪,老朋友蔡京,新对礼官刘挚,户部副使韩忠彦。

    认识了几位之后,王梓不免暗探制衡无处不在。苏颂算是中间派,张璪偏向于新党。

    刘挚是地地道道的旧党,曾得韩琦推荐为著作郎。而韩忠彦是两朝顾命定策元勋韩琦之长子,赵顼曾在韩琦上遗表后表示其后辈当为相。

    作为韩琦长子,韩忠彦自然也是旧党倾力支持的对象,希望有一天让赵顼实现诺言。

    刘挚虽然坚决反对新法新政,但对官制改革却颇为上心。

    归根结底,刘挚就是一个士大夫的代表。有清名,动百姓的奶酪刘挚不同意,但对官员或者赵顼的奶酪刘挚还是很积极的。

    王梓来到后,苏颂笑道:“君生来的正好,你也同提举详定官制局。这是我们几日来制定的新寄禄格,你看看有什么查漏补缺的地方吗?”

    王梓看了看寄禄格,所谓的新寄禄格就是杂取唐及宋初旧制,以原散官开府仪同三司等二十九阶定为二十四阶,用以取代原寄禄官中书令、侍中等等,以阶易官,用为确定官员傣禄及升降品级标准。

    王梓对寄禄格没有什么看法,只提出了一点意见道:“下官没有什么看法,只是想在寄禄格中明确一点内容,也就是重定职田!”

    苏颂看了一眼王梓,道:“君生,你刚刚得罪了中高级官员,现在你想连中下级官员一起得罪了吗?”

    王梓昂然道:“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

    元丰初诸路共约有职田二百三十四万八千六百九十七亩,贪官污吏往往非法多占职田,以重租、折变侵渔佃户,至有无田而令民纳租者。

    宋朝官员的俸禄大致可分为“正俸”、“加俸”、“职田”三类。

    且看北宋的高薪,宰相、枢密使每月俸钱300贯,春冬衣料每年绫40匹,绢60匹,棉00两,罗匹,每月禄粟00石。

    这仅仅是正俸,除正俸之外,还有各种补贴,如茶、酒、厨料、薪、蒿、炭、盐诸物、喂马的草料及随身差役的衣粮、伙食费等。这要是换到后世,一任宰执就是千万年薪。

    中朝官没有职田,职田主要分配在外任官。职田大者如两京、大藩府四十顷,县亦有七顷。职田免二税和沿纳,租入全归各外任官分享。

    一句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让刘挚都颇为动容。

    刘挚诚挚的道:“王学士,虽然我不认同你的施政理念,但刘某佩服你敢为天下先的意志。

    范文正公言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或许你也是这样的人吧!”

    王梓连忙谦道:“刘大人过奖了,国朝养士百年,我等自然当以国士报之。

    只是如今多数官员以为千里升官只为财,想着有权不用过期作废,是以才在功名利禄中背离了圣人的教诲。

    其实钱财乃是身外之物,我等为官,当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刘挚点了点头,笑道:“关学精神令人敬佩,看来王学士淫浸关学颇深呐!”

    王梓笑道:“关学十分有可取之处,而且关学亦非常包容。

    韩忠彦此时道:“王学士当官既然不为财,那么如何家资百万贯?”

    王梓道:”某虽然家资百万,但亦是一针一线一丝一缕而来。

    君子耻于言利,而为官却不得不言理财。某之所以发展工商,亦是为国朝增税。

    而且让一部分人、一部分地区先富起来,以带动和帮助落后的地区,最后方能达到共同富裕乃至天下大同!”

    这种理论乍一听还是非常有道理的,是以韩忠彦一时也无言以对。

    蔡京恍然道:“君生所言甚是有理,陕西的环庆泾原熙河皆是苦寒的边地,人烟稀少。

    而自君生去后,几地皆富裕了起来,甚至税赋都翻了一番,这都是先富带后富之故呀!”

    蔡京的领悟力非常强,事实上,蔡京在京的这些时候所展现的能力让新旧两党中人都十分欣赏,认为蔡京是可造之材。

    只不过蔡京没有遇到能够真正提举自己的人,是以官路不算太通畅。不过相较同年,蔡京的官位已经是名在前列。

    王梓虽然知道蔡京是后世有名的大奸臣,但好歹不是卖**,是以王梓对能够支持的自己的蔡京非常友好的道:“元长好悟性!”

    韩忠彦家与王梓亦有生意上的来往,是以也不刻意针对王梓。

    王梓顺利的融入进了详定官制局,其实相比于张璪蔡京刘挚甚至韩忠彦,王梓对官制的了解远不如几人深入。

    是以王梓在详定官制局就是少做多看,反正苏颂就是自己的顶头上司,不会为难自己。

    其实王梓越研究大宋的官制,就对大宋的官制越失望。只是官制改革的水太深,王梓知道无法改变。

    不过在三省六部制实施之前,王梓需要用详定官制局来为自己的人谋取些好位置。

    时间很快走过了元丰二年的正月,二月里,省试将要开始,王梓接到了新的任命,同知贡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