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谐

A+A-

    田女官心里糊涂着,只是凭着多年敏锐的直觉,认为太后吃斋念佛一事与太子妃有关,但是太子妃是怎么做到这一切的,仍是稀里糊涂。

    回到皇后身边,每当夜深人静的时候,就躺在床上辗转反思,抠破脑子足足想了七八日,才勉强理出个头绪。

    最初,刚到静宜园那会,太后是不吃素的。只是秋老虎厉害,心头有火气,用不了荤腥大的菜,爱吃青菜。直到太子妃接太后的膳食,太后才一点点,一天天变得爱吃素了,到最后一点荤腥不沾,甚至连肉味都闻不得。

    田女官一点一滴地回忆,太后平素用的菜肴并无异常,素菜未见更好吃,荤菜也并非不可口,那太后到底是怎么变的爱吃素呢?

    难道真是笃信佛法?

    田女官觉得不可思议。

    在静宜园这三个月,太子妃做的事情,每一件掰开来看,都是自然而然,顺理成章的,没有一丝不合理之处,但是所有的事情组合到一块却透出一二分诡异。

    想到这,田女官不禁打了个哆嗦,她不敢再深究,而是闭上眼睛极力入睡。

    这次太后从静宜园回宫,不单单自己回来,还将静安师太给带了回来。静宜园里面那些禅师们,都不太喜欢静安师太,觉得这个人虚,没有佛家的淡定从容。

    不过,太后很推崇静安,他们也就顺着太后,对静安恭敬。

    静安和其他喜欢讲禅理的禅师们不同,她不喜欢讲道理,而是讲故事。

    讲什么故事呢?将某县某村有个老寡妇,年轻时过得特别苦,人到中年开始信佛。老寡妇心诚,每日茹素烧香,念经拜佛,日日不落,就这么念了五年,感动了西天之上的弥勒佛祖,赐给老寡妇一颗红果子。

    老寡妇吃了这颗红果子之后,腰不酸了背不痛了,连白头发都黑了回来,整个人年轻了十岁,一口气活到99岁。

    就这样都不咽气,身体刚刚好,是老寡妇念叨着,要去西天侍奉佛祖,才平静离世。

    类似这样的故事,静安师太非常多,今个老寡妇,明个老寿星,后个乌发老丈,反正都是千篇一律的活到九十九。

    这些故事都俗到家了,偏偏太后就愿意听,不仅听,还愈加诚心拜佛。

    东宫里面,郑宜已经绣完金刚经,前些日子在静宜园,她一直陪着太后,全部精力都用在太后身上,根本分不出心神做别的。

    待到回宫,她才松懈下来,有心情绣金刚经。

    郑宜坐在软榻上,一页一页翻看绣的金刚经,范女官进来,矮身行礼。

    “有事?”郑宜扫她一眼。

    范女官禀报:“回主子,慈宁宫的静安师太想求见您。”

    闻言,郑宜将金刚经放下,语气平淡,无一丝起伏:“告诉她,如无必要,我以后都不会见她了。”

    “这”范女官抬眸,目光惊讶。

    在静宜园时,太子妃经常召见静安师太,范女官还以为自己过来一通报,太子妃就会见她呢,没想到却得到这样一句话。

    郑宜看向范女官:“你去告诉师太,让她一心侍奉太后,太后好了,她才好。”

    范女官矮身退下。

    室内只剩下郑宜一人,愣愣看着案上的金刚经出神。

    所有人,包括她身边服侍的人,都以为她不喜欢太后,讨厌太后的为难,会想法子躲避。但只有她自己清楚,她是真心孝顺太后的。

    想太后所想,急太后之所急。

    只有抱着这样的态度,完全站在太后的立场,才能想明白太后想要什么。

    皇后娘娘总把太后想的太可怕,下意识妖魔化,其实她不过就是个上了年岁,有些地位的女人而已。太后的权力并不大,她所有的一切都是依托于皇上,即便想要做点什么,也要借娘家的人。

    这样的太后,有什么可怕的呢。唯一的不便之处,不过是她依仗着长辈的身份,对东宫指画脚而已。

    这根本不算什么,不想让她指画脚,那就转移她的注意力好了。

    老人家最怕什么?

    ——命不长久。

    老人家最想要什么?

    ——长命百岁。

    那便给她!

    因为之前刺杀一事,皇后一直对太后有心结,总是不自觉敌对太后。郑宜原本有更好更快的法子解决麻烦,不让太后往东宫塞人。

    但是,这样一来,就太被动了,总是太后出招之后,才化解。郑宜不怕被动,她怕皇后会被太后激怒,以至于使用激烈段。

    这才是郑宜最不愿意看到的。

    不管怎么样,太后都是圣人生母,无论太后做过什么,做的有多错,圣人希望的是太后改正错误,以后不会再犯,而不是一下子逼死太后。

    现在太子和皇后已经占据优势,圣人的心完全在太子和皇后这边,没必要因为太后而失了圣心。

    郑宜不想事情落到最坏的结果,索性耗脑子,自己动,直接从源头掐死。

    郑宜不喜欢宫斗,她喜欢和谐友爱,母慈子孝的皇宫。

    点拨静安师太,让她将太后心思从权势上面,转移到寿命和来生。还有茹素这件事,只需要根据太后的身体情况,以及菜肴的搭配,让她一点点喜爱素菜,厌恶荤腥让她觉得佛家的一切都是舒服的,有用的。

    无论多精明的人,都敌不过岁月的召唤,抗拒不了对长生的向往。

    郑宜不过是伸推了一把而已。

    这样多好,太后礼佛,皇后安心,圣人不必再夹在妻子和母亲中间左右为难,东宫也得以安然。

    郑宜喜欢这样的氛围。

    ——

    慈宁宫,太后回来之后,一直没有召见德妃。之前去静宜园,为了试探皇帝的态度,太后没有带德妃,而是将她放在慈宁宫,想看看皇帝能不能容她。

    德妃自己也很愿意留在宫里,恢复从前的荣光。

    但是,太后一去三个月,中间一封信都没回来,回宫之后,也没有立即召见她,反倒对她的求见不理不睬,整日和静安探讨佛法。

    最初的几日,德妃还坐得住,时间一长,就压不住心中的忐忑。求了大姑姑,一定要见太后。

    拖了几日,实在拖不下去,太后只得见德妃。

    “姑姑。”德妃打量着太后,总觉得她跟以前哪里不一样。

    “你在宫中这几个月,过得如何,有没有人欺负你?”太后很温和。

    德妃摇头,她不想在这种事情上浪费时间,她现在着急的是,想让太后替她向皇帝求情,回到曾经居住的寿康宫。

    要想回到寿康宫,必须阻止皇后从中作梗。

    所以,先拿捏住东宫太子妃,逼皇后退让。双方一人让一步,太后不再找东宫麻烦,皇后也不再找德妃麻烦。

    大家各自后退,相安无事,将过去的事情翻篇。

    德妃起这件事时,太后愣了下神,有些不自在。这三个月,她光顾着和静安礼佛了,根本没想出啥好法子拿捏太子妃。

    而且,太后觉得她老了,想这些事太损耗精力,于寿命有碍。不愿意插,让德妃自己想办法。

    德妃有点傻!

    让她想办法,她哪有办法啊。

    “姑姑。”德妃抓住太后的,眼眶通红,“您不能不管我啊。”

    太后为难:“不是哀家不管你,而是哀家精力不够了。”

    “怎么会呢?”德妃摇头,“您还年轻呢,老当益壮。”

    太后表示不想听她墨迹,她要去找静安师太念经。世俗烦恼事都是罪过,是挡在她诚心迈向佛祖的绊脚石,必须要挪开。

    作者有话要:  感谢为我投出霸王票或灌溉营养液的天使哦

    感谢投出[地雷]的天使:?个;

    感谢灌溉[营养液]的天使:

    张家妹瓶;江清月近5瓶;橙子6瓶;青鸟5瓶;贪吃的猫3瓶;休衷、一帘风月闲、仙女不用现金、jng瓶;

    非常感谢大家对我的支持,我会继续努力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