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全师雄传(上)

A+A-

    乾德四年(公元966年丙寅)正月十三,北宋大军浩浩荡荡抵挡魏城(位于今四川绵竹市游仙区魏城镇),后蜀国主孟昶派使者前来向北宋忠武节度使王全斌送投降奏表,立国三十二年的后蜀政权宣告灭亡。

    孟昶投降之后,王全斌便火速带着北宋军队进入了成都城中。

    王全斌,字全斌,并州太原人,五代后唐、后晋、后汉、后周、北宋开国大将。

    作为西川行营前军兵马都部署的王全斌,自打率领主力率先进入成都之后,身为副都部署的刘廷让才从峡江路率部队赶到。

    刘廷让,本名刘光义,涿州范阳人,他的太爷爷是唐末河朔三镇中卢龙藩镇的节度使刘仁恭,也算是出自名门之后。

    凡事都讲究一个先来后到,这其实也并没有什么不合理的地方,只是当朝廷的封赏诏书下达之后,两个人的矛盾便产生了。

    本来王全斌是先拿下成都,逼降孟昶的,但是朝廷颁发的诏书中却把他的功劳和刘廷让的功劳全都划了等号。这下可是让王全斌倍感不爽。

    论资排辈来,王全斌的资历比刘廷让的资历要老,那既然是老资历了,怎么可能会允许别人和自己平分功劳呢?

    于是,就因为这个诏书封赏的问题,王全斌和刘廷让有了矛盾,王全斌觉得刘廷让不配和自己平分功劳,而刘廷让则觉得这功劳理应平分,不能让王全斌一个人独吞。

    双方就这个问题,在成都闹得是很不愉快,甚至于双方的士卒还互相反目,成了仇人,经常一见面就掐架。

    本来是分功劳的时候,却闹出了“分赃不均”的笑话,不仅双方互不相让,甚至就连蜀中的士兵也看不下去了。

    你们两家吵架干嘛非要在我们的地盘上吵?这是当时很多蜀中士兵不满王全斌和刘廷让的地方。

    当然不满的地方还远远不止于此,在封赏事件告一段落之后,北宋朝廷便又下达了一道命令给王全斌,要他带着蜀中的士兵来开封接受检阅,并且诏书中还明确明给每个蜀中的士兵报销路费,每人的标准是十千钱,算是不错的待遇。

    另外,诏书中还规定,如果有人不愿意离开的话,那就加发两个月的粮食补贴,其目的还是为了安抚蜀中士兵的情绪,避免发生哗变。

    可是王全斌接到这个诏书之后,似乎并不着急打算做出决定,而是先把诏书搁置在一边,自己先在这天府之国中多待一段时间,就当是来旅旅游,散散心了。

    蜀中的士兵们可不干了,很多人都报了名要去开封接受检阅,可是王全斌却一点出发的动静都没有,搞得他们的积极性一点点的被消磨掉,最后很多人都想去了。

    既然不想去了,那按照规定,应该是加发两个月的粮食,但可惜,这一个条件,王全斌也不能够满足他们,似乎是生怕这帮蜀中士兵得了便宜。

    于是,在王全斌这种不作为的糊弄之下,蜀中的士兵开始滋生出了不满的情绪,甚至有的人已经生出了想要造反的想法。

    其实王全斌之所以一直拖着不想执行命令,主要的原因还是因为之前朝廷那封封赏诏书,因为派遣蜀兵到开封,这也是一个重要的任务,王全斌不想让别人把这个功劳捞了去,哪怕是平分也不行。所以他一直拖着,就是在协商规划,看看这个任务能不能交给自己的人马来办。

    但可惜的是,这种情况,他也只能自己想想算了,因为随军的使者有上百人,这么多蜀军要是都让自己的人带回开封,这帮随行的使者回去还不得找太祖皇帝赵匡胤告他的黑状?

    于是,在多方的争取之下,最终,王全斌,崔彦进,王仁赡等三人各自组织了一批蜀兵准备要奔赴开封,表面上是分工明确,实际上却是个人争个人的功劳。

    虽然每个人上都有一批蜀军,但是如果要是自己的人马负责去送的话,也不太保险,第一个是害怕皇帝猜忌他们分功劳,另外一个就是害怕蜀军半路造反,镇压的人不够。

    所以,为了保险起见,这几个人规定让各个州县的牙将和校一块去护送蜀军,这样即可以避嫌,又可以防止动乱。

    可是刚走到绵竹的时候,他们最担心的问题还是发生了。

    蜀中的士兵在绵竹宣布起义,并且很快便发展到了十万多人,很多附近的州县都遭到了不同程度的洗劫,情况变得越发严重起来。

    这帮造反的蜀中士兵倒是很团结,为了标榜他们与宋军的不同,给自己的这支造反部队起名为“兴**”。意思很明显啊,就是想要复兴蜀国,赶走宋军。

    可毕竟蛇无头不走,鸟无头不飞,没有统帅的部队就和无头苍蝇一样,乱飞乱撞,注定还是会被镇压,思来想去,军中的人开始商量寻找合适的统帅来领导他们。

    找领导这种事情,还是需要点人脉和威望的,毛遂自荐这种显然是不行的,必须得是大家认可而且还都知道的那种人,才有资格担任他们的领导。

    在找了半天之后,这帮士兵很快便把目标锁定在了一个人的身上,而且这个人也是他们蜀中原先的官员。

    这个人的名字,叫做全师雄。

    全师雄,成都本地人,原先是后蜀的文州刺史,曾经在担任过将领职务,在百姓和士兵群体之中有着颇高的威望,甚至很多当地的士兵提起他的时候,那是既敬又怕,算的上是一个有魄力的领导材料。

    巧的是,当时全师雄就在这帮乱军之中,本来也是打算跟着一块到开封去接受检阅的,于是顺带便带上了自己的家人,算是到大城市去开开眼界。

    可在绵竹发生动乱之后,全师雄的所有美好愿望全都被打破了。

    当他听军中已经开始有人打听他的下落的时候,他便敏锐地察觉到了不对劲的地方。

    “难不成这帮人想要挟持我?”这是当时全师雄内心最真实的猜想,而且伴随着事态的不断恶化,这个猜想不断地开始变为现实。

    全师雄害怕这帮人把自己挟持起来,为了避难,他慌忙带着自己的家人逃到了江曲的一家民宅里面,隐姓埋名藏匿了起来。

    古代也也没有身份证这么一,想要找到一个人,可并不是什么容易的事情,所以,全师雄就是想靠着这一招,来个销声匿迹,人间蒸发。

    贪是福不是祸,是祸躲不过。全师雄虽然保密工作做得滴水不漏,但无奈在这帮造反的士兵之中,就有他曾经的老部下在里面,虽然这支兴**里的绝大多数人没有见过全师雄,但是这帮在他麾下共过事的士兵却知道这位老上司的一切,甚至包括他的样貌特点。

    于是,在闹腾了几天之后,这帮造反的蜀军很快便通过低碳是搜索找到了藏匿在民宅里面的全师雄以及他的家人。

    起初刚找到的时候,全师雄是有点震惊的,但是随后他便淡定了下来,因为他知道了这一切都是自己的命数,是注定逃不掉的一劫。

    全师雄没有选择反抗,因为他还有家人,如果反抗的话,不仅自己难逃一死,就连家人也会受到牵连。

    再三的思想挣扎之后,全师雄决定,他要接受这个主帅的位子,领导这支已经失控的蜀军。

    至此,全师雄所领导的蜀中起义,就此展开。

    听闻蜀军在绵竹哗变,王全斌十分的慌张,他担心事态会进一步的恶化。

    可是既然蜀军都已经造反了,想要镇压下来,就需要再调度其他各路人马前来帮忙,想想之前因为争功劳已经和他们闹得很不愉快,再想要动员这帮人的力量就比较难了。

    所以思来想去,王全斌决定采用招安的段来平息蜀军的不满。

    既然是招安,那就得软磨硬泡,不能动粗,因此,王全斌把这个任务交代给了都监米光绪。

    米光绪是个做事不过脑子的人,王全斌给他安排的是招安的工作,可是他刚一接,就把事情给办砸了。

    或许对招安这个词儿有什么误会,又或者是米光绪压根就不服王全斌的指挥,所以在接受招安这个工作的时候,他不仅没有派人去找全师雄谈判,反而还率人灭掉了全师雄的全家,而且还厚颜无耻的将全师雄的女儿纳为妾,甚至连人家家里存放的资产,财宝全都收入自己囊中,也算是把蠢人办坏事这个宗旨贯彻到底了。

    全师雄本来是打算当了这个主帅之后,回来接自己的家人去团聚,可当他听到米光绪抄了他的家,灭了他族,霸占了他的女儿和财产之后,怒火便彻底涌上心头,一种对宋军发自内心和骨髓的仇恨,立刻便在他的心中打下了烙印。

    当一个人所有的一切都失去之后,他将变得不再畏惧,甚至肆无忌惮!

    全师雄从家破人亡这一刻开始,已经彻底下定决心,要和蜀中的宋军,血战到底!

    不是你死,就是我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