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全师雄传(中)
全师雄此刻已经打定主意要和宋军抗争到底,但万事都需要个计划,先打哪里?该怎么打?这才是现在他所要考虑的问题关键所在。
那既然蜀军是在绵竹起的兵,那干脆就先把绵竹攻下,以此为根据地,倒也是个办法。
干就干,全师雄随后便带领已经叛变的蜀军展开了进攻绵竹的计划。
当时坐镇绵竹的是刘廷让下统辖的大将刘福,时任横海节度使。
刘福,徐州下邳人,后周,北宋大将。
自打米光绪逼反了全师雄之后,王全斌内心就十分的不爽,为了不让事态扩大,他又让米光绪前往绵竹去增援,同时刘廷让也紧急派刘福前去帮忙。
和王全斌的恩怨比起来,显然此刻的兵变更需要处理,搞不好的话,回去没法向赵匡胤交代。
米光绪和刘福的人马分别从不同的方向增援绵竹,正巧“独眼龙将军”龙捷指挥使田绍斌(当年打仗的时候被射瞎了左眼)从东山赶来,与刘福,米光绪的人马,正面夹击了全师雄的人马,一战逼的全师雄只能是溃逃到了彭州。
出师不利的全师雄决定改变战略,转而猛攻彭州,并在最快的时间里面攻陷了彭州城池,赶走了当地的刺史王继涛,活抓并杀掉了城内的都监李德荣。
绵竹虽然没有保住,但是现在全师雄却占据了彭州,以这里作为根据地,号令蜀中所有各部反宋的蜀军。
附近十个州县(其中包括灌口,郫县,繁台,导江,青城等地)的蜀军听闻兴**攻占彭州的消息之后,纷纷起兵响应全师雄的号召,蜀中的兵变彻底被激化。
全师雄觉得联合蜀中的兵力对抗宋军是有很大希望的,而且自己又是被命运选中的人,所以也合该自己发达,如果要是起义成功的话,蜀国光复这也不是什么问题。
在得到越来越多的人响应之后,全师雄开始自称自己为“兴蜀大王”,表明了自己想要复兴蜀国的希望。
此外,为了长期和宋军对峙,他还召集了一批幕僚前来筹划,设置了二十多个节度使帅位,用来统帅这十多万人马。
时任西川凤州路行营前军副都部署的崔彦进听闻彭州失陷之后,联合先锋部将张万友,高彦晖以及北路都监田钦祚一道,进攻彭州,但是效果并不是十分的理想。甚至于在这场反攻战中,还折损了高彦晖这名先锋大将,而北路都监田钦祚也仅仅是自己逃了回来,所部人马几乎全军覆没。
身为蜀中一把的王全斌得知宋军战败的消息之后,随后再度部署兵力,委派马军都指挥使张廷翰与牙将张煦前往攻打,但碍于当时全师雄刚刚挫败崔彦进的人马,士气正盛,所以最终交战的结果也很不理想。
失利之后的张廷翰和张煦等人随后退守进入成都据守。
全师雄当然不想放这个击溃宋军的会,随后他便掐断剑阁,并分兵把守贡水和汉水,并在沿途设下营寨,准备要和宋军形成对峙态势。
除此之外,全师雄还发动舆论攻势,派人放话给宋军,自己准备要进攻成都,诱导城中的宋军,从而扰乱宋军的军心。
要这全师雄的段还真是厉害,在这么一番折腾之下,成都的宋军变得紧张起来,甚至于连周边的州县也开始被他这种段所折服,纷纷摆脱宋军控制,其中就包括邛州,蜀州,眉州,雅州,东川,果州,遂州,渝州,合州,资州,简州,昌州,普州,嘉州,荣州,戎州,陵州十七个州县。
由于这些州县大多都是蜀中重要的地区,在摆脱了宋军的控制,响应全师雄的造反起义之后,基本上王全斌想要了解外面的情况就变得愈发的困难,甚至于宋军在蜀中的通讯一度出于与世隔绝状态。
王全斌算是慌了,形势已经到了严重失控的地步,若不想有效的应对办法,怕是用不了多久,成都也会陷落。
可王全斌偏偏在这个关键节骨眼上起了疑心。
原因是因为成都城中还留有两万多蜀军,当然这帮蜀军基本上都是预备兵力,况且与外面也没有多少联系。
但犯了疑心病的王全斌却突然冒出一个匪夷所思的想法。
他觉得这帮城中的士兵迟早会得到外面造反的消息,进而响应外面的动乱起兵。
这个猜测倒是有一定的道理,毕竟防人之心不可无,但问题是,似乎王全斌有点疑心过度了,甚至这种想法就是在以人之心度君子之腹。
他从来没有考虑过为什么蜀中的士兵会造反,造反的原因是不是因为自己做错了什么?对于这些问题,他从没有考虑过,他只是觉得,蜀中的士兵都不可信,只有都杀掉,才能彻底解决问题。
随后,王全斌秘密与麾下的将领商议,暗中将城内的这两万多蜀军诱骗到成都的夹城之中。
夹城一般是一座城池的重要通道,也是城池大门陷落之后,最后的保护屏障,夹城的两侧基本都是高墙,而且通道比较狭窄,如果大部队通过的话,很难掉头返回,一旦两侧高墙之上的人马万箭齐射,那么在这条狭窄通道中的士兵,几乎如瓮中之鳖一样,必然插翅难逃。
王全斌的意图很明显,就是想要把他们骗到夹城之中,让他们无法逃脱,也无法抵抗,最终将他们一打尽。
这个段实在是太狠毒,也难怪自打他进入蜀中之后,上到官吏,下到军民,几乎都对王全斌没有好感,甚至还表现出厌恶和愤恨的态度。
在这场毫无证据的阴谋里面,包括王全斌在内的所有将领都是持赞成意见的,只有时任成都府都监的康延泽提出了异议。
康延泽认为,成都城中留守的这两万多蜀军之中,有七千多人都是老幼病残,即便是造反的话,他们的造反能力不会太高,对宋军形不成实质性的威胁,所以请求王全斌释放这七千人。
当然,虽然是在力保这些人,康延泽也没有敢把话的太绝对,在提出异议的同时,他还补充了一句。
其他剩下的蜀军不妨先派到其他地方去镇守或者是打仗,如果到时候全师雄的人马来抢夺这批人,那到时候再杀他们也不迟。
这个提议其实毫无疑问就在保护这些可怜的蜀军,避免让他们死于非命。但问题是,当时支持杀他们的将领几乎是全票通过,所以康延泽的呼声再响,最终还是没有得到王全斌以及诸位将领的同意。
最终,这帮蜀军全数被杀,涉及人数高达两万七千多人,这次事件也是古代历史上惨绝人寰,骇人听闻的屠杀事件之一。
反观刘廷让这边,他与都监曹彬一道进攻全师雄主力,不仅屡屡获胜,而且还打击了全师雄的士气,使得宋军暂时没有被叛军压过风头。
但这一切都只是暂时的,宋军的不利局面依旧没有扭转,甚至还有叛逃的情况出现。
镇守嘉州的虎捷指挥使吕翰随后便宣布背叛宋军,投靠了全师雄。
吕翰本来就是后蜀的官员,但后蜀亡国之后,宋军进入成都,宋军将领又不厚待自己,甚至还肆虐蜀中军民,所以让吕翰的内心产生了抵触宋军的情绪。
全师雄爆发起义之后,吕翰火速杀掉了知嘉州,客省使(相当于搞外交的职务)武怀节和战棹都监刘汉卿等人,率领嘉州所部人马与全师雄部下的大将刘泽汇合,算是正式加入了全师雄的队伍中来。
刘泽和吕翰合兵之后,人数一度达到了五万多人,趁着现在人尚多的情况之下,他们二人率兵进攻普州,轰走了当地的刺史刘楚信,干掉了通判刘沂以及虎捷都校冯绍三人。
此外,果州指挥使宋德威也效仿吕翰,杀掉了知果州,八作使(唐代设立的职务,没有什么明确职权,只是一个升迁过渡的职务)王永昌,通判刘涣,都监郑光弼,率众响应全师雄造反号召。遂州牙将王可璙也带着州中百姓投降了全师雄。
贼寇的势力越来越大,叛逃的地方越来越多,身为西川凤州路行营前军都监的王仁赡随后便汇合曹彬的所部人马前去嘉州围剿吕翰。
由于宋军人数众多,且实力较强,吕翰果断选择放弃据守嘉州,转而弃城逃跑。但王仁赡和曹彬并不打算要放过吕翰,而是率军继续追击,誓要将吕翰贼党一打尽。
在跑了一段时间之后,吕翰被王,曹二人的部队追上,打了个落花流水,片甲不留,吕翰脚底抹油,当即开溜,只身逃到雅州去避难。
普州沦落贼,北宋朝廷听完之后,忧心忡忡,随后便临时委派西川兵马都监康延泽接普州,担任刺史,平定当地的情况。
康延泽这要是赶鸭子上架被推到这个位子上,他深知现在普州的情况到底有多么糟糕,所以,要想去赴任,就得做好充分的准备,起码在人方面,就需要多带一点。
可自己只是都监,上人马有限,想要更多的人马护送自己去普州,就得找上司王全斌去多要一些。
但王全斌觉得现在真是用人之际,抽调不出更多的人来护送康延泽去普州上任,只是抽调了几百人把他打发走了。
在见识了王全斌的气安排之后,康延泽也理解了他现在的苦衷,于是便也没有再要求什么,随后带着人马火速奔赴普州就任。
在路过简州的时候,康延泽还发挥自己能会道善忽悠的本领,拉拢了一批逃亡的士兵,编入队伍之中,并且教授了他们一些排兵布阵的战术要求,让他们成为了一支拥有一定战斗力的队伍。
等赶到普州的时候,康延泽立马开诚布公,告诉城中的军民百姓自己的来意,并且将全师雄造反的危害告诉了所有的人,警戒他们不要走上不归路。
在经过几天的宣传和引导之后,康延泽在普州城中又招募了三千多人马,并夜以继日展开训练,只为能够快点让他们适应战场。
之前刘泽和吕翰合作攻取过普州,如今听闻朝廷派康延泽前来接管,刘泽便决定要挫一挫他的锐气,重新夺回普州。这一次,他带来了三万多人马前来会战康延泽。
虽然康延泽目前头上只有四千多人马,但是基本都经过专业的培训,有一定的战场作战经验,所以这次刘泽带兵来犯,并没有占到什么好处,反而还被康延泽率众击溃,士气大大受损。
以少胜多虽然在历史上并不罕见,但是对于目前康延泽的处境来,只能是解燃眉之急。唯一可行的办法就是修缮普州的城防,依靠山地优势,修建营栅,和刘泽打消耗战,最终耗掉他的精力和锐气。
可既然要打消耗战,粮食补给就必须要供应充足,康延泽在思索再三之后,决定向东北方向的遂州去取粮,以此来保证军需。
在一番精心准备之后,康延泽已经做好了和刘泽交的准备,可就在这个时候,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了。
刘泽居然投降了!
所谓不战而屈人之兵,这是兵法上谋之策,康延泽当然也很乐意接受现在这个结果。
那么普州的危就算是解除了。
普州的胜利,让朝廷看到了获胜的希望,为了表彰康延泽做出的贡献,朝廷加封他为东川七州招安巡检使,全力负责东川地区的招安和巡查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