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王小波、李顺传(四)
郭载就此义无反顾的踏上了去往成都的道路。
在路过梓州的时候,郭载还特别找到了一个算命先生给自己算了算命,看看这次去成都会不会是凶多吉少。
算命先生在观察了半天郭载之后,按照以往的套路,必定要一些吊人胃口的话,什么印堂发黑,什么血光之灾,反正怎么难听就怎么,总要勾起你的好奇心。
而郭载这次碰到的这个算命先生显然不是江湖神棍,相反,这个人还真配的上算命先生这个称呼。
郭载在明自己来意之后,算命先生便脱口而去五个大字。
“成都不能去!”
郭载一听,顿时有点费解,我就是来上任的,为什么不能去?
算命先生脸色一转,随即接着道。
“此趟成都之行,去与不去,都将性命难保!”
郭载一听更是费解了,到底是去还是不去,麻烦给个准话。
算命先生一看郭载费解的表情,知道他现在内心充满了疑惑,随即便解答了他这个疑问。
“此时去成都,正碰上起义军闹事,就算是你有心想要剿匪,但是你能确保自己就一定能够剿的赢吗?所以,去的结果是你有可能会因此丢掉性命;可是不去的话,你一样也活不成,朝廷派你来的目的就是为了剿匪,你不去,岂不是抗旨不遵?到时候只怕是成都的事情还没有解决,朝廷就得先解决你。”
郭载听完之后,恍然大悟,随后他问道。
“那既然去与不去都将大难临头,那先生可有破解的办法?”
算命先生笑了笑,于是便出了自己的所谓破解之法。
“明公但请放心,成都是一定要去的,但不是现在,须要等到沦陷之后,方可再去!”
“这又是为何?”郭载不解道。
“若你现在前去成都,起义闹得正凶,你必然无力抗争,朝廷定然会归罪于你,但若等成都沦陷再去,一来朝廷不会追究你失职的过错,二来,这官位也可保住,这岂不是两全其美的办法?”
郭载听了之后,放声大笑,算命先生以为郭载认可了自己的意见,心中也是暗暗得意,却不料笑过之后,郭载突然由笑转怒,当即呵斥道。
“圣上以我代管成都,这是对我的信任,值此危难之际,岂能拖延时间,眼睁睁看着成都沦陷贼,此乃是庸人昏官避险苟且的办法,我郭某又岂是这种人?”
罢,郭载将钱放在算命先生的卦摊之上,然后扬长而去,径直前往成都上任。
要这郭载来的也真不是时候,此刻的成都城正在面临着被围困的局面。
自打李顺带着起义军过起了打游击的生活之后,蜀中的镇压工作就一直没有什么进展,不仅一个起义军没抓到,反而还搞得自己筋疲力竭。
李顺的目的就是想要把宋军耍的团团转,然后等到他们士气低落,再伺进攻成都,如今看来,这个效果达到了。
打成都,是时候了!
这次李顺打成都带的人马不少,而且当时他把进攻的重心放在了成都以此的外郭城门附近,集中火力猛攻这个点,但由于转运使樊知古的在城内抵抗的十分顽强,所以李顺一直没有能够拿下西郭门。
拿不下,那就不能一直在这浪费时间,李顺果断放弃了继续进攻成都,转而进攻成都东北方向的汉州和西边的蜀州。
这两个地方的防守还是比较薄弱的,起码是相对于成都来,所以李顺在成都失利之后,很快便攻克了这两个地方。
要知道的是,蜀州可是有名的“蜀中之蜀”,不仅与成都无异,而且还是茶马古道重要的通道,切断了这里,也就切断了成都以西的物资供给,对于成都来,绝对是一个致命的打击。
郭载来到成都的时候,正赶上蜀州和汉州沦陷,虽然他成功进入了成都,但是随后李顺又带着人马返回来继续猛攻成都城,可以,成都的危不仅没有解除,反而还在不断加深。
之前蜀州没有失陷的时候,李顺的人马只能猛攻成都,而成都周边其他的州县都可以出兵围攻李顺的起义军,如今成都周边的州县沦陷,不仅让成都成为了孤城,而且这些失陷的州县还能够源源不断为李顺提供后勤补给,所以来,成都沦陷这只是时间的问题。
很快,刚入城的郭载就遭到了起义军猛烈的问候,成都已经到了岌岌可危的地步,城中的守军已经越打越少,离沦陷已经不远了,当然,成都已经没有再继续坚守下去的必要了。
没有办法,谁让李顺已经占据了地利的优势,想要保存实力,那就只能撤出成都,另想办法。
随后郭载和转运使樊知古商量,要退出成都,转而率众前往成都东北方向的梓州退守。
计划商量好之后,郭载和樊知古便开始紧锣密鼓筹备撤退的事宜,而李顺的人马此刻已经快要攻塌成都的城墙,眼看着就要打进来了。
淳化五年(公元994年甲午)正月十六,成都沦陷,李顺带兵进入成都城。郭载和樊知古率领剩余人马离开成都,前往梓州。
梦寐以求的成都总算是落到了自己的里,李顺觉得上天在犒赏自己的努力。
把控了蜀中最最重要的城市,李顺的内心的想法开始渐渐发生了变化。
蜀地真是个好地方,怪不得像公孙述,刘备,王建,孟知祥等枭雄人物都愿意在这里偏安一隅,搞地方割据,原来这里要什么有什么,何必非要劳心劳力打那么大的疆域下来,守着这一亩三分地当两天土皇帝多快活呀。
的确,这个地方很容易让人产生安逸的想法。李顺自然也无法逃避这个安逸的诱惑。
于是,李顺的内心开始产生了一个想要在这里称帝的想法,并且,他连自己的名号都已经想好了。
大蜀王!
要这李顺可是比自己的姐夫王波能耐多了,不仅脑袋好使,而且想法还特别多。
为了能够让自己即位具有合法性,李顺运用他那聪明的大脑编造了一个惊天的谎言。
为什么是惊天的谎言?是因为一般人根本就不敢撒这个谎。
他自称自己是后蜀国主孟昶的遗腹子,后来后蜀被北宋灭国之后,孟昶为了让自己的后人复国,于是便将他放养民间,并且还有专门的身份标识,以确定自己的皇子身份。
要知道,这种话,要是孟昶还活着的时候,是断然没有人敢瞎编的,可现在不一样啊,孟昶都死了快三十年了,他麾下的妃子也早就不知所踪了,那还有人能够站出来验证这件事情的真伪,就算他是真的,总不能抛开孟昶的坟,搞个滴骨认亲吧?
所以李顺进入成都之后,处处表现出一种似曾相似,故地重游的感慨,并且再把他这个毫无根据的谎言满世界传播,久而久之,他麾下的人也都开始渐渐认同他这个后蜀国皇子的身份。
李顺顺其自然将自己的名字改为孟顺,以便为自己接下来称帝提供有力的理论依据。
为了证明自己的合法性,他把年号改为应运,意思就是,自己是顺应天命,是老天要自己再度复兴蜀国。
称帝不代表就万事大吉了,还有很多事情需要解决,尤其是现在北宋的势力还在蜀中,想要彻底控制蜀地,那就得先考虑把北宋的势力清除出去。
和之前自己漫无目的打游击的想法不同,当了皇帝之后的李顺,开始放大干,满世界派兵出去抢劫,其势力范围一直向北延伸到剑门关,向南则延伸至巫峡。
虽皇帝这个职业不是人人生来就会干的,但既然想要坐稳天下,那必然是要考虑天下百姓的感受,起码得做到让老百姓安居乐业,秋毫无犯才行。
很可惜,李顺没有这个觉悟,虽然他比姐夫王波聪明,但是思想和眼界实在是太过局限,他认为打江山就是靠抢,靠多杀人,从来不考虑百姓的感受。
蜀地的百姓不仅没有引来他们梦寐以求的好日子,反而还被李顺的起义军打劫的民不聊生。原本可能只是日子过得苦了一点,可现在倒好了,不仅日子过得苦,而且性命还不保。
李顺称帝的消息传回开封之后,宋太宗这才知道蜀中的情况已经到了失控的境地,心中十分的害怕,担心蜀中可能会因此而失守。
与此同时,宋太宗还得到了一个好消息就是,剑门关这个重要的地理屏障到现在还在自家里,没有被李顺夺去。
可有些事情不能想得太过于乐观,否则很容易乐极生悲。剑门关现在还在自己里,不代表以后还能守得住。要想平定蜀地的起义,那就得赶紧派点重量级的人物过去震场。
在派谁去这个问题上,宋太宗可是考虑了很久,因为自己对造反和篡逆这种事情比较忌讳,派不太信任的人去吧,万一和李顺同流合污怎么办?可是派信任的人去吧,剿灭了李顺,他又在蜀中搞割据又该如何?
反正不管是派谁去,他都不放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