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王小波、李顺传(六)
四月二十一日,王继恩率领北宋主力大军攻克研口寨(位于今四川广元市剑阁县北),并渡过青强岭,结束了在剑州的战斗。二十八日,王继恩又率军柳池驿(位于今四川广元市剑阁县西南柳沟镇)大破五千起义军,算是给了起义军又一记重拳。
李顺当然不是软柿子,岂能允许王继恩随便拿捏自己,随后他派兵三千进攻渠江的广安军所部,逼的峡江行营只能奋起迎战,这才勉强击退了这三千多人。
至此,绵竹附近的危也解除了。
随后,时任内殿崇班的曹习从葭萌关(古关口,位于今四川广元市昭化区昭化镇)分两路人马进攻老溪,并一战攻克,斩获数万,阆州的危也告解除;巡检使胡正远攻克巴州,巴州危解除。
接二连三丢失城池,对于李顺的起义军来,打击是巨大的,但是他们面对王继恩的部队又没有任何的办法,只能退守成都。
五月初六,王继恩终于率领主力大军来到成都城下,并开始了对成都的猛攻。
按照续资治通鉴的记载,此次进攻成都,王继恩是一战将成都拿下的,斩首三万多人,投降和被打败的人数也有超过十多万,简直就是速战速决。
除此之外,更为关键的一点是,此战他还对宋太宗宣称,自己活抓了贼首李顺。
这对于朝廷来绝对是个重磅消息,因为李顺被擒获,就已经预示着事情快要结束了。
但事实真是如此吗?
显然,王继恩作为一个在官场混迹的老,他很清楚宋太宗心里想的是什么,也明白宋太宗想要什么,所以,把这个消息传回去,一来可以给宋太宗吃颗定心丸,二来也免于让宋太宗对自己起疑心。
王继恩实在是太了解宋太宗的为人了,给你大权还要防着你,做得好那是你应该的,但凡有一点做得不好,宋太宗立马就抓住你的辫子,好好整治你。
这也是为什么他每攻克一座城池便要向朝廷汇报一次,以至于每个两三天,宋太宗都能收到王继恩送来的报捷文书,这在一定程度上抵消了宋太宗对他的怀疑。
当然,蜀地打的胜仗,也不全都是王继恩的功劳,只不过是作为皇帝在地方的代理人,他能够接触皇帝的会更多,所以打报告的会也多。
因此来,真正的李顺并没有死,抓到的只不过是一个冒牌货。而冒牌货的作用就在于,有时候,比真的还要管用。
王继恩并非是有意要蒙宋太宗,只是现在朝廷太需要等来一场胜利了,而王继恩不想失去这个会,所以只能是就坡下驴,搞点虚的给皇帝高兴高兴。
其实在西川,朝廷中的其他官员表现还是很抢眼的,例如右谏议大夫张雍。
张雍原来负责管理的是梓州,别看他虽然从事的是文职工作,但是在地方上办事的效率还是很突出的。
李顺刚闹起义那会,他就已经敏锐察觉到了事态扩大的危险,随后便下令修缮城池,并且召开会议,商量如何坚守梓州。
既然已经做好打持久战的准备,那自然士兵也是要训练的,张雍随后在确定了守城的作战计划之后,下令整顿军备,开始加紧时间训练城中的士兵,争取能够让他们以最快的时间投入到战场中去。
可既然是守城,光是城内那点少得可怜的士兵显然是经不起折腾的,因此,张雍便决定在城中召开募兵的工作,前前后后又招募了四千多老百姓用来充实军队,同时将他们分班分组,安排了不同的任务。
人有了,接下来就该考虑后勤的问题了,对于这个问题,张雍也有自己的办法。
他派人从绵州运来大批的钱财和布帛,然后存入梓州的内帑,算是将这些物资充作军饷,打算拿这些东西给士兵开工资。
人马多了,武器问题也是需要解决的。但当时梓州城里的武器库能够分配到的武器数量都是有限的,如果现在赶鸭子上架上山去挖铁矿,已经是来不及了,于是他决定就地取材,把寺庙里面的铜钟全都融掉,然后做成武器和箭头,同时安排士兵上山砍竹砍木,回来以后用刀或者刨子削成木杆或箭杆,最后,又将城中百姓家里的布帛搜集起来,拧成绳索,用来拉吊桥或者是用来做攀岩索。
一切准备就绪之后,张雍又做了一个重要的决定。
他要派人去开封向朝廷汇报现在的守备情况,并且希望能够得到朝廷的增援。
报告情况这是次要的,主要的还是指望朝廷能多派点人过来帮帮忙,毕竟这不是儿戏,而是真的会死人的惨剧。
当朝廷受到张雍的奏疏之后,首先是肯定了他未雨绸缪的规划,同时为了给他上奏的权力,加封他为给事中,获准他可以公开弹劾作战不利的任何官员。除此之外,朝廷还给他派去了一个助。
这个人就是卢斌,时任都巡检和内殿崇班职务。内殿崇班是一个武将官职,但是职位却低的可怜。
卢斌这次被任命为西川作坊使,负责的就是增援工作。
可惜的是,这个官职,职衔也不高,基本和内殿崇班没有任何区别,唯一的区别可能就是一个是任内的,一个是外派的,仅此而已。
卢斌接到任命之后就先带着六百多人来到了成都,并且还在成都和李顺的起义军打了一段时间,虽然最终成都还是沦陷了,但好在他本人并没有受到任何影响,随后他便带兵退守到梓州,来到了张雍这里。
张雍盼星星盼月亮总算是盼到了救援部队前来,虽然卢斌此刻也非常的狼狈,但多一个人多一份帮助,张雍随后便任命卢斌担任监护,要他协助自己镇守梓州。
张雍已经做好了和起义军交的准备,却不料天有不测风云,一场突发情况,彻底打乱了他的部署计划。
梓州城附近的江水暴涨,直接冲垮和淹没了梓州子城,辛辛苦苦准备的一切在一场大水的浇灌之下,瞬间化为了乌有。
项目工程没了,总得有人来建,身为监护的卢斌便主动扛起了重建的重任。
他先是在城里把老百姓召集起来开了个大会,告诉了百姓子城的重要性,并鼓动老百姓要为保卫自己的家园而修筑工事。
可修建子城的工作实在是太耗费时间了,想要在短时间内修筑一道用来防止起义军的壁垒,那唯一的办法就只能因地制宜,利用暴涨灌入子城的江水。
所以卢斌决定,发动城中的老百姓修筑一道环城的护城河,将梓州城包围起来,形成一道难以逾越的屏障。
别,这动员工作还是很到位的,到了第二天,大批的老百姓就自发带着锄头,铁锹来挖堑壕。一直从西城挖到东城,并且还把西城一个大水洼中的水疏通灌入了堑壕之中,加深了堑壕的涉水深度。
要知道,接下来可能要面临的是一场硬仗,堑壕要是不深,就无法拒马,虽不能把所有的人马阻挡在外,但起码也能减少对城池的威胁。
果不其然,几天之后,李顺便派麾下的大将相贵率领大军奔赴梓州而来,为了显示对攻下梓州的决心,这一次,来的不是区区几千人,也不是几万人,而是二十万!
二十万虽然听起来没什么感觉,但对于攻打一座比成都级别低很多的地方,那绝对算得上是一个天文数字,就算是二十万大军不计伤亡,死命往里面冲,也能把梓州城墙冲塌,更别是带着武器装备来攻城了。
兵来将挡水来土掩,梓州虽然守备工作做得很充分,但毕竟对方人数实在是太吓人,要是靠在城头上扔石头,砖头,射箭来驱敌的话,显然是守不住的,该主动出击还是要主动出击的。
张雍是梓州的主心骨,自然是不能随便出城迎战的,因此,这个任务就又落到了卢斌头上。
卢斌绝对是一块质量上乘的好砖,哪里有需要,就往哪里搬,从来没有怨言。
主动出击的任务落到了自己的头上,他当然知道后果是什么,但现实告诉他,他必须要这样做,因为这是唯一能够保住梓州的希望。
卢斌出击了,他打开梓州大门,拼死搏杀,将相贵的大军暂时阻挡在城门之外,延缓了攻城的节奏。
可相贵的人马实在是太多,卢斌顾得了一头,顾不了另一头,当他在一边进攻的时候,另一边的起义军已经架好云梯准备登城了。
拖延敌人脚步的工作一直持续到了晚上,虽然起义军已经架好了云梯,但直到夜间,才开始发动登城的任务。
攻打敌人的云梯这个工作,张雍接了过来,每当云梯快要靠近城池的时候,张雍就下令城中的士兵用抛石车抛掷石块,同时,将沾满桐油的铜箭射出去,以确保能够精准打击。
来一个打一个,这一晚上,连张雍自己都不知道到底打退了起义军多少波的进攻,他现在只知道自己十分的疲惫,已经有点力不从心的感觉,但他还不想放弃梓州城。
因为他觉得,他还有获胜的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