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王均传(一)
自打宋太宗下罪己诏已经过去了好几年,在这几年的时间里面,蜀地并没有再出现李顺的残余党羽闹事,总体来,还算是比较太平。
当然,太平只是人们脸上的假象,实际上内心却十分地不太平。
其实也可以理解,折腾了那么多年,怎么可能缓就能缓过来,况且,介于之前北宋政府的一些办事态度,多少让老百姓有点寒心,想要重新获取百姓的信任,这是一个任重而且道远的工作。
相比于安抚百姓的工作,安抚当地守备兵力的工作难度更大。
王继恩被调回朝廷之后,他底下这帮出门在外打仗的兵油子们就表现出了死猪不怕开水烫的精神,屡教不改不,甚至还敢顶撞自己的上司,简直已经到了无法无天的地步。
在李顺被平定之前,在蜀中担任益州钤辖的是猛人马知节,但是在咸平元年(公元99年戊戌),马知节被改任为登州刺史和秦州知州,调离了蜀地,接替他的人便换成了天雄军钤辖符昭寿。
符昭寿,字如期,陈州宛丘人,他爹是伺候了五个朝代的元老人物符彦卿(分别是后唐,后晋,后汉,后周,北宋),而他爷爷符存审更厉害,是唐朝末年河东节度使李克用麾下养子,也是民间传中李克用十三太保中的九太保,曾经为李克用的儿子李存勖立下过汗马功劳,是五代第二个朝代后唐的开国功臣。
如此丰富的家族履历,自然也就给符昭寿以后的发展提供了有利的保障,所以在北宋建立之后,符昭寿能够混的风生水起,实在是应该感谢他的爷爷和父亲给他争取来的光荣。
之前我也过,钤辖这个武将职务在北宋初期,还是比较值钱的,就是争取这个职务实在是太难,除非是在战场上立过出生入死功劳的人,还有希望能够得到,条件不符合的,想也别想。
要符昭寿的工作履历和马知节这种出生入死的猛人比起来,实在是差的太远。
虽两个人起初在朝廷当供奉官,都是靠着祖辈父辈的功劳和积攒的人气,口碑得到的,但是后面的发展轨迹,完完全全就是看个人能力了。
马知节最早是干监军的,尤其是在博州任职期间,他组织士兵积极修缮城防,让前来攻城的辽军知难而退,也因为马知节未雨绸缪的想法,让很多人对他刮目相看。
由于工作性质的原因,马知节对于治理军队,整饬军纪,很有一套,下的士兵往往都比较怕他,也正是因为如此,只要是马知节带的兵,那基本上很少打败仗。
可符昭寿就一样了,为了将两个人做对比,我专门翻看了一下宋史中关于符昭寿早起履历的记载,发现从他当供奉官开始一直到担任益州钤辖这段时间里面,担任过西京作坊使,六宅副使,尚食使,兰州刺史,光州刺史,洪州知州等职务。
西京作坊使基本上就是个武将里面最闲的职务,品衔不高,也没有什么实际的职能。
六宅使这个职务就更闲了,基本上就是给皇帝的儿子们看家护院,投递文件,虽然比看门老大爷要气派许多,但实际上也好不到哪里去,更别提他当时当的还是个副的。
尚食使这个职务就是负责在管理御膳房的一个职务,其性质相当于现在的后厨经理,平常除了置办菜蔬和食材之外,还要对饭菜的质量进行把关,毕竟是给皇帝吃的,要是炒的不好,皇帝就得炒了自己。再者,给皇帝炒菜做饭,质量关得把好,万一要是让皇帝吃了不高兴或者是食物中毒,到时候可是要掉脑袋的,所以,一般在做好之后,自己要先品尝,确定没有口感上的问题之后,再端去给皇帝吃。
这几个职务实在是没有多少技术含量,起码和马知节的经历比起来,多少是有点拿不出。
唯一能够拿出的可能就是当的那几个刺史和知州了,可是在宋史里面,也没有过多记载他在当地干过什么政绩,估摸着应该就是去混了几年俸禄。
或许是之前干的工作很受领导赏识,所以才混到了一个凤州团练使和益州钤辖的职务。
事实证明,同样的出身,却有不一样的人生。
马知节当益州钤辖,这是凭实力得来的,而且当得是尽职尽责,可符昭寿就不一样了,对于干实事,他实在是不擅长,他最大的本事就是混。
他用自己的行动告诉人们,干得好,不如混得好。可是混着混着,他就把自己混成了混蛋。
刚到益州的时候,身为武将长官的符昭寿,每天干的工作不是跑操训练,更不是拿着木棍在地图上指指点点,而是整天想着和当地的富家子弟到馆子里面搓一顿,以便联络一下感情。
如果他这是深入了解群众百姓,联络群众感情,这绝对是胡扯,他这么做,无非不过还是想要拉拢一下地方上有钱有势的人,好以后多照应一些。
虽然他算不上是什么贪官,但这种官场上的做派,他可是学到了精髓,并且还把他尽可能发挥到极致。
马知节干钤辖的时候,基本上每天都得让士兵们搞拉练,不训练够多少个时辰,不准吃饭,符昭寿来了之后可倒好,别训练了,士兵们连他的人影都看不见。
有什么事情或者是命令要传达,符昭寿都是委派自己的下人去做,真正做到了能用解决的绝对不用腿,能用嘴解决的绝对不上。
能懒到这种地步,符昭寿的混世绝学算是学到家了。但这都还只是皮毛,他的混世绝学还有更高的修为。
虽然他不想做一个贪官,但是对于钱,他也有有着莫大的兴趣。只不过,君子爱财,取之有道。
为了能够得到更多的钱,符昭寿在工作之余,开始大力发展自己的第二爱好。
做衣服。
身为一个身世显赫的富三代官员,形象问题很重要,穿什么衣服,怎么搭配,这很关键,穿的不好,走出去丢的是自己的人,穿的体面,才能给自己长脸。
他找来了一大批纺织女工,开办了属于自己的型作坊,“努力”用自己的业余时间来创造时尚。
他不仅亲自参与设计制作,而且还将自己的衣服作为产品进行推销,进行额外的创收。
蜀中的锦绣虽然出名,但是制作起来也比较复杂,况且要是大批量生产,材料势必稀缺。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符昭寿可是没少动歪脑筋,他利用中的特权,派人到民间去收购蜀锦,收购的价格一般都比较感人,成本回不来不,甚至还有时间限制,要是到期交不了货,拿自己还得倒贴。
起初去收购的时候,还算是比较文明,只是偶尔搞一搞拖欠,后来干脆直接就赊账,拖着不给,再到后来,甚至连赊账都省了,直接就是派兵去抢。
能把厚脸皮演绎的如此淋漓尽致,也真是难为了他。
除了低价收购之外,符昭寿甚至还为了囤积粮食,把没有成熟的稻米直接打回来,藏到仓廪里面,仓廪装不下了,就藏到寺庙里面,留着给自己享用。
这么多青黄不接的粮食放到仓库里面,吃又吃不掉,留着也只能是浪费。
结果,时间一长,仓库里面这些存放的粮食全都烂掉了,就算是拿出来喂马,马都不吃。
这么多粮食烂掉,符昭寿也很心疼,但是毕竟是自己亏了,自己总要想点办法,从心理上找找平衡。
由于这些粮食大部分都是藏在寺庙里面,在烂掉之后,符昭寿便着派人去寺庙,找那里的和尚进行索赔,这是他们管理不善,才导致的结果,要赔付自己损失费。
什么叫不要脸,这才叫不要脸,贪污的同时还捎带碰瓷,符昭寿也真是古今第一人了。
当然,发展第二产业倒也不是不可以,只是符昭寿这么折腾,在蜀地倒是得罪了不少人。
由于他下的士兵实在是太过于嚣张,有些时候,甚至连当地军队里面的军校也看不去,更有甚者,甚至有时候符昭寿为了袒护自己的下,还会对当地的军官进行拷打,典型的打狗看主人。
结果有一次,他就得罪了这么一帮人。
当时益州有一名戍卒,名叫赵延顺,因为符昭寿的下得罪了他,被符昭寿狠狠打了几十大板,搞得他很是不爽,心中就生出了想要黑掉符昭寿的想法。
被处罚的不光赵延顺一个人,还有七个老兵也遭到了符昭寿的处罚,他们八个人都算是天涯沦落人,都有一个想要杀掉符昭寿的想法。
注意一下,这名戍卒可是当年镇压王波,李顺起义的老兵,也是个在社会上混的很开的兵油子,王继恩那么大的人物都管不住他们,符昭寿算是哪根葱,居然连他的下都敢瞧不起自己,这也太欺负人了吧。
既然不再压迫中死亡,那就在压迫中反抗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