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王则传(一)
在南宋末期的时候,有一位著名的著名的家,名叫罗烨,此人身世来历在史料中均没有考证,只是留下了一部经典的醉翁谈录。
这本虽然比不上如今的四大名著,但其中的诸多故事,却为后来明清的发展提供了绝佳的素材。
在书中,罗烨在妖术分类中提到了一个名字—贝州王则,这个名字为后来元末明初大家罗贯中创作三遂平妖传提供了一定的支持。后罗贯中根据王则的事迹,编写了经典的神魔志怪类—三遂平妖传(此书只有二十回)。
后来到了明朝万历年间,著名的家冯梦龙在罗贯中二十回的基础之上,又改改编成了万历本的四十回,彻底让这本书成为了一本在市井中广为流传的畅销书籍。
那么这个三遂平妖传到底讲的是什么?又和贝州的王则又那些联系呢?
其实书中的故事内容总得来比比较简单,讲的就是狐狸精利用天书如意册帮助王则起义造反,书中将王则起义与神魔妖怪的经历结合在一起,写的是栩栩如生,入木三分。
但毕竟是,写的再玄幻离奇,光怪陆离,也终究是无法和现实接轨的。历史上的王则虽然经历同样充满传奇,但却不似中精彩,却也相当有趣。
王则本是涿州城中的一个普通的老百姓,有一年因为闹灾荒,饥民遍地,王则便流浪到了贝州,谋到了一个替人放羊的营生。
本就是快饿死的人,能够吃上一口饱饭,这就是莫大的荣幸,怎敢再奢望其他的想法?
但王则不同,他是个有想法的人,放羊只是权宜之计,他坚信,只要自己不死,终究会有出人头地的一天。
世道自然是公平的,没有当一辈子的太子,当然也没有穷一辈子的汉子,后来王则放弃了放羊的工作,转而投身从戎,参加了宣毅军,并且凭着自己的努力,当了一名校。
能混到这一步,王则也着实是付出了巨大的辛苦,可能走到这一步,王则却还是不满意。
王则这个人吧,和其他的人还有所不同,除了平时站岗放哨之外,业余时间里面,他还喜欢研究一些课外读物。比如:五龙经,滴泪经等等。
五龙经一共有三十二卷,也有二十卷的,里面大多写的都是一些关于弥勒佛的东西,经书中极力推崇弥勒佛,而打压释迦佛,成为了王则日后起义的信条。
滴泪经写的什么内容,我实在是没有找到相关的史料,但是肯定的是,其内容大体和五龙经出入不大,讲的也都是弥勒佛。
一个普通老百姓,居然喜欢看佛经,乍看起来,似乎也没有什么奇怪的,毕竟,谁还没有个信仰?
可越是觉得寻常的举动,有时候就越是奇怪。
王则的阅读习惯可不是照单全收,而是有选择性,有目的性的看的,凡是讲弥勒佛的经书,他是全都看,凡是讲释迦佛的经书,他是一本都不看,可以相当的挑剔。
为什么王则会养成这样的阅读习惯,其实,这和王则的目的有很大关系。
王则平日里经常在宣毅军部队里面跟士兵们讲一些什么“释迦佛要衰落了,弥勒佛将要接替释迦佛”之类的话语,有点妖言惑众的意思里面。
这谣言要是传得次数多了,就算是假的,人们也会把他当成真的来看,王则的舆论宣传能力是十分强大的,在他的鼓动之下,宣毅军中的所有士兵几乎都成了虔诚的信教徒。
其实的准确点,应该是把这些人培养成自己的信徒。这个才是王则真正的目的。
王则显然不是一个单纯的人,从他宣讲弥勒佛,到众人成为他的拥趸,这一套流程下来,其实已经把王则的目的显露了出来。
他想要造反。
按照历朝历代造反的不成文规定,凡是利用教派信条蛊惑民众成为自己信徒的时候,十有**,是想要造反。
王则显然已经是露出了自己爪牙。
可虽然自己平日里虽然喜欢看书,喜欢跟他们讲这些佛理,但毕竟红口白牙,空口无凭,谁也没见过弥勒佛,又不知道王则的是真是假?
这就涉及到了第二个问题,如何伪造自己的身份。
这种靠教派拉拢起义的,大多都得给自己镶一圈金边,不是天上那个神仙下界,就是西方那个菩萨转世,反正越是听得多的,编造起来,就顺和顺口,要是编造一个听都没听过的神仙,鬼才相信你的话呢。
在群众之中有信仰基础的,才容易被接受,这都是通俗易懂的道理,王则这么精明的人当然知道。
要天底下有意思的事情,都落在一个巧字上面,当年王则离开涿州,准备谋划生计的时候,他的母亲哭着和他做了一番道别。
都儿行千里母担忧,儿子要出远门打工了,当妈的怎么会不担心,所以,在临别之前,王则的母亲叫来了王则,对他做了一番临别前的嘱咐。
要这天底下当妈的都一个样,都深怕自己的孩子在外面有点什么不测,于是乎,王则的母亲在王则临走之前,在他的背上刻了一个大大的“福”字,企图通过这种迷信的方式,来让神佛保佑自己儿子可以在外面逢凶化吉,遇难成祥。
看到这一幕,不禁让人感叹,可怜天下父母心。
至此,带着母亲的期盼和庇佑,王则毅然决然踏上了前往涿州的路。
在外打拼的这些年,王则过得并不是太好,但也还得过去,虽然史书中没有明确记载他这些年到底经历了些什么,但是可以肯定的是,王则有了自己的目标,有了自己的信仰。
起初,他只是把弥勒佛作为自己的信仰,但直到后来碰到一个人之后,王则的想法便彻底改变了。
关于这个人,在历史上并没有留下什么名字,史书中只是记载他是一个妖人。所谓妖人,并不是指的这个人是妖怪,是魔鬼,可以幻化人形,而是喜欢蛊惑人心,宣扬不法,故而称为妖人。
王则碰到的这个所谓的妖人,无非不过是一个善于搬弄是非的人,他在看到王则背后的福字之后,立马做出了自己的判断。
看来这是弥勒佛降世临凡啊,怪不得福字被隐藏起来了。
连王则自己都被吓蒙了,想不到自己居然是神仙转世下凡,难道这真的是天意吗?
我想王则应该是从这个时候开始打算要深入了解弥勒佛的身世背景的,但问题是,光了解有什么用,还不是一无是处。
可令他怎么也没有想到的是,从他开始接触这个的时候,他的命运就注定要被改写。
听闻他传奇经历之后,很多人慕名前来,近点有贝州的州吏张峦,卜吉等人,远点甚至连济州和德州等地也有他的崇拜者。可以王则的影响力是与日俱增。
在有了一定的影响力之后,张峦和卜吉这两个人就开始撺掇王则,约定在明年元旦当天,要切断澶州的浮桥,准备在河北作乱。
那么在闲着的这段时间要干什么呢?王则则另有安排。
首先就是第一招,行刺!
当时作为王则党羽的潘方净打算去拜谒北京留守贾昌期,所谓无事不登三宝殿,好端端的潘方净要去拜谒贾昌期干什么,再者两个人素不相识,也没有什么交情,凭什么会让贾昌期见他。
这些问题先不考虑,关键是贾昌期居然真的就接见了潘方净,而且还打算要亲自看他带来的文书。
潘方净是醉翁之意不在酒,想跟贾昌期玩一出图穷匕见,他早就把匕首藏在了文书里面,在翻看的时候,一把抽出,将贾昌期杀死,然后占领留守府。以此响应王则起兵的号召。
潘方净一看就是读过历史书的人,荆轲刺秦的桥段想来对他也是一个不错的参考,只可惜,荆轲当年的血泪教训就已经告诉了后人,这一招行不通,可潘方净似乎是不撞南墙不回头,非要试试。
结果,和荆轲一样,没有刺杀成功,反倒是他自己也被抓了。
贾昌期震怒十分,当即决定要上报朝廷,严惩潘方净。
潘方净自己也知道刺杀朝廷要员的下场,所以,在还没有等来判决结果的时候,他越狱了。
虽然潘方净没有供出王则,但已经是到了打草惊蛇的地步,王则必须要尽快行动了。
适逢当时贝州知州张得一和贝州的同僚官员一同到天庆观去拜谒,城中的防守兵力空虚,王则便趁率领他的党羽发动了叛乱。
起兵的第一件事,就是先控制武器库,虽然城中的防守空虚,但武器库的防守却还和往常一样严密,把守的人马依旧不少,王则率领党羽起兵之后,以迅雷之势杀到武器库,劫持了库兵,抢占了战斗的先。
刚从天庆观拜谒回来的张得一听闻城中巨变,慌忙跑到骁捷营之中,寻求庇护。
但王则的人马来的实在是太突然,骁捷营的人马还没有来得及做出反应的时候,营地大门就被王则焚烧殆尽,转瞬之间,骁捷营的所有人马就已经被王则拿下,知州张得一也被就地擒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