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四十七章

A+A-

    贾赦最终还是见了十里八村的乡民,不过东西不能白收,和曹先生商量了一会儿,他才让人去后衙。

    “一共五所学堂,五套京里来的书籍。来的人有数十位,家中老人五十岁以上有三十二位,老爷的意思是每人扯上几尺布和一身棉花。”

    “我知道了,这就让人去办。”

    沈暳揉着额头,幸好庄子和京城的年礼都送了过来,否则一时半会儿的去哪儿找这些东西。

    她走进库房翻翻拣拣又从里头翻出了一些从庄子送来的饴糖红糖,“这些分开用油纸包起来,一并给人送去。”

    要多少丫鬟也没问,拢共两大桶,自家不能一点不留,给也不能给多,几两也就差不多了。

    后衙上下忙的不可开交,前衙贾赦却丝毫没有受影响,想要了解下面到底什么样,问这些人最精准不过。

    众人也没想到还有会见到知府,紧张的脚越发放不开。

    “乡亲们别怕,今日你们的心意我也收到了,咱们也不别的,就闲聊闲聊家常,一起吃点东西暖暖脚。”

    年底正是忙的时候,衙门人也不够。

    贾赦也不用别人帮,只带着随从和贾玔拉着一票人去酒楼。

    天冷最适合吃锅子,这家铺子收费也不贵,他还是能请得起。

    吃吃喝喝开,酒一倒,众人话就多了,有些不敢的话也能出口。

    他边听边叫贾玔记下来,回头看起来也清楚。

    这一吃就是两个时辰,又让人在附近找了一处院子,同村的住一屋也能挤下。

    夜里刘老三睡不着躺在床上翻来覆去。

    “老三你还认生不成,早点睡,明儿早起赶路。哎,给老父母添麻烦了,这得花去多少银子。”陈启平闻着被褥的香味,一时间真有些不出来的感慨。

    “你,这天底下好官怎么就那么少。”

    要是老娘多活几年,像今年家里囤了粮食,也不至于活生生饿死。

    刘老三擦着眼角,生怕把被褥弄脏。

    “睡吧睡吧,”

    “唉。”

    后衙沈暳也在,“你这官当的,真指望那点银子,日子还真不能过了。”

    “暳儿你可别笑话我,我也不愿麻烦乡亲,赶这么长的路也幸苦。”

    贾赦苦笑,更是半点不敢居功。奏折是送上去了,跟着送上去的还有工作日记,还不知道当今怎么。

    京里皇帝看完闽浙总督的折子,再抽出一本厚厚的折子,他也无语了。

    谁当官还写这么详细,就连收礼和回礼都一清二楚,有些哭笑不得的同时,还隐隐的不敢相信。

    “贾大人,你也来看看。”

    贾代善正一头雾水,连饭都没吃个踏实,宫里就来叫人。

    幸好是在衙门里没回家,不然家里只怕要跟着挂心。

    他恭谨的接过折子一瞧,这冷汗立马就下来了。

    圣上是个什么意思,这折子要是传出去,谁都容得下那孽障。

    “微臣微臣惶恐。”

    “贾大人起来罢。”

    皇帝睨他一眼,敲着桌子没话。

    他回忆起贾知府的生平,不得不确实是个让人省心的官,不仅忠心性子还刚直。

    折子里这些他也是信的,可就是因为相信,心里就更复杂了。放眼整个官场谁敢这么做,前无古人。他这心里跟挠痒痒似地,要都这么干那该多好,可事实告诉他,真没人肯这么干。

    他自顾自摇头笑笑,“贾大人快起来,赐坐。幸亏你们贾家不缺银子,要不然照恩侯那样败家,估计连媳妇都养不活了。”

    贾代善傻笑,心中的担忧更甚。

    他哪里知道孩子胆子这么大,这不是在掘贾家的坟,他和堂哥的屁股可不算干净。

    这孩子是念书念坏脑子了,要是现在能出现在儿子眼前,他他还是舍不得打骂。

    “行了行了,多大点事儿,怕成这样,你还不如一个孩子。你不看看折子后头,一心为公,是个好孩子,就是性子急了点,还得磨一磨。”做皇帝也不能随心所欲,提得太快可禁不住那些老人的牙口,再磨一磨,不得将来

    “微臣怕啊圣上,是真怕啊,请圣上责罚。”

    贾代善心一横,咬咬牙从袖子里掏出一份章程,“微臣有罪,恳请圣上责罚。”

    多新鲜,大过年求福的见过不少,真要求责罚的倒是少见。

    皇帝脸一撇,示意高团把折子拿过来,他这一看,登时也愣了。

    这父子俩,敢情都是一路的。

    “爱卿实在不必如此,朕并非气之人,过去的事,念在你贾家一门忠心耿耿的份上,不追究了。”

    皇帝大一挥,贾代善被吓得一愣一愣的,他好半天没回过神。

    儿子也太能耐了,这都能预料到,怎么他娘的不上天。

    “行了,天儿不早了,你也早些回吧,还跟我这儿等我赏饭吃不成。”

    “皇恩浩荡,臣愧领。微臣告退”

    “不是一家人不进一家门。”

    皇帝笑笑抽出贾家人七八份折子,这贾家可比省心多了。

    “回来了,怎么的听下边人你进宫了。圣躬安。”

    贾老太太坐在榻上抱着猫儿捋毛。

    “圣躬安,都是一些公事,无妨。”

    贾代善在一旁坐下,也没细,生怕老太太跟着担忧。

    外头的事贾老太太一向少有过问,只看出儿子领子上的颜色,她一顿:“孩子年礼孝敬过来了,你也去看看,都是他一片心意。”

    “那好,儿子等会就去瞧瞧。”

    可不是孝顺,孝顺的都快把他老子带沟里了。

    贾代善心知老太太是想孙子了,他咬着后槽牙还扯着笑脸,务必不让老太太看出什么来,只无奈道:“外官无事不得召回,哪能想见就能见到。”

    何况那兔崽子给他捅了多大篓子,他比老太太还想把孽障抓回来放在身边。

    见到老太太郁郁寡欢,他又是难过的紧,“孩子在外边干的好,当今都夸了,不得不用三年就回来了。到时候要是知道您这样,他该心疼您了。”

    贾老太太背过身去,抱着大孙子送的猫默默掉眼泪。

    臭子怎么就那么狠心,畜生和人怎么能一样,一点也不心疼她这个老太婆。

    “要不,儿子去信让孩子让瑚儿送回来。”

    贾代善心里跟着慌,在心里把儿子骂了个遍,嘴上却道:“敏儿姐妹俩您要是不喜欢,那等政儿媳妇生了抱来陪您也行。”

    “一出是一出,孩子在外要紧,你这个做老子的跟着瞎搀和什么。让你媳妇安静点,不比什么都强。”

    曾孙和大孙子能一样,贾老太太嘴里不,心里却嘀咕。她也就闹闹情绪,爷们的事多要紧,哪里能让大孙子跟着操心。

    “哎,最近没闹出什么?”

    贾代善皱着眉,妻子近来挺乖觉的啊。

    难不成在他眼皮底下又闹出什么幺蛾子了,不可能啊。

    “行了,别杵在这碍我眼,我还得和宝多相处相处,没空搭理你。”

    “娘”

    贾代善期期艾艾的叫了一声,走了儿子还有猫,这日子没法过了。

    贾老太太嫌弃道:“这么大声做什么,我又没耳聋,别把我宝吓坏喽。”

    您是老太太,您任性着呗。

    贾代善心塞的起身告辞,一路带风走在书房,刚提起笔,却不知道写什么好。

    儿行千里母担忧,他这个做父亲的,也怕孩子在外提心吊胆。

    真是上辈子欠了他的,还得报喜不报忧。

    只是没想到圣上还真吃这套,未来这两年府里拮据一点也没什么,家中产业经营的好也能过日子。宁府那边

    他正想着,贾敬顶着一身寒风过来了。

    “快坐过来烘烘,怎么这个时候过来了。”

    这几年贾代化不在京城,贾代善一向拿他当亲儿子看,生怕有顾及不到的地方。

    “叔,家里现银都备齐了,您看咱们什么时候送合适。”

    “这事儿得让我好好想想。”

    送的不好得把老亲都得罪了,怎么都送不好啊。

    贾代善敲敲头,“你堂弟可是搀在年礼里送来了一点,意思是让我们把亲的几家通知了,再厚道的帮补一点。”

    “这得多少啊。”

    贾敬牙疼的抽抽,不得不堂弟这招好使。拿了他的钱,也不能怨怼贾家这个出头鸟,“那咱们再想办法圆一圆,不能让赦儿苦心白费。”

    “幸苦你了,他处事不周全,还得要你这个大哥来收拾烂摊子。”

    “二叔千万别这么,我这个做大哥性子就这样,还不如他。他替我挡了多少明枪暗箭,我这心里可都记着呢。”贾敬心里很清楚,换了他肯定做不来。

    “你们兄弟二人这样,我也放心了。”

    贾代善无不感慨,即便大儿子和儿子不亲近,他也没什么好遗憾。

    孽障亲启。

    “爹爹,我认识后面俩字,前边是什么?”

    贾瑚脚并用爬上贾赦膝盖,嫩嫩的指指着纸上俩个字。

    “这是花鸟篆,以后你学到就知道了。”

    贾赦友好的将儿子扒下去,一脸抽搐看完内容,淡定的毁尸灭迹。

    事情全在预料之中,大好事,翻年得更加心周全,万不能让人拿到把柄。

    只是他放心的太早了。

    在贾瑚给李家送年礼的时候,掏出一张纸,上面四个大字。

    然后

    作者有话要:  天冷多加衣,么么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