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1章 险遭暗算

A+A-

    身后的官军追兵,暂时还没有追上来。前面堵截的官军,却发起了猛烈的攻击。义军前锋的将士,迎着官军的猛攻,只得且战且退,向张献忠的中军靠拢。

    张献忠看了看身旁的李继伟,又看着来势凶猛的官军,顿时不禁怒火中烧:“官军真是欺人太甚,不给点颜色看看,还以为献忠,是泥捏的呢!李将军,献忠在前,将军在后,与袁将军刘将军一道,杀官军个片甲不留!”

    李继伟顿时会意,连忙与张献忠一道,策马扬鞭,带领义军将士,向越来越近的官军,“呼啦啦”掩杀过去。

    拂晓之前,张长贵带领五千官军人马,埋伏在城东的树林里,妄图以突然袭击方式,对向东撤退的义军迎头痛击。

    张长贵见义军刚刚接战,顶不住官军攻击而连续后退,心里顿时得意万分。见义军将领策马迎战,张长贵顿时又有些慌乱,扬示意官军停止攻击。

    张长贵何以知道,眼前的两位义军将领,一位是声名显赫的张献忠,一位是骁勇善战的李继伟。

    张献忠在前,李继伟在后,向停止攻击的官军掩杀过去,立足未稳的张长贵,顿时措不及,只得仓促接战。

    义军将士受到鼓舞,顿时士气大振。那些趾高气扬的官军,被义军将士杀得溃不成军,纷纷拖枪带刀,向树林退去。

    与此同时,袁明清带领将士,与从城南方向赶来的官军激战,仅仅几个回合,杀得官军抱头鼠窜。

    袁明清见城南方向的官军溃败,连忙带领义军将士,向张献忠靠拢过来。这时,两军将士偃旗息鼓,刚才硝烟弥漫的战场,顿时安静得没有一丝的动静。

    然而,眼前死一般的寂静,预示着一场更残酷的厮杀,不久又会不可避免地到来。

    “大王快看,东门和南门城下,又出现两支官军骑兵。”李继伟站在张献忠身旁,看着南阳城的方向。李继伟虽然疲惫不堪,却依然精神抖擞,准备与前来的官军厮杀一番。

    张献忠看了看两支官军骑兵,不禁暗暗叹了一口气:“看来,今天是不容易抽身的。既然如此,那就痛痛快快,大干一场吧!让左良玉也知道,献忠和将士们也是不好惹得!”

    战场的形势和局面,已经越来越严峻,稍有不慎,就有全军覆灭的危险。苦于尚无良策的张献忠,不得不孤注一掷,力求在不利的形势下,拼死杀出一条血路来。

    左良玉没有想到,张献忠的义军,竟然能在三个方向,同时反击官军的围攻,心里不免略有怯意,暂时停止了攻击,调整部署,静观其变,等待城里援兵的到来。

    然而,想着不可一世的张献忠,已经被打得狼狈不堪,左良玉不觉得意洋洋。

    左良玉看了看远处腾起的尘土,知道城里的骑兵快要到了,在心里喃喃道自语:“好一个张献忠,不要高兴得太早。看眼前的场景和架势,也够尔等喝一壶的。”

    半个时辰之后,一场更大规模的厮杀,又拉开了帷幕。

    左良玉指挥官军,多方向对义军发起猛攻。义军的阵营步步退缩,部分义军将士开始恐慌,有的开始夺路而逃。

    张献忠在挥剑斩杀几位逃跑的将士之后,才稍稍稳住义军阵脚。

    虽然如此,义军的士气,已经落没千丈,何来斗志继续搏杀下去。如果此种态势延续下去,后果将不堪设想。

    左良玉见张献忠,在军中狂暴督阵,心里不觉暗暗思衬:“好一个狂妄的张献忠,也有撑不住局面的时候!早知道如此,何必当初呢?看来,张献忠的末日,已经为期不远。”

    左良玉毕竟见识多广,履历比张献忠更为丰富,此时见张献忠,利用非常段稳住阵脚,已经知道张献忠大势已去,竟然有些得意忘形。

    “左将军,张献忠已经被大军团团围住,次时已经无路可逃。看来,剿灭张献忠,就在今天呢!”马士秀看了看战场形势,禁不住恭维左良玉一句。

    “马将军言之有理!张献忠素来足智多谋,良玉得多长个心眼,切不可让张献忠,又借溜之大吉!”左良玉看着远处的张献忠,急急地回着马士秀的话。

    官军的攻击,一次比一次猛烈。义军将士虽然拼死厮杀,仍然不能突出重围,陷于被动挨打境地。张献忠与袁明清,决意带领将士分头突围,在南阳东北方向的南召会合。

    突围之路,异常艰难。每前进一步,都要付出惨重的代价。

    这时的张献忠,已经顾不得那么多,一切以突出重围为第一目标。

    “留得青山在,不愁没柴烧。突围出去,就是胜利。”张献忠看了看身后的官军,心里不觉打定主意。

    “弟兄们,冲啊!活捉张献忠,良玉当有重赏!”左良玉见义军阵脚大乱,转头看了看身旁的将士,开口就是重赏之类的话语。

    左良玉那话刚落,官军掀起海啸般的攻势。

    张献忠的义军人马,哪里还能抵挡官军的围攻,顿时连连退却,竟然溃不成军。

    左良玉已经策马,冲到张献忠身旁,挥剑向张献忠的肩部刺去。

    左良玉因求胜心切,那长剑在空中,划了一道弧线之后,失去了一半的力道,其猛烈程度,大打折扣。

    张献忠已经有些慌乱,却对左良玉的那一剑,早有着些许的防备,稍为将头向右一偏,巧妙地躲了过去,只是脸部被左良玉那一剑,划伤了一点皮肉而已。

    左良玉见没有刺中张献忠要害,意欲再刺一剑时,却见张献忠反回剑斜刺而来,连忙欲抽身退后而走。

    张献忠师从袁明清,其剑术堪称一流,比之来无影去似风,也是不足为过的。尤以带着怨恨的剑势,快得如闪电一般,左良玉顿时防不胜防。

    时迟那时快,张献忠的这一利剑,已经划破左良玉前胸的衣襟,剑锋刺入左良玉胸部皮肤,左良玉不觉猛地一惊。

    左良玉连忙后退十余步,迅速从腰间拔出两支铜头利箭,向策马而逃的张献忠射去。

    左良玉善于箭术,既有力拔山河之力,又有百步穿杨之功,只要突然一箭猛地射出,绝没有不中的道理,故而耍起阴险之术,意欲取张献忠性命。

    当张献忠策马而逃之际,突然听见身后急促的呼喊声:“大王,注意后面利箭!”

    在此危急时刻,孙可望已经到了张献忠近旁,见左良玉搭剑欲射,连忙大声惊呼一声,提醒义父张献忠。

    孙可望原本是义军前锋,从树林旁撤回之后,向张献忠中军聚拢时,突然看见左良玉拔箭而出,瞄准正欲策马而走的张献忠,不禁惊得大叫一声。

    张献忠听罢孙可望惊呼,顿时连忙回头一看,见两只利箭已经呼啸而来,连忙低头连连躲避。

    不料,因躲闪不及,两支利箭,一支虽然擦肩而过,另一支却不偏不倚,射中张献忠背部。

    背部中箭的张献忠,仿佛被何物重击一般,顿时感觉头脑一片空白,身体突然失去平衡,突然向马下坠去。

    孙可望见张献忠危在旦夕,一边呼喊,一边奋力相救。

    孙可望擅长弓弩箭术,具有百步穿杨神功,回向左良玉射去一箭,挥刀劈了近旁毫无防备的张长贵,跃马上前护住摇摇欲坠的张献忠,与袁明清和李定国等一道,突出官军的重围,向不远处的树林方向,急匆匆飞奔而去。

    撤离南阳之后,张献忠领兵来到南召。

    张献忠兵败南阳,在南召疗伤半月,绕道南召西峡淅川,进入湖广郧县均州光化地界,历时近三个多月之后,于崇祯十一年三月来到谷城,将大营扎于盛康的山坡下。

    南阳损兵折将,张献忠痛心疾首,知其一意孤行,让义军蒙受不可估量的损失。

    这时的张献忠,还没有从失败的阴影中走出来,整天闷闷不乐,唉声叹气,以致影响了将士们的士气。

    谷城隶属湖广襄阳府,地处襄阳西北部,汉江中游西岸,武当山脉东南麓,南依荆山,西偎武当,东临汉水,南北二河夹县城东流汇入汉江,西北和西南三面群山环抱,地势西高东低。

    万历以来,谷城是义军主要活动区域。

    张献忠此前曾经多次带领义军,在谷城与朝廷官军周旋,对谷城十分熟悉。此次重返谷城,当有重回故地之感。

    三月的谷城,青山绿水,艳阳高照。

    道教圣地武当山,一峰擎天,众峰拱卫,白云缭绕,气势磅礴,巍峨雄伟,彰显着与生俱来的祥和静怡。

    素有“三峡”之称的南河,汇集山涧潺潺泉水,沿着山脚下弯弯曲曲的河流,慢慢向东流去。

    站在山坡上的张献忠,依然想着南阳兵败之事,无瑕欣赏眼前的瑰丽美景,即使稍一闭眼,已经过去的血腥厮杀场景,依然闪现在眼前。尤以那些受伤无助将士哀求的目光,张献忠一旦想起,就悲愤交加,泪流满面。

    “大王,南阳兵败,末将也是有责。此事已经过去数月,大王不必再自责。”刘威见张献忠,迎着微风,站在山坡上,茫然看着远方,走上前去轻声劝慰。

    张献忠回头看了看刘威,顿时泣不成声:“此前,刘将军多次规劝献忠,放弃突袭南阳,献忠竟然不听将军劝阻,刚愎自用,一意孤行,终于酿成不可收拾的局面。哎!还是献忠侥幸心理在作祟。侥幸心理,真是害人不浅啊!”

    刘威看了一眼张献忠,轻轻叹了一口气:“左良玉老谋深算,居然赶在前一天午后,匆匆回到南阳。如果左良玉迟回南阳一天,大王的谋划,就可以如期实现。”

    张献忠摘了一片树叶,轻轻拿在里,反反复复看了又看,抬眼看着远处半山腰的一座道观,脸上挂着无奈的神情:“献忠儿时,曾经听老辈儿人过,凡是都有定数。左良玉鬼使神差,提前回到南阳,献忠始料不及。看来,一定是上苍,不眷顾献忠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