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7章 放水祭祀

A+A-

    “皇上,都江堰就在前面呢!”孙可望策马来到銮舆旁,指着远处岷江河水流来的方向。

    孙可望担任前锋将领,护卫整个皇家倚仗人马,见张献忠銮舆前来,连忙禀报皇家倚仗行程。

    张献忠从沉思中回过神来,撩起御帘望向都江堰方向,凝神片刻之后,倚着銮舆轻声吟起诗来:“远望岷山千百里,江水滔滔流不尽;李氏父子劈蹊径,引来江水润蜀地。”

    汪兆麟见张献忠兴趣盎然,连忙击掌大声喝彩:“皇上出口成章,刚才所吟的,是一首绝妙的好诗呢!以微臣之见,这首七言诗,冠以都江堰抒怀。不知皇上意下如何?”

    身为大西皇帝的张献忠,居然会学着古人吟起诗来,汪兆麟猛然听罢,不觉惊喜不已,拍起张献忠的马屁。

    其实,张献忠可不是第一次吟诗,只是汪兆麟不曾得见罢了,故而显得夸张而已。

    “爱卿过誉,刚才那首诗,是朕随拈来的,爱卿不足挂齿!如果让行家里听了,岂不要笑掉大牙?爱卿还是不提这诗,为好啊!”张献忠展眉看了看汪兆麟,微笑着假意推托,心里却乐滋滋的,感觉汪兆麟的话,得心花怒放。

    至于那首诗,究竟水平怎么样,张献忠心里,倒是清清楚楚。

    汪兆麟知道张献忠的话,倒是一句推托之词,连忙接过话头,又奉承着张献忠:“皇上可是知道,自古以来,文人墨客留下来的诗词绝句,在当时倒是无人问津。随着年代久远,口口相传,赞美的人多了以后,就成了好诗或佳句。微臣以为,皇上刚才所吟的七言诗,也许将来就是一首佳句呢!那些后人对皇上的诗,顶礼膜拜,也就不足为奇!”

    “既然爱卿对那首诗,情有独钟,朕就遂了爱卿心愿,署名为都江堰抒怀吧!”张献忠倒是没有想那首诗,今后会流芳千古,却见汪兆麟得头头是道,不好拂了汪兆麟的颜面,连忙微笑着点了点头。

    汪兆麟见张献忠,欣然将那七言诗冠名,心里不禁甚感喜悦,连忙点头笑了笑:“微臣回京以后,将皇上那诗广为宣扬,何愁天下没有仰慕之人。”

    天空的云层,慢慢散去,太阳的光芒,洒在大地上。

    薄雾从江面散去之后,都江堰的恢弘尊容,已经呈现在眼前。

    张献忠站在古木参天,绿荫如盖,俯瞰都江堰全貌的玉垒山上,捋了捋胸前的胡须,环视着如梦如幻的景色,看着滋润天府之国的宏伟工程,心里涌起对李冰父子的崇敬之情。

    阳光下的青山绿水,仿佛像一幅美丽的画卷,流光溢彩,娇艳欲滴,疲惫的张献忠,神清气爽,心旷神怡。

    张献忠慢慢回过头来,看了看身旁的刘燕崔婉,以及太子健生和公主婉婧,又将目光投向汪兆麟:“汪爱卿,都江堰久负盛名,朕却对都江堰的来历,知之甚少,还望爱卿,点拨一二,也让皇儿长长见识!不知爱卿意下如何?”

    “皇上,脚下的,是都江堰玉垒山,右边的是内江,左边的是外江。内江之水,经右边的内江,流向川西平原,浇灌无垠的田畴物野,让荒芜的川西平原,地肥粮丰。左边的外江,用于调节岷江水,洪水季节,将多余的江水,排出内江,确保川西平原水旱从人。”

    “前面那条宽阔的大江,是从羗人所居的岷山,蜿蜒数百里而来的岷江。流淌在江里的水,是雪山的积雪融化而成。前面江里,高于水面的堤坝,是都江堰分洪坝,也是都江堰的鱼嘴工程。”

    汪兆麟看着眼前的江面,详解着都江堰的水流分布,以期将水利工程,讲得清清楚楚。

    张献忠一边听着汪兆麟的话,一边环视着眼前络绎不绝,前来观看放水仪式的乡民:“先人李冰父子,真是自古以来,无出其右的奇人,居然在千年之前,修建这座浩瀚的水利工程,其是千秋功业,当是不足为过的!今天,朕有幸前来都江堰观看放水节,真是千载难逢的缘!”

    汪兆麟连忙点了点头,看了看天空的太阳:“皇上得对!李冰父子的千秋伟业,像眼前的水利工程,将载入中华民族浩瀚史册,被后人世世代代所颂扬!”

    玉垒山前的牌坊,装扮得花团锦簇。

    牌坊前面,楠木搭起的看台,约有一丈八尺高,宽约八丈有余,一溜的盆景和鲜花,次第有序,姹紫嫣红。

    当张献忠与文武百官,在牌坊前坐定,放水节的时辰已经到来。

    此时此刻,岷江两岸的山坡上河坝里,来自四面八方的乡民,仿佛过节般,发出阵阵欢呼声。随之而来的,是震耳欲聋的鞭炮声。

    放水大典,由大西国右丞相严锡命主持。

    此前一日,严锡命等大臣,已经到郫县望从祠,祭祀望帝和丛帝。今天只等时辰一到,开始举行放水仪式。

    放水仪式,在人们的期待之中,隆重开始。

    祭祀的仪仗队伍,抬着祭品,以鼓乐为前导。

    主祭官严锡命,率众人出玉垒关,来到位于岷江东岸的二王庙,祭祀李冰父子。

    在严锡命朗诵迎神辞之后,随着鼓乐齐鸣,以及乡民的欢呼声,祭祀仪式进入放水程序。

    只见位于鱼嘴方向,人流蹿动。一群群身强力壮的堰工,**着上身,穿着裤衩,光着脚丫,沿着围堰的堤坝,慢慢向鱼嘴前的马槎,鱼贯走去。

    “皇上,这岷江的河水,从哪里而来?怎么这么清澈?臣妾想带健生,去江边看个究竟呢!”刘燕悄悄凑到张献忠耳边,看着眼前宽阔的岷江。

    张献忠看了看崔婉,转头看着身旁的刘燕:“眼前的岷江水,是岷山之巅,千年冰川融化的雪水,蜿蜒曲折,流经数百里而来。千里岷山,自古以来,森林密布,流来的岷江水,既寒冷又清澈,故而将岷江打扮得绿带一般。眼前还是初春时节,江水寒冷刺骨,皇后不必带健生去江边,以免健生偶感风寒。”

    张献忠正与刘燕话间,仪式主祭官严锡命一声令下,远处突然传来“轰轰轰”三声礼炮,随之而来的,又是鞭炮齐鸣,鼓乐喧天。

    张献忠向鱼嘴方向望去,站在杩槎旁身强力壮的堰工,先卸去压盘石和压盘木,将士埂挖至水面,拆去水面以上搪梁,砍断岭子木,再砍断盘杠结点竹线,拉倒撑子木和座兜。

    堰工与河滩上的人群,用力拉动绳索,栏挡江水的杩槎,纷纷解体倒下。原本挡住的江水,顷刻之间,奔涌而出。

    江里的杩槎,是将三根木棒的顶端,扎在一起,构成三角架。

    三脚架与签子、捶笆等材料,合在一起,填土之后,筑堤成坝,可以截断源源而来的岷江流水。

    “放水啦!放水啦!”健生站在刘燕身旁,摇着刘燕的右,指着滚滚而来的岷江水,兴奋地看了一眼张献忠。

    “皇后,健生这么高兴,是被眼前放水情形,迷住啦!”张献忠看了看太子健生,对身旁的刘燕和崔婉,连连颔首而笑。

    崔婉将婉婧转过身来,看向笑容满面的张献忠:“皇上,婧儿仿佛也喜欢眼前的美景呢!年纪虽。却东张西望的。皇上快看,婉婧正对皇上笑呢!”

    “爱妃,朕想抱抱婉婧,快将婉婧抱过来吧!”张献忠慢慢站起身来,看着不远处的崔婉。

    张献忠抱着不瞒周岁的婉婧,一股婴儿才有的奶香,突然扑面而来,熏得张献忠一个愣神。

    回望了一眼崔婉的张献忠,看着怀里的爱女婉婧,心里顿时升腾起,与身俱来的父爱和柔情。

    怀里的婉婧,仿佛懂得张献忠的心思,伶俐乖巧依偎在张献忠胸前,将目光投向滚滚而来的岷江水,突然“咯咯咯”笑出声来。

    张献忠将目光,从远处收了回来,看着婉婧粉嘟嘟的笑脸,又看了一眼俊俏可人的崔婉:“婉婧的摸样,像极了爱妃。真是有其母,必有其女啊!”

    崔婉看了看笑逐颜开的张献忠,巧笑嫣然理了理随风飘动的刘海:“皇上这么夸奖婉儿,真让婉儿,无所适从啊!”

    滚滚而来的岷江水,流到了宝瓶口,又沿着内江河道,向成都方向缓缓流去。

    一群“嘻嘻哈哈”的年轻人,跟着水流跑了过去,一边跑一边呐喊,不断用里的石头,向水流的最前端打去。

    在川西坝子,此举称为“打水头”。沿途的民众争先恐,舀“头水”的水祭神,以为可消灾祈福,求得神灵的庇佑,祈祷五谷丰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