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8章 慕名天彭
“皇上,可以趁眼前春暖花开,到位于灌县东北的彭县,泡泡温泉,看看牡丹花儿,欣赏如画的美景!”回到玉垒山下的大营,礼部尚书江鼎镇吴继善,提议移驾彭县,观赏彭县的牡丹花。
张献忠看了看身旁的汪兆麟,又看了一眼江鼎镇吴继善:“汪爱卿,听彭县的牡丹,已经繁花似锦,不知有没有这回事?”
前些年,张献忠数次途经洛阳,却无缘欣赏洛牡丹。
今天带着文武百官到都江堰,何不借这个会前往彭县,一睹花魁牡丹的艳丽风采,了却多年的心愿呢?
想到这里,张献忠仿佛感觉,娇艳欲滴的牡丹花,仿佛就在眼前。
“眼前正是百花盛开季节,想必丹景山的牡丹,也是悉数开了的。皇上如果想去看牡丹,微臣与文武百官,陪皇上去彭县吧!”汪兆麟也想看看花中之王,连忙提议张献忠,去彭县走上一遭。
张献忠听罢汪兆麟的话,喜得眉开眼笑:“难得有这个休闲,到彭县看看那里的风土人情,倒也无妨啊!”
汪兆麟见张献忠应允,连忙诺诺附和:“皇上圣明!待微臣吩咐下去,明天可以前往彭县。”
待汪兆麟匆匆离去,张献忠走到窗户旁,看着窗外的山山水水,心里的愉悦之感,顿时油然而生。
张献忠思绪,已经回到多年之前,想起定边柳树涧的亲人,想起初恋情人李嫣然,心里腾起一股惦念之情。
清晨,灌县通往彭县的驿道上,绵延十数里的皇家仪仗,正在缓慢而有序行进。
沿途不时有衣衫褴褛的乡民,停下脚步,驻足观望。离开玉垒山不久,薄雾慢慢散去,太阳出来了。沿途满眼的翠绿,似绿毯般,一望无际。
彭县位于成都平原,处于龙门山脉过渡带。
南部是一马平川,沃野千里的成都平原,北部是群山争拱,积雪堆银的龙门山地。
得天独厚的地理条件,以及恬静的自然格局,成就了彭县地域,独具魅力的瑰丽风光。
与山水相连的人文景观,目不暇接的流泉瀑布,峡谷栈道,以及奇花异草,装点着广袤的山山水水。
清晨的太阳越升越高,绵延的皇家仪仗,姗姗来到彭县丹景山脚下。
张献忠刚刚走下銮舆,汪兆麟严锡命等文武百官,跟在皇帝张献忠,皇后刘燕身后,沿着崎岖的山道,向坡上鱼贯而去。
站在远处望去,鱼贯前行的仪仗队伍,军旗猎猎,彩旗飘飘,鼓乐如雷,浩浩荡荡,威仪宏大之感,尽在眼前。
张献忠停下脚步,想起右丞相严锡命,也是久居四川的名士,怎么不趁这个会,看看严锡命的才学?
“朕虽然到四川,已经也快一年,却不知道彭县牡丹的由来。严爱卿可否告知诉朕,彭县牡丹之一二趣闻?”张献忠欣赏严锡命,却知道严锡命,学识渊博。
严锡命见张献忠,问起彭县牡丹,连忙打开话匣子:“皇上,彭县丹景山,位于四川西北方向,因境内山川形势奇异,文物古迹众多,素有‘古唐胜迹’,‘丹岳岱宗’和‘丹景第一’的美称!丹景山,为天彭牡丹发源地。自唐代伊始,丹景山大规模种植牡丹,宋代尤其在南宋时期,天彭牡丹特盛,并与河南洛阳牡丹,山东菏泽牡丹齐名。丹景山地处龙门山前沿,尤以牡丹文化,宗教文化和古彭蜀文化,著称于世!”
严锡命在大西国众臣中,被张献忠委任为内阁大学士兼右丞相,不是徒有虚名的等闲之辈,一旦讲起丹景山牡丹,头头是道。
“严爱卿竟然对彭县丹景山,了如指掌,尤其对丹景山牡丹,如数家珍,真是让朕刮目相看!爱卿快快伴在朕左右,当个观赏牡丹的向导吧!”张献忠虽然气喘吁吁,也饶有兴趣,笑了笑。
严锡命没有想到,刚才几句应景话,竟然得到张献忠首肯,不禁看了一眼身旁的汪兆麟,又看着张献忠的背影:“皇上过誉。微臣对彭县及其牡丹,只是略知一二。如果要问牡丹的事,非汪大人莫属!”
汪兆麟听罢严锡命的话,连忙展眉浅笑:“严大人学富五车,才高八斗,竟然这么的客套,让兆麟在皇上面前,也是无地自容啊!”
严锡命自命不凡,今天破天荒恭维汪兆麟。
汪兆麟感觉,似乎太阳从西边出来,连忙恭维严锡命,意在调侃严锡命而已。
素来趾高气扬的汪兆麟竟然,破天荒连连自谦,严锡命听罢不觉一惊:“汪大人这么的过谦,让锡命有些汗颜啊!”汪兆麟看了看严锡命,连忙谦逊地摇了摇头,将目光投向丹景山方向。
“两位爱卿不必为这事,再饶舌!趁眼前难得闲暇时光,跟在朕身后,尽情欣赏牡丹便是。”张献忠历来不喜欢部下饶舌,见汪兆麟与严锡命唠唠叨叨,不觉有了些许的嗔怒。
听罢张献忠略有嗔怒的话,汪兆麟严锡命对望一眼,双双看着张献忠的背影:“皇上,微臣已经知罪!”在严锡命眼里,虽然皇上赞许有佳,汪兆麟却是捉摸不透的人。初任大西国右相位的严锡命,感觉还是少为佳的好。
山上的薄雾,已经悄然散去。
午前的阳光,洒在蒿草浓密的山坡上。
丹景山漫山的牡丹花儿,仿佛天女散花般,已经呈现在眼前。
即使站在山下远望,丹景山仿佛层林尽染,是牡丹花的海洋。
那些耸立山坡的乔木,像一丛丛绿色的巨人,护卫着娇艳欲滴的牡丹。
“简直是废话一句!两位爱卿,快滚一边待着去,朕哪有那个闲工夫,与爱卿再磨嘴皮子!”张献忠两条浓眉拧在一起,心思已经放在欣赏牡丹上,期待尽早见到花中之王!
汪兆麟和严锡命,看着眼前的漫山美景,心里却有些闷闷不乐。
没想到,刚才笑容满面的张献忠,突然瞪起两眼,恨恨地训起两位大臣。
毕竟汪兆麟严锡命,是大西国的重臣,身为皇帝的张献忠,居然不给一点颜面,就有些挂不住脸面。
张献忠已经累得气喘吁吁,停下脚步看了看刘燕崔婉:“燕儿婉儿如果走累了,在后面慢慢走吧!”
刘燕和崔婉,在侍女搀扶下,跟在张献忠身后,慢慢走着,听罢张献忠叮嘱,连忙齐声笑了笑:“皇上不必挂念臣妾,臣妾可以登上山的。”
张献忠对刘燕和崔婉,轻轻地点了点头,连忙吩咐卫士,让太子健生到身旁来。
汗流浃背的健生,来到张献忠身旁:“大大,丹景山还很远吗?健生已经走不动啦!”健生蹲在张献忠身旁,擦着脸上的汗水。
“皇儿,前面不远处,是丹景山牡丹园。难道眼前一段道,皇儿不想走了吗?如果眼前的山道,皇儿也走不了,将来继承了大统,怎么能造福于民呢?”张献忠看着健生,不觉有些淡淡的失望。
想当初,张献忠十来岁,跟着大大张快,前往百里之外的定边城,贩卖红枣补贴家用。
而这时的健生,却吃不得半点苦。如果长此以往,将来怎么继承大统?
健生看着张献忠,扑闪着眼睛,似懂非懂:“父皇,儿臣记下父皇的话了!”健生慢慢站起身来,看着张献忠笑了笑。
张献忠抚着健生的脸颊,看着云雾缭绕的龙门山,心里蓦然腾起一丝的忧虑。
这种忧虑,其实在建立大西国之后,方才纭绕在张献忠的心头,这时却越发的强烈,无论如何也挥之不去。
大西国虽然诞生蜀地成都,眼前的局面是强敌环视。
既有前朝的散兵游勇,不断偷袭大西军,杀害大西地方官吏,又有李自成西进四川,在川北一带对大西国肆意骚扰,更有清廷铁骑,已经抵达河南诸地,不知道什么时候,就会抵达四川境地。
皇儿健生只有十岁多。如果将来有什么变故,年纪的健生,怎么应对那时的危局?
想到这里,张献忠迎着吹来的山风,两滴滚烫的清泪,沿着脸颊流下来。
张献忠虽然是七尺男儿,也是多愁善感的人,每每想起烦心事,易于伤感动情,尤其想到不远的将来,风雨缥缈的局面,情不自禁,唏嘘不已。
“父皇!父皇!父皇怎么这样?父皇,是皇儿,惹父皇生气了吗?”健生从来没有见过张献忠,在众目睽睽之下,竟然流下泪来,一时没有了主张。
张献忠拭去眼角的泪水,看着惊慌失措的健生:“父皇眼里吹进了沙粒,眼角故而有些不舒服,不知不觉,就流泪了。”
张献忠不愿让悲凉情绪,影响尚未成年的健生,有意掩饰心里的忧伤。
健生怎么知道张献忠心里的苦衷,连忙破涕为笑,轻轻点了点头:“父皇!皇儿知道啦!”
健生毕竟还是孩子,见父皇出缘由,就高兴地笑了起来。张献忠看了看懵懂的健生,不觉苦涩地摇了摇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