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2章 ?难题
这一日,签书判官厅公事崔宏看到宋慈又带着禇瑛和陈恒来到了衙门存放案卷的府库,他便悄悄地跟了过来,然后趁宋慈他们正查看案卷的时候,把司法参军冯雷叫到了外面。
“冯司法,这宋通判未经佟知州同意,就随便翻看案卷,这有些不合规矩呀!”崔宏。
“不合规矩?崔判官,宋大人乃本州通判,查看案卷也没有什么不合规矩的呀!”冯雷。
“可是他这样岂不是不给佟大人面子吗?”
“这”
“要是这案卷出现了遗失,或者把好好的已经结案的案卷弄得杂乱了,那岂不是给咱们添麻烦吗?”崔宏盯着冯雷道。
冯雷笑了笑道:“宋大人十分仔细,翻阅了哪些案卷,他都做了记录,而且他能够明察秋毫,看出我们之前所没有发现的问题,若能洗雪冤案,那岂不是好事。”
崔宏明白冯雷没有领会自己的意思,他板起了脸,不再理会于他,转身自己走进了案卷府库,想着要给佟廉正出口恶气,当然也是为了给自己报一报仇。
此时府库之中除了宋慈他们三人,还有几个文吏在内,所以崔宏进来的时候,宋慈他们只顾看案卷,并没有抬头看他。
崔宏先是笑了笑,然后道:“宋大人真是勤勉呀!”
宋慈听出是崔宏的声音,这才抬头看了他一眼,然后他继续看向案卷,“崔判官有何指教?”
“指教可不敢,下官只是觉得宋通判总是来到衙门,那通判廓舍的事情会不会耽误呀?”
“本官来此之前都会先安排好所有的事情,通判廓舍的事务就用不着崔判官操心了。”
“那是那是,只是下官担心这案卷这样翻来翻去,要是遗失了一些”
崔宏还没有完,陈恒和禇瑛便抬起头瞪眼瞧着他,吓得他不敢再下去。
而宋慈却只是笑了笑,然后拿起旁边的一份记录扔在了他面前的桌子上,道:“我翻看过的案卷都有哪些,以及分别都有多少页,那上面都有记录,崔判官如若不放心,可以再找冯司法原本的记录或是案卷对照一下。”
“宋通判多虑了,下官只是觉得宋大人刚从顺昌县回来不久,又这么辛苦地查看案卷,实在是太劳累了,下官是为宋大人的身体着想啊!”崔宏笑着道。
“多谢崔判官为本官着想,不过这些事情和将领们在战场上所经历的事情相比,实在是不算什么,这案卷府库应该是冯司法所管,崔判官如果真有心,那就应该先做好自己的事情。与其关心什么案卷会不会损毁遗失,还是想想以后复检的时候怎样才能查出真相,别再靠收受别人的贿赂来结案了!”宋慈完盯着崔宏。
宋慈的眼神和他刚才所的话把崔宏吓得满头大汗,让他不由自主地慢慢向后退去。
“是我多虑了!宋大人您还是查看案卷吧,哎哟!”崔宏退到门口的时候绊住了门槛,向后面摔了一跤,引得府库内外的人纷纷大笑。
崔宏起身拍了拍自己身上的土,然后对外面笑自己的衙役们怒目而视,那几个衙役这才赶快捂住了嘴,可等他灰溜溜地离开之后,他们便又笑了起来。
新任左丞相李宗勉来到福建路视察,想看看闽中叛乱平定之后的这几年这里恢复得怎么样,他的掌书记和两名文吏以及一些差役陪同他前来,另外朝廷还派了一名将校带着三十多个挑选出来的禁军士兵前来护卫。此时他的队伍走到了南剑州顺昌县仁寿的一条山间路上,突然,分别从两边的山坡上冲下来了五十多个衣衫褴褛的人,这些人大多赤空拳,只有几个人里拿了家伙,但也只是几根木棒。
这些人似乎根本就没有把李丞相和那些士兵放在眼里,直接冲向了替他们用驴车运行李的差役们。那些差役一看到那些凶神恶煞的人冲自己过来了,都赶快跑开躲了起来,于是行李中的许多干粮和财物就被那些贼人迅速地翻了出来,然后装进他们所带着的筐子里带走了。
那将校和他下的三十多个士兵都惊呆了,他们没想到这些毫无兵刃的贼人竟然敢如此大胆,敢来抢劫有正规军保护的堂堂宰相,因而一时竟愣在了原地,直到李宗勉斥责他们,他们才开始了行动。
左丞相李宗勉刚开始看到从山上冲下来的那些人时,也是吓了一跳,并且十分不解,等那些贼人开始抱着东西逃窜的时候,他才缓过了劲来。
“范将军!还不赶快追赶?”李宗勉冲那将校喊道。
范将军赶快带领下的士兵追了上去,可他们对本地并不熟悉,那些贼人在山上绕来绕去,士兵们始终没有抓到他们。好不容易跟上了他们,却发现自己面前的山坡上又出现了许多人。
范将军估计这山坡上的隐蔽处至少有好几百人埋伏在那里,可不仅仅只有下山抢劫的那五十多人,看着自己身边的三十多个士兵,范将军心里没了底气,赶紧带领着士兵们撤退。下山之后,他向李宗勉明了山上的情况。
“什么?这山上竟有几百个山贼!”李宗勉吃惊地。
“这还只是我看到的,恐怕还不止,丞相大人,咱们还是赶快到邻近的官府去吧!我怕他们会再冲下来,那个时候我们可就难以抵挡了!”范将军。
李宗勉叹了口气,似乎对范将军十分不满,但也无可奈何,只得先放弃那些被抢走的财物和干粮,赶快赶往了顺昌县衙门。他从顺昌县知县的口中得知,那些所谓的山贼其实多是附近的百姓,近来粮食欠收,他们因而聚成一伙,抢劫来往的行人。他发现靠顺昌县衙门的力量,根本不可能剿除那些山贼,因此便又起程前往了剑浦县,来到了南剑州的州城之中。
知州佟廉正提前便得知了左丞相李宗勉要来的消息,因此已经准备好要在城中最大的酒楼宴请宰相大人了,不过他还并不知道李宗勉一行人遭遇山贼的事情。
李宗勉带领一行人来了之后,觉得这么多人在如此豪华的酒楼中吃喝,实在是太过铺张,于是要求另换了一个中等档次的。宴席上,南剑州的所有官员都纷纷向李丞相敬酒,佟廉正则趁逐个向李丞相介绍他们。
等所有人都介绍完毕之后,李宗勉问道:“佟知州,你们南剑州的通判应该是叫宋慈吧?他怎么没有过来呀?”
佟廉正眼珠转了两转,然后微笑着道:“大人,这个下官有些不敢。”
“嗯?有什么不敢的?”
“那宋慈为人飞扬跋扈,因为自己有一点军功,根本就不把别人放在眼里,自从他来了之后,这南剑州就被他弄得乌烟瘴气。之前我听丞相大人要来,已经专门派人去请过他了,可他好像根本就不把大人您放在眼里,所以就没有过”
“什么?”李宗勉本来就带着火气,一听这话更是火冒三丈,不过他怀疑其中可能有内情,于是忍住没有发火,平复了一下自己的情绪之后,他对自己身边的掌书记道,“刘书记,你去把那个姓宋的通判叫过来,我倒要看看这个宋慈有多么地飞扬跋扈!”
刘书记走后,南剑州的许多官员都过来向李宗勉述对宋慈的怨言,只有司法参军冯雷坐在那里不言语,但也不敢发表不同意见。不过李宗勉听了半天,反而疑惑了起来,因为这些人的都是宋慈对他们无礼了,仗势欺人了什么的,没有一个人宋慈在公事上有什么过失。而李宗勉听这宋慈为官的时间并不长,他又如何能在这南剑州地方仗势欺人呢?
过了没多长时间,刘书记便将宋慈带了过来。宋慈来到丰凤楼,看到这么多官员在这里聚餐,便明白了是怎么回事了,不过他没有多想,便赶快向左丞相李宗勉行礼。
“宋某姗姗来迟,还请丞相大人恕罪。”宋慈拱道。
“宋通判,听你公务繁忙,连来见本相的时间都没有。”李宗勉板着脸道。
“回禀大人,下官当然有时间,只是不知道丞相大人前来,故而未曾及时来迎接。”
“嗯?”李宗勉扭头看了看佟廉正,然后又问宋慈,“宋通判,即使佟知州没有及时通知你,本相前来,你也应该有所耳闻吧?”
“回禀大人,下官这段时间忙于救灾之事,因而疏忽了其他事情,的确是不知道丞相大人前来之事。”
“救灾之事?什么救灾之事?”李宗勉问。
“顺昌县石溪村等地最近发生了洪灾,许多百姓生活困难,县衙反应迟缓,人又不足,所以下官才不得不前去督办。我向佟知州提出过开仓放粮的建议,但佟大人并没有同意。”宋慈。
听到宋慈自己不同意救济灾民,佟廉正有些担心起来,谨慎地看向李宗勉,却发现李宗勉满脸的火气,显然对宋慈刚才的话十分不满。
“顺昌县?你们难道不知道那顺昌县出了一伙盗匪吗?”李宗勉怒问。
佟廉正和宋慈听后都十分吃惊,宋慈忙问:“盗匪?敢问是何处出现了盗匪?”
李宗勉没有回答,而是看了看自己身旁的刘书记,于是刘书记赶快走上前道:“应该是在顺昌县仁寿的山间,幸亏当时我们的人多,即便如此,当时还是十分危险!我们先到了顺昌县衙,知县那些盗匪都是附近的百姓。”
宋慈显然也十分生气,道:“顺昌县衙门竟然隐瞒了此事!仁寿肯定也发生了灾害,只怕是救灾不及,才出了这样的事情!”
李宗勉显然对宋慈的话很不满,道:“你们身为南剑州的官员,岂能容这盗匪纵横山间?”
“丞相大人的是,此事是下官失察。”宋慈赶快躬身道。
李宗勉看了看宋慈,然后看着佟廉正道:“那你们准备怎么办?”
“这州里无有禁军,只有这少量的厢军,顺昌县也只有少量的土兵弓,剿匪恐怕会比较困难呀!不如从福州或者邵武军调来禁军,以解燃眉”
佟廉正的话还没有完,李宗勉似乎已经否决了他的意见,于是他又转向了宋慈。
“这样太慢了!宋通判你的意思呢?”李宗勉问。
“不知道当地的盗匪大概有多少人?”宋慈问。
“当时漫山遍野都有人,我们觉得至少要有好几百的贼人。”刘书记道。
宋慈想了一会儿,然后拱道:“李大人,我觉得那些贼人既然都是附近的百姓,那就不必过于忧虑,下官觉得可以从州里的厢军中挑选出能战之士,并且暂时抽调剑浦县和顺昌县的土兵弓,对他们集中加以训练,然后就以他们击破那些盗匪。”
李宗勉这才点了点头,又问:“那何人率领这些人前去剿灭盗匪呢?”
他没有等来回答,便扭头看向了自己旁边的范将军。
范将军赶快拱道:“李大人,末将是禁军的将领,这带领杂兵末将可是不擅长的。而且朝廷是派我来保护大人您的,并没有让我来剿灭什么盗匪呀。”
李宗勉十分不满地看了他一眼,然后扭头对佟廉正道:“佟大人,你身为一州之长,是不是你去比较合适呢?”
“啊?”佟廉正惊得满头是汗,赶快站起来拱道,“李大人,下官可从来没有带过兵呀!下官也并不是害怕,只是我觉得下官的安危是,这剿匪之事甚大。我听宋通判曾经协助过官军平叛,不如”佟廉正着看向了宋慈。
李宗勉于是又扭头看向宋慈,问道:“宋通判,当真有此事?”
宋慈拱道:“下官确实参与过平定三峒煽乱和闽中盐贩叛乱,不过也是勉强为之,既然没有其他人选,那就由在下来解决此次盗匪之事吧。”
“好!那此事就交给宋通判了!”李宗勉。
注:
李宗勉:字强父,杭州富阳古城(今常安乡)人。端平元年(234年),宋与蒙古方谋联合灭金,李宗勉以为国力虚弱,士卒未精锐,资粮未充衍,器械未犀利,城壁未缮修,不宜仓猝行事。主张先治于内,慎边防,裕财用,壮国势,然后出师汴洛。二年,蒙古军分兵三路,大举南侵。李宗勉建议力保襄州(今属湖北),以为江陵屏障,据长江之险以固守。后官拜左丞相兼枢密使。虽身居台辅,而家类贫士,时人誉之为“公清之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