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4章 ?生计
李宗勉带着刘书记等人来到了通判廓舍,却被告知宋慈并没有回来,此时仍然在顺昌县,于是李丞相便又带人立即前往了顺昌县,想看看宋慈到底想要干什么。
在顺昌县主簿的带领下,李宗勉见到了正在石溪带着差役们帮助百姓修整田地的宋慈。李宗勉本来想立刻质问宋慈,但当他看到他们忙碌的场景之后,便决定等一等再。
“大人,我去把那宋慈叫过来吧?”刘书记问。
“不,咱们还是等一会儿吧。”李宗勉。
于是顺昌县的主簿赶快让人搬来了一把椅子,让李丞相坐下等候。过了一会儿之后,陈恒突然发现了坐在田边高处的李宗勉,于是赶快告诉了宋慈,宋慈让陈恒继续带领差役们协助百姓,自己赶快来到了李宗勉的身边。
“下官不知丞相大人到来,请大人恕罪。”宋慈拱道。
李宗勉原本带着一肚子的火,本打算上来就先斥责他几句,但现在看到宋慈身上的灰尘和脚上的泥土,火气便消去了一半,有些张不开嘴了,他想了一会儿之后,笑着道:“看来宋通判的传言不虚呀,没想到你一战便将那些盗匪击溃,并且还抄了他们的老巢。”
“多谢李大人信任宋某,宋某才能旗开得胜。”
“不过我听你把抓到的那些盗匪全都释放了?”
“匪首和抢夺大人财物的匪徒已经被当场处斩,其他人则都予以释放。”
“哼!你这么做是什么意思?”
“丞相大人息怒。其实洪水过后,下官便得知仁寿也受了灾,只是没想到那里的灾害会如此严重。战后我去探查过了,那些加入盗匪的人几乎全都是仁寿附近山村里的百姓,他们是实在没有粮食吃了,才不得不出来跟随了那些奸恶之徒,如果将他们全都按照强盗罪论处,只怕那些村子里就没有男劳力了。”
李宗勉觉得宋慈的有理,但显然他还没有消气,于是又问道:“听你假冒我的名义开仓放粮?可有此事?”
“回禀大人,确有此事。”
李宗勉的脸上立刻又充满了怒气,但他并没有立刻发作,而只是怒视着宋慈,显然是在等着宋慈作出解释。
宋慈看了看李宗勉,然后不慌不忙地道:“李大人,石溪和仁寿等地受灾严重,如果不开仓放粮,必然会有许多百姓饿死,甚至可能会再发生暴乱,因此下官才不得不如此。”
“你要开仓放粮,也应该先挣得佟知州的同意,怎么能冒用本相的名义呢?”李宗勉显然对此十分不满,瞪着眼睛质问道。
“大人,洪灾刚刚发生后,我就来过石溪,考查之后,下官便立即向佟大人提出了开仓放粮的建议,之后还多次提出过,但都被佟大人拒绝了,所以下官才不得不出此下策。不过下官用丞相大人之名开仓放粮,乃是为大人在百姓之中获取了恩德。”
“嗯?为我获取恩德?此话从何起?”
“大人如若不信,可与下官一共前往仁寿,大人一看便知。”
“好,我倒要看看你的葫芦到底卖的是什么药!”
于是李宗勉便带着刘书记等一行人跟着宋慈来到了顺昌县的仁寿,并且去到了那些山间的村子里面。当他看到村民们一个个面黄肌瘦的样子,便已经有些吃惊了,当他又看到那些皮包骨头准备要下葬的尸体时,更是感到震惊不已。之前他去石溪找宋慈的时候,那里村民受灾的状况已经让他有所触动,如今又看到如此的惨状,更是惊得不出话来了。
不过幸好官府已经开仓放粮,村民们得到了求助,顺昌县的知县正在此地带着衙役帮助村民们恢复耕作,但许多田地被洪水毁坏严重,恢复起来并不是那么容易。石溪的事情干完之后,明天宋慈也准备带领差役来这里帮忙。知县看到李丞相之后便赶快过来行礼,李丞相交待了几句便跟着宋慈继续往前走,来到了幸存的村民们正在在劳作的地方。
“宋大人,是宋大人来了!”有村民看到了宋慈,于是便招集其他幸亏的村民过来向宋慈行礼。
“多谢宋大人救我们的命!”村民们纷纷喊道。
“你们不必谢我,是李丞相同意开仓放粮,我才能带着粮食和种子过来。”宋慈着把李宗勉请到了前面来。
“李大人,多谢您活命之恩!”村民们都流着泪跪了下来,不断地磕头。
看到村民们如此感激自己,李宗勉心里十分过意不去,于是赶快道:“诸位快快请起,快快请起!”
李宗勉让差役们去把村民们扶起,然后有些激动地道:“洪灾过后,本该尽早开仓放粮,拖至今日,乃是官府之失!不过幸好宋通判雷厉风行,才使得现在还不算太糟,诸位赶快回去耕作吧,尽量不要误了农时。”
“多谢丞相大人,李大人之恩,我们永世不忘!”村民们完便都回到田地里去了。
不过还是有人跑到村子里告诉了其他幸存的人李丞相到来的消息,因此李宗勉和宋慈一走到民户集中一点的地方,便有村民扶老携幼出来下跪,感谢李丞相的恩情。
回去的时候,李宗勉仍然感慨不已。他从临安出发的时候,便听浙右发生了饥荒,不过那里毕竟离行在临安并不太远,位处富裕之地,又离苏州、湖州不远,因此他并不担心,倒是如今这里的灾情让他仍旧有些忧虑。于是他们到一处客栈歇息之时,李宗勉让刘书记把宋慈请了过来。
“李大人。”宋慈进来后拱道。
“宋通判,请坐吧。”李宗勉指着对面的椅子道。
“李大人叫宋某来,一定是有重要的事情要商量吧?”
“不错,宋通判,石溪那里应该不会有什么问题了,不过仁寿这边我还是有些不放心。开仓放粮,可解一时之危,长期的话还得靠恢复耕作,不过我看那里的田地没有几个月时间恐怕是恢复不到受灾之前了。”
“李大人的极是,即使这次恢复了耕作,也免不了会再遇到灾害,因此我这些天一直在思考对策。”
“噢?那宋通判可想出应对的办法了?”
“大人,山中的这些村民光靠耕田为生,收入实在是太过单薄,我观这仁寿的山间生有大量的毛竹,便想到不如就让村民们学习编织之术!”
“编织之术?”
“对!如今山上的竹笋已经差不多让村民们拔光了,我准备聘请擅长培育毛竹和编织的匠人来教授村民们,除了箩筐等实用之物,还可以制作一些花样,这样多了一项营生,收入便可增加。有了余钱,若再遇荒年,也可从他处购得粮食,安稳度过难关。”
在之前从仁寿经过的时候,以及这次去往仁寿的路上,李宗勉已经在路途中看到了那漫山遍野的毛竹,经宋慈这么一,他立刻觉得此策可行。
这时,宋慈又道:“而且我还发现仁寿周围的溪水中鱼虾重多,现在已经有许多人在溪水中捕鱼为生了,如果恢复耕作的进程缓慢,或者再有灾害发生,我便让村民们都学习捕鱼之术,先以此度过荒年”
李宗勉听得津津有味,之后他又问了一些救灾的细节,宋慈回答后他才放心了下来,这才让宋慈离去。
第二天李宗勉并没有回州城去,他想亲眼看看宋慈是不是真的像他自己的那样去做,于是便又来到了仁寿。此时宋慈已经开始让请来的匠人向村民们传授编织竹子的方法和要领了,原来宋慈并没有把粮食一下子全都发到百姓的中,开始只是发放了一部分,以解燃眉之急。按照他的计划,之后积极播种耕作,使田地恢复生产的民户才能再获得一部分的救济粮,最后一部分则必须学会培育和编织竹子的技艺后,才能够获取。由于许多民户的男人都下地去了,于是民户中的女人们便都出来学习培育和编织竹子的技艺了。
李宗勉看到宋慈到做到,众多村子都开始恢复了生,这才彻底放心了下来,然后返回了州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