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6章 ?举荐
嘉定十五年,公元222年9月日,宋宁宗赵扩在福宁殿去世,结束了长达三十年的统治,终年五十七岁。赵扩病危时被立为皇子的赵昀继位,后世称宋理宗。
此时,刚刚登基还不到二十岁的皇帝赵昀在福宁殿坐定,他右侧的帐幔后面似乎站着一个人,只听皇帝道:“如今朕虽然已经登基,但天下还不安定,今天让你过来,是因为眼下还有一件事情需要你们去办”
可还没等皇帝完,帐幔后面的人便道:“皇上,您所担心的事情史大人早就已经安排好了,而且史大人还告诉过我,我们以后只听他的吩咐就可以了。”
那人完笑了两声,然后便从后门离去了。皇帝显然十分不悦,只见他看着自己面前案几上的龙头镇纸,似乎陷入了沉思。
第二天,皇帝赵昀来到了皇宫的勤政殿,竟发现有一些奏章送到了自己的案头,他赶快坐在椅子上,拿起了一份奏折。这时,跟随他过来的大太监王宏恩走到了案几旁边,微笑着看着他,似乎在等候着皇帝的吩咐。
赵昀赶快掩饰住自己内心的喜悦,迅速放下上的奏折,并且脸上显出颇为吃惊的表情,道:“朕不是了让史卿家多替朕看奏折吗?怎么还是有这么多的奏折送过来呢?”
大太监王宏恩看了看皇帝的样子,然后笑着道:“史大人平日的事务实在太过繁忙,这些奏折里面的都是一些事,史大人想让官家尽早开始理政,所以就特意让人送过来了。”
赵昀明白呈上来的这些奏折史弥远全都已经看过了,心中十分不悦,但他还是抬头对王宏恩笑了笑,然后道:“史卿家真是费心了,明日朝堂上朕要好好地赏赐他。”
赵昀看了几个奏折之后,感觉十分乏味,因为这些奏折果然都是一些不值一提的事,完全没必须上奏到朝廷来,直到他看到了其中的一份奏折,才终于又提起了兴趣。
赵昀抬起眼睑,皱起了眉头,似乎在回想着什么,突然他问起了旁边的王宏恩:“朕之前还在绍兴的时候,听过一个叫宋慈的人的传闻,他曾率领几百乡兵平定了三峒煽乱,而且还帮助官军平定了闽中叛乱,不知奏折中的这个宋慈是不是就是那个人呢?”
王宏恩笑了笑道:“这个的实在是不知道,不过既然是传闻,那必然有假,官家万不可轻信。”
皇帝点了点头,但他似乎还在回想着之前所听到过的事情,只见他用指使劲捏着案几上放着的龙形镇纸的龙头,嘴角慢慢地显出了笑容。
大殿之外,连净贤慌慌张张地跑了过来,但他站在门口犹豫着要不要进去。他之前去附近的州县朝廷了调查,发现浙右的饥荒比想象之中要严重得多,但朝廷似乎还没有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犹豫再三之后,连净贤还是请求通报,然后走进了勤政殿中,来到了皇帝赵昀的面前。
“皇上,臣有要事禀告!”连净贤进到勤政殿后立马跪下道。
“连卿家起来话吧。”皇帝。
“是。”
赵昀没有立刻询问连净贤,而是先对身旁的大太监王宏恩道:“你先退下吧,我与连卿家有事情要商量一下。”
王宏恩赶快躬身道:“官家身边怎么能没有一个使唤的人呢?的还是在殿侧等候吧。”他完便从皇帝身边离开,站到了勤政殿的侧面。
赵昀有些不悦,但并没有再什么。
“连卿家,到底是出了什么事?”皇帝问道。。
“浙右发生了饥荒,陛下可曾知晓?”连净贤道。
“这我当然知道了,朕早就和史卿家商量过此事,之前已经诏令各州县开仓放粮,赈济百姓了。”
“可臣却听饥荒仍在继续,许多地方已经饿死了不少人了!”
“什么?”赵昀似乎十分震惊,“竟然有此事?”
“此事千真万确,臣已经前后两次派人去探查过了!”
皇帝起身在案几后面踱步,似乎正在思考着对策。
连净贤抬头看了看皇帝,然后又道:“皇上,发生饥荒之地临近行在,这实在有损官家之颜面!如果不赶快解决此事,造成了民乱,那事情就更不好看了!请皇上尽早决断,以维护官家之威严。”
赵昀停止了踱步,扭头问他:“可是朕已经下诏开仓放粮,并且让各州县抓紧控制灾情了,还能有什么可行之策吗?”
连净贤想了一会儿之后道:“臣以为应该赶快派一名有能力的大臣前往灾区,督促当地抓紧救灾。”
“连卿家可有合适的人选?”
连净贤又想了一会儿道:“臣以为司农卿赵大人或者少卿王大人均可堪此任!”
可赵昀当皇帝之前便了解过这朝廷里面的大臣,知道这两个人都和史弥远走得比较近,因而他听了连净贤的举荐后十分不悦,但他看出连净贤似乎并不了解这两个人背后的关系,确实是急于解决饥荒之事才举荐了这两个人,于是皇帝想了一会儿之后道:“连卿家,你先回去吧,朕要自己想一想这件事情。”
“臣遵旨!”
连净贤走后不久,左丞相李宗勉便过来了。他之前刚从福建路回来便有人向他禀报,浙右的饥荒已经饿死了不少人了,这让他大吃一惊,于是他立即派人前往了自己的家乡,发现当地的情况比自己想象的要严重得多,他得知后内心十分焦急,于是就赶快来面见皇帝。
李宗勉之前刚刚从福建路回到临安,便正好赶上先帝驾崩,新帝登基,他明白这其中一定是史弥远在搞鬼,但史弥远把持朝政,又有太后撑腰,自己实在无能为力,只能听之任之。正因为新皇帝是史弥远扶上来的,所以他对赵昀有些不放心,不过政权交接已成定局,自己又不愿意去找史弥远商量事情,那么自己家乡如今的饥荒,不来求助于新帝,又能去找谁呢?
“官家,左丞相李宗勉求见!”大太监王宏恩道。
“噢!”皇帝赵昀直起身子,而且屁股已经离开了椅子,差点就站了起来,但他意识到自己不应该这样表现,于是赶快又坐回了椅子上,然后不紧不慢地道:“李丞相前来,又会有何事呢?让他进来吧。”
“是!”
李宗勉进来后也是立刻跪下来道:“圣上,浙右饥荒如此严重,万万不可再拖延下去,必须想其他的办法了!”
赵昀叹了口气道:“刚才吏部侍郎连净贤也向朕起了这件事情,不过之前朕已经下令各州县开仓放粮,控制灾情了,可如今却收效甚微,他建议朕派一名大臣前去督促赈灾,可这人选却没能确定下来。”
“嗯,连侍郎的建议很好,圣上想要派什么人去?”
赵昀看了看旁边的王宏恩,然后脸上显出为难的表情,道:“朕刚刚登基,对朝臣还不是十分熟悉,连卿家推荐了司农卿赵演,李卿家觉得如何?”
李宗勉注意到了赵昀刚才的眼神,明白了皇帝的忧虑,于是他扭头盯着大太监王宏恩道:“皇上现在要与我谈论重要的事情,王公公是不是回避一下比较好呢?”
王宏恩看着李宗勉的眼神,心里突然有些害怕,虽然自己的后台很硬,但李宗勉毕竟是左丞相,自己不能不给人家面子,于是他赶快笑着道:“的是怕官家会有吩咐,所以”
“朕若有事,自会派人去叫你,王卿家这些天太劳累了,还是先休息一会儿吧。”赵昀微笑着道。
“的不累,我还是站在殿侧等候”
“皇上要和我商量大事,难道王公公也要参与不成?还是准备听了之后,再去向谁禀报?”李宗勉提高了声调质问道。
“啊?哪有此事?的退下便是。”王宏恩完便赶快转过身去,十分不情愿地向勤政殿外走去。
他脸上的笑容瞬间消失不见了,走到门口的时候,他又回头看了一眼,却看到皇帝和李宗勉都在扭头看向着他,于是只好赶快离去了。
赵昀此时扭头看向李宗勉,他明白这李宗勉虽然并不明着与史弥远作对,但肯定对史弥远十分不满,于是想到若能将此人与之前来的连净贤培养成自己的心腹,那自己岂不是获得了左膀右臂?
“李卿家,你可有什么好的人选吗?”赵昀看王宏恩已经走了出去,便赶快问道。
“圣上,臣心中有一个人选,不过此人并不是什么朝廷重臣,只是臣在福建路巡视时所遇到的,不知道圣上敢不敢用。”李宗勉。
赵昀知道朝廷里面的这些大臣多是史弥远的党羽,所以李宗勉的话正合皇帝之意。
“李卿家敢于推荐,朕又如何不敢用呢?李卿家只管来!”赵昀赶快道。
“此人乃是南剑州通判宋慈。此前南剑州顺昌县由于洪水灾害,也发生了饥荒,而他处置妥当,并且考虑得十分周全,臣以为如果想要迅速解决浙右的灾荒,恐怕没有比他更合适的人选了,不过此人官位较低,不知圣上是否肯破格提拔。”
皇帝听后心中喜悦,但却皱起了眉头,只见他犹豫了一会儿之后,默默地拿出了他之前看过的两个奏折,一个正是佟廉正弹劾宋慈的奏疏,另一个则是刑部尚书韦怀德举报宋慈乱用官粮的奏疏。
注:
宋宁宗赵扩:宋朝南渡后第四位皇帝。绍熙五年(94年),被立为太子。不久,宋光宗被逼退位,赵扩在韩侂胄、赵汝愚等大臣的拥戴下继位,改年号为“庆元”。
宋宁宗即位后,任用赵汝愚和韩侂胄为相,赵、韩两派斗争激烈。庆元元年(95年),宁宗罢免了赵汝愚,韩党专权。次年又定理学为伪学,禁止赵汝愚、朱熹等人担任官职,并禁止理学门人参加科举,即“庆元党禁”。嘉泰四年(204年),宁宗追封岳飞为鄂王,两年后削去秦桧封爵,打击了投降派。开禧二年(206年),宰相韩侂胄伐金,不胜,被迫签订嘉定和议。嘉定十七年(224年)9月日,宋宁宗在临安宫中的福宁殿去世,共在位30年,葬绍兴府永茂陵。
2福宁殿:北宋皇宫中的一座宫殿,为寝宫,南宋在迁于临安之后,于临安重建了福宁殿。福宁殿是皇帝的寝殿,属于正寝,作为寝宫和用膳之地,为宋代皇帝的内廷。一般皇帝会在天亮前两个时从福宁殿起床,整理装束,准备处理国家政事,另外,皇帝也会在这里紧急接待大臣。
3宋理宗赵昀:宋朝南渡后第五位皇帝,本是宋太祖赵匡胤十世孙,赵德昭九世孙。原名赵与莒,绍兴府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嘉定十五年(222年),被立为宋宁宗弟沂王嗣子,赐名贵诚。嘉定十七年(224年),在宁宗病危时被仓促立为宁宗皇子,赐名昀。宋宁宗死后,赵昀被权臣史弥远拥立为帝。
绍定六年(233年),史弥远死后,赵昀才开始亲政。他亲政之初立志中兴,采取罢黜史党、亲擢台谏、澄清吏治、整顿财政等改革措施,史称“端平更化”。端平元年(234年),派兵联蒙灭金,同年出兵收复三京,但以失败告终。次年(235年)蒙古大汗窝阔台以宋朝背约为由,全面侵宋,持续四十多年的宋蒙战争爆发。晚年赵昀又沉湎于醉生梦死的荒淫生活中,朝政相继落入丁大全、贾似道等奸相之,国势急衰。景定五年(264年),赵昀在临安去世,在位四十一年,仅次于仁宗,享年六十岁。
4勤政殿:南宋皇帝的又一寝殿,皇帝会在这里办理一些公务。南宋的宫室最初较为简易,认为汴京之制侈而不可为训。偏安日久,南宋王朝日渐耽于歌舞升平的生活,遂不断修葺、增建了许多宫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