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逐鹿乱世群英谱 一 关东联军讨董卓天下大势 1 酸枣会盟

A+A-

    诗曰:

    汉末世纷乱,纲常看隳亡。

    黄巾遍地起,外戚斗权宦。

    何进愚杀身,董卓凶擅权。

    关东集盟军,讨董战火燃。

    曹操初受挫,孙坚勇堪赞。

    巨憝犹未除,诸侯忽内乱。

    吕布性翻覆,王允计连环。

    蓟州幽燕地,袁绍公孙瓒。

    界桥弱胜强,麴义功殊难。

    徐益荆兖青,一一豪杰占。

    中原方逐鹿,孙策霸江南。

    第一章天下大势

    酸枣会盟

    “汉室不幸,王纲失尊,帝权失控,可恨贼臣,趁祸乱天下,上迄皇帝,下至黎民,无不受其毒害!我等忠臣爱国之士,谁不惧怕国家社稷由此颠覆?汉朝天下由此沦丧?!

    “渤海太守袁绍等,决计高举义旗,纠合义兵,共赴国难,同讨董贼!凡我同盟者,必将齐心协力,尽臣子之本分,扬做人之气节,粉身碎骨,在所不辞!倘有违背此誓言者,天夺其魂,断子绝孙!祈请天地神灵,列祖列宗在天之灵明鉴!”

    洪亮庄重的声音,在辽阔的空间回荡。宣读誓词者,身高八尺(合今4),状貌魁梧,浓眉大眼,他声如洪钟,真情流露,越读越激动,以致读到最后几句,语调哽咽,热泪盈眶。

    那辞气慷慨的誓言,听得在场的关东诸侯人人热血沸腾。无论是将帅还是兵士,皆血脉偾张,陡升同仇敌忾之心。宽阔的野地上一片一片肃静,没有人发出声音,只有那朔风刮着旗帜猎猎作响,偶尔有几匹战马打着响鼻。数万人齐刷刷地抬头望着土坛上的将军臧洪。

    这是汉先帝初平元年,公元90年正月初十。地点在酸枣(今河南新乡市延津县)。

    东汉末年,社会矛盾激化,天下一片动荡,爆发了中国历史上第二次巨大规模的农民大起义—一黄巾起义。

    乱世最多草头王,地方豪强纷纷成立私人武装,趁镇压黄巾之,扩大地盘,壮大力量,许多后来的风云人物就由此脱颖而出。

    在上层统治者之中,士林党,朝官集团与宦官势力,争权夺利,越变越厉,演变成一场血肉相搏的对阵。

    大将军何进杀了上军校尉(禁军总司令)大太监蹇硕,夺了禁军的全部指挥权。又听从司隶校尉袁绍之计,召外镇军马兵临京畿,目的是威胁与自己意见相左的亲妹妹何太后,准备尽诛宦官。但未等兵到,即被张让为首的大太监十常侍抢先下杀害。袁绍麾军大杀宦官,王宫一片混乱,张让等裹挟少帝刘辩出逃,被朝官军队追杀,大多死于半途。

    并州刺史董卓乘进京,奉还少帝,从此朝政大权被他掌控。董卓野心勃发,露出狰狞面目,连下重,先翦除他的前任并州刺史被何进调入京城任执金吾的实力派丁原,策反其部下猛将吕布,杀害了丁原。然后吞并了丁原与何进的部曲,于是势力大炽。

    接着鸩杀何太后,废去汉少帝,擅立陈留王刘协为皇帝。刘协时年九岁,史称汉献帝。

    董卓借皇帝名义拜自己为相国,登上了这个从汉初肖何作过后,便已经空置数百年再无人敢就的高位。上朝不用报名,见了天子也不拜,天天配着长剑,出入朝堂,予杀予夺不可一世。

    群臣百官被他赫赫威势笼罩,高压之下,有的俯首帖耳,做了“顺臣”,有的助纣为虐,成为一党,更有不少英挺之士,纷纷逃出洛阳,以待时变。

    东郡太守桥瑁,是故太尉桥玄的族子,有志讨伐董卓,但恐势单力薄,就写了一封密信,假托是京师三公的谕,内容寥寥数句:

    “目前董贼逼迫甚紧,度日如年,无法自救,期盼义兵,解救国难!”

    誊抄多份,发往各州郡。于是天下豪杰纷纷响应。反董的火种已经遍布天下,东郡太守桥瑁就成了这个点火的人。却逃出洛阳的官员中,有一位名叫曹操的豪杰。乃沛国谯县(安徽亳州)人,少时便天资聪明,敏狡黠。

    他青年时志在做一个清正的能吏。故在任洛阳北部尉及济南相等职时,敢于不畏强豪,令行禁止,除暴安良,罢贪讦奸,赢得了士林赞誉,形象大佳。

    年,朝廷成立西园新军,征曹操为八尉之一的典军校尉,他从此走上领军从政道路。

    曹操拒绝了与董卓合作,于中平六年(9年)末,在陈留已吾(河南宁陵西南),拉起了一支5000人的队伍。他是第一个公开起兵讨董的一镇将领。

    一个月后,四方州郡纷纷响应起兵,一个松散的军事联盟宣告成立了。

    因为这些武装都在崤山、函谷关以东,故称关东联军。有几位驻扎邻近的将领,想举行一次会盟仪式,以表郑重其事协调行动。便各自领兵,聚集在酸枣。计有:兖州刺史刘岱,陈留太守张邈,广陵太守张超,东郡太守桥瑁,山阳太守袁遗,以及骁骑校尉曹操六家。

    此时,逃出洛阳的袁绍在渤海,他的弟弟袁术在鲁阳,冀州牧韩馥驻邺县,还有济北相鲍信,豫州刺史孔伷皆是反对董卓的。但这些参加者都缺席未来,这样,名义上便是十一路诸候。鉴于袁绍名气最大,众人公推他为盟主。

    酸枣大营,按金木水火土五方遍插旌旗,中间竖着白旄黄钺,数万兵马排阵而列,颇有几分威势。

    正式盟誓时间已到,几番战鼓响过,几镇诸侯却没有一个肯自告奋勇,走上台去主持盟会的。他们心里都害怕,董卓势大军强,自己要是贸然出头,就成了董卓要打击的首个目标。于是,你推我让,貌似谦逊,实是胆怯,不敢任事。曹操见此情形,心中有气,跃跃欲试,恨不得一步跨上盟坛。但他很有自知之明,本人在这群首领中,只是个骁骑校尉(骑兵师长),还是董卓封的,官卑职微,权威不够。更主要的是,自己出生宦官家庭,被那些自命清高的士大夫看不起,缺少拥虿基础。

    本来应该由盟主袁绍亲自来主盟的,但他却有不出的苦衷,不能前来。

    此时,有一个身影,忽然引起曹操注意。那就是广陵(扬州)功曹臧洪。

    他是故匈奴中郎将臧宏之子,曾举孝廉而弃官隐家,被广陵太守张超任为功曹。连日来,臧洪风尘仆仆往来于州郡之间,游联络。本郡太守张超,就是他劝服起兵的。接着,又先后成功地动、拉拢刘岱和孔伷加入联盟。

    今日局势之形成,臧洪可谓功不可没。既然一线长官都不肯出头,退而求其次,他也勉强可以主盟。

    曹操语带不满地道:

    “诸位大人谦让太过!既然都不肯僭越,我看子源可以担当此事,先生于结盟出力甚多,何不由他代盟主宣读盟词?”

    诸侯见有人揽事,乐得应允,纷纷点头同意。臧洪也不推辞,慨然应道:

    “主盟只是大会司仪而已,诸位上官为何如此推脱?也罢,我就勉为其难吧!”言讫就一跃登上土坛。

    于是便出现开头一幕。

    曹操等五人随臧洪相继登上盟坛,各自将祭台上大盂中的牛血涂在嘴上,即为“歃血为盟”。

    誓盟已罢,众人相拥进了军帐,一一入座。帐中已案几齐列,菜肴飘香,大家举杯相邀,高高兴兴喝起酒来。

    酒过数巡,坐在末席的曹操,见众人只是叙旧议情,乱扯陈谷子、烂芝麻的事,忍耐不住,便起身道:

    “诸君,今日会盟于此,便当共议军情,速定剿贼方略,不可耽误了大好时呀!”

    豫州刺史孔伷笑道:

    “孟德何其性急!今日乃是吉日,庆贺我等相聚,只叙友情,不谈军情。昔日光武帝百战沙场,也厌烦战事,何况我等这些凡夫俗臣?来来,且宽心饮酒吧!”

    “是啊!公绪此言甚是。”

    接话的是袁绍堂兄,山阳太守袁遗。

    “当下正是新年佳节,家家皆望喜庆,人人都盼平安。一旦开战,百姓即刻就要遭殃了!姑且过了年再吧。”

    曹操胀红了脸,正要反驳,臧洪也听不下去,严肃地:

    “伯业公此言似不妥,关东联军之目的就是为讨国贼,怎可因新年而延误进军?下官倒以为,董卓在京城必定大肆挥霍,一心过年,不作战备,正是我军进击的好会!”

    “臧子元只知其一,不知其二,”又有人搭上话头,

    曹操见是自己的旧友陈郡太守张邈,心想他赈穷救急,素有贤名,和自己会意见一致吧?不料越听越心凉。

    “董贼凶而奸诈,自知天下人都恨不得食其肉,而寝其皮,岂能不预做打算?他必令劲军扼守进京关隘,防备我等。如今关东联军虽有20万众,皆非锐卒,而关西董军虽只0万,却都是虎狼之师,以犬羊之众入狮虎之群,贸然进击,何来胜算?”

    曹操急了,语气也冲冲的呛人:

    “照孟卓兄这么,我等众人就在这里高谈阔论,慢慢观望,坐等董贼被美食噎死,被美酒灌死,抑或被天雷殛死吗?”

    张邈脸色一红,没想到老朋友也这么不给面子,心中有些不快。张邈青年时有侠义之风,不惜散财助穷人,人多从之。曹操逃亡陈留,他不避风险,支持他在自己郡辖内招兵买马,又谴本郡首富卫兹资助之。

    “孟德老弟心系汉室,一腔热血,直欲喷洒而出,在座诸君都是十分钦敬!然而天下之事,欲速则不达,谋疏而成少,我的意思是再等些时日,俟四海州郡尽皆起兵,以2州之力,对抗董贼司隶一州,必能灭了他的”

    “尽皆起兵?可能吗?那是何年何月?”曹操依然咄咄逼人。

    广陵太守张超是张邈之弟,亦是臧洪的主官,他出来打圆场:

    “孟德公稍安毋躁。我听长沙太守孙坚已经起兵,正北进与鲁阳的袁术将军会合,他是个骁勇善战的猛将,必能壮大我军声威!袁本初盟主与河内太守王匡,驻屯黄河北岸;我等酸枣大军是在南岸;袁术与孙坚北上,到时候这样三面夹击,董贼纵有三头六臂,也必无所遁逃,被我镇压了!”

    桥瑁摇头叹道:

    “北平太守公孙瓒,拥有燕、代上万骑兵;西凉太守马腾,名震西北羌胡;徐州牧陶谦,州大富足,可是他们都不在这里。倘得此三州加入,何愁董贼不灭!”

    曹操看看这个,望望那个,不知什么好。臧洪朝他无奈的微微摇头。

    两人都在心里叹息:

    “虎头蛇尾的会盟,难道就此无疾而终了吗?”

    曹操愤愤走出军帐,仰头望天,长长的吐出一口浊气。碧空如洗的蓝天上,有一头苍鹰正在翱翔,忽而盘旋,忽而斜掠,终于没入苍穹消失了。

    曹操目视飞鹰,心中叹道:

    “人心不齐,壮志难伸啊!何如苍鹰搏击长空,无拘无束,一任我为?咳,人不如鹰啊!”

    身旁走来一人,是冀北相鲍信。他静立半晌,对曹操语真情挚地道:

    “有鸿谋大略的人世所罕见,我看能够收揽天下英雄,拨乱反正的,当今天下只有孟德君你呀!也许这些人都是上天派下来为您开路的?君切不可气馁,必有大展宏图之时!”

    曹操听罢,十分感动,反身拉住鲍信的道:

    “有君如此勉励,超定当好自为之,努力不负君望!”两人相视一笑,万般心意尽在不言中。

    袁绍在渤海,闻得自己被推为联军盟主,心中既得意又忐忑。袁家四世三公,自己又身居重要军职,在大将军被害之时挺身而出,振臂一呼,诛杀竖阉,稳定朝纲,董卓虽擅行废立,也不敢伤害自己。我袁本初算得上是居功厥伟!

    会盟的诸侯,虽然都是一时人杰,但没有一个深孚众望,有领袖群雄的资格与素质,自己就是一头孤高的立于群鸡之上的仙鹤啊!

    顾忌的是,董卓老贼一定对我恨之入骨,视我为眼中钉,肉中刺,必欲除之而后快,现在我拥重兵,老贼对我无可奈何,恐怕要对在京的叔父等人下啊,这可如何是好呢?

    为今之计,不可先惹恼董卓。我是主帅,不必亲自出征,当饬诸侯努力向前,此计为“群狼搏虎”,待双方实力俱损时,我再出来收拾残局好了

    几番盘算后,袁绍又在邺县漳河之滨设坛,再一次歃血誓师。

    此时又有长沙太守孙坚、原西园上军行军司马张扬、河内太守王匡加入,共计十四路诸侯。

    袁术对联军初步作了部署,下达了第一号军令。实际上并未做大的调动,基本上按照目前驻军的现状安排的,只是以军令的形式来通过,显示一下盟主的权威而已。

    他自称车骑将军,兼领司隶校尉。封曹操行(代理)奋武将军;批准袁术推荐的孙坚为破虏将军、豫州刺史。

    因为他想到曹操是少年玩伴,与自己气味相投(常常纠结一帮顽劣少年大搞恶作剧),他血气方刚,一定能率先士卒,奋勇讨董;孙坚素有勇名,就让他们为自己打先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