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八十四章 执妻礼

A+A-

    若前面的话得重了,眼下的话,便足以定这些老臣们的不臣之心。

    这些老臣虽仗着从龙之功,倚老卖老,可这不臣的罪名,哪一个都不敢担。一个个直接是将头磕到了地上,嘴里只呼。“臣等一片拳拳之心,陛下明鉴!”

    “好一个拳拳之心!”淳于郢道:“今日孤就将话撂在这里,你们同意也好,不同意也罢,这姒璃歌,孤是娶定了!”

    “陛下”有老臣还待再劝。却被淳于郢一个冷眼扫了过去。不由瑟瑟了一下,但到底还是硬着头皮道:“微臣以为,陛下娶她可以,可是这王后之位,却是万万使不得!”

    淳于郢只冷眼看着他,并没有出声。

    那老臣只好硬着头皮继续往下。“鸣鹿与山邺,毕意为敌这么多年,有道是,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无,为陛下,为山邺,琉璃公主不能为后,陛下不防先迎她入宫,待得他日,琉璃公主为陛下诞下一儿半女,再与她加冠册封也不迟!”

    果不其然,正如姒璃歌所料,立后是万万不可能,好在争了这么久,绕了这么一大圈,逼得老臣们终于退了一步,可迎娶,不立后。

    好在这一切,都在淳于郢与姒璃歌的意料之中,这也是两人之前就商定好的。淳于郢便也就势下坡,缓和了语气,道:“好,就依爱卿所言,不立后,仅以妻礼,迎娶琉璃公主入宫!”

    这是姒璃歌坚持的,必须堂堂正正地进邺王宫。而美人嫔妃之类,却是不能被堂而皇之地迎进宫的。

    因此,淳于郢便取了这么个折中的法子。

    只要不立姒璃歌为后,那些老臣觉得姒璃歌在这后宫之中,没有权柄,便兴不起风浪来,便也睁只眼,闭只眼的,由着去了。

    消息很快就传了出去。

    少府宗正很快将成亲的一切用品,流水般送去了四方行馆。荒芜的秋梧院,一下子热闹了起来。

    只是,姒璃歌所居的主院,却是静悄悄的。

    姒璃歌看着面前摆着的玄色镶着大红描了金线滚边的喜服,默默地出神。

    她以为,山邺朝中反对淳于郢立她为后的声浪如此之高,乃是因为她是宿敌的鸣鹿公主,即使退而求其次,这些朝臣也恐怕轻易不能答应。

    哪曾想,不过短短一日,这事就定下来了。

    她原以为,即便此事能成,不得她最多以个美人的身份,入主后宫,所以才坚持要堂堂正正的从正门进。

    没想到,淳于郢竟然给她争来了一个妻位。成亲一概礼仪,比照民间正妻。

    虽非为后,但介于淳于郢后宫空置,她这个妻位,却也与后位差不了多少了。

    不得不,淳于郢此番的表现,让她甚是满意。

    “殿下!”连枝看了看那礼服,又看了看姒璃歌,有些茫然地道:“这事就这么定下了?”

    姒璃歌嗯了一声,道:“定了,你告诉谢璟一声,秋梧院可以准备起来了,本公主会从秋梧院出嫁!”

    连枝声地应了是。欲转身往外之时,突然又道:“可是殿下您堂堂公主之尊,嫁的又是一国之君,这执民间妻礼,岂非不伦不类?”

    姒璃歌瞧连枝这样子,便知她一时之间没转过弯来,便笑了笑,道:“这深宫内院的,你觉得做一个民间的正妻,尚不如君王后宫中的一名姬妾吗?”

    妾是什么?不过是个玩意罢了,纵使君王的美人嫔妃,白了,仍不过是妾,又如何能比得过明媒正娶,堂堂正正迎进门去的正妻?

    只要淳于郢一日不立后,往后,这邺王宫中再多的美人,也越不过她这位正妻去,相比实权,那些空有的名份,她自然不会在乎。

    连枝似懂非懂,茫然地点了点头,去寻谢璟去了。

    婚礼定在七日之后,时日仓促,这要准备的事情,多了去了。连枝自不敢怠慢。

    淳于郢要以妻位迎娶姒璃歌的事情,当天就传到了淳于善的耳里。

    “我的这位王兄,怕是疯了吧?”淳于善从他的正妃口中得知这个消息之时,脸上的神色颇为微妙。“本王长这么大,还是头一回听闻国君以妻礼娶亲的。”

    他的正妃却觉得,这恰恰表示了淳于郢对姒璃歌的敬重。只是她素来知道淳于善与淳于郢之间并不对付,自不敢轻易插嘴他们兄弟之间的话题,因此,对于淳于善的话,她也不过是附和了一句。“可不是!”

    淳于善得了这么个消息,哪里还坐得住,刷得一下起得身来,匆匆地便往外走。

    淳于善的王妃有一阵子没有见他了,如今好不容易到了自己院里,结果椅子还会坐热,人便又要跑了,不由追了两步,问道:“王爷这是要去哪里?”

    淳于善不耐地道:“妇人家家,管这么多做什么!”

    王妃听了,甚是委屈,却半点不敢表露出来,只问道:“您晚膳是否回来?”

    淳于善罢了罢,道:“不回了,你自个用了就是!”

    言罢,眨眼间,就不见人影了。

    知夫莫若妻,淳于善的王妃最清楚不过,这么些年了,淳于善对于这失之交臂的国君之位,一直耿耿于怀,无时无刻不想着,将这国君之位夺回来。

    这些年来,与淳于郢之间,一直明争暗斗,害得她跟在身后,提心吊胆了这么多年。

    如今出了国君娶妻这么个事,她的夫君怕是又要借生事去了。

    王妃看着空荡荡的门口,重重一叹了口气。

    正如王妃所料,淳于善得了这么个消息,便回了自己的院中,召集了他下的那些幕僚。

    “今日朝上,淳于郢一人独斗满朝文武,这事你们都知道了吧?”因淳于郢立后一事,淳于善知道朝中会在一翻争论,为了避嫌,将自己从中摘出来,淳于善这几日一直告假,没有上朝。

    此时听了今早朝上之事,不由极是遗憾。

    他的这些幕僚,也都是有能耐的,消息只有比王妃更灵通的,朝上的事,他们比王妃知道的也更清楚,当下一五一十地学给了淳于善听。

    淳于善大喜,道:“天助我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