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章 高傲的郑太子“齐大非偶”(鲁桓公六年,公元前706,春秋第十七年)

A+A-

    “长葛之战”打败了周王联军的郑国,此时简直是如日中天,一派中原诸侯大哥的样子,虽然郑庄公老了,但是虎老余威在,谁也不敢和郑国玩猫腻。

    桓公六年,公元前06年,齐国遭到了北戎的侵略,无奈只好派人前往大哥郑国求救,人们似乎很难接受这个观点,认为齐国是春秋五霸,怎么会向郑国求救?要知道齐国成为春秋五霸,还是以后的事情,那时的江湖上,齐国也只能算是个大国罢了,强国的称号实在不敢恭维的送给它,你想,就连之后到了下一个时代的齐、鲁“长勺之战”,齐国甚至都被鲁国痛扁一顿,所以当时最强盛的就是郑国。

    齐、郑又是友好盟邦国家,更何况在隐公九年的时候,北戎就入侵过郑国,被郑国打败,有着丰富的对抗北戎军队的作战经验,因此齐国求救于郑国,理所当然。

    郑庄公在去年的战斗中,已经看到儿子公子突的军事才能,这次想看看大儿子公子忽的才能,他已经感到自己的年龄大了,为郑国安排后事也是大事之一,所以观察公子们的状况,也是郑庄公所关心的事情了。

    郑庄公就派太子忽前往齐国支援。

    这个太子忽,就是当年郑国与周王朝互换太子为质的角色之一,他作为郑国的质子,在周王的首都洛阳居住,估计公子忽长得是风流倜傥,威武英俊,真真的一个美男子的样子。

    也就是在这个时候,陈国的国君相中了郑国的太子忽。

    其实,郑国一直的想拉拢宋国对抗集团里面的陈国,去年提出与陈国私下结盟的意见时,陈国还是站在宋国一方,处于敌对集团的立场,陈国不太好意思叛变宋国,就拒绝了郑庄公的求和要求。郑国并不心急,而是继续采取政治攻势,终于在齐国的撮合下,暂时的取得与宋国的和平会盟。接着郑国再次和陈国重新提出结盟,陈国当然也就没有什么顾忌了,于是,在这样一个大环境前提下,郑国和陈国也结盟了。

    郑国太子在周王室首都作为质子的时候,也经常的代替缺勤的爸爸处理一些公务,陈国的国君在周王朝上班的时候,看上了这个郑国太子。于是,就找了个合适的会与郑庄公:

    “你这个儿子真是一表人才,我有一个女略有几分姿色,我看他们两个是天生的一对啊!”

    郑庄公那时正想和陈国建立更牢固的外交关系,今年正好各国都和平了,刚刚建立起了一个友好外交的大框架,陈君提出结亲的要求,这是在当前郑国和宋国交好后,又一个利好的和平信号,郑庄公当场就快乐的答应了。

    于是,郑国和陈国定下了姻亲,两国的关系再次的升华,由原来的敌人成为了亲人。两国在定亲后的第二年,鲁隐公八年,公元前5年,郑国公子忽亲自带着陈国公主回国成婚。

    估计这个陈国的公主非常的漂亮,这就麻烦了,孤男寡女,郎才女貌,又是一路迎送亲同行,公子忽是控制不住自己了,就主动的找陈国公主妹妹求爱。

    人家公主妹妹似推非就,脸红了,故意嗔怒的:你是江湖最帅的公子,谁知道你爱不爱我?我怎么知道你对我是真心的!

    女人都有一点矫情,公子忽一看,诗兴大发。

    诗经国风郑风有女同车

    有女同车,颜如舜华。将翱将翔,佩玉琼琚。彼美孟姜,洵美且都。

    有女同行,颜如舜英。将翱将翔,佩玉将将。彼美孟姜,德音不忘。

    意思就是:

    有位姑娘和我在一辆车上,脸儿好像木槿花开放。跑啊跑啊似在飞行,身佩着美玉晶莹闪亮。你比齐国孟姜更漂亮,真正美丽让我魂断肠。

    有位姑娘与我一路伴同行,脸儿像木槿花水灵灵。跑啊跑啊似在飞翔,身上玉佩叮当响不停。你比姜家大姐更多情,美好品德我常记心中。

    陈国的公主一听简直是陶醉了,两人控制不住热情,就先入了洞房,一路上坠入了缠绵温柔乡,成就好事。其他的工作,也只能等回去拜见祖庙后,再举行婚礼仪式了。

    按照当时的规矩,新人结婚应该先拜见祖庙后,才能入洞房。就好像现在要先举行仪式,再入洞房的道理一样,才算是正规的婚配程序。

    可是,公子忽却是:先入洞房后,再拜见祖宗。

    程序反了,送亲的陈国大臣就摇头:年轻人,不懂规矩,这算什么夫妇,非礼也,怎么能让子孙后代兴旺啊!后来真应了这句话,公子忽二次上位,二次被废,最后一次竟然遭到杀戮。

    郑太子忽的这个经历,并不影响此时他的勇武和神俊。

    这次,他接受爸爸的指派前往齐国救援,正是他大显身的时刻。

    公子忽这次被派往齐国增援,也真是不含糊,一出,就震惊四座。

    北戎部队是轻装骑兵,而郑国支援军是传统的重装马车,轻骑兵是要骑在马上的,而重装马车是可以站在车内的,这两者的差别太大了,千万别忘了,那个时候还没有马镫,这可是非常致命的骑兵装备,轻骑兵全靠驾驭的技术和双腿的力量,估计正常的奔袭一下是可以的,但是在战场上举着刀枪,双腿“夹”骑着马,能行走已经不错了,什么拼杀的动作都很难做出来的,而站在站车上的人就不一样了,所以,了解当时的军事装备发展很重要。而且在当年那个战争规模的前提下,北戎又是侵略方,带有明显的攻城抢劫的犯罪目的,目标是财产、城池和人口,也是相对固定的,这样一来部队的动性就丧失了很大一部分。在这种固定模式下的区域阵地战中,战车才是重要的,装甲才是硬道理。

    双方一碰面,公子忽一看设备差距太大了,马上就采取突然袭击的战术,重装马车突袭,直导敌军司令部,一个冲刺,郑军就将北戎的正、副司令员给俘虏了,斩杀带甲的北戎战士,三百人,他们的头颅全部献给了齐国。

    真是血腥啊!

    北戎历来都是轻装骑兵,绝大部分是围着兽皮,光着臂膀,披着头发参战。北戎生产力低下,好不用攥了一点铠甲战利品,基本都装备了最优秀的士兵,或司令员的精装护卫,这都是北戎的大内高级别,一下子让公子忽给斩杀了三百人,这对于北戎是个沉重的打击,估计一年、两年都翻不过身来。

    由此可见,郑国军队的凶悍和战斗力。

    这让公子忽也很自豪,当时前来齐国的还有很多诸侯国的支援部队,鲁国也出兵了,但是战斗随着郑国的胜利顿时戛然而止,熔断式的结束了。

    齐国作为东道主,怎么也要举行个庆功宴会,发放个猪啊、牛啊、羊啊等慰劳品,但是那么多的参战国家,怎么也得有个先后次序,可是这个宴会的座次,让齐国犯愁了,怎么办?到底按照爵位排座次,还是按照战功排座次?这在那个年代,这可是大问题,搞不好会产生纠纷的。你想想,当年水泊梁山英雄排座次的时候,宋江大哥多么牛皮,都通过上天的降临“石碑”的方式进行,就是怕得罪人,排座次,是最容易得罪人的活。

    齐国国君转眼一想:有了,鲁国不是周礼的专业大国吗,大伙想研究“周礼”,都需要派大学生到鲁国大学去学习,堪称当时的第一流学府“清华大学”级别,那就让鲁国给排座次吧!

    你鲁国这个大傻瓜,人家不好办的事,让你办,肯定有问题。要不:人,千万别架不住表扬,被别人忽悠几句,就以为自己是天下学术正统了,道德标准了,这不是不识时务吗!

    于是,大傻哥鲁国拿出了几捆“周礼”竹简,哼哼哈哈的一番狗屁道理,排了座次,竟然将公子忽排到了门口的位置,排队等候,为什么,因为鲁国是按照爵位排座次的,不是按照战功,轮爵位,郑国是个新兴的伯爵国,比起那些依靠血亲关系受封的微诸侯,都差的很多,所以,就被排在了后面。

    人家公子忽,虽然是辈,但是代表的是当时第一强国出战,连周天子都要刮目相看。而且,这次援助齐国战斗中,立下重要战功,关键是他的身份还是郑国的太子,用现代话来是未来的郑国国君。

    公子忽很生气,一脸的不高兴。消息通过公子忽传到郑国,郑庄公也很生气:鲁国你算个鸟,太瞧不起我们郑国了!

    你看,就这么个事,四年后导致郑国带着齐国和卫国来伐鲁(见春秋桓公十年记载),直到那个时候,鲁国还一直自己是有道理的,没有错。所以知识多了,不能且以实用,也不是件好事,人家齐国就装糊涂,谁也不得罪,高。

    还有一件事,都是因为公子忽长得太帅,惹的祸。

    想当年,在郑国太子忽尚没有迎娶陈国公主前,齐国和郑国已经是很好的同盟关系了,为了搞好两国关系,齐国齐禧公知道公子忽尚未婚嫁时,齐禧公就想把文姜嫁给他。

    没想到,人家郑国的太子忽却给拒绝了,冠冕堂皇的理由是:齐国是大国,我自己配不上人家啊!诗经的好:求于自己,多受福德。婚姻大事靠我自己就行了,要大国干什么。

    左传记载:太子忽辞,人问其故,太子曰:人各有偶,齐大,非吾偶也。这就是“齐大非偶”的来源和意思。

    公子忽的拒婚,也等于拒绝齐国这个强势的靠山。可能长得帅的人都有“清高”的臭毛病吧!其实郑国是强国,大国配强国,是没有问题的。

    郑国此时已经是江湖强国,公子忽的风流倜傥,在江湖上也已经传遍,齐国的齐禧公身边成长着一大群的美女女儿,看着郑国的太子忽这样优秀,尤其是在这一次支援战斗,齐禧公看到公子忽这么能打,又是太子,还一表人才,丈母爹看女婿,越看越喜欢。齐君再次动起了想嫁女儿的心思。

    不过。

    此时的文姜,已经出嫁给鲁桓公三年了,当年的公主已经变成王妃了,就不能在提她了。

    齐僖公非要将让公子忽在自己的众多女儿里,再挑一个中意美女嫁给他,这真是太喜欢公子忽了,当时那个年代里,王子、王孙娶几个老婆,是很正常的事情,也是两国结盟的通道。因此,我们不要担心此时公子忽的屋里,还有一个陈国的大美女,这不会影响他的继续找老婆。

    公子忽此时,可能是十分喜爱自己的陈国公主,怕老婆,又受到庆功宴排座次的刺激,脑子有些糊涂,为了表示自己的孤傲,就再次的拒绝了齐国的要求。

    人家问他为什么?他:我这次是受王命来支援齐国的,如果我娶了齐国的女子,让老百姓认为是我为了齐国的美女才来的,所以我代表我爹地,正式回绝这门婚事。

    到底是公子忽真的道德很高尚,还是看不上齐国的大美女们?还是怕家里的老婆?都很难,反正他没有答应齐国的要求。

    如果,公子忽真的答应了当时齐禧公的要求,很有可能会再挑一个大美女回家。齐国盛产美女,因为文姜的一个妹妹宣姜,也是绝色美女,她后来要嫁给卫国的太子,但是被太子的爸爸,当时的国君卫宣公给看上了。就直接“越俎代庖”的替儿子当了新郎。

    当然,如果历史这样发展,也就不会产生那段凄美的故事了,这个故事很感人,好像现在哪个电影里面还截取了这段故事,这个故事也留在本章的合适年代里再讲吧,好的故事要慢慢的品味。

    读春秋,就是不断的品尝一个个的美味故事的过程,政治的、军事的、正直的、淫乱的、造反的、凄美的等等。

    齐禧公碰了一鼻子灰,暗暗的骂道:这个公子忽真牛逼。但是人家不愿意,也没有办法,这样的事情,不能强按牛吃草啊。

    我们费劲的讲述了上面的这个过程,也是为了让我们知道,在之后的郑国政变中,由于公子忽没有迎娶齐国公主,才造成背后没有大国的支持。其实,如果你一旦成为政治性人物,那些民间的恩恩爱爱,就已经和你告别了,你要一切从政治角度考虑问题。

    可能齐国国君第一次想把女儿嫁给你,就是为了两国的结盟。可是第二次的嫁女表示,就真的是看上公子忽了,也看到了郑国的强大,带有明显的喜爱程度。

    喜爱和结盟,是坚固的友谊基础啊。

    在春秋桓公十一年的记载中,就已经明白了这个问题,当时的祭仲对公子忽:齐侯要把女儿嫁给你,你一定要娶她,我们国君宠爱的姬妾很多,你虽然是太子,但是如果你没有强力的外援,将会对继承君位造成不利,因为其他的三个公子都有可能竞争君位的。

    公子忽就是不同意,让我们拭目以待后续的发展——请牢记:,免费最快更新无防盗无防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