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章 横扫蛮夷小诸侯“城下之盟”( 鲁桓公十二年,前700年,春秋第二十三年)

A+A-

    我们常“城下之盟”这个成语就出典在下面的故事里。

    两年后,公元前0年(鲁桓公十一年),中原出了件大事,一代雄主郑庄公寤生死了。

    中原地区诸侯国之间的政治格局发生新变化,国际形势不明。

    但是楚国的国力,却一直在上升中。

    本地区那些国家已经基本臣服于楚国,为了继续扩大楚国在本地区的盟主地位,楚武王从征伐随国和邓国的行动中腾出来,开始运作那些更的微国家,整合资源。

    在楚王的授意下,兼有负责楚国位于湖北黄冈地区的三军总司令官屈瑕,准备代表楚国和贰国(应山县)和轸国(应城县)结盟。这些诸侯国,都是所谓的一个县城般大的微国家。

    但是,在此地的另一个微国家陨国(现湖北京山县西北)感到很是担心,陨国知道贰国和轸国并不愿意结盟,但也是没有办法,这样发展下去,他们陨国早晚也得被“友好结盟”,与其生不如死,不如放一搏,光脚的不怕穿鞋的。

    经过陨国秘密的联络,受够了楚国气的随国和绞国(湖北郧阳县)、州国(湖北监利州陵城)、蓼国(河南唐河县)三个县级大国家,联合起来,决定共同伐楚。

    没听过这些国家吧。

    春秋的政治制度是国野制:以城池为中心居住的为“国人”,在郊外的叫做“野人”,他们虽然都是人民,但是义务和权利不一样。国人要交税、当兵、参政等;野人是农业的担当者,但是不能成为士兵。简而言之,国人有公民权,野人似乎没有,兵农分治。因此春秋的国,其实就是一个县城,县城里面的公民组织一支军队,就是国军。

    陨国最靠近准备“被结盟”的贰国、轸国身边,于是就首先将自己的“国军”驻扎在了,与贰国、轸国交界的陨国“蒲骚”(现在应城地区),先对楚军形成军事威胁。

    楚国此地的行政长官莫敖(类似大司马或总司令官职称呼)屈瑕非常担心。

    前年,领兵打败邓国的大将斗廉,充分的再次显示出自己的军事才能,他根据目前各国的情况,向总司令屈瑕建议:

    总司令阁下:

    我认为现在陨国的军队,虽然驻扎在他们的边界地区,但是在其他四国的军队还没有到来的时候,陨国的军队是绝对不会贸然行事的,这就明对付陨国的军事主动权,在四国联军尚未到前,掌握在我们里。

    而且陨国很可能认为,我们楚国精力集中在与贰国、轸国结盟事务上,加之还有四国的支援,如果楚国真的要出兵,焦点也在四国的联合军方向。

    这样,陨国此段驻扎期间,警惕性必然会慢慢的松懈下来。

    如果总司令带兵驻扎在郊郢(湖北钟祥县郢州故城),以抵挡四国的联合部队——

    屈瑕静静的听着斗廉的建议,频频点头,心里赞扬这个伙子成长的很快。

    斗廉继续道:

    “我用精锐的马车突击部队,利用夜间掩护,突然发动进攻,此时,陨国的军队仗着城池的坚固,而且一心盼望着四国支援部队,望眼欲穿,就没有决战的斗志了。

    俗话,两军相逢勇者胜。

    如果我们打败了陨国军队,四国一定就会撤兵。

    如果我们暂不能破城,形成相持状态,那么作为四国联军是劳师远征,粮草不挤,战斗胶着,我们占天时、地利,也会立于不败之地。”

    屈瑕一听,认为可行。

    但是还是担心兵力不足,因为这个方案会造成楚军分兵两处,一旦出现胶着情况,可能会出现兵力捉禁见肘的尴尬局面。总司令考虑的要站在全局,而不是局部。

    总司令沉吟了一下,:

    “很好,斗廉将军,但是我还是担心我们的兵力不足,我们是不是可以向大王要求增兵,这样岂不更有把握?”

    斗廉把腰下的佩剑一拍,朗声向屈瑕道:

    “敬爱的司令员,我认为军队能够取胜,在于上下一心,团结一致,态度坚决,而不是在于人多。

    想当年商朝军队众多,而且还临时征募了八十万的民兵,周王的军队虽然少,但是都团结一心,不怕苦、不怕死,最后商场还是败在周王里,这个你也知道。

    既然决心已下,军队出发,又谈什么增兵的问题!这样是否对你总司令的威信也不好,你想想,有没有道理。”

    屈瑕连连点头,心里暗道:

    “行,这个斗廉有思想,是个可造之材。”

    屈瑕就又问斗廉:

    “好,听你的,不过,我们出兵前占卜一下,看看是否顺利!”

    斗廉哈哈大笑:

    “占卜,是因为有了疑惑,拿不定主意,才占卜。可是现在,就目前军事部署,我们已经研究的很清楚了,并没有任何的疑惑,我们占卜什么?

    当断不断,势必后患!

    司令,我甘当军令——”

    屈瑕一看,斗廉这样的决心,自己再婆婆妈妈的,就不过去了,于是下令出发。

    楚军晓行夜宿,口衔寸竹,突击军团静悄悄的来到陨国蒲骚城下,趁着月色,先派少许精兵爬上城头,然后三军点亮火把油松,大部队喊声震天,一举将还在睡梦中的陨国军队击败,并占领蒲骚。

    四国联军一看陨国已经失败,再战已无意义,连忙撤兵。

    贰国、轸国一看,什么联盟,什么军事,我们这些国都绑在一起,恐怕也打不过楚国,与其被楚国的菜刀砍死,不如拜服这个强种,好歹也是结盟,不是灭国。

    没几天,在贰国、轸国这两个国的“强烈”要求下,楚国终于与他们结盟,又收复两个国。虽然国家有点,但是在联合国会议上,也是二票。

    目前,随国、邓国、贰国、轸国先后被武力征服了,这次四国联军中的绞国闹的挺厉害,似乎军事实力有两把刷子的意思,就先拿你开刀吧!也算是锻炼一下军队。

    第二年,公元前00年,桓公十二年,楚国接着征服陨国的余威,征伐绞国。

    反就是一刀,又快,又利。

    屈瑕带领众军包围了绞国的首都南门。

    屈瑕分析:

    “绞国地,而且人也很轻浮,总是觉着自己很牛叉,其实并没有什么策略和道道,我们包围了他们的首都,先围困上一阵子,等他们城内的柴火没有了,做饭都是问题时。

    然后,我们就主动把部队转移到北门驻扎,然后放出一些砍柴的后勤人员,不要派兵保卫他们,让绞国军队俘虏他们,这样可以引诱绞国人出城砍柴。然后在山里埋伏军队,一举俘获绞国军队。

    这样,就基本摧垮绞国的军事力量了,何必去费事攻城,劳民伤财。”

    谁,楚国是野蛮人,没有文化,你看看这几年的几仗,楚国将帅都是足智多谋,狡猾的很,在没有所谓的道德理念的约束下,军事段真是运用的如火纯青。

    果然,

    绞国军队按照楚军的安排,“如约”的俘虏了三十几个楚军的后勤人员。绞国城内,早就断了烧火的柴火了,别做饭,就是烤火都成问题,看着城外的大山,上面郁郁葱葱的树木,干着急,没办法。

    绞国想:你们楚军太大意了,竟然移兵北门,甚至连砍柴的人员都不派兵保卫,这不是太瞧不起我们绞国了,好,既然你这样,我们明天也出城抢柴火,不过我们可不像楚国那样轻敌,我们会派重兵包围砍柴人的。

    于是,绞国要求所有轻装部队,放下刀枪,准备绳子,磨好柴刀,整理扁担,一起出城砍柴。重装部队,进行保卫,同时战车还肩负拉运木柴的任务,热火朝天的打一场“抢夺劈柴竞赛”,优胜者,有赏。

    既然是比赛,就要争先。

    当绞国的部队争相出城,一窝蜂的奔向最近的山林时,楚军的伏兵已经等了一夜了,憋了一夜的劲,一下子爆发了,呼啦啦,象是赶羊一样的,把绞国的砍柴部队围了起来。那些所谓的绞国重装包围部队,其实就是十几辆兵车而已,马车都来不及掉头,也跟着稀里哗啦做了俘虏了。

    绞国的步兵身上带的全是绳子,唯一的能拼杀的短兵器就是砍柴刀,拿着砍柴刀和楚军长戈作战,没法打。正好,绞国军队的绳子,也不用捆劈柴了,直接捆绑自己就行了,楚军连绳子都省了。

    你,这是打的什么仗,开始是四国联军共同伐楚,反而被楚国连续两拳,打掉了陨国和绞国,简直是惨不忍睹。

    绞国无奈,国势弱,又被楚国痛扁一顿,这样下去,岂不灭国,于是便老老实实的在绞国的城下,被逼着与楚国结盟了,自此留下一个成语就是“城下之盟”。

    左传记载:楚人坐其北门,而覆诸山下,大败之,为城下之盟而还。

    楚国打了一场“轻松而又很快乐”的军事战斗,回来一查,就是昨夜埋伏的士兵,感冒的很多,吃上几顿羊肉,发发汗,正好还有很多绞军帮着砍的劈柴,再烤烤火,很是惬意,不用吃药了。

    没想到,在楚军烤火的时候,抓获了几个与绞国无关的他国军事间谍。

    这可不是个事,军事密受到威胁,是谁?这样大胆,觊觎我们楚国,屈瑕开始也是一身冷汗,要是真有第三支军事力量埋伏在战场,那就太可怕了。

    不行,严刑拷打,审讯——

    果不其然,经过审讯得知:在楚国军队前往绞国征伐的途中,楚军分兵渡过彭水(后改成筑水,现在叫南河)的时候,另一个微诸侯罗国的军队,曾经想偷袭楚军,帮帮绞国这个兄弟,然而楚军行动很快,罗国没有会下,就派出了以罗国大夫为首的“间谍分队”,一直跟着楚军侦查,他们已经三次数遍了楚军的人数。

    那个被抓获的分队中穿黑衣服的老头,就是罗国大夫伯嘉。

    这还了得!

    罗国(现湖北宜城罗川城),这个县城式的弹丸国家,埋藏的很深,表面上在参加楚国组织的联盟会议上,又是万岁、又是举,很是诚恳,谁知道他玩阴险的。

    正好,借着这个会,楚军快乐的战斗刚结束,还没尽兴,接着战。请牢记:,免费最快更新无防盗无防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