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章 血溅宫廷的“及瓜而代”( 鲁庄公八年,公元前686年,春秋第三十七年)

A+A-

    我们还要继续齐襄公的乱事。

    这里,我们还是先从诗经,豳风,七月这首很长的诗里摘录几句读一下,以明白我们下面故事的来龙去脉:

    诗经、豳风,七月

    七月食瓜,八月断壶,九月叔苴,采荼薪樗,食我农夫。

    九月筑场圃,十月纳禾稼。

    黍稷重穋,禾麻菽麦。嗟我农夫,我稼既同。

    这一段的什么意思?其实就是我们通常的农桑时节的工作,用现在大白话翻译过来的意思就是:

    七月好瓜吃在口,八月葫芦摘在,九月苎麻种子留。多采苦菜多砍柴,养活自己忙不够。九月里筑好打谷场,十月里喜把庄稼收。米高粱和谷子,粟麻麦加大豆。唉呀我们种田人,庄稼活儿没尽头。

    以上诗经的内容,就是关于农时季节出产各种作物的介绍,尤其是七月份,是生产瓜的季节,因此在七月就多吃瓜。

    为什么我们着春秋,怎么突然联系上了农时作物的事情了,因为下面的故事与“七月食瓜”有一定关系,因此要首先介绍一下,否则你也许不明白为何是“及瓜而代”的意思。

    齐国的“连称和管治父”这两人,都是齐国的大夫。

    他们正好轮上在齐国首都的东边,也就是现山东淄博市周围一个叫“葵丘”的地方戌边镇守。按照当时那个年代的戌边军制,一般来在外驻守的将士,都是一年一轮换,也就是“一岁而代”。否则,超过一年,就容易造成士兵的逃亡。你想想,在那个年代里面,既没有温暖的驻兵营房,也没有丰富营养的食品,生活条件非常艰苦,远离城镇一年,真是个非常辛苦的工作,所以一般都按照时节轮换。

    当年,齐国大夫连称和管治父前往戌边的时间,正好是在这年瓜熟的时节而去的,也就是诗经的:七月食瓜季节。

    齐襄公自然知道这些规矩,于是在派遣连称和管治父戌边的时候,就:

    “俩位大夫辛苦了,你们好好驻守边疆,等到明年瓜熟的时候,我就派人去替代你们。”

    连称和管治父,虽然也不愿意到边远的地区镇守,但是也轮到他们尽责任了,这是不能推辞的,好在大王已经承诺了“及瓜而代”,也就走马上任,带着自己部下的人马去镇守“葵丘”了。

    我们已经知道了齐襄公很忙,光是妹妹文姜就够他忙活的了,还要搞拆迁,还要帮助外甥复国等等,转眼间一年就到了,齐襄公早忘了这回事儿了,换防的军事命令一直没有下达,这让苦苦等了一年的两个贵族,急的抓耳挠腮,急不可待,家里面那些美姬和美食无法享受,真是受不了了,就派人回首都请求齐襄公赶快派人替代。

    齐襄公现在里没有兵,这年刚和鲁国一起出兵征伐了郕国,部队也没有修整,找不出替换的部队和人员,于是齐襄公就回绝连称和管治父的替换请求。

    用现在的话:国君食言了。

    这让两个大夫十分的生气,心里想:你当大王的话不算话,整天花天酒地,哥哥长、妹妹短的过着舒服的日子,可是我们也没有犯错误,竟然为你受苦戌边,看这个架势,还不知道什么时候能够派替换的人来,这不跟流放是一个道理吗。

    两人思来想去,怨恨渐渐的增加,怒火越来越盛,就开始产生了叛乱齐侯的意思。

    俗话:“不怕贼偷,就怕贼惦记”,这两个人开始惦记这个事情了,两个人反复研究了很长时间,就慢慢的找到了一个方向,这个方向就是齐襄公的叔伯兄弟“无知”,一个边缘化的皇室公子。

    无知的父亲叫夷仲年,是齐襄公的爸爸齐禧公的兄弟,鲁隐公七年的时候,夷仲年代表齐国出使鲁国进行结盟外交活动。鲁桓公三年,文姜嫁到到鲁国时,也是这个夷仲年亲自送聘礼到鲁国慰问,他也是齐国公子系列的里面的重要人物,夷仲年生了儿子无知后,这个大侄子就深得齐襄公爸爸齐禧公的喜爱,于是无知就在左传中被称为“公孙无知”,因为他爸爸夷仲年是公子,按照齐僖公的排辈,他当然就是公孙了。

    当年,齐禧公因为特别喜欢这个侄子,就在他在位的年代里,对公孙无知的衣服、礼仪、配给等等待遇,都与自己亲生的儿子一样。这让当年还是太子的齐襄公十分不爽。

    无知的父亲虽然是皇亲,但是自己的父亲是国君,他们两人的待遇怎么能够一样,年轻人本身就是爱比较和攀比。

    所以齐襄公上位后,就马上降低了公孙无知的这些待遇。

    从就受到宠爱的公孙无知,当然心里非常的愤恨,从父亲惯着自己,大爷宠着自己,提高一点待遇,无非就是花两个钱罢了,怎么回事儿,你这个叔伯哥哥诸儿,一当上国君就把我的待遇给取消了,这不是看着我不顺眼吗。

    慢慢的公孙无知就存下了不满的心态。

    正好,现在连称和管治父也碰上了延期驻防的事情,他们本身都是朝廷中的贵族,之间的事情非常明白,一来二去,两股势力就联系到了一起,成了齐襄公身边的定时炸弹。

    所以:成大事者,不是要不拘节,而是要注意节,否则,谁知道那个地方就出事了,别太自信了。

    齐襄公可能是这一阵子顺风顺水,玩的太浪漫了,就没注意这些事情,终于酿成大祸。

    这还不算,齐襄公的错误继续不断的在潜移默化中延续着。

    俗话:“姬不如妾,妾不如偷”,所以齐襄公和妹妹一直在快乐的“偷”着,这样一来当然也就没有精力去搞雨露均沾的游戏了。因此齐襄公的后宫妃子们,也是怨言很多,痴情旷女,一旦醋坛子打翻了,是很厉害的。

    前面的的派往边境戌边的连称大人,他有个叔伯堂妹也在齐襄公的后宫当妃子。你想,为什么公孙无知能和连称联,除了连称有一定的军权外,还有内宫的接应,因此才能双方一拍即合,大家都对国君有意见,也就都是同道中人了。

    公孙无知和连称接上关系后,就在后宫找到了连称的堂妹,并让她开始侦查齐襄公的活动情况,事先打下了埋伏,并且承诺:如果事情成功了,等公孙无知篡位成功,就把她立为夫人。这可是一步登天的许诺,女人的热情被打动了。

    此时,齐襄公身边风云涌动,看似平静,却不平静。

    可是齐襄公却完全不知道这些情况。

    鲁庄公八年,十二月,齐襄公到“姑棼”旅游度假,顺便再到“贝秋”原始大森林去打猎,大致的位置就是现在的山东博兴县周围,那时候的生态环境十分好,什么野兽也都有,不像现在想打只兔子都很难。

    齐襄公打猎期间,兴致很高,突然遇到一只巨大的野猪。野猪是很厉害的,究其野性实力来,也是“一猪二熊三老虎”,一般的猎人都躲着它。大野猪突然碰到齐襄公的马车,也是一惊,盯着齐襄公发威,旁边的随从:“这是公子彭生吧!”也不知道为什么这个随从把野猪和彭生联系起来了,估计当年的彭生也是身材高大,力大无穷,和这个大野猪有的一比,也就随口了一句。

    但是齐襄公心中有鬼,八年前,是他让公子彭声借着酒宴将鲁桓公给抱死了,然后再鲁国的要求下,又把彭生给灭口杀了,这是齐襄公愧对彭生的心结。当随从们一喊,就勾起齐襄公心里的这段往事,要知道过去的人是很迷信的,这样乱喊,自然的让齐襄公真的以为:是彭生转世为野猪,来找自己报仇。于是也就大怒:

    “你彭生是个什么东西,敢化作野猪来和我相见,看我一箭。”

    完,齐襄公“嗖——”的一箭射向大野猪。

    野猪这个野兽之所以厉害,就是因为受到攻击后,他不会逃跑,而是奋勇冲击,当时没有现在的猎枪,也就是一根箭而已,无论插在野猪的那个部位,都不会造成野猪突然死亡,所以野猪受到齐襄公的攻击后,看看身上插的这根箭,也是心里大怒,马上“嗷——”的一声就站立起来了,并发出了嚎叫,开始发动攻击。

    齐襄公和随从们一看,都蒙了,赶快调转马车就准备逃跑,慌乱中,齐襄公从马车上掉了下来,摔伤了脚,连鞋子都丟了,十分的狼狈,抱头鼠窜,一溜烟的跑回了都成。

    回到王宫宫室后,齐襄公越想越生气,看着自己一瘸一拐的狼狈样子,更是生气,就责怪跟随的贴身侍从一个叫“费”的內侍,埋怨他没有照顾好自己,还丢了鞋子,那是名牌,于是就让费去寻找。

    你想,大王打猎回来,衣裳不整,还瘸着脚,一来二去,肯定搞的整个王宫内外,都知道齐襄公打猎受伤了。连称的堂妹一看,这可是个难得的好会,于是马上派人告诉了公孙无知,继续做着让他们暴乱后,能让自己上位为第一夫人的美梦。

    早已经蛰伏了很长时间的公孙无知,也终于看到了这个天赐良,接到了潜伏的美女间谍的报告后,马上就开始组织人马、集合队伍前往王宫叛乱。

    此时,齐襄公的贴身侍从费正在犯愁,他怎么能找回齐襄公的鞋子,还不知道丢在了那个沟坎之中了,原始大森林中找一只鞋子,这不是胡闹吗。好在他很聪明,就象征性的出了宫门溜达了一圈后,就灰溜溜的又回来给齐襄公汇报:

    大王,鞋子确实丢了,真找不到了,不如再从国外定一双更好的名牌吧!

    齐襄公还没解气,一听更生气了:名牌,俺不喜欢,这双鞋是俺妹妹文姜送的,里面有柔情蜜意,什么名牌,我打死你这个不懂爱情的狗东西。

    齐襄公全部的怒火都发向了侍从,亲自用鞭子鞭打侍从费,打的他皮开肉绽,鲜血淋漓。费一开始还硬挺着,但是他毕竟不是铁打了,实在是在忍不住了,不能在这里被国君活活打死,快跑吧,于是抽了空子就狼狈的跑出了宫门。

    后面还传来齐襄公的怒骂声。

    恰巧,被鞭打的侍从费一出门,刚好碰到了公孙无知带领的叛乱队伍前来,叛乱的兵丁们知道费是齐襄公的贴身随从,看到他出来,就顺势把他给抓住了,准备先从他开刀。

    侍从费是个聪明人。

    要不,他能看着齐襄公往死里鞭打自己,就不顾一切先跑了再,碰上脑瓜子愚笨的,就只会乖乖的等着鞭打完毕,估计也就一命呜呼了。所以费一看这个状态,就知道出事了,这是要叛乱的节奏啊!

    费连声喊:“冤枉——”

    后面上来的公孙无知一听,问:“冤枉什么?”

    费马上掀开自己的衣服露出布满鞭痕后背,让众人看,并且哭喊着分辨到:“你们来了太好了,正好为我出口恶气,你看大王为了鞋丢了,就亲自把我鞭打成这样子,我怎么会抵抗你们,你们是我的大救星,我感谢还来不及呢。”

    大伙看着侍从费那伤痕累累的后背,都纷纷的点头:是真的鞭痕,这肯定不是假装的,因为谁也不知道我们行动,而故意的制造这个假象。所以大家也就相信了他的话。

    费,一看大家相信了自己的话,就接着:

    “你们这样肯定不行,会惊吓到王宫里面的警卫人员的。

    一旦卫士们有了准备,就麻烦了。你们就不好攻入王宫了,这样吧,你们先等一下,让我先回去给打探一下情况,你们等我消息,听到我的号子后,再一起杀入!”

    公孙无知看着费一脸诚恳和浑身的伤痕,也就相信了他,就让费先回去打探,他带领大伙埋伏在宫门外等候消息。

    侍从费返回王宫后,飞快的跑到了齐襄公屋里。齐襄公正在呼呼的喘气,鞭子仍在地上,这几年齐襄公体力消耗太大了,所以就是抽几鞭子,对他来都是体力活。看到费跑而复返,齐襄公愣珂珂的看着他,心想:

    这个不知死的家伙回来干什么?

    费气喘不定的:“坏了,大王,无知带人造反了,我回来救大王。”

    情况太突然了,一点迹象都没有,听到费这样,齐襄公脑子根本就转不过来了:

    什么?造反?谁?。

    看着费的样子,也不像是谎,齐襄公开始惊慌起来了,费快速的观察了屋内一遍,没有什么好藏身的地方,灵一动,只好先把大王藏到了门后面,叮嘱大王千万别乱动,自己再出去看看情况,顺便召集一些大内护卫过来。

    在门外等候的公孙无知,等了一会儿,看到费还没有出来,就感到事情不好,根据历来民间流传的造反的经验来:时间是最重要的因素。如果不快速的占领宫殿,一旦大王翻过身来,基本上造反的就没有戏了,因此时间必须抓紧,刚才那个侍从虽然身受鞭打,但是未必就一定会跟着造反,对于他来也是一个绝地逢生的会,可能让这个子给骗了,不能再等了。

    进攻——

    公孙无知带着众家将杀入宫门,正好看着费慌里慌张的带着几个大内卫士,提着大刀从王宫后院转出来,公孙无知当场就明白了:这个子很狡猾,给我杀——

    两股力量顿时碰撞到了一起。

    刀飞剑舞,血光迸溅,叛军人多,卫士人少,而且是仓促准备,侍从费已经被砍了几刀,浑身带着伤,体力已经支持不住了,很快就和惊恐的几个卫士,被叛军砍翻在地,侍从费终于为鞭打他的齐襄公做了忠臣,魂飞魄散了。王宫大内卫士的班长,号称武林绝顶高的石之纷如,也被砍死在台阶上,其他的卫士不是被杀,就是带伤逃跑了。

    局面,已经向最坏的方向发展了。

    公孙无知带领家将涌入屋内,看见床上的锦被瑟瑟发抖,分明里面藏着人,众人举刀就砍,血光迸溅,一阵惨叫,掀开被子一看,不是齐襄公,而是内臣孟阳惨死在床上。公孙无知一看不是齐襄公,也是一身的冷汗,如果找不到君王,他们就麻烦了,必须找到齐襄公。公孙无知连忙让人搜索,刚下完命令,他无意间回头一看房屋的敞开的大门,门后下露出一双没穿鞋的脚和瑟瑟发抖的裤腿,众人拉开大门,见到齐襄公站在那里,目光呆滞,浑身战栗,已经不出话来了。公孙无知上前就是一刀,齐襄公当场就倒在地上,翻腾了几下,双眼一翻,牺牲了。

    鲁庄公八年,公元前66年,齐襄公死了,他被自己的叔伯兄弟杀死了,也没落得一个好下场。这也是自己欠下的血债吧,他和鲁桓公及郑子亹终于在天堂会面了,三个国君,都是死于非命,一团乱麻,所以在“春秋时代”当国君,实在是个风险很高的职业。

    这也是因为“及瓜而代”的导火索,所引来的杀身之祸。

    齐国乱了,国君被弑,政治洗牌开始了

    公孙无知通过叛乱,强行当上了国君,其实他真的没有政治头脑。当时那个年代,杀个国君可能很容易,但是要坐稳王位,可不是件简单事情。

    首先,你要有贤能的大臣辅佐。可是当时的齐国聪明人都跟着其他公子出外避难去了,而且他没有太深的根基,无非就是个皇室的身份。其次,他没有外援,没有其他诸侯国支持他的背景,即便是当上国君,后续的被征伐或声讨是必然的。第三,他的上位法太血腥,弑君上位,是很难立足的,公孙无知也不是什么好鸟。你想,就是因为降低了待遇,他就要杀死大哥篡位,其身边也肯定会有很多他曾经得罪过的人。

    果然,公孙无知暴力夺权后不到二三个月的时间,自己觉着很牛了,也不想想自己是不是稳定了政局,就想学着齐襄公去旅游一下,放松自己的紧张心情,这就是找死,他不知道很多在外的大臣们都想干死他,以获得讨伐叛逆的美名。

    公孙无知到了“雍林”的时候,就像是老虎离开了老窝一样,被以前就和他有仇的雍林太守,搞了个突然袭击给杀死了。

    这是公孙无知送给仇人的一个会,现在人家杀你,是为了给死的齐襄公报仇,绝对是正义的!能把把私仇变成正义的行动,这才是一个绝好的会,你公孙无知傻不傻,刚上位,不好好的安定自己的王位,搞什么旅游活动,看来公孙无知,真的是很无知啊。

    雍林太守袭杀了公孙无知后,就通电全国:

    我们杀掉叛国暴乱分子,是为了给齐国的人民伸张正义,是为了给齐襄公这个我们爱戴的国君报仇,这是替天行道,请国内大臣们在皇室公子中拥立新的国君,我们雍林一定惟命是从,马首是瞻。

    你看,替天行道都出来了。请牢记:,免费最快更新无防盗无防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