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章 兄弟争位的“超级竞速赛”( 鲁庄公九年,公元前685年,春秋第三十八年)
齐国自“弑君者”公孙无知被杀后,国内处于无君状态。
到底谁来继承齐国的君位?
此时,齐国最有力的候选公子中有两个人:一个是率先跑到莒国的公子白,目前由大臣鲍叔牙辅佐。公子白的生母是卫国公主,也就是他有莒国和卫国的政治背景,而且朝廷内也有支持他的派别,以“高氏和国氏”为白一党,可谓是内外兼修。
另一个是公子纠,由大名鼎鼎的管仲和召忽辅佐,生母是鲁国公主,那肯定是有鲁国的背景靠山,年龄又长于白,朝廷内同样也有很多支持公子纠一党的大臣。
这两个人都是最佳人选,剩下的就看“命”了。
齐国期初是想立公子纠为国君。
于是,在公子纠一党的大臣支持下,当公孙无知被杀后,公子纠一党的大臣,动作很快,马上派人到鲁国的“暨地”与鲁庄公会盟,研究关于迎接公子纠回齐国当国君的事情。
根据当时周礼的制度,如果是大夫和国君会盟,要听国君的,而此时齐国没有国君,因此要听鲁国国君的安排。鲁国一看事情已经成为定局,也就不紧不慢的开始安排公子纠回国继位的事情了。
但是,齐国国内的政治斗争并没有停歇。
倾向于公子白的大臣们,还是希望白回来继位,所以在此期间,公子白的内应高氏和国氏,就偷偷的派人暗地里告诉公子白,让他赶快的放下所有的一切,以最快的速度回国,这样就能造成既事实的状态。
一切取决于时间和速度。
()一路狂奔的齐白
公子白太聪明了,他知道这是人生一次重大转折和遇,什么别墅?什么美女?还有那些古玩字画?以及装模作样的书籍和财物?全都不要了。
速度,速度!
只要他能提前跑回齐国,一切都会重新拥有的。
当然,世间没有不透风的墙,鲁国也从齐国的公子纠一党处得知这个信息后,也是大吃一惊。
鲁庄公马上铺开军事地图,公子白所在的莒国,处于鲁国的东北方向,距离齐国自然比鲁国近很多,那时候没有飞,也没有汽车,只有马力,而且各国最大的马力,也就是四匹马拉车的四个马力。当时的全世界都一样,不可能搞出个双缸十二马力的高级马车,要是多套上几匹马,那就不是快,而是乱了。
因此,大家的条件都是一样的,但是距离不一样。
这可把鲁庄公愁坏了,皱着眉头,一个劲地摇头。
公子纠也是急的象热锅上的蚂蚁一样,他和鲁庄公:
“大外甥,如果实在不行,我们就连夜跑,不吃饭、不睡觉了。”
鲁庄公看着了这个舅舅一眼,心想:连夜跑,你以为,你的马就不睡觉了,你的随从怎么办,你的马不吃草,难道烧油?
鲁庄公看着公子纠不话了。
旁边的管仲很聪明,就:
“这样吧,我先带着一队人马前往莒国通往齐国的道路上,堵住公子白的车队,这样从鲁国到莒国的距离就很近了,我们可以抢先,然后公子纠再和鲁国军队一起快速行进,就必然能抢先进入齐国。”
鲁庄公和公子纠哈哈大笑,连声赞扬管仲的良策,并马上安排一队轻装人马跟着管仲出发,前往围堵公子白。同时,鲁国军队保卫着公子纠快速前往齐国。
于是,公子白和公子纠之间,就展开了在“春秋历史”上,非常著名的的“超级竞速赛跑”的大比赛,这次获胜的,可不单纯是奖杯和奖金,而是国君的位子,这也可能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以比赛胜负结果当君王的“超级拉力赛”了。
只不过,这次比赛中,公子纠一方有作弊的嫌疑,因为管仲出了个馊主意,这也是没有办法的办法,算是抵消一下距离上的优略差距吧,也算是公平竞赛。
管仲确实很聪明,但是往往聪明人,也会被自己的聪明所耽误,因为——
管仲确实的带着人马堵到了公子白的快速奔驰的车队,当两队碰头时,管仲就要求公子白的车队停下来,管仲需要向白大哥汇报工作。不但是今年的,还有去年的总结,甚至于关于对目前齐国局势的分析,大约报告需要五个时左右。
鲍叔牙也在公子白的车队里面,见到老朋友管仲,很是高兴,主动的上前询问情况,他知道管仲满脑子都是坏主意,以前两个人在齐国一起鬼混喝酒的时候,被管仲一忽悠,基本都是鲍叔牙掏钱,但是鲍叔牙确实佩服管仲的智谋。因此,当听到管仲的要求后,鲍叔牙心里哈哈大笑,于是很严肃的:
“老管,你的很对,确实需要进行研究当前的局势,这样吧,我过去给公子白,然后我们找个地方,一起讨论国际形式,顺便也谈谈我们流亡期间的风流韵事,怎样?”
管仲一听很高兴,鲍叔牙又中计了。
只要双方能坐下来,什么五个时,我们接着就可以搞“篝火晚会”了,你们想走,明天再吧!于是就点头让鲍叔牙给公子白汇报,他站在自己车上,远远的看着鲍叔牙回到公子白的身边。
鲍叔牙回到公子白的身边,:
“坏了,公子,目前看来我们回齐的消息走漏了,管仲一直在公子纠身边,此时找到我们要汇报工作,肯定是想拖住我们,然后让公子纠赶到我们前面,什么回报,都是胡八道。”
公子白很着急,看着鲍叔牙问:
“怎么办?老鲍,要不我们冲过去,他敢挡路,我们就和他们拼?”
鲍叔牙也不是一般的人物,只能仅次于管仲而已,连忙摇头:
“不妥,这样混战,还是等于中了管仲的计策,我看这样吧,我就公子同意和他商谈工作,分散他的精力。
然后,你看到大路让出来后,就带人冲过去,不要管我了,冲过去,就加油跑,我会慢慢的找你们的。”
公子白关心的:
“那这样,会不会,惹恼管仲把你给杀了?”
鲍叔牙哈哈大笑:
“不会的,管仲和我是好朋友,我们之间有个约定,等以后再和你。
再,你跑了,他杀我也没有任何意义啊,他留着我还要管我吃喝,这个吝啬鬼,肯定会放了我的,放心吧,我未来的元首。”
鲍叔牙安排完了一系列的工作后,就驱车来到了管仲的身边,管仲一看鲍叔牙自己过来了,就疑问道:
“公子怎么没过来?”
鲍叔牙:
“我和公子了你的意见,公子非常的高兴,他你是齐国的贤良之臣,风尘卜卜的来汇报工作,十分辛苦,公子不能慢待了你,因此要换一下衣服,并准备美酒和你一起搞个欢乐的路边宴会,一会儿,公子就过来了。”
管仲哈哈大笑。
鲍叔牙接着:
“这样吧,你看今天的天气很好,万里无云,我们先到旁边的那个高地上,准备会场,迎接公子,也体现出你管仲的礼貌和贤良。”
然后就掉头向旁边的高地驱车过去,管仲也不好什么,只好掉转车头跟着鲍叔牙,但是用眼色示意旁边的卫队,注意公子车队的动向,两人在高地上迎着微风,惬意的等着公子白。
此时,公子白一看管仲的马车离开了大路,路旁就是十几个卫队人马,于是便开始驱动自己的车队,行动起来了。
路旁,管仲的卫队队长,看着公子白的车队开始向这边走过来,开始很慢,但是速度越来越快,离着他们有十几丈的时候,公子白的车夫猛抽拉车的马匹,公子白的车队高速运转起来了,此时卫队长才发觉不好,连声向高地上的管仲大喊:
“管先生,不好,公子要跑——”
管仲此时也发现了事情的不对头,看着哈哈大笑的鲍叔牙,顿时明白是怎么回事儿了,心中一着急,驱车向前走了几步后,抽出弓箭,嗖——,一箭射出。
箭,是奔着公子白射去的,鲍叔牙看到管仲的抽箭动作,也急红了眼,驱车撞击管仲的车辆,咔嚓,两车发生了轻微的交通事故碰撞。
“嗖——”和“咔嚓——”都是一瞬间的事情。
但是,“嗖”,是一个字,“咔嚓”,是两个字,自然要慢一点了。
管仲射向公子白的箭受到微弱的影响,发箭时移动了一毫米,在百米外就是二十五厘米,只听见“珰——”的一声,弓箭射中了公子白的腰部,公子白大叫一声,倒在车上,但是车子并没有停,继续拉着公子白向前面冲去。管仲站在车上目不转睛的凝视着公子白的车辆,只听见跟随白的所有人,都惊恐的大叫:公子中箭了!
远远的望去,公子白再也没有从车子里面站起来,黄土滚滚,直到淹没的管仲的视线。
鲍叔牙勃然大怒,拔出佩剑向管仲骂道:
“你这个负心贼,如此狠毒,竟然用弓箭射向我的主公,看我不杀了你——”
两旁的卫士,也同时拔剑把鲍叔牙的车子围起来了。
管仲负疚的看着鲍叔牙,微微一笑:
“鲍大哥,鲍大哥啊,别来无恙,我用计谋堵住你的主公,你不是也用计谋哄骗我吗,如果我办不成这个事,回去我也是个死,我们是好朋友,那时私事,今天我们办的是公事,这怎么能一样?”
鲍叔牙摇摇头,满含热泪,:
“好,我不杀你,但是我可以为主公尽忠。罢就要自刎。”
管仲哈哈大笑:
“鲍叔牙,住,你忠于主公,我佩服你,但是你别忘了,在你的主公之上还有君王,那才是大忠。我们公子不日就要回齐国继位了,他继位后,就是你的君王,你应该忠于自己的君王才对。况且你如果忠于自己的主公,也要给主公收尸安葬后,再寻短见。”
鲍叔牙愣在那里了,管仲的对。
恨恨的:
“好,待我为主公收尸后,再自刎于墓前。”
管仲:
“作为做兄弟,我做了对不起你的事情,公事我办完了,剩下的就是私情,回去后,我只要听你自刎与墓前,我也到你主公墓前自刎,陪你殉主,以成我们兄弟之情,就此别过。”
管仲带着人马奔驰而去,只剩下鲍叔牙愣愣的站在高岗上。
公子白死了没有?
对,没有——
因为,你听到的是一声“珰——”
由于鲍叔牙临危的干扰管仲射箭,让弓箭偏离了一点点,珰,的一声,射在公子白的腰带的玉带勾上,公子白顺势大叫一声,跌倒在车子里面。其实,他也是惊出一身冷汗,四肢无力,在高速奔跑的马车上,根本就站不起来,就是这个很自然的情况,却救了自己一命。
当然,周围随从的惊呼,加上鲍叔牙悲愤的状态,都给管仲造成了极大的错觉,因为周围的这些人都是真情的表露,而不是演戏,就更能让别人深信不疑。
一切的缘,造成了错误的判断。
所以,管仲是聪明人,但是也被聪明所欺骗了。
管仲带队返回了公子纠和鲁国军队的队伍后,就眉飞色舞的向公子纠了公子白被他射死的经过,在当时那个年代里面,文臣武将都是十分精通射箭技艺的,管仲作为有名的文臣,在成长和学习的过程中自然也精通射箭,比如孔子的六学中就有“射”学,就是射箭,长距离狙击技能。
听到管仲的汇报,公子纠也很高兴,终于放下了心,前几天疯狂跋涉的疲劳也就显现出来了,既然竞争对已经死了,那我们就不必那么急着赶路了,先扎营休息一天,洗洗澡,喝喝酒,放松一下我们紧张的心脏,顺便给管仲庆个功。
公子纠原本“六七十迈”的竞赛速度,顿时变成了“二三十迈。”
而装死的公子白的竞赛速度,从原来的“六七十迈”,变成了“七八十迈”,近乎于疯狂了。
于是,公子白顺利的抢先进入齐国首都,并在上卿大夫高氏和国氏辅佐下,顺利的登上了齐国国君的位置,后来被人称为:齐桓公。
这就是以后风靡世界的“春秋五霸”之首,姜白,或叫做齐白都行,如果你愿意,叫做“齐姜白”也行,反正“姜”是他的姓,“齐”是他的国,以姓或以国称呼他都可以,为了方便,我们就称他为齐桓公,当然这个称呼,准确的:应该是在他死了以后,才能这样称呼的。
(2)公子纠之死
悲愤万分赶着回来准备为齐桓公收尸的鲍叔牙,刚赶到齐国首都城门,就听到这个消息了,顿时天旋地转,大悲大喜之后,竟然晕倒在车上了。
玩的就是心跳啊。
当鲍叔牙被人送到齐国王宫后,醒来的第一句话就是:
“赶快派使者通知前来的鲁国军队,新君齐姜白刚登基上位,只是准备好了军队,还没来得及准备美酒佳酿,因此不能招待鲁国的军队,请鲁军暂时回国,待到准备好后,再请鲁君过来喝喜酒。”
齐桓公还沉寂在刚登基的欢乐中,听到鲍叔牙这样,心里马上明白了鲍叔牙的意思,十分感激的看着鲍叔牙:
“快——,快——,让鲍叔牙到我的后宫歇息,可把我的爱卿给累死了。”
然后,派人打着齐国正规的旗号,前往鲁国与齐国的大路上截住鲁军,传达了齐桓公的意思。鲁军一看傻眼了,公子纠一下子跌坐在车上,连连摇头,管仲不相信自己的耳朵,跑过来再次问了一遍,心中暗暗叫苦。
此时的鲁军虽然是打着征伐齐国的口号出兵的,但是并没有做好真的打仗准备,因为他们的任务就是护送公子纠,原本就是一趟美差,都是轻装部队,而其而且人马也不多,如果继续进军必然遭到齐国的抵抗,没有胜算,于是便灰溜溜的带着公子纠回国了。
公子纠真是悔青了肠子。
当年七月,齐桓公安葬了被杀的齐襄公,场面宏大,齐桓公一幅悲伤欲绝的样子,痛哭大哥的死亡,就像是当年他爸爸齐禧公死了一样的难过。众位大臣一看,这个白公子真是有两把刷子,政治敏锐度很高,齐桓公的位置也就安定下来了。
再,回到鲁国的鲁军,把情况给鲁庄公一汇报,鲁庄公气得七窍生烟,原本的如意算盘都被打破了,自己这些年培养的公子纠,就这样成为了“流亡人士”,他的身份变了,价值就不一样了,真是心有不甘。鲁庄公也对公子纠的大意,感到十分的恼怒,看着灰溜溜的公子纠,鲁庄公什么也没,拂袖回到了后宫,把公子纠和管仲等人晾在那里了。
鲁庄公回到后宫思来想去,虽然生气,但是不舍气,怎么,会还是有的,再争取一下吧,趁着齐桓公刚上位,还没有坐稳位置,也许能够反转局势也是未可知的。
正好,利用当年自己爸爸鲁桓公被齐襄公杀死的事情,再加上这次为他大操大办丧礼的借口,带着公子纠出兵征伐齐国,打下来,再辅佐公子纠上位,让他成为自己鲁国的傀儡国君。
鲁庄公九年,公元前65年,秋,鲁国正式带兵征伐齐国,到了乾时(现临淄桓台县旧城地区的黑水河),两军布开战阵,开始决战。
这是齐桓公上位的第一战,也是决定齐桓公生死的一战,就国君来,其在位期间的征战,可能不会必然的决定国君的生死,但是对于刚上位的国君来,争位之战就是生死之战,对于齐桓公来,这是不能输的一场战役。
鲁国之前带着公子纠以伐齐名义的军事行动,当时并没有新君在位,是争夺王位的家事因素成分居多,是处理内部的事情。而现在一旦齐桓公上位后,齐国有了国君,鲁国再来征伐,就是两国之间的国事,性质完全发生了变化。
齐桓公自然知道这些,于是军事动员很充分,封赏胜利很优厚,并派出自己最信任的鲍叔牙带队。而鲁军本身就抱着试试看的心态,劳师远征,为别的国家王位争夺拼杀,总归是与保卫祖国的战斗不一样。
因此,战无决心,兵无死心,师有疲心。
齐国和鲁国,在此期间为了王位的争夺问题,一共打过两仗,这是第一仗,之后的齐国伐鲁报复战的“长勺之战”,是第二仗。可是,结果完全不同,按照时间维度来,基本都是同一个时间阶段,实力没有太大的变化,但是结果却不一样,这里面的道理很深。
先这第一仗“乾时之战”:
两军摆开阵势后,齐国军队个个战斗意志充沛,都想在新大王面前立下新功,得到丰厚的赏赐,而且是以逸待劳,率先就发动的进攻。
鲁庄公带领的鲁军刚摆开阵势,鲁庄公以为双方总得先交流一下,阵前怎么也得声讨一下姜白,摆摆自己鲁军的道理,然后把公子纠推出来。因为理,才是鲁国的强项,他们有周王室的法律规章和正统的道义。
可是,谁知道以姜太公起家的齐国军队,不和你理,疯狂的发起了进攻,这一下子让鲁军受不了了,一场自认为是正义的战斗,怎么样也要摆摆样子,甩甩阵型,吆喝几声,这些齐国的疯子,竟然不顾军礼礼治,突然袭击,于是鲁国阵形大乱。
鲁庄公乘坐的战车,顿时成了齐军集中攻击的目标,鲁庄公那见过这个情况,什么大王的威风都不顾了,跳下车子,换了一辆轻装战车掉头就跑。
鲁庄公战车的车右副将秦子和梁子,只好继续打着鲁庄公的大旗,往道上跑,引诱齐国军队,给鲁庄公逃跑的时间。
齐军不管三七二十一,全军围剿鲁庄公打着大旗的战车,一下子就把秦子和梁子给包围和俘虏了,战斗一个回合就结束了。
鲁庄公兵败到山东菏泽境内一个叫“生窦”的地方,才扎住阵营,一看,自己的两个副将也被俘虏了,剩下的都是没有斗志的士兵了,公子纠带着管仲和召忽也狼狈的跟着跑回来了,把鲁庄公给气得直翻白眼,狠狠的瞪了公子纠一眼,吩咐安营扎寨。
鲍叔牙一看战斗胜利了,心中的一块石头算是落了地,他的心中还有更大的目标,于是就带着精锐的军队杀到鲁国军营前面,然后派人前往鲁国军营面见鲁庄公:
“我们知道,这次你们鲁国入侵我们齐国是为了公子纠,现在我们的国君是姜白,既然因为公子纠的原因,导致我们两国发生的不愉快的军事冲突,而且公子纠又是我们国君的亲人,这种祸患必然会长期存在,请鲁国将公子纠杀死,以平定两国的冲突。
另外公子纠身边的管仲和召忽是齐国的旧臣,跟着搞叛乱,我们国君非常的痛恨这两个人。
尤其是管仲这个东西,竟然用箭射我们大王,请将这两个人交给我们回去,让国君亲自处置并五马分尸。”
鲁庄公一听,局势竟然变成了这样,看来自己的如意算盘也不能实现了,再搞下去,恐怕齐鲁两国就成为死敌了,人家齐国毕竟是大国,对抗起来,鲁国未必能占到什么便宜。关键是目前自己身处险境,如果齐军发起新的攻击,恐怕自己能不能顺利回国,都很难了,千万别在变成齐国灭掉自己后,去鲁国再扶持一个新君,那样太不上算了。
但是,齐国让鲁国杀死公子纠也不是好办法,怎么鲁国也是公子纠的保护人,如果这样,以后鲁国怎么在江湖上混。
鲁庄公思来想去,干脆,我把公子纠所有的人都交给你们齐国算了,你们愿意怎么办,就怎么办,杀死公子纠的恶名让你们齐国来承担。
于是就呵呵一笑的:
“这样吧,我们鲁国和齐国应该是兄弟国家,这次出兵主要还是因为当年我爸爸被你们的齐襄公杀死的事情出兵,公子纠是自愿跟着来的,我也没办法,既然这样,你们自己派人到我们的军营中抓人吧,我们鲁国不会亲自交给你们的,这违背了我们鲁国道德的底线。”
哈哈,你,什么是道德底线?
鲍叔牙自然明白鲁庄公的话里套话的意思,于是派人前往鲁国军营中“取”了公子纠,春秋经是这样记载的:九月,齐人取子纠杀之。
取,就是很容易的意思。比如:三国中,关云长在两军阵前取上将人头,易如反掌。而春秋之所以这样用了一个“取”字,其实就是责备鲁庄公的意思,俗话:十户城,可以避难;百户村,可以隐世;有着战斗武器的鲁国军队保护的公子纠,竟然被轻而易举的“取”回来了,真是可笑。
鲍叔牙取到公子纠是不会客气的,因为之前管仲在射姜白的时候,已经教育了他一次,这是国事,不能掺杂私情,便在“生窦”将公子纠杀死了,你这个“超级竞赛”多么可怕,胜利的是国王,失败的是死鬼,关键是他们的赌注太大了,是用生命在赌注,真是一场“超级竞赛”。
一直跟着公子纠的召忽和管仲,自然也听了齐国的意见,知道自己免不了人头落地。两人看着公子纠被“咔嚓”了,放声大哭,然后两人紧紧的拥抱在了一起。
召忽:“老管,看来我们也是这个下场,回到国都还不知道怎样的被羞辱,我不能忍受这个,就陪着主公一起走了。”
管仲也感叹世事无常,由于自己的一个疏忽,竟然带来了这样的结果,于是握着召忽的:
“忽大哥,我和你也一起作伴,共同陪伴主公。”
完就回头向一旁的鲍叔牙:
“请给我们两把菜刀,我们要自刎陪主。”
鲍叔牙诡秘的一笑:
“管仲,你想死的这么容易,可不行,大王吩咐了,你射了大王一箭,大王要还你十箭,这样叫你死了,我回去怎么交代?召忽是个义臣,我很敬佩他,可以给他这个待遇。”
然后吩咐给召忽松绑,给他一把菜刀,召忽惨笑一声,对着管仲大喊一声:“别了,我的兄弟。”
罢,噗——,自刎而亡。
管仲看着鲍叔牙破口大骂:
“鲍叔牙,你这个人,我们朋友一场,你竟然背信弃义,真是瞎了我的双眼。”
鲍叔牙嘿嘿一笑:
“老管,我记得你过,我们的兄弟是私情,而今天是国事,因此私情不能殉国事,真是对不起了,老管,你就等着受刑吧,不过,我也发誓,如果你死了,我一定也陪你而去,我们在地下再谈兄弟事宜。”
管仲张口结舌,鲍叔牙哈哈大笑。
鲍叔牙让下将公子纠和召忽的尸体暂时安葬,待以后禀过大王后再另行处理,就带着五花大绑的管仲和齐军人马要返回齐国的首都。
一直跟着的鲁国的军事观察员施伯,是鲁庄公的大臣,非常聪明,就连忙阻止鲍叔牙将管仲带回齐国,并要求派人和鲁庄公汇报,齐国特派员和施伯一起回到鲁庄公面前,鲁庄公听施伯:“管仲是治天下之才,这次齐国想把管仲带回去,肯定是想重用管仲,我看不如杀死他,把管仲的尸体给齐国,以免长久之患。”
旁边的齐国特派员跟着:
“大王,这样可不行,我们国君之所以要让管仲活着回去,目的就是要当众杀死他,出一口被他射的恶气,如果你们给送回去一个尸体,这就没有意义了,这也是你们鲁国没有满足齐国国君的愿望,羞辱刚上任的齐君,请让我们还是带着活管仲回去吧。”
鲁庄公,沉吟了一下,心想,就这么个陪臣,有什么厉害的,还治天下之才,我怎么没有看出来,就让他办一件阻击齐白的事情,他也办砸了,导致现在这种后果的出现,难道这就是经天纬地之才?施伯有些言过其实了吧,我看还是把活管仲送给齐君比较好,不至于进一步的激化矛盾,也就默许了齐国的要求。
管仲就因为自己的失误,也算是祸中得福了。
鲍叔牙等到特派员回来禀明事由后,看到周围鲁军的军队开始列队回营,就载着“五花大绑”的管仲往齐国首都进发了。
管仲心如死灰,披头散发,傲然的站在车子上,向着齐都城墙上飘荡的旗子,远远的望去,顿时豪迈之情油然而生,放声长啸————。
(3)管鲍之谊、管仲拜相
春秋不管仲,实在是绕不过去,这是个人是齐国复兴很重要的一环。
三国时期的诸葛亮自比管仲,可见管仲的厉害,春秋左传中对管仲介绍是一笔带过,其事迹多见于史记和国语,思来想去,还是拿出一个章节管仲吧,也算是对这个牛人的一种敬仰。
管仲,就不能不鲍叔牙。
鲍叔牙知人善任推举管仲,可谓前无古人,后无来者。为什么这样?让我们先看看当年的那些事情。
想当年,管仲是常跟着鲍叔牙玩,是绝对鲍叔牙的弟,鲍叔牙就是看好了管仲,认为他有才华,有贤良,有智谋,也是死心塌地的坚持自己的这个观念,绝不有任何的动摇。
根据管仲自己的回忆录中记载:
当年我家里非常的贫困,穷的叮当响,跟着鲍叔牙到南阳去做“买大葱、贩白菜”等等之类的生意,都是管仲占便宜很多,本钱是人家鲍叔牙出的,但是挣了钱,管仲就总是多给自己分一些钱。
要搞明白昂,是管仲自己给自己多分一些钱,这和鲍叔牙主动的给他多分一些,是有根本区别的。鲍叔牙多分给他钱,是义气;管仲自己给自己多分,是占便宜和贪心。就目前的社会来,你能对你的朋友这样做,而置之不理吗?
但是鲍叔牙却可以,他管仲可不是贪利的人,他之所以这样,是因为管仲家里贫穷,而不是贪心。怎样,这样看,鲍叔牙度量大吧。
其实,这些记载,我估计少了一些内容,只记了结果,没有记过程,应该鲍叔牙的事情是这样的,鲍叔牙:
“管仲家贫,跟着我做生意,本钱都是我出的,如果我们两人做生意,大家共同出本钱,在分利益的时候,管仲多占,就应该是贪心和占便宜。
但是,管仲没有一分钱的本钱,之后赚了钱又自己多分钱,是因为他家境贫穷,为了早日的成为家庭的经济栋梁,这是可以理解的,其实我鲍叔牙那么有钱,又是朝廷官员,救济一下他也是可以的,但是管仲是君子无功不受禄的人,于是就找了个做生意的噱头,让管仲挣一点钱,所以管仲不是贪财,而是因为家贫。”
这样,似乎就有些道理了。
不仅如此,管仲给鲍叔牙曾经出过很多谋事的主意和建议,但是基本都没有成功,而赔了很多钱,可是人家鲍叔牙并不因为管仲出的主意不好,或者是愚笨的馊主意,而是管仲出主意时,仅是从道义上考虑了对鲍叔牙如何有利,而没有过多从是否赚钱上去考虑如何有利,所以赔钱也是没问题的,不能因此而损害管仲在鲍叔牙心中的人格地位和魅力。
鲍叔牙的胸怀太大了,估计如果放到现在,管仲这个样子给大哥出主意,恐怕早就被打个半死了,然后扔到后院喂狗了。但是人家鲍叔牙不这样看。
鲍叔牙认为,自己之所以找管仲谋划一些事情,本身就不是考虑利益的得失,而是事情本身道德和正义的得失,因此赢得了道义和正义,损失一些钱是自然的事情了,这和我找管仲出谋划策的本意相符合,因此管仲不是愚昧的。
管仲三次进入仕途,但是三次都被以工作不称职而辞退了,这是很丢人的事情,可是鲍叔牙也没有认为是管仲这个人好高骛远,没有真才实学,而是生不逢时,没有遇到好的会而已,道这里,我也感动的快哭了,我怎么就没有碰到过鲍叔牙这样的人,那么体贴和善良。
管仲当年吃粮当兵也参加过齐国的军队,但是在参加作战的时候,参加了三次,逃跑了三次,纯粹的成了逃兵的兵油子,可是鲍叔牙还是不看管仲,认为管仲不是懦弱怕死,而是因为家里面有老母亲需要照顾,反而逃跑是忠孝的表现。
我实在是不下去了,鲍叔牙和管仲这一对儿相互理解和绝对认可的状态,再下去,就会出现花边新闻了。反正,只要管仲做的事情,无论是好事,还是坏事,人家鲍叔牙总有一个理由给他,就是拉裤子,也是有道理的,如果不是古书这样记载,我绝对认为是,这两个人有什么不正当的关系存在。
因为鲍叔牙的人格太伟大了,伟大的有些失真了。
所以有上面这些事儿一看,管仲真不怎么样,贪利、失算、被逐、逃兵等等,全是缺点,反而衬托的鲍叔牙那样的伟大。
可是就是这么一个落魄的人,被鲍叔牙极力的推荐。
齐桓公上位后,想让鲍叔牙做自己的宰相,鲍叔牙就推辞,并和齐桓公:“我是个庸臣而已,如果是打闹,我当你的宰相是没有问题的,但是如果要治理国家成就霸业,必须是管仲老弟才行,他比现在的卿大夫老高厉害多了”。
齐桓公一听很诧异,问:“管仲射了我一箭,我差一点就因此而牺牲了,这样的人我怎么能用?”
鲍叔牙:“大王,我的元首,当时管仲是公子纠的辅臣,他射你一箭,是为了自己的主公办事,这不就是衷心吗,如果你赦免和重用他,他也会想终于公子纠一样的忠于你的,到那时,你让他砍谁,他肯定会砍谁的。”
齐桓公微微点头,有些担心的:“现在目前这个局面,怎么才能请他回来?他在鲁国还扶持着公子纠,难道让我们去请他?”
鲍叔牙哈哈大笑:“这样吧,等我们处理了公子纠的时候,我们就和鲁国,管仲这个狗东西,不识好歹,竟然敢射大王,让鲁国把他交给我们齐国,当着大臣的面侮辱他、杀死他,这样鲁国就会把管仲交给我们的。”
所以,在鲍叔牙带领军队打败了鲁国的军队后,杀死了公子纠,绑回了管仲,而齐桓公听到鲍叔牙带回管仲的消息后,马上派人前往城外郊区截住队伍,并安排美丽的宫女,亲自为管仲在刚扎好的大帐内洗澡沐浴:第一遍用香皂,第二遍用香波,第三遍用檀香,洗的管仲光滑如玉,浑身通泰。
管仲一直都蒙在鼓里,一幅大义凌然准备奔赴刑场的感觉。没想到,齐国的军队还没有进城门时,就将管仲松绑,沐浴洗尘,更换了新的衣服,换了礼仪的马车,两旁卫队雄赳赳、气昂昂护卫着管仲,鲍叔牙亲自驾车在前面引路,开进了齐国国都。
管仲象做梦一样的被摆弄着,一幅傻呆呆的样子,心想,这样折腾,到底是要煮熟吃了我,还是要射死我。
齐桓公亲自迎接管仲到朝堂坐下来,非常诚恳的向管仲开始请教起来,按照当时的记载,十分文邹邹的,翻译过来也大道理满天飞,不如我们直接翻译成现代的语言,来看看当年的精彩的朝堂对:
齐桓公开始十分客气的:“管先生,我爸爸齐襄公在世的时候,修别墅、玩旅游、搞女人、宠亲信、毁教育、喊口号等等,我真害怕我们国家就此衰败了,你怎么办?”
管仲一听,这是要考我理论,文化人就是这样毛病,一旦道自己心坎里面,就开始满口大道理了,正好借此就:
“元首阁下,我们首先要不忘初心,大肆宣传当年革命先烈的文武功绩,学习他们尊重老前辈的精神,尊重有技能的知识分子,制定现今的法律规章并严格执法,根据目前国内各地区的人员和经济分布情况,制定相适用的发展计划,提倡道德水准,奖励有功劳和政绩的人民,以法律为准绳宣扬弃恶扬善社会风气,尊老爱幼,树立长者先,幼者后的纲常礼治。”
齐桓公一听,可以啊,管仲还是有一套东西的,接着问:
“那具体我们应该怎么实施?”
管仲:“根据以前的经验,一般将国都分为三个大部分,将郊区分为五个部分,来规定国内民众的居住区域,这样才能让老百姓各司其职。大王还要谨慎的使用生、杀、贫、富、贵、贱有别的六大权利政策”
齐桓公感兴趣的问:“怎么才能让老百姓各司其职?”
管仲:“贵族、农民、工匠、商人这四类人员,不要让他们混居在一个区域里,混在一起,就会产生谣言、攀比、纷乱,而且这四类人员也会因为这些而改变他们原先的行业,这是国家混乱的开始。”
齐桓公问:“那如何安排这红四类人员的居住区域呢?”
管仲哈哈大笑:
“根据经验,应该先把贵族安排在靠近淸境闲适的地方,让他们静心思考人生的道理,已经做父亲的贵族们,要和做父亲的贵族研究“义”,以便种下仁义道德的基础;让已经做子女的贵族,与子女的贵族一起研究“孝”,以便种下忠、孝、节、义的观念;让已经在朝廷内任职的贵族,整天讨论“敬”,以便种下遵王敬仰的礼治;让年幼的贵族天天讨论“悌”,让他们从就知道孝敬上面的理念,从娃娃抓起。
这样一来,这些贵族们,从就会得到贵族生活的渲染,心灵安于一个贵族的职分,就不会见异思迁,想三相四,以后贵族永远是贵族,人群稳定,政权就会牢牢的掌握在贵族的中。”
齐桓公哈哈大笑。
管仲接着:
“应该把工匠安排在靠近官府的区域居住。这样可以便于官府巡查工匠在一年中的工作成绩,便于及时发布国家需要工匠生产的经济计划,便于对工匠们的控制。同时工匠们聚集在一起,就会整天讨论工匠的事情,相互竞赛,取长补短,科学研究,工匠的后代们整天熏陶在这个环境里面,以后,工匠的孩子还是工匠,知识传承,永不间断,使我们齐国变成科技才是第一生产力的局面。”
齐桓公点头赞叹管仲。
管仲继续:
“应该将商人安排在靠近城市中心的的商业街区域,自古商人重利轻别离,在市中心交通发达,商业鳞次,商人之间整天研究商品的行情,各国的商业信息,及时召开各种展销会,招商引资,必然会相互竞争,研究发财的段,国家一旦需要,随时集中发行债券,回笼资金,买枪买炮,十分便利。在这种环境的教育下,商人的孩子就永远是商人。”
齐桓公似乎看到他的收税官员,正穿梭在市中心的各个商铺中收取税金的样子,自己的金库越来越多,幻觉令齐桓公呆在了那里。
管仲微微一笑:
“最后,让农民居住在靠近田野的地方。这样一来他们可以方便农业的生产,二来可以享受到大王的城市的接济,农忙的时候,组织生产,春耕秋收,强壮身体,农民必然会在一起讨论四季的农时,生产的作物,农闲时,让他们练武修水利,让管理农村的官员,及时的上报优秀农民,树立劳动模范人物标兵,优秀的农民可以通过生产和表现提拔到朝廷任职,他们都是诚实人,这样才算完成管理人员的职责,这是国之重本。”
齐桓公连连点头,赞扬管仲,然后就接着管仲的话问:“怎样划定除这红四类人员之外的居民居住区域呢?”
管仲:
“这好办,将齐国划为二十一个乡,其中六个发展工商业,十五个发展兵士人员。分工这样进行:齐桓公负责五个、上卿国氏负责五个、上卿高氏负责五个。然后再设立管理士、工、商的三个中央官员。设立三卿管理群臣,设立三族主管工匠,设立三乡主管商人,设立三虞主管川泽,设立三衡主管山林。三三制。”
齐桓公完全被管仲所征服了,这个人的脑袋瓜里装了这么多的东西,怪不得鲍叔牙一再的推荐他,想到这里,齐桓公终于抛出了最后一个问题:
“管爱卿——”连称呼都变了。
“管爱卿,我能称霸吗?”
齐桓公的这个问题很直接,很暴露,也很大胆,这让管仲有些措不及,现在刚在纸上谈兵,就马上要称霸,这是什么节奏啊。
管仲很直接的回答:“不可能——”
齐桓公一愣。
管仲接着:“目前国家还没有安定。”
“那怎么才能安定?”
“修订法令,健全法制,帮助穷人,积极脱贫,这样国家就安定了——”
“国家安定了就可以进行称霸行动了吗?”
“不可以,因为还要秘密的发展军事,对外隐忍,对内发展,整军强武”
齐桓公点头问:“如何整军强武?”
管仲:“五家为一轨,立轨长带领,十轨为一里,立有司官职带领;四里为一连,连长带领;十连为一乡,设良人(旅长)带领;五乡为一帅(一军),成万人队,由军长带领。
另外,全国一共组成三军,春天狩猎练军,秋天冬围练军,让同伍同乡之军户,不得任意迁居,相互之间世代相处,同饮食,同训练、同丧葬,形成足之情,达到,局则同乐、行则同和、死则同哀、守则同固、战则同强。
大王有这样的军队,才能横行于天下,而利于不败之地,那时候,大王,你想干什么就干什么”
管仲的话里面有一个军事的知识,就是自古以来,五人为一伍(班级),伍长带领,五十个人为一戎(排级),二百个人为一连(连级),连长带领,十连即二千人为一旅(旅级),旅长带领,五旅为一军,万人(军级),由军长带领,齐国有三军,就是常备军。
齐桓公完全听明白管仲的精辟分析了,十分拜服他,这也算是是一场提前发生的“隆中对”,因此齐桓公拜管仲为宰相,掌管齐国的政治和军事,从此齐国在管仲的辅佐下,一步步的走向了霸主的地位,当然这还有个发展的过程,让我们慢慢的看下去。请牢记:,免费最快更新无防盗无防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