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1章 伟大的流浪者(登基) (鲁僖公二十三年,公元前637年,春秋第八十六年)

A+A-

    ()晋文公重耳登基

    鲁僖公二十四年公元前636年

    鲁僖公二十三年,公元前63年,九月,晋国现任国君晋惠公死了。

    晋惠公的儿子太子圉继位,史称为:晋怀公。他就是那位从秦国抛妻逃回的太子。

    晋怀公登位后,马上下达命令,令所有在外面跟随流亡公子的侍臣们全部要限期归国,不能再跟随流亡公子。其实,现在晋国的流亡公子,就是特指公子重耳罢了。

    晋怀公为了削减重耳的羽翼,慢慢的消除重耳的威胁,就公布了让这些跟随者们,必须离开公子归国的日期,如果到期不归者,杀无赦。

    晋怀公为什么要这样做?

    一则,晋怀公知道:自己的叔叔公子重耳的人气呼声一直很高,对晋国王位,始终是一个威胁,自己的爸爸晋惠公就想要杀死叔叔重耳,没有办到。现在自己登位后,也非常的理解爸爸的感受了,既然目前暂时还不能杀死重耳,削弱他身边的势力还是很有必要的。二则,叔叔重耳身边的这些大臣们,实在是太厉害了,不但贤良,而且他们的身后在晋国,都有一定的政治势力支持,这股巨大的势力不消灭,总是重大的隐患。只有这样的借口,才能找到一个铲除重耳隐藏在朝中的势力,断掉里外沟通的联系借口;三则,自己的老婆,被秦君又嫁给了叔叔,心中灭不了这口气,也知道秦国已经开始支持重耳了,而且现在他就在秦国,这是个十分危险的信号。

    晋国的大臣狐突,知道儿子狐毛和狐偃已经跟着公子重耳到了秦国,但是没有按照晋怀公的要求,召令这两个孩子回国,这就让晋怀公抓到了把柄,于是先拿狐突开刀。

    这年的冬天,晋怀公逮捕了狐突。

    并派人对狐突:

    “如果你能令两个儿子回国,就马上赦免你。”

    狐突冷笑着的回答:

    “儿子既然能够做官,我这个当爸爸的就要教育儿子要忠诚,这是自古以来的制度,把自己的名字写在简册上,并呈给主人,这就是代表要委身与主公,如果有二心的话,这就是大的罪过。

    现在,我的两个儿子的名字,已经在重耳那里好多年了,如果现在就是因为一纸命令,就召他们回来,这岂不是当爸爸的教育儿子对主公要有二心吗,如果我教育孩子侍奉主公三心二意的,他即便是回来,又怎么能够再侍奉国君呢?

    刑法是不能滥用的,这是国君是本分,如果以滥用刑法来满足国君的快乐,这岂不是欲加之罪吗?来吧,我也活够了,杀了我吧。”

    晋怀公上位,屁股还没有坐热龙椅,当场就杀了一个大臣,而且,杀了狐突真是臭棋一着,这是等于断了跟随重耳流亡的狐毛狐偃的后顾之忧,这真是昏庸啊。

    消息传到了秦国,狐毛狐偃当场就哭昏过去了,公子重耳咬牙切齿。

    秦穆公也认为时到了,否则,等晋怀公坐稳了龙位,一切都晚了,于是——

    鲁僖公二十四年,公元前636年,春天的正月(晋国纪年晋惠公十四年的十二月),秦穆公正式的派兵护送重耳回国了,因为当时来不及向鲁国通报,因此春秋中没有记载这个过程,目前只能根据国语来复原当时的情况了。

    当护送重耳的军队到了黄河的时候,重耳的舅舅子犯把自己身边带的一块美玉交给重耳,并且表情凝重的:“公子,臣下跟随你奔走巡行了中原大地及各个国家,我有很多地方做的都不好,尤其是哄骗你离开齐国,离开齐姜,让你非常的生气,并且非要吃我的肉不可,我知道我犯了很多的错误,现在你就要回国了,我的历史使命也完成了,请公子允许我离开吧,我自己会流浪天涯,不会再给公子添麻烦了——”

    完,就要作势离开。

    公子重耳开始还不知道为什么,舅舅突然要把他自己的美玉交给自己,听完了舅舅的一番话后,哈哈大笑起来,接着就“嗖——”的一声,将美玉撇到了黄河里面,然后也很隆重的对舅舅:

    “我如果不是与舅舅一条心,今天就对着黄河发誓,如果违背誓言,就如同此玉。”

    你看子犯多么聪明,这就是高,知道革命就要成功了,马上就为自己先留下一条后路,上了保险,你他跟着重耳革命了一辈子,临到革命成功,却要高姿态的要退休,这确实有点造作,但是也是一种技巧,俗话“同患难易,同富贵难”啊!

    部队过了黄河,就等于是进了晋国的领土了。

    重耳带着秦国的军队,向令狐、桑泉、臼衰三座城池宣告他回来了,当地的人们一听是公子重耳回来了,马上打开城门,敲锣打鼓的迎接公子,这就是人气太旺了。

    到了二月份,晋怀公真的害怕了,没想到重耳这样的牛气,人一进入晋国,全国就有了一种蠢蠢欲动的气息,快跑吧,潜逃可是他的强项。于是晋怀公就跑到了现在的山西临汾地区,当时叫做高粱城区避难了,当朝的吕甥、冀芮一看:这样怎么能行,无论怎样也要带兵抵抗一下吧。

    晋军在俩位大臣的带领下,迎战重耳的秦国军队,并在庐柳,严阵以待。

    秦穆公派公子摯亲自前往晋军大营中谈判,晋军马上就退军到郇(山西临猗县)地,表明了对重耳的谦让。

    二月辛丑日,狐偃代表重耳,与秦国公子摯和晋国的吕甥,冀芮等大夫们,一起在“郇”进行了会盟,正式认可了重耳回国并且成为晋国国君的事实。

    第二天,公子重耳亲自进入晋军的大营中,一举掌握了晋国的兵权,真正成为了晋国的主人。

    这对于重耳来,即是个快乐的日子,也是个流泪的日子。因为,重耳从今天开始,终于结束了十几年的流浪生活,再也不用看别人的脸色,再也不用饥餐露宿,再也不用低三下四,再也不用逃避晋国国内对他的追杀。从今天开始,他就是晋国的主人了。

    苦尽甘来。

    重耳入主晋军后,秦国军队也算是完成了任务,然后就收兵回国了。

    两天后,重耳带领晋国军队进入曲沃,这可是晋国的老根据地了。

    当年曲沃宗代大宗的时候,这里就是重耳祖先战斗过的地方,大哥太子申生也是驻防在这里,曲沃城有重耳祖先的祖庙,入城后的第二天,重耳就祭拜了先人的祖庙,这就算是正式的登基上位了,甚至告诉了先人,所有的续完全办好了。

    告祭完祖庙后,重耳获得了合法的身份,于是下达了第一道命令:派人到高粱杀了晋怀公元太子圉,这样弟弟夷吾这一枝的后代,算是结束了君位的承嗣,改成了重耳这一枝了。

    然后又过了两天,重耳带领着大部队进入了绛都,晋国的首都,成为了晋国的新国君,史称晋文公。这就是大名鼎鼎的春秋五霸的第二位霸主,经过了多年的磨难,曲折的经历,修成真身,成为真佛。

    重耳成为了晋国的君王,并不等于就一定会坐稳这个王位。

    目前晋国的国内局势动荡,前晋惠公的人布满朝堂,如何做好坐稳君位,是需要一定智慧的,这时重耳办了两件很重要的事情,一件是保住了自己的性命,另一件是打开了执政的局面,都非常的优秀。

    那两件事情?

    先第一件——

    看着威风凛凛的重耳,根本就与前国君不同,于是那些原本是晋惠公夷吾的侍臣们,都开始纷纷的打鼓,尤其是参与这次谈判的吕甥,他一直是晋国在晋惠公期间执掌大权的权臣,加上郤芮,二人就是晋惠公的直接心腹,现在重耳上位了,估计很快重耳就会重用那些跟着他流浪的大臣了。因此,两人害怕被以“权臣”的借口,被重耳除掉。于是就想先下为强,焚烧了王宫,将重耳直接杀死。

    当然,吕甥和郤芮要想完成这个这个计划,必须还要找一些帮和亲信,当年那个被晋献公和晋惠公派去追杀重耳的寺人披(勃鞮),就是最好的人选了,既然他杀了重耳二次都没有成功,这次再给他第三次会。

    寺人披可不是傻瓜,当年被晋献公派往蒲地追杀重耳的时候,让重耳跳墙逃跑,自己斩断了重耳的衣袖,本身就是噱头。后来又接受晋惠公的命令,让自己去狄国去刺杀重耳的时候,也是自己悄悄的透露了信息,让重耳逃跑了。其实自己并不想杀死重耳,但是君命难违,也就只好采取这样的下策了。新国君重耳是不是知道这些前因后果?是不是领自己的这个人情?都是未可知的事。既然这次又要派他刺杀重耳,而且重耳已经当了国君,何不亲自去面见重耳,看看自己三番五次,留住了性命的这个公子,是不是真的实至名归。

    于是寺人披到了王宫请求面见重耳。

    重耳一听,寺人披,就是那个整天追杀我的人,不见。

    并让人对寺人披:

    “当年的蒲城事件中,我爸爸晋献公让你一夜之后到达蒲城捉拿我,但是你当天就到了蒲城,并斩断了了我的衣袖;

    后来在我弟弟晋惠公时代,让你到狄国来追杀我,命令你三天到达,但是你第二天就到了,你奉了献、惠二君之命,想杀死我,我屡次的被你追杀,这是为什么?你好好想想吧。

    当年被你砍断衣袖的衣服,还在我的箱子里面,今天不见,回去好好想想自己的过错。”

    俗话“嫉恶如仇”,这是普通人应该具有的品质,但是作为君王是不是一定要这样,就未必了。重耳对寺人披的第一反应,就是一个普通人的感受,而没有站在君主的高位上,分析这个问题,是最直接、最性情的反应。

    寺人披听到重耳的意见后,仰头哈哈大笑,对着传话的人:

    你回去给君王我的意见,我再等一会儿,如果没有回复,我就离开,不用给大王增添烦恼了。

    “你告诉重耳,现在他是君王了,就应该懂得做君王的道理。如果还是不懂,拿着普通人的感受来对待问题,恐怕又将会有新的灾难临头。

    作为大臣,执行国君的命令,是不能三心二意的,这是自古以来的道理。为国君铲除所厌恶的人,这是为臣的道理,实话实,在当时的那个环境中,杀一个蒲地人(暗指重耳在蒲地时)和杀一个狄国人(暗指重耳在狄国时),对于我来有什么关系呢?

    你让大王想想,现在重耳当了国君,难道就没有象当年他在蒲地或狄国一样的敌人吗?当年齐桓公能够不计较射中衣袋钩的仇恨,而重用管仲为相,这就是度量,当国君的度量。

    如果大王没有齐桓公那样的度量,我就马上离开,不用劳烦你们来回传话,那样,要走的人,会很多的,岂止我一个人而已。

    再,就重耳当时那个体格,我真的想要杀死他,何必只是斩断一个衣袖,而不去追杀,何必事先泄漏消息,而大张旗鼓的去狄国追杀,这里面的道理,让重耳好好想想昂,而不是让我好好想想。”

    重耳听到传话人的这番语言后,马上就恍然大悟,赶快的出门亲自迎接寺人披,连忙和寺人披:

    “我难道不知道这里面的道理吗?只不过我心里真的心存怨恨,而暂时不能去掉。这样吧,现在我知道错了,请求你我之间都去掉怨恨之心,一起共同匡扶晋国”。

    完,重耳就拱施礼。

    寺人披见到重耳知错就改的样子,非常的高兴,心中暗暗的赞叹这个君王,于是就把吕甥和郤芮的阴谋告诉了重耳。

    重耳一听,心中十分感动,也惊出一身冷汗,庆幸自己的态度免掉了一场杀身大祸。于是,重耳带着随从,封锁消息,在三月,秘密的前往了王城与秦穆公会见,将自己回国后的一切经过进行了汇报和沟通,同时明了吕甥和郤芮的阴谋。

    三月三十日,果然不出所料,晋国的王宫发生了大火,王宫被烧毁了。

    吕甥和郤芮到了火场后,发现并没有重耳的尸体,感到很意外,就抓住一个寺人询问,才知道月初,重耳已经秘密的到秦国去会见秦穆公了,这让两人很是恐惧,大祸是惹下了,如果不做完毕,后面肯定会得到重耳的报复的。目前重耳不在国内,自己烧毁王宫的消息,估计重耳还不知道。既然这样,不如两人直接带兵前往秦国和晋国的黄河边境上,等着重耳,一旦接到的重耳,趁重耳不明就里的时候,再诛杀他。

    两人到了黄河边上,并没有见到重耳,但是见到了秦国的使臣,让他们直接到王城去迎接重耳回国,这让两人欣喜若狂,估计现在秦国和重耳都蒙在鼓里,既然来了,不能不去,否则就会泄露阴谋被追杀,跟着去了,假装十来迎接和保护晋君的,反而能够神不知鬼不觉的把事情做完。

    可是他们并不知道重耳已经知道了他们的阴谋。

    两人带兵来到了两国的边境,并自我感觉良好来到了秦国的王城,准备迎接重耳。谁想到,刚一进城,就被秦军绑了起来,他们连重耳和秦穆公的面都没有见,就被杀了,这就是聪明反被聪明误,这两个人,都是绝对的一流聪明人,却落得了这样的下场,这也是重耳及时的改正自己的错误,能够从善如流,保住了自己的性命,可谓是办了干净利索的一个重要的大事,借着秦国的,铲除了晋国的两个权臣,避免了在晋国里面的流血,智慧啊!

    第二件事——

    重耳秘密的会见秦穆公,还有一个重要的事情要做,就是迎接自己的夫人怀赢。

    这可是真给足了秦穆公的面子,原来秦穆公就是想让这个宝贝女儿当晋国的国君夫人,才嫁给了太子圉,谁知道太子圉并不争气,跑了,所以在再次改嫁给了重耳,人家重耳并不嫌弃这个女儿,反而非常的看重,这是圆了当爸爸的爱子之心。

    秦穆公为了保护这个女婿和疼爱的女儿,当场就送给了重耳三千秦国铁甲军,作为他们夫妇的贴身卫队,浩浩荡荡的第二次回国,这次的风光,又是大有不同。

    回国后,重耳春风得意,一派贤明君主的形象,但是重耳的贤明是不是象传的那样,那些没有接触过重耳的人,还是心存疑虑,就在此时,又发生了一个新的事情,也是重耳展示贤明的会来了。

    当年,晋国有个叫做“头须”的监守府库的官员,也就是现在的国家仓库库头的意思。当年重耳流亡的时候,这个头须开始也跟着流亡了,但是当重耳等人落寞的流落在曹国的时候,这个头须竟然偷了重耳的全部行李和钱财,跑回了晋国。让重耳等人彻底的成了“光棍赤贫流浪汉”了,大家当时都恨得牙根痒痒,现在头须已经做了国家的仓库保管员,看到重耳回国复位,就拿出了很多的宝贝,上下打点,要求重耳能够继续接见他,并重用他。

    当时,接受贿赂帮助办事的人员,安排头须面见重耳是时候,正好赶上重耳在洗头。

    因此,重耳就借口自己在洗头,拒绝接见头须。

    谁知道,头须却拍高兴的:“洗头的时候,头是向下的,所以心也是向下的,整个都倒过来了,因此,思考的问题也是倒过来的,想法也就是反的。所以:不见,就是想见。我此时见不到国君,是对的,我很高兴。

    再了,随从国君流浪的人和在晋国内为国君守备财务的人,都是国君的臣子,国君不会因为这个,而责备在国内等候并帮助他看守财物的人的。”

    你看看,这个头须多么会话。

    重耳听后非常的高兴,就亲自接见了头须,并且问道:

    “头须啊,你这个人,当年跟着我流浪,在我最困难的时候离开了我,而且还偷走了我的财物,让我生活陷入窘境,我当了国君,不追究你的责任就罢了,你现在还有什么面目来见我,这不是找事儿吗?”

    头须:

    “感谢大王接见了我,这已经明大王是非常贤明的君主了,我这次面见大王,主要是向大王呈现能安定晋国的计策的”。

    重耳一听:

    “你能安定晋国,这不是开玩笑吗,来听听,什么计策?”

    头须非常冷静的:

    “大王你离开晋国很久了,很多臣民已经不记得大王当年的好了,这次大王返回晋国,很多老百姓和官员都感到人人自危,不知道下一步要有什么政策,所以民心不稳。

    我当年偷了大王的全部流浪资金,跑到山里面去躲避,但是大王并没有杀我,如果这次大王赦免我的罪过,并且让我和大王坐一辆车游览在都城之中,老百姓见到这个样子,肯定会知道大王是个不念旧恶的人,所以人心就安定了。

    难道这不是安定晋国的好计策吗?”

    重耳一听非常的高兴,就按照头须的意见,赦免了他之前偷盗的罪过,并且和头须一起坐车马车,在都市中游览。人们纷纷焦头接耳,赞赏晋文公不念旧恶的高尚品质。晋文公重耳也十分的高兴,但是,有些老百姓:大王虽然不念旧恶,但忘记旧恩也不是件好事啊。

    重耳有些纳闷,就打听身边的人,还有什么旧恩,他没有报答的,身边的这些旧臣们自从自己回国后,都纷纷的得到了赏赐并按照能力的大分派了官职,怎么能是自己忘记了旧恩呢?请牢记:,免费最快更新无防盗无防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