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6章 元咺告状(下)( 鲁僖公二十八年,公元前632年,春秋第九十一年)
此时的冬天,正好是晋文公召集秦、齐、鲁、宋、蔡、陈、莒、邾等国诸侯,在温地会见,商议讨伐不驯服国家的“温之会”,卫国的元咺狼狈的跑来了。
元咺跑到了大会上,痛哭流涕的找晋文公告状,这就是历史有名的“元咺告状”的故事。
此时,晋文公正在庆贺胜利,大赏功臣,卫大夫元咺却跑来哭哭啼啼,倾诉冤情。晋文公本来就对卫成公不满,听了元咺的诉,大为恼火,遂安排元咺暂时住下,准备严惩卫成公。
既然是打官司,就要有原告和被告。
原告已经有了,就是元咺,但是被告怎么办?
于是,晋文公马上派人向卫国送达的传票,当然国君身份显贵,不能出庭坐在被告席上,就指定具体参加打官司的人员代替国君吧,宁武子代表卫成公,以被告的身份坐在被告席上,卫成公可以参加旁听,卫国大臣鍼庄子做卫国的代理人,卫国最会话的大臣士荣当辩护律师。
法庭辩论十分的激烈,各国的君主都参加了这次庭审活动。
卫成公的代理人和辩护律师与大夫元咺在法庭上进行辩讼,唇枪舌剑。
最终,经过法庭组成人员的合议,研究,并且严格的按照当时的周礼和法制,进行了宣判,认定:元咺指控卫成公陷害大夫,滥杀无辜,卫成公因无可否认而败诉。
元咺的官司打赢了,这可能是中国历史上有记载的,最完善了的,最早的行政诉讼官司吧,就是我们所的“民告官”。大臣告君王,本身地位就不同,太难了。
晋文公行使霸主的职权,进行了当庭的判决:
,处死卫成公的答辩人士荣,砍了代理人鍼庄子的脚,以此代替卫君受刑;
2,并当场拘捕了卫成公,派军士押送京师,投进周王的大牢中,但是不管饭和衣服,由宁武子为卫成公送饭和衣服。
3,赦免卫成公的诉讼人,因甯武子(即宁俞)忠诚,无罪赦免。
4,卫国大臣原告元咺,立即返回卫国,扶立公子瑕继位。
该判决为终审判决,不准上诉,立即执行。
我对这个判决还是很有意见的,人家代理人也好,辩护律师也好,都是帮助卫成公办事的,官司打败了,就把辩护律师给杀死了,代理人给砍断了脚,这也太狠了,如果是现在,谁还敢从事律师的行业,早就杀光了。
不过,那时候,就这样子,远古先秦时代吗!
卫国的事情就这样结束了吗?
没有,因为——
在鲁僖公三十年,也就是二年后的,公元前630年,夏天。
卫成公羁押在洛邑周王室的监狱中,始终是晋文公的一块心病,晋文公想起这个忘恩负义的,也是当年侮辱过他的人后,就恨的牙根痒痒。
于是,晋文公派医生“衍”,去周王室的大牢里,为卫成公安排专门的体检查体保健工作,算是对卫成公的探视和慰问,这可是优待啊,表面很好,但是内在的并不是这个意思。
其实,晋文公是想让医生设法毒死卫成公,搞一次“自然死亡”的事件。
可是,卫国大臣宁俞(就是那个代替卫成公打官司无罪“宁武子”)很聪明,一直陪伴在卫成公身边,并且拿出钱财来贿赂医衍,求他下留情。
医衍得了好处,收了红包,实话,收了红包不一定会把病治好,但是一定会下留情。果然,金钱的力量是万能的,医生便减少了毒药的分量,结果卫成公只是闹了几天肚子,并没死,反而经过排毒,更精神了。
一计不成,另生一计。
晋文公想借周天子下令杀死卫成公,但是周襄王也不是个傻子,就对晋文公很温柔的:
“叔叔啊,这样做不可以。
政令都是自上而下的,上面发布命令,下面遵守政令,这才是和谐社会,叔叔,你刚给卫国下了判决,监禁了卫成公,现在又想杀死他,这不就是政令不和吗?
再了,君臣之间不应该有诉讼,即便是元咺有理,也不能听他的,如果鼓励这种君臣诉讼的行为,那么父子之间也会有诉讼,这样就没有上下之分了。
本身这个诉讼就是个错误。
退一步讲,既然叔叔你已经审理了这个诉讼,做了判决,这会儿又想杀死卫成公,那该用什么刑罚标准执行?审理这个案子是错误的,改变判决,杀死卫君,又是错误的。一次的盟会,竟然让叔叔犯了两次的错误,我很担心以后,叔叔怎么来管理那些诸侯。
其实,我和卫君并没有什么私情,完全是为了叔叔着想。”
晋文公被周天子不软不硬的钉子挡了回来,也不敢再下黑了,但是心中总是有“欲除之而后快”的想法,晋文公的这个恐怖的江湖老大,让保卫卫成公的宁武子很担心。
这样可不行。
宁武子总不能老是守在卫成公的身边,还要从根上解决问题,所以宁武子找到了鲁国,请鲁国帮忙。
之前我们过,卫国合了鲁国和莒国的过节,结成了三家同盟关系,才造成了齐国征伐鲁国,鲁国又求助于楚国,晋国参与打楚国,取得“城濮胜利”而成为霸主,接着元咺打官司,又判决了卫成公的无期徒刑。因此,这是事情的根源,还是在卫国和鲁国的开始结盟上。
因此,鲁国很同情卫国的卫成公,他们是盟友加盟帮。
宁武子通过关系找到了鲁国的大臣藏文仲,藏文仲开始做鲁僖公的工作,:
“听最近卫成公被差一点“安乐死”,我看文成公渡过这次暗杀,就不会再出事了,根据目前的刑法只有五种处理方式,比如:甲兵征伐,斧钺斩首,刀剑割鼻、锯钺断足,鞭打刺字等等,其中并没有被暗杀的这种法,所以暗杀是被人们所忌讳的人段。
现在晋国用医生搞暗杀,没有成功,也不能追究医生的责任,因为害怕泄露暗杀的阴谋,背上毒害卫国国君的恶名,这个时候,即便是没有情的人,恐怕不久晋国也会释放卫成公,来洗刷新闻界的各种流言蜚语。
既然,局面是这样的,卫国又是我们的盟国,又是相同的诸侯国,这个干巴人情,鲁君为何不去做做,显示鲁国的高尚道德水平,估计晋国只能表扬我们,而不会因为这件事情,再来得罪我们鲁国,一箭双雕,鲁君想想吧。”
分析的很精确,很到位,也很透彻。
果然,鲁僖公替卫成公求情,在鲁僖公提出这个建议后,晋国很痛快的就答应了,鲁国接着向周王和晋文公行贿,送给每人十对美玉,反正都是卫国出的钱,自己就是中间人。
周王首先答应了,周天子并不愿意把一个诸侯国的国王,老是关在自己的监狱中,这次,只是为了给晋文公面子而已。
等到秋天,晋文公觉着天意不让卫文公死,才释放了卫成公。
卫成公出狱后,用重金买通卫大夫周歂、冶廑,并给他们许愿:“假如能帮助我复位,就赐你们为卿。”周、冶二人便设计谋杀了元咺和公子瑕,以及公子瑕的弟弟公子子仪,可谓是斩草除根,卫成公真狠,杀了自己的亲弟弟卫叔武,又杀了自己的二个儿子公子瑕、公子子仪,还有忠心的大臣元咺。
卫成公终于回国复位了。
在卫国太庙祭祀先王的时候,参与诛杀元咺和公子们的凶:大夫周歂、冶廑,穿好了准备接受封赏的礼服等候卫成公的封赏。周歂走在前面,抬腿迈入太庙的大门槛,突然,一个意外的事件发生了,不知什么原因,周歂突然倒地,抽搐了几下后就断气了。
死了,在太庙门口死了,这在当时的思想认识状态下,肯定是做了大恶的坏事,受到了上天和先辈的惩罚。其实,我估计,就是因为心肌梗塞死亡吧,突然要受到封赏,一激动,死了,如果有现在的医学解剖,就很好解释了,但是那时候没有,而且很迷信。
所以,周歂一下子把冶廑给吓坏了。
本身他们谋杀公子和元咺就理亏,现在倒好,一个突然死了,所以另一个也不接受封赏了,辞去了卿士的官职,回家修佛念经去了。
历史就是这样有意思。
这就是为何在“温之会”上,卫国没有参加的名单,就是因为打了这一场官司。请牢记:,免费最快更新无防盗无防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