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3章 晋国的灾难(上) (鲁文公五年,公元前622年,春秋第一百零一年)

A+A-

    人才凋零,总是一代人和一个国家的悲歌。

    但是,谁也抗拒不了这个自然的规律,在这两年期间,一个英雄逝去的时代,即将来临,挥洒的泪水就是相互之间的告白,英雄逝去,江水东流,周而复始。悲痛也当不知这样一个事实。随着故去的消失,而一个暂新的时期,又要拉开序幕。

    现在,春秋霸主大哥晋国,仍是这个历史舞台的中心,但是由于晋文公的死亡,似乎让历史改变了走向。晋国似乎出现了不稳定的状态,不过我们已经过,晋国的强盛并没有发生实质性的变化,这却是为什么呢?

    当年齐国之所以称霸,就是因为有了齐桓公和管仲、鲍叔牙这一代强人的存在。但是,当这些强人纷纷凋零的时候,齐国就走向了落寞和动荡,原本齐桓公所打下的辉煌局面,顿然倒塌,让齐国似乎成为了一个君主的霸主状态。

    因为,我们看到齐国的强大,是完全体现齐白这个君王的身上,只要是齐白死了,齐国就似乎是断了魂魄,没有了精神,一下子萎靡不振了。

    所以齐国的称霸,是完全称霸在一个雄主齐白,齐桓公的身上,齐白没有了,精神就没有了,齐国就迅速的衰退了。

    晋国却完全不同于此,因为他自身特殊的气质。

    此时晋国,确与当年的齐国有很大的不同,因为晋国是一个集体,一个坚强的领导班子,晋文公重耳虽然是伟大的君王,可是他身边这个集体的参与人员,也都是具有巨大智慧的能人。晋文公只能算是领头人,而发挥力量的确是这个强大的班子集体。于是,这样的一种结构形式,就注定了方向,一旦班子中某一个重要人物的消亡,不会直接影响到集体所做出的决定和方向,若是新进入班子的人员,出现政策和方向的偏差时,这个领导集体又会爆发出强大的纠错能,让事情再回到既定方针的轨道上,这就是体制强。

    当晋国的雄主晋文公重耳死亡的时候,晋国仍然在前进,并没有停顿下来,就是因为晋国还有一帮的老臣,他们在继续辅佐着后来的继位者,继续把握着晋国前进的方向。

    这就是晋国的特色,但是这个特色,并不是永恒的主题。

    那些人才,那些大臣,那些风流人物,总是要回归自然,走向生命的终点。

    晋国之难,四贤臣殒命

    鲁文公五年,公元前622年,冬天,气候有些出乎意料之外的寒冷,天气的变化,对于生长在西北的晋国百姓还不算是什么,但是人心寒冷了,精神悲痛了,就完全不同了。这年的冬天就是这样,不但气候冷,人心也冷,精神也冷,这对于晋国真是个难熬的悲痛日子。

    晋国的赵成子去世了。

    赵成子,就是赵衰。

    当年,赵衰是跟着晋文公重耳流亡的绝对重要大臣。是晋国的肱股之臣,重耳复位登基后,曾经向赵衰询问人才问题,而赵衰并不居功自傲,马上以自己的观察认识,向晋文公推荐了几个不同的三军司令员人选,以供晋文公挑选。这其中,就是没有推荐他自己,这种高风亮节的风范,使朝廷上下的风气充满了正能量,大家纷纷奋发图强,也不屑于那些苟且的人之事,上梁正了,下梁绝对不会歪了。这也是让晋国很快就升为一个诸侯霸主国家重要因素。

    这与赵衰的功劳是离不开的。

    在鲁僖公三十一年(前629年)的时候,赵衰终于因为贤能,被晋文公任命为新成立的新军上军的主帅。之后,在晋国与秦国的“彭衙之战”中,赵衰担任晋军最重要的中军副帅,提升一级,继续辅佐着先且居打败了秦国,赵家成为了晋国的非常重要的六卿之一。

    同时,赵衰也对于秦国的关系,提出了自己的正确观点,他主张怀柔,主张调和,而不是搞对立,因为在晋国身边,如果和自己的背后邻居搞不好关系,是一件非常痛苦的事情,背后树敌乃大忌也,因此正是赵衰的这个思想,让秦国和晋国之间的火药味,冲淡了很多,留下了很多的回旋余地。

    这样一个贤良的人才,终于凋零了。

    但是,由于他的贤能也为晋国,甚至,也为自己的氏族开创了新的纪元,赵氏后人,就是进入战国时代后,“三家分晋”的一枝,赵国。所以,赵衰是赵国的老祖宗。

    现在的赵衰死了,晋国人民很悲痛,晋国人民永远怀念他。

    晋国的栾贞子也去世了。

    栾贞子就是栾枝。

    栾枝虽然是当年晋惠公的旧臣,但是当年在鲁僖公二十七年(前633年)的时候,在赵衰的推荐下,晋文公任命了栾枝担任下军的主帅,征战沙场,不负使命。

    晋楚“城濮之战”前,栾枝代晋文公答复楚将子玉的挑战书,非常得体,体现的大国风范。战时,他命令部下拖着树枝柴木,来回奔跑,形成巨大的晨雾,以迷惑敌人,达到了诱敌的目的,引楚军陷入绝境。

    “崤之战”前,他出于战略上的远见,反对攻击秦军,不要和秦国搞僵关系,企图通过政治上的段解决问题,虽然没有得到晋君的采纳。

    但是,后来晋国和秦国的反目成仇的事态,就是没有出乎他的意料之外,晋国和秦国的翻脸,也终于让晋国背上了与秦国对抗的负担,背上了身后这个沉重的负担。

    “崤之战”战后(前62年以后),栾枝出任晋上军主将。

    栾枝这样的贤良,并不等于他的后人就一定会收到阴泽,栾氏后人,不是很好,造成了晋国的一时的混乱,“灭栾盈”事件就是栾氏慢慢退出晋国舞台的信号,最终,栾氏远没有赵氏或者是魏氏那样的显赫。

    现在,乱贞子死了,晋国人民很伤心。

    晋国的霍伯去世了。

    霍伯,就是大名鼎鼎的先且居。

    著名晋国战神先轸的儿子,在晋楚“城濮之战”中跟着父亲先轸一战成名,经赵衰的推荐,开始是担任了上军主帅。

    之后,他的父亲先轸,因为恼怒晋君释放了秦国的三帅,竟然向君王脸上吐唾沫,当清醒过来的时候,羞愧万分,最终终于找了一个征伐戎狄的会,主动的战死了。

    晋襄公又让其接过了爸爸先轸的职位,继续担任晋国中军的主帅,这可是绝对的晋国三军总司令员位置,是六卿中的上卿,第一卿,太牛气了。

    他接任中军主帅后,凡是与晋国有关的所有战役都参加了,而且基本是战无不胜,攻无不克,审时度势,成为了不次于父亲的一代名将。

    现在,他死了,赵衰也死了,一下子,晋军中军,失去了主帅和副帅两个司令,真是巨大的损失啊。

    先且居死了,晋国人民沉痛悼念他。

    这还没有结束——

    晋国的臼季也死了。

    臼季就是胥臣,一个老谋深算的重臣,他在辅佐重耳的历程上,居功至伟。在确定晋文公的人生历程上,作出了重要的贡献,即便是重耳死后,他仍然辅助着晋国新君,努力的在霸主的路程上奋勇前进。胥臣的死,对于整个晋国的政治舞台上,有着深远的意义。

    胥臣曾经担任晋军的下军佐,帮助重耳打赢了“城濮之战”。

    一下子,在这一年当中,晋国损失了四位重要的大臣,四位著名的公卿,这真是让晋国一下子陷入了最深重的悲痛中。请牢记:,免费最快更新无防盗无防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