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4章 晋国的灾难(下) (鲁文公五年,公元前622年,春秋第一百零一年)

A+A-

    应该:悲痛只是晋国的表面现象,令人感到可怕的是,因为这四个人的离世,给晋国的安定埋下了很大的隐患。人事的调整,在任何时候,都不是一件事,如果不处理好,就会出乱子。这不,晋襄公失去了这些大臣的扶持,竟然先后两次犯了错误,为此,晋国付出了更多人才流失的代价。

    第一件,晋国原本建立的五只军队,除了刚死的四位将佐,再加上先前死亡的先轸、郤溱、狐偃、胥婴,共计八个正副元帅都死亡了,五支军队,共十个正副将佐,只剩下了硕果仅存两个:“箕郑和先都”二人。

    了解晋国的历史,必定要了解晋国的军事体制结构,这才是晋国国家最重要的人事关系调整,军权啊,可是最核心的权利交接。

    没有了将佐,就没有了灵魂,就需要重新的调整。

    晋襄公悲痛之余,在晋国的“夷地”进行新的军事编制方案,直接裁剪了最后成立的上、下二个新军,重新恢复了原来晋国三军的编制。

    这都没有什么,关键的是晋襄公开始想按照自己的想法,想将被裁剪了编制的新军将帅重新安置,将原新军上军副帅箕郑和新军下军副帅先都提一级。这样,箕郑应该提到中军任职。但是,后来不知为什么,晋襄公没有提拔“箕郑和先都”,而是准备改成让“士榖和梁益耳”担任中军的主、副帅职位。

    要知道,在晋国,中军可是最核心的军事位置。

    对士榖和梁益耳的任命已经口头传达,就剩下任命文件的下发了,此时事情又发生了变化,这也都是因为后来的中军副元帅先克了一句话:

    “狐偃和赵衰二人的功勋不可以磨灭啊!”

    狐偃,是跟着晋襄公的爸爸晋文公重耳流亡的重要大臣,赵衰不但是重要大臣,还是重耳的连襟,你这两人厉害不厉害。

    此时,狐偃的儿子是狐射姑,赵衰的儿子是赵盾。

    于是晋襄公就听从了先克的话,又临时撤掉了对士榖和梁益耳的任命,转而任命狐射姑为中军主帅,赵盾为中军副帅。

    这就给之前的“箕郑、先都、士榖和梁益耳”等四人一场空欢喜,估计这四个人都已经开始庆祝自己的升职了,鞭炮也放了,酒席也摆了,饺子也吃了,突然风云转变,变成了现在的局面,这四个人不满的仇恨种子,就此埋下了。

    于是,在鲁文公八年,也就是三年后,四人和之后被先克在令狐之战中夺取了土地的蒯得一起,造反了,发动了叛乱,并且杀死了先克,即后来代替狐射姑的中军副帅。

    我们就姑且称为是:“五将之乱”事件吧。

    第二件,事情就更诡异了——

    晋襄公听从了先克的建议,就重新任命狐射姑为中军佐,赵衰的儿子赵盾为副将;箕郑,担任上军的上军佐,苟林父为副将;先蔑担任下军的下军佐,先都副将佐之。

    其中,箕郑和先都,都是平级调动,没有升降。

    这似乎,已经成为了定局,但是变化又随之而来了。

    原本,晋国在改变新的军队司令员任命后,还要在夷地,接着进行盛大的检阅仪式,公开新的军事首脑人事安排,提振士气。

    可是,早不来,晚不来,正好此时的晋国大臣阳处父,从出使的卫国返回晋国了,上卿出差回来,又赶上了盛大的阅兵式,一定要给面子。

    阳处父是今年代表晋襄公,对去年卫国的宁武子来访问晋国时的回访,长途跋涉,并没有赶上晋国四位大臣死亡的丧礼,知道消息后,就连忙的赶回了晋国,正好赶上晋君安排军事人员的事情。为了迎接阳处父,晋襄公把改制后的检阅工作,改在了晋国的“董地”,因为当时阳处父是晋国的上卿,也就是宰相的意思,所以对于军事任命有一定的发言权。

    阳处父话了。

    阳处父当年很想辅佐晋文公重耳干一番事业,但是重耳三年没有任用阳处父,这让他很苦闷,于是,他就一直跟着赵衰干革命,按照这个传统来,阳处父从属于赵衰系统。

    慢慢的,赵衰发现这个人很有才干,后来赵衰向晋文公推荐了阳处父,重耳听从了赵衰的推荐,从推荐后的三日,就提拔阳处父进了朝廷中枢。

    这是,多大的提拔和故旧之情啊!

    于是,阳处父回来后,对晋襄公的安排提出了自己的意见:“中军是我们晋国的灵魂,必须要任用有才干的人。

    古人,君王安排臣下的职位有个规矩,一定要使仁者辅佐贤者,这样才是任人唯贤的道理,现在,赵盾是贤者,狐射姑是仁者,正好给搞反了。”

    晋襄公一听也不好什么,就问狐射姑:

    “之前,我让赵盾辅佐你,现在我让你辅佐赵盾,你有什么意见?”

    狐射姑哪敢提什么意见,马上就痛快的答应:

    “仅从大王的安排,都是革命工作,不分高低。”这个话听起来很是顺耳,也很是高尚。

    但是实际上,狐射姑也是人,心里也有爱和恨,刚刚上任还没有几天,阳处父的一句话,就改变了自己的命运,这真是太他妈的无厘头了。

    但是,事情已经这样了,走着瞧吧。

    这就是之后,狐射姑在晋襄公死亡后,与赵盾辩论拥立那个公子,并在失败后,流亡狄国的根本原因,也是狐射姑派人暗杀阳处父的根源。

    你看看,晋国死了重要的四个大臣后,带来了多少麻烦,跟着又是七、八个大臣的争斗死亡,晋国的实力大损。

    这就是为何左传评价阳处父这个人有些“刚愎自用,不合时宜”的道理。

    阳处父在这次从卫国回来之前,路过温地的宁邑,在宁邑宁瀛氏开设的宾馆中歇脚,宁赢对妻子:

    “我整天在寻找君子,直到如今遇到了阳处父,才算是遇到了君子,我要追随他去干革命。”

    于是,在阳处父离开的时候,就自愿跟着一起出发了,但是走到了温山后,宁赢却主动的离开了阳处父回家了。

    他的妻子就批评他:

    “你遇到了所追求的人不跟着走,而且返回了家,这是没有大志恋家的表现啊”。

    宁赢:

    “老婆啊,我跟着走了这几天,发现阳处父这个人虽然长得漂亮,但是外强中干,太刚强了,不懂得如何处理事情,商书中:深沉的人能克服刚强,爽朗的人能克服柔弱。

    但是阳处父只有一面的性格,恐怕不得善终。

    我别跟着一起遭受祸害,考虑的半天,还是跟着老婆一起男耕女织更为实在。”

    其实,这个历史记载下来的故事,就是明了阳处父的为人处事,果然一年后,阳处父的灾难来了,我们留着下回分解。

    先,阳处父的干预,导致了晋军总司令换帅,于是,晋襄公重新的调整了中军的将帅人事位置,让赵盾担任中军佐,狐射姑副将佐之。

    可见,在任何时候,给人恩惠都是会汇报的,赵衰就是得到了回报,而阳处父刚强的利用自己的影响,调整了赵盾的位置,从此以后,赵家担任晋国中军大将二十多年,这就是后来的赵氏家族的形成,也是后来“三家分晋”的赵国的来源。

    一切都是有根源的。

    赵盾担任了晋国的核心军事首脑后,史称为:赵宣子。

    赵宣子开始执掌晋国的政权,制定新的国家发展刚略,修改法律和章程,清理积压的案件,督查和追铺逃跑的罪犯,凡是办事都要使用合同契约,一下子清除了之前的一些弊病,并且恢复了之前一些好的制度,重新调整官职登基,选用贤能的人才。

    这些工作,在赵盾制定好后,就交给了坚决支持自己的太傅阳处父和太师贾佗,让他们具体的在国内分布实施,成为国家常用的规章。

    安排好这一切的人事后,晋国的悲痛还没有结束,这个年,真是晋国的灾年,可能是因为四位肱骨大臣的死亡,给继位没有几年的晋襄公带来了巨大的悲痛。

    也可能是,阳处父的强制干预人事任命,让晋襄公没有缓过味来。也可能是秦国的秦穆公的死亡,把晋襄公给惊得,晋襄公一下子没有缓过来。

    鲁文公六年八月十四日,晋襄公驩(n)也死了。

    大臣的死亡,给晋国带来的是悲痛和后续的整顿,但是晋襄公的死亡,意义就有所不同了,因为他的死亡,带来一系列的争位情况,给晋国不仅带来了悲痛,还带了杀戮和鲜血。

    如果晋国的政权是一个集体领导下的话,这就等于,一下子在这一年中,在承接晋文公的晋襄公的带领下,一下子就失去了一整套的领导班子。

    晋国要出事了。

    我们等一下,再晋国后续的事情,因为,这两年的人才凋零不光是晋国,还有一个著名的人物,就是秦国的秦穆公也死了。请牢记:,免费最快更新无防盗无防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