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5章 “结草衔环”俘秦将 (鲁宣公十五年,公元前594年,春秋第一百二十九年)
前面了,晋国现在面临着两个后方不安定的因素,一个是赤狄,一个就是秦国,经过伯宗的忽悠,晋国咬紧牙关依据灭掉了赤狄,现在还要面对另一个强大的邻居,这就是秦国。
现在我们先学习一个成语。
“结草衔环”,旧时比喻感恩报德,至死不忘。后世用“结草衔环”代指报恩,出自此时。
此时,秦国为何要进攻晋国?
起来,秦国和晋国真是一对冤家,自从翻脸后,秦国不时的就征伐一下晋国,因为晋国挡了秦国东进的道路,与晋国对抗打通东进之路,这已经成为了自秦穆公之后的秦国国策了。
晋国与楚国“邲之战”失败,本身就是元气大伤,又接着开始了消灭赤狄潞氏的战斗,这对于秦国来,可是个千载难逢的好会,趁着敌人虚弱,我们就捣鼓敌人,骚扰战。
鲁宣公十五年,秋天,七月,秦桓公伐晋,驻扎在了辅氏。
此时,晋军的主力仍在消灭赤狄潞氏之中,抵挡秦国的只能是与秦国依据黄河对峙防守的晋国魏地之族,魏地可谓是晋国对抗秦国的军事前线,这里开始封地的是谁?
前面了,在鲁闵公元年(公元前66年),晋国大将毕万在参与晋献公开疆拓土的一系列战争中,立下了功劳,被封到现在这个魏地的地方,这既是晋君对他的封赏,也是想利用它的勇猛,驻守边疆的意思,只不过那时候,晋国和秦国还没有翻脸,所以也算是一个和友好国家的接壤的好地方。
鲁闵公十年(公元前650年),毕万,根据自己封地的名称,改成了:魏万。
鲁僖公四年(公元前656),当时的毕万的儿子毕犨(),跟着晋公子重耳流亡。
鲁僖公二十三年(公元前63年),重耳登基后,封毕犨继承父亲的魏地,改名为:魏犨。
魏地的这些先人,也就是战国时期赵、魏、韩三家分晋的魏国的老祖宗们。
而此时的魏地,等于是晋国的南大门,面临的就是逐渐发展起来的秦国。
这个魏犨,史称:魏武子。
魏犨是个武人,武人除了喜欢打仗外,就是爱美人了。
魏犨有一个特别喜爱的妾,简直是蜜里调油,虽然这个妾没有为魏犨生个一男半女,但是特别温顺和贤惠,魏犨一天都离不开她。一次魏武子生病了,他非常担心,看着身边侍候自己的媳妇,日夜操劳,端汤递水的很是用心,魏犨很感动,于是就命令自己的儿子魏颗。指着妾的背影:
“等我死了,一定要把她给嫁出去,为她在找个好人家。”
魏颗答应了。
可是过了几天后,魏犨的病情越来越严重了,眼看着自己不行了,看着身边的美人,拉着她的,真是恋恋不舍,真是个爱死个人啊!于是,等她出去的时候,魏犨又喘着气对儿子魏颗:
“看来我是不行了,我自己一个人走很是孤单,所以一定要让她殉葬。”
过去,在“春秋时期”,殉葬还是非常流行的一种丧葬形式,现在考古的墓葬中,已经发现了很多实例。根据死者的地位和富有程度不同,殉葬的规模也是不同的,在墓葬中一般来:仰面躺着的,都是正常死亡的,俯身趴着的,都是殉葬的,或者在中间的是死者,旁边都是殉者者。因此魏犨作为一个领主,提出殉葬是很正常的,符合当时的制度和法律规定,但肯定不是正能量。
魏武子魏犨死了,他的儿子,新的领主魏颗却没有按照父亲的要求,直接把这个妾给殉葬,而是把她给嫁出去了,让她重新开始生活,这在那个时期来,简直就是一个中彩票的情况,人们问起魏颗,魏颗:
“人在病中的时候,神志不清楚,容易错话,我是按照父亲神志清醒的时候的话去做的。”
大伙都挑起大拇指,赞扬魏颗。
到了现在,报应来了。
鲁宣公十五年,公元前594年,秋七月,秦桓公出兵伐晋,晋军和秦兵在晋地辅氏(今陕西大荔县)交战。此时,魏地已经等不到晋国主力荀林父带领的晋军支援了,只能是魏颗带着自己的部队独力抵挡秦军。
晋国主力军于六月二十六日刚灭了赤狄潞氏,二十七日晋景公检阅胜利的部队,顺势又攻取了其他的狄人土地,等到晋军的主力部队刚赶到雒地的时候,传来消息,魏颗已经打败了秦军。
所以,这次抵挡秦军并取得胜利,是魏颗独立支撑的结果,这个仗是怎么打的,故事就来了,这个成语也就来了。
秦国这次出征的队伍中,有个秦国著名的大力士叫杜回,非常的骁勇,有万夫不当之勇,万人敌,因为此人武艺高强,所以就不愿意乘战车战斗,都是带着一帮敢死队,数百人的队伍,采取“下砍马足,上劈甲将“的作战方式,可谓神勇无敌。
魏颗和此人一交,就感到有些吃力,每次兵器碰撞,都是自己吃亏,所以就拨转战车败退下去,杜回一看,晋军主将败退了,就不依不饶的跟着猛追,一个在前面跑,一个在后面追,正在拐到一个草地上时,杜回忽然一步一跌,“嘴啃泥”的摔倒在地上,魏颗突然见一老人“将青草一路挽结,以攀杜回之足“,使秦国大力士杜回施展不开脚,于是当场被魏颗所俘,魏颗马上进行反击,遂大败秦师,这就是秦晋“辅氏之战”。
这个事,让秦国的大力士摔的稀里糊涂,也让魏颗胜的有些稀里糊涂,战场上,来不及考虑那么多,先赶跑了敌人再,一天下来,晋军将士们大获全胜,又是喝酒,又是庆功,忙活到很晚,魏颗就疲劳的睡了。
当天夜里,魏颗睡的很沉,他在梦中见到那位白天为他结绳绊倒杜回的老人,老人:
“你用先人之命善嫁我女儿,我在九泉之下,感谢您活女之恩,今天结草以助,是为了替女儿祖姬报答你的大恩大德!将军当世世显荣,子孙贵为王侯,无忘吾言。”
这个老人,就是魏颗父亲魏犨所喜爱妾的父亲,这是在报答魏颗未让自己女儿殉葬的活命大恩,好人有好报,于是就流传下来了这个成语。
再复习一遍——
结草衔环,旧时比喻感恩报德,至死不忘。后世用结草衔环代指报恩。
别急,还有一个知识,就是这个魏颗因建有军功,活捉了秦国大将杜回,被晋国君主封于令狐(今山西临猗)。魏颗的后代以祖上封地为姓,称令狐氏。
所以:后来很愿意用“令狐”为姓的大侠们,就是魏家的后人,其实应该姓“毕”,比如笑傲江湖中的令狐冲,其实应该叫做“毕冲”或者是“魏冲”,哈哈,怎么这么乱,不明白,就再从头看看这一篇章。
回到正题。
鲁宣公十六年,晋国一鼓作气,除恶务尽,晋国再接再厉,又接着消灭了赤狄的另两个氏族:甲氏和留吁。
当年,晋国派士会亲自到周王室,进献消灭赤狄的俘虏和战利品,得到了周天子的赞扬,此时周王室发生了动乱,无非就是争权夺位的内斗,晋国又辅助平定的周王室的内乱,于是晋国又开始恢复了勃勃生。
公元前592年,鲁宣公十七年,晋国在处理完一系列的上述事务后,眼睛又盯向了中原,新一轮的“晋楚争霸”又要开始了。
但是,没想到这一次,晋国和齐国干了起来,到底是为什么?还是看看下面的故事“姪子笑帷,齐晋反目”。请牢记:,免费最快更新无防盗无防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