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9章 鲁成公时代结束了 (鲁成公十八年,公元前573年 春秋第一百五十年)

A+A-

    鲁成公这个时代,已经过了十八年的春秋。

    很短暂,也很漫长,这只是标准的不同而已。

    这个阶段中,从晋国和楚国争夺齐国的同盟开始,一直发展到晋国和楚国的“鄢陵之战”结束,这个时代历史的主线,始终体现在晋国和楚国的争霸战争中,他们围绕着郑国和宋国,进行不停的拉锯战,让中原的诸侯们陷入了水深火热之中。

    鞌之战,晋国利用了楚国一代枭雄楚庄王死亡,而造成的楚国政权交替会,一举征服了齐国,让原本是东方大国的齐国,彻底失去了参与中原争霸的复兴会,终于沦为了第二流的附庸国家。

    虽然这个晋国和齐国的结盟,并不那么的牢靠,而且最终也导致了齐国倒向了楚国的集团,可是由于地理位置的尴尬,齐国和楚国终于也不能汇合一起。

    蜀之盟,楚国强行进军中原,迫使中原诸侯与其签订盟约,这就是楚国进军中原的第一次,由楚国主持下最大规模的中原诸侯会盟,也算是楚国成为霸主的标志,但是这个会盟被历史称为是“匱盟”,意思就是想空箱子一样的会盟,并不牢固。之前北方盟主齐国和晋国,虽然也是依靠强大的武力征服诸侯,但是这两个国家都有深厚的背景,而且直接得到了周王室的认可,这些诸侯国之间相互通婚,关系错综复杂,这是武力和文化、宗族等渊源所导致的。因此,比起楚国单纯的靠武力而具有的霸主地位,更能得到诸侯国的承认。

    “蜀之盟”昙花一现,也就不奇怪了。

    所以,晋国和楚国谁也服不了谁,拉锯战围绕着郑国一再的展开,给两个集团造成的连年战争的巨大压力。为此,双方都认识到了这个问题,同时改变了斗争的策略,才有了晋国和楚国在宋国的撮合下产生的“西门之盟”,两个超级大国终于决定和平相处,不再战争。

    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第一弭兵之盟。

    和平的想法是美好的,现实确是骨感的,夹在两个超级大国的诸侯们,从原来的侍奉一个国家,变成了要侍奉两个国家,更是苦不堪言。

    于是,之前,掩盖在大国争霸政治环境之下的那些国恩怨,顿时爆发,造成了中原诸侯的政治势力混乱,也导致了在和平时期,晋国利用自己与周王室关系上的优势,这让楚国是不能忍受的,所以两个超级大国的决战爆发了。

    鄢陵之战,是晋国和楚国的再次决战。

    之前,晋国在晋文公的带领下在“城濮之战”中,一举击败了楚国令尹子玉带领的楚国,成为了春秋的霸主国家;

    之后,在楚庄王复兴期间,带领着楚军和晋国的荀林父带领的晋国展开的“邲之战”,击败了晋军,让楚国成为了中原的霸主。

    以上都是双方储备的力量对决基础。

    终于,在这个历史阶段中,“鄢陵之战”就是两个超级大国之间的再次决斗。

    晋军获得了这次战斗的胜利,但是楚国虽然失败了,军事实力并没有受到损耗,于是两个大国之间的生死决斗必将继续延续,以进入下一个新的历史时代。

    在结束这个时代的时候,我们顺便还要介绍一下齐国发生的“齐国之乱”。

    鲁成公十七年,齐国的庆克和齐国国君齐灵公的母亲声孟子私通,两个人很嗨皮,齐灵公也是睁一眼闭一眼装糊涂,于是庆克的单子就越来越大了。有一次,他和一些进入王宫的妇女们一起进入王宫幽会,也穿着妇女的衣服,化装一起混入内宫,找声孟子过家家。

    没想到,被把守宫门的大臣鲍牵见到了,但是鲍牵也不好当面揭穿这个事情,否则太不给老王后留面子了,但是,事后鲍牵就告诉了当场的上卿国武子国佐大人了。国佐就把这个庆克找来,狠狠的训斥了他一通,庆克当然害怕了,上卿训斥如果不听可能被杀头的,所以就回家干脆猫了起来,不出门了。

    声孟子不知道出什么事情了,一看情人很久不来了,就派然来找他,庆克:是国子大人知道这件事情,所以责备我,我哪敢不听话,这可不是我绝情啊!

    声孟子就很生气,记恨下了国佐。

    鲁成公十七年,晋国集团召集诸侯们攻打郑国,并且举行了柯地之盟,齐国也参加了,国佐作为齐灵公的陪同,担任相礼的工作。

    齐灵公和国佐参加完毕会盟后回国。

    在即将进入齐国首都城门的时候,由齐国留守的大臣高无咎和鲍牵担任城门的守卫大臣,于是,这两个人为了保证国君的安全,关闭了城门,检查来往的旅客,看看有没有危险的因素,这就是现在的提前安保准备工作。

    但是这个事情被声孟子知道了,就想起了当年鲍牵背后给情人庆克打报告的事情,就对齐灵公:“儿子啊,高无咎和鲍牵,明明在知道你将要进入首都城门的时候,关闭城门,什么是检查旅客,我看就是想不接纳国君你吧,要不为什么单单在你回来的时候搞检查?

    我感觉他们和公子角很近,所以应该是想拥立公子角为国君,恐怕国佐也参与了这个事情”

    国君最怕什么?

    就是怕自己在外的时候,被人篡权,夺走君位,这可是大问题,因此,一旦有风吹草动,下都是很狠的。

    二话没,齐灵公很定相信自己母亲的话了。

    这年,秋天,七月十三日,齐灵公就砍掉了鲍牵的双脚,并且放逐了高无咎。

    高无咎真是冤枉,平白无故的就被放逐了,于是就跑到了莒国,高无咎的儿子高弱带领着卢地的老百姓一起造反了。

    齐灵公任命了崔柕为大夫,并且派庆克辅佐崔柕一起征伐卢地,这是内政中平叛的军队;当时因为齐国也参与了柯地之盟,就派国佐带领齐军参与诸侯征伐郑国的行动,这是外政中征伐的国军。当国佐知道了国内发生了“卢地之乱”的时候,也以齐国发生的内乱为由,得到了诸侯联军的认可,返回了齐国包围了卢地。

    国佐可不是帮助崔柕和庆克的,而是来杀庆克的,因为国佐知道,这次的动乱都是因为庆克淫乱而导致的,他才是祸乱的根源,人家卢地的老百姓和高家并没有罪过,只不过是被逼无奈罢了,所以国佐包围了卢地,实际上是包围了平叛的军队,当场将庆克抓获给杀死了。

    齐灵公一看事情不好,就赶快的和国佐联系,并且与国佐进行充分的沟通,表示理解和认可了国佐的做法,两人继续和好如初,十二月,卢地投降,事件平息了。

    齐灵公就派了国佐的儿子国胜到晋国去报告齐国发生的这个动乱,并然他完成任务后到清地等候命令。

    齐灵公的这一,就等于将国佐的家族力量给分化了,于是在鲁成公的十八年,正月二十九日,齐灵公派士华免用长戈,趁着将国佐召到齐国王宫内宫的时候,在内宫的前堂直接将国佐给杀死了。春秋记载:齐杀其大夫国佐。这就是谴责国佐废弃了国君的命令,擅自从国外回军参与处理卢地之乱的事情,罪一也,国佐擅自带领着谷地老百姓叛乱,罪二也;国佐擅自杀死了了庆克,这就是专权杀人,罪三也。

    然后齐灵公有让清地的人杀死了国佐的儿子国胜。

    国胜的弟弟国弱逃亡到了鲁国。

    齐灵公为了安慰被杀死了庆克,就直接将庆克的儿子庆封为大夫,庆佐为司寇。这就是后来庆氏家族祸乱的根源,虽然,齐灵公后来将国弱召回了齐国,让他继承了国氏的宗祠,但是国氏这一强族开始衰落了,四大家族之一的国氏,慢慢的但除了齐国的历史舞台。

    鲁成公十八年,八月初七,鲁成公在鲁王宫养病的宫殿中去世了,这是鲁君正常死亡的情况,很值得庆贺,总比被杀死强多了昂。

    十二月,二十六日,安葬了鲁成公。诸事顺利。

    精彩的鲁成公时代结束了,另一个伟大的鲁襄公的时代就要开始,因为这段历史不仅时间长,而且会诞生一个中国文化的大圣人,也是这部春秋的作者——孔丘。

    让我们拭目以待吧。请牢记:,免费最快更新无防盗无防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