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4章 第二次的疲楚之战( 鲁襄公十一年,公元前562年,春秋第一百六十一年)
中原诸侯联军同盟尝到了“三驾疲楚”的甜头。
第一次的疲楚之战结束后,鲁国也尝到了甜头,看来这种“三三制”的编制非常好,而鲁国当时的还是四军,即,三家公族各掌一军,鲁国国君自辖一军。
为此,鲁国最强的季武子一枝子,就想趁改革鲁国的军制,季武子当时是三桓里面最强的,所以,鲁国转年就于鲁襄公十一年,春天,将鲁国的军队组建整编成三军,以便轮流作战。
这年的正月,鲁国把鲁国国家的军队一分为三,三家掌握鲁国政治的大家族季氏、孟氏、叔孙氏各掌握一只,这就是鲁国“三桓专政”的肇始,与其之前在三桓形成时期,鲁君还能通过一些段,把握扭转鲁国的一些局面,能够形成君权和专权的对抗,但是从今天开始,鲁国的三桓是真正意义上的把握了鲁国的政治和军事的全部权利了。
可怜伟大的孔子,就生活在这个时代里,他将面临的就是鲁国“三桓专权”的政治局面。
所以,三驾疲楚,确立的正确的抗楚政策,但是却破坏了鲁国的君权统治,各有利弊吧。
再郑国。
在第一次的疲楚战中,郑国的位置是很尴尬的,身份最终成了阴阳人,两面派,在明面上是晋国的弟(虎牢关结盟),但是暗地里面又和楚国结盟(夜渡颍水求盟),到底自己现在是那一部分的,郑国甚至连自己都搞不明白。
这都是实力和地理位置惹的祸。
郑国惴惴不安,非常担心楚国和晋国随时找个理由就来征伐郑国,尤其是上次在跟着晋国征伐楚国的时候,暗地里与楚国结盟,让晋国老大非常的生气,竟然不告而别了,这就是隐患。郑国担心在不知道什么时候的情况下,晋国就又来征伐我们郑国了,怎么办,这就需要大家一起开会商量一个万全之策。
郑国的大夫们,开动聪明的脑瓜,展开纯熟的嘴皮子,进行热火朝天的讨论起来了,争论了半天得出了一个结论:
目前,郑国死皮赖脸的主动找晋国去求得原谅和同盟,估计晋国不会答应的,也有损于伟大的郑国的强形象,但是不和晋国结盟,肯定在江湖上也混不下去,只能找一个办法,让晋国真正的下死力来攻打郑国,楚国必然来救郑,然后楚国害怕了晋国的势力后,不敢抵抗晋国,那样郑国就可以顺理成章的拿出“唯强是从”的国策,重新投入晋国温暖的怀抱,从此后,郑国既是楚国的弟,也是晋国的弟,通杀,两碗的面子。
你,郑国给逼成什么样子了,连要求别人征伐自己的“苦肉计”都用上了。
郑国的子展似乎被这个建议所触发了灵感,就:
“我认为宋国是晋国的铁杆兄弟国家,也是我们的历史上的死敌,我看就拼命的揍宋国,晋国肯定回来营救的,这样一来,我们就可以顺势的投降晋国了。”
大夫们掌声四起,连声夸奖子展的计策。
有了这个大原则后,战争怎么发动?又是个问题了,总不能郑国无缘无故的就出兵征伐人家吧,总的有个理由,什么抢夺田地,侵略边境,侮辱国家等等,要出师有名。就是当时的周天子要征伐下面的诸侯,也要写篇檄文,公布一下,郑国攻打宋国的战争借口怎么找?
于是,郑国开始在两国的边境地带制造摩擦了。
郑国驻守与宋国边境城邑的官员开始挑衅找事了,今天安排几个人到宋国那边去偷鸡,明天安排人去盗麦子,后天再去抓几个壮丁回来,在过去那个年代里面,这都是重要的生活资料,再加上“设管卡、搞搞民间殴斗”等等阴招,一会儿儿就把宋国给搞火了。
宋国的大臣向戌就带着宋国的股特工队,趁着郑国边境城邑的不注意,一下子就侵袭了郑国的边境,而且不但解救了宋国的人,还报复性的抓回了很多郑国的人,这样一来,郑国就找到借口了,其实这就是郑国刻意制造的借口,因此,在一番的国际声讨后,郑国开始出兵征伐宋国了,这就是国际争端的历史本,现在世界上的那些段,在古代的时候,绝大多数都经过实践的,用现代的话,这就是“用心险恶的制造两国之间流血冲突事端和事件”。
郑国无端制造事件攻击宋国,晋国肯定要管,中原组织系统内的各路诸侯们,也肯定要过问。
鲁襄公十一年,公元前562年,夏天,四月。
晋国带领的诸侯们开始征伐郑国,第二次的“三驾疲楚”战斗开始了。
第一驾出征部队:齐国太子光和宋国的向戌,带领着齐、宋联军,于四月十九日到达了郑国,并驻扎在郑国首都东门外。
第二驾出征部队:晋国的荀罃带领的晋军部队,于十九日晚上到达了郑国的西郊,并且顺势向东,侵入了当年原属于许国那些被郑国占领的地区;
第三驾出征部队:有上次立下单独一路功劳的卫国继续担任,卫国的孙林父担任总司令员的职位,独当一面攻打郑国的北部地区。
一下子中原诸侯国,铛——,铛——,铛——,又是三路人马。
战斗进行了两个月,诸侯们并不着急攻打郑国的首都,而是在郑国内搞武装大游行,搞土改,一会儿在北林地区开会,一会儿在向地驻兵,一会儿穿插到琐地示威,一会儿聚合包围郑国的首都,在南门炫耀武力。
为什么在南门炫耀?
因为郑国的首都南门对着楚国的方向,联军这样做,就是在吸引着楚国的出兵救援,慢慢的折磨郑国。
楚国干什么去了?没干什么,还在休整期间,去年年底刚在郑国和晋国联军搞了一次对峙军事行动,回来后,楚军的屁股还没有坐热,郑国这个东西,竟然不打招呼的就开始进攻宋国了,又惹的晋国前来征伐,虽然郑国的这个“不怕强敌,连续作战”的精神是值得表扬的,但是总要有个大局观,让大哥喘口气,再统一行动吧,所以,此时楚国没有力量出兵救助郑国。
郑国一下子就陷入了困境,不过这也是郑国早就设计好的局面,要不,郑国以什么理由投降啊,郑国马上举起了白旗,很是快乐的找到了晋国和诸侯各位兄弟们,进行结盟。
这年秋天的七月,郑国在盟会上,又是发誓,又是歃血、又是吐唾沫,又是喝酒的,一阵子的诚心的结盟态度,甚至用祖宗十八代的信誉都压上了,在“亳城”终于取得了晋国和诸侯们的谅解,再次成为了晋国带领下诸侯集团的一员。
郑国身份的转变,简直是比孩哭闹还频繁。
从四月到七月,三个月的时间了,楚国也缓过气来了,咬着牙,准备继续擦郑国这个屁股,但是这次,楚国也学聪明了,你们晋国总是拉着一大帮子的诸侯,和我们楚国、郑国群殴,打群架,现在我楚国也要拉一个进来,和你们打。
晋国最大的敌人就是秦国。
所以这次,楚国的令尹子囊就向秦国求救,要求秦国帮助一起救助郑国。
上次,秦国求助于楚国帮助进攻晋国,楚国答应了,而且出兵晋国楚国边境地区,给晋国造成的巨大的压力,虽然战斗没有展开,主要是因为晋国遭受了饥荒,如果打起来,恐怕楚国的部队就开进了晋国。
其实,秦国并不知道当时楚国令尹子囊劝阻楚君不要出兵,幸亏楚共王讲义气,讲信用,既然答应了秦国,就要承诺,才象征性的出兵示威了一下,今天终于得到汇报了,秦国派了右大夫詹率领着秦军跟着楚军攻打郑国。
郑国一看,晋国和诸侯已经离开了,自己郑国肯定不能单独对抗楚国大哥,于是,郑简公就亲自很快乐前来迎接楚国的军队,表示自己是从心里愿意跟着楚国干革命的,只不过是迫于晋国反革命集团的压迫,才表面上与他们结盟的,郑国一定跟着楚国大哥的脚步前进。
楚国真是捂脸了,没办法,总不能拳打笑脸人吧。
既然出兵了,而且还带着新的盟国,就不能轻易的退兵,这要浪费多少银子啊,就转而攻打宋国吧。
鲁襄公十一年,九月,中原诸侯全体出兵再次攻打郑国。
郑国,马上派大臣良霄、太宰石到楚国,报告:
“郑国因为国家生存的缘故,面临着晋国的进攻,因此郑国不能在对楚国效忠了,我们郑国肯请楚国,或者用财物贿赂晋国,或者用武力征服晋国,否则我们郑国只能打算顺服晋国。”
楚国一听,真晕了,这个郑国叛徒,真是可恶,因此囚禁了这两个人。
直到鲁襄公十三年冬天,在子囊的意见下,才将这两个人放回了郑国。
诸侯军队在郑国东门继续的炫耀武力,楚国无力回兵救助,所以郑国派了王子伯骈前往求和,九月二十六日,晋国的赵武和郑简公订立盟约,十月初九,郑国子展出城与晋悼公订立盟约。
郑国再一次的倒向了晋国。
这一年的十二月初一,晋、鲁、宋、卫、曹、齐、莒、邾、滕、薛、杞、邾等国与郑国在萧鱼,现在的许昌地区,再次的结盟,这就是“萧鱼之盟”,算是中原诸侯的一次盛大的盟会,至此,郑国暂时的停止的两边倒的情况,直到七年后,鲁襄公十八年,郑国才再次的发生反复。
十二月初三,诸侯国赦免了郑国的战俘。
郑国为了表示自己的诚意和深切的感谢,直接敬献给晋悼公三名音乐家,用于作战进攻的广车、用于作战防守軘车各十五辆,并配备了战甲和兵器,再加上其他的战车,总共计一百辆,还有演奏音乐的钟鼓编钟乐器两架,美女歌舞队十六人,等于敬献了二侑歌舞。
这真是大礼啊。
晋悼公把这些礼物,一半分给了魏绛,表示对他的功劳的认可。
第二次的疲楚之战,再次的以晋国胜利宣告结束。
但是,晋国马上撤兵返回国内,因为此时,秦国为了支援郑国,在初五已经派遣了庶长鲍和武两人从背后带兵攻击晋国,十二日,两国在“栎地”发生交锋,晋国留守的部队轻视秦军,被秦国打的打败,但是这个远方背后的支援,已经不能改变郑国投降的局面了。
秦国和晋国的仇恨更深了,但是——
晋国的“三驾疲楚”政策,再次的得到实现。请牢记:,免费最快更新无防盗无防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