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章 准备秧苗

A+A-

    30

    东风需要钱,且价格不菲。

    东村种稻,多采用“秧田法”,他们会集中一块最好的土地作为秧田,在这块田里重点培育秧苗。然而云中村位于西北,温度较低,很多秧苗会折损在这第一个环节。

    深思熟虑之后,阮恬恬准备在暖室里,运用现代育苗法去育苗。

    院里还留有两三个空屋,在里面通过火盆控制室内温度,能最大限度照顾到这群弱的秧苗。

    把苗从土里移出来种植,在古人眼里那是脑子有病!阮恬恬提出来的时候,所有人都吓了一跳。

    唐大刀最愁,愁得头发都掉了好几根,他和看管着几个萝卜扎马步的刘启之交流:“我刘侍卫,要不你劝劝你家夫人?这不在土里种地种个啥啊?”

    刘启之面无表情,依旧沉默。

    唐大刀自言自语,唉声叹气。刘启之云游天外,想着主子走之前的嘱咐。

    “她想做什么,尽管助她去做。”

    唐大刀拿着算盘算账呢,便见刘启之猛然站了起来,他吓了一跳,忙问:“怎么了怎么了?”

    刘启之:“我去帮主子搬东西。”

    唐大刀瞪着眼睛看了半晌,认命般的叹了口气站起来:“走吧走吧,老天保佑主子能成。”

    后院里,阮恬恬清理着西边连着的三个屋子,指挥着罗二将里面的杂物搬出去,见唐大刀和刘启之过来,抿着嘴一笑:“大哥想通了?”

    为了干活方便,阮恬恬穿着男子的衣裤。她脸上还沾着灰,但丝毫不减娇俏,眼里亮晶晶,仿佛有火在燃烧。

    唐大刀叹了口气,和刘启之搭搬东西,絮絮叨叨道:“想不通能怎么办呢?事已至此,只能硬着头皮去做。不过我东家,我们不能留一片秧田吗?万一你这劳什子育苗法”

    留一片秧田,也是流民们纷纷提出的建议。毕竟育苗法骇人听闻,大家都怕颗粒无收。

    他们虽然相信阮恬恬,但心中总是有些担忧。

    “可以啊,”阮恬恬拿着扫帚将最后的垃圾扫出门,又开始计量屋子大:“一号田是不是已经耕完了?就先在那里选一片做秧田吧。”

    实验对照组什么的,当然可以拥有。

    唐大刀大喜,跟着阮恬恬计算出房中所需的木架,又统计好竹盘的数量,完事之后突然想起来:“东家,我这次去广茂想把苟三带上,有他长眼,我们能少出点错。”

    唐大刀以前做的都是高买低卖的杂货生意,对于竹子这方面没什么心得。他们这次需要的货量极大,他很担心有人以次充好。

    阮恬恬闻言赶紧点头,管道属于基础设施,质量必须要好,否则后续问题极多:“对!得让苟三走一趟,你们两人行吗?不行把启之也带上?”

    唐大刀沉吟半晌:“刘侍卫就不用了,只不过苟三的照身帖”

    照身帖类似于现在的身份证,在大启朝如果需要跨城行走,必须去户籍所在地的官府开照身帖,有了照身帖,才能获得路引。

    因办理照身帖需要二十文,很多世代在一个地方耕种的家庭不会去办理。而稍微富裕一点的、或者有日常走动需求的人,都会去主动办理。

    就拿阮恬恬来,他们一家都是有照身帖的。当初出云中城的时候,正是拿着照身帖问知府夫人求了路引文书。而对于常年在外游走的唐大刀,照身帖自然是随身装着的。

    要是平日里,对于照身帖的检查也不会很严格,但近几个月风声鹤唳,北边又在打仗,各个城池便严格了起来。

    云中城外的这堆流民,大多就是因为没有照身帖,又遇到云中城关城,只能滞留在城外。

    阮恬恬听唐大刀解释了这么一通,摸着下巴道:“那办一个不就好了?需要什么续?”

    “需要东家担保。”

    流民要想“转正”,必须有正规住处。如今庙屋落得是阮恬恬的名,他们的照身帖上只能按照“家仆”来算。

    而且必须是“家养仆”。

    阮恬恬听后倒没觉得什么,还感慨了一下原来古代正规起来也是挺麻烦的。不过唐大刀却正色道:“东家,家养仆的一切都是主人负责,如果这个家养仆做出了恶事,主人也需要担责任的。”

    阮恬恬想了想,连日的接触下来她也不觉得苟三是坏人,便道:“我想好了你倒是问问苟三愿不愿意当我家的家养仆。”

    唐大刀见阮恬恬半点没有防人之心,也不知道是该喜还是该忧。当天下午,他将回复告诉苟三,苟三险些哭出来。

    当流民的这些日子,他可吃了没身份的苦!如今有人给他担保,他也是个有身份的人了!

    大家都艳羡看着苟三,恨不得自己也有点傍身的本事,能跟着唐管事走一趟,得个身份。

    李家,李春花做好了当日的饭,规矩端到桌上。李母娘横眉冷目,想挑点错出来:“今日这米蒸得太硬!”

    原本李春花也就受着了,可最近她不愿!

    “媳妇儿愚笨,不如今晚母娘来示范一下?也是教教媳妇儿。”

    李春花得客客气气,那李母娘脸色都变了!她冷着脸,颤抖着骂:“反了天了,真是反了天了!这个月的例钱你别想拿到!”

    李家妹攀上枝头后,家里将田地全租了出去,外加兄妹俩的补贴,总共有一笔不少的钱。这笔钱全在李家母娘里,李母娘按月给李春花支银子,李春花里存点钱不容易,以前总是各种忍让。

    可现在不同了,现在她有钱了。

    李春花冷冷看着母娘:“家里这些柴米油盐媳妇儿也拿不出银钱,既然没钱,那母娘自己解决吃饭的事情吧!”

    罢,她竟然连饭也没吃完,独留一个恶婆婆在家目瞪口呆。

    走出院子,李春花只觉得解气!解气!嫁到李家来,头一次这么解气!

    多亏了她阮妹妹

    想着,李春花脸上带了几分真诚的笑意,提着篮子准备去田里挖点野菜送给阮恬恬。

    ***

    天气转暖,大家纷纷换下了冬天的袄子。田野间干活的男人甚至穿起了薄衫,打着赤膀哼哧哼哧干着。

    东村虽无竹,但树木不少。在唐大刀去采购竹子之前,苟三先带着大家搭木架。

    他们在村里收了批报废的农具,老葛回炉重造,造出不少趁的工具。大家趁着午饭的间隙砍树锯木条,争着多拿点积分!

    阮恬恬在一旁见证着古代的榫卯工艺,激动地恨不得拿个录下来,这要是放在上,分分钟转发过万!

    太厉害了,木材到了苟三里,仿佛有了生命一样。

    “大家可以按这个样子切割,”他腼腆笑着,挠了挠头:“剩下不会的等我回来弄。”

    简易教学结束,阮恬恬甚至亲自上,在苟三的指导下切割着。她虽然看着娇,但上力气可不,倒腾了大半个时辰,竟然像模像样做出了个半成品!大伙都跟着高兴,就连在一边统计麦粉的唐大刀都呆了一下。

    东家动能力这么强的吗?!!

    阮恬恬不经意的淡笑,深藏功与名。本姑娘可是徒搭过不少东西的!只要有人教,这些不在话下!

    不过她也就是凑个热闹,等掌握原理后便拍拍把场地留给男人们,转头去跟唐大刀谈话。

    这次去广茂县,唐大刀打算带上自己的驴车,一来顺便将这次的麦粉跟城里结清,二来可以省点运输的成本。这几日大家连夜赶工,连驴的休息时间也压缩了,总共赶出来了十石麦粉!

    十石足有千斤,基本将阮恬恬库存的麦子消耗殆尽,转便赚了二十八两银子!抛去分给李春花的,也剩下足足二十两呢!

    这个数字让唐大刀兴奋!

    此处他去收购麦子、稻谷以及竹子,预算也就是二十两!

    阮恬恬闻言迟疑:“二十两,够吗?”

    唐大刀自信满满,表示报价是一回事,成交价又是另一回事,完全是足够的!

    “大头在运输,”他叹气:“以前我们自己押货,赚的也是运输的钱。有时候,单单在这上消耗的,要比物品本身昂贵。”

    这也是他为何要带上驴车的原因,能省一点是一点。

    阮恬恬听后若有所思。

    货运物流、快递这些在现代,可都是赚钱的利器。有时候拥有一条完整的运输线,不知道能省多少钱!

    这么想着,阮恬恬有些心动。等忙完了种地这点事,她要和唐大刀一起合计合计了!

    唐大刀没阮恬恬想的那么深远,他只是感慨道:“东家,我现在赞成你之前所建立厂房一事!这‘加工’来钱太快了!我们只要有更多的石磨和毛驴,就能赚得更多!”

    他原先不理解,现在只觉得东家太有眼光了!

    要知道这几天他看着庙屋那一片地,恨不得里面全挤满毛驴,那全是白花花的银子啊!

    谁想阮恬恬听了他的话却淡淡一笑,摇着指头道:“虽然赚钱,但也不是长久之计。”

    唐大刀满脸疑惑。请牢记:,免费最快更新无防盗无防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