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3章 明里暗里
“卿等参照朕的想法,务必制定一套详尽可靠的奖金和考核制度,由联批红后通行天下。”
朱天赐心中畅快,他把后世的工资加资金的制度随便拿出来,既能笼络人心,保持政局稳定,又把奕宁内库的钱给花出去,真是一举两得。
“臣遵旨。”五位内阁大学士同时揖。
“联刚才过,只花钱不行,还要开源增加国库收入,我有这么几点想法。”
五位专心听着。
朱天赐冷冷地道:“拿了朕的钱,就不能再抗税了,朕准备把盐税、茶税、市舶税、营业税等商税统一提到十税一。”
五位大学士全都一哆嗦:“多少?”
朱天赐平静地道:“你们没有听错,十税一!”
“不可啊,皇上,历史不可不鉴,这会激起民变啊!”马士英呼道。
万历年间,明神宗提高商税,引发各地官员和士绅的强烈反对,发生了多起“民变”,最后不得不收回。
“十税一多吗?”朱天赐冷笑,“朕准备取消通过税,交一次税,全国通行!”
明朝过境要交通过税,每过一地就要交一次税,虽然税率不高,但加起来就可观了,这在相当程度上阻止了商品的流动。
“这也不行啊。”马士英道:“税,太高了。”
朱天赐却不理他,继续道:“不只如此,大明天下,所有的土地都要收税,包括诸王公候伯,以及士大夫,所有的免税一概取消。”
五位内阁大臣都傻了:皇上这是要与天下为敌么?
士子拼命读书,为了什么?
其中一个巨大的诱惑就是,进士以上,免除税赋!
不仅有收入,还不交税,可谓一步登天。
甚至连秀才都能免役!
取消免税的政策,这是要与天下读书人为敌!
至于诸王,哦,已经被清虏以及诸匪杀得差不多了,连建昌府的益王、长沙府的吉王都被顺天义军给灭了,抢走了积存百年的家当,如今淮王又被抄家,大明控制的土地之中,几乎只剩楚王一根独苗,还在左良玉的地盘,诸王的反对,可以不用考虑。
但世勋的公、候、伯没被顺天义军绞杀的还剩不少,必然会激烈反对。
朱天赐却继续道:“就算朕的皇庄,也要收税!”
什么,皇上都将刀对准自己身上了?
这是要自宫么?
朱天赐不待他们反对,迅速地道:“土地只收基本税,其他的赋、役等杂税一概取消。”
众人不由一怔,明朝的农业基本税很低,只有三十税一,如果取消其他杂税,交这点税银真心不多。
这么算下来,进士以上的读书人都有俸禄,皇上加了薪,可以很大程度上抵消这部分税款,何况大多都是寄田,田主给的好处并没那么多,最后损得最多的只是那些勋贵。
关键还在商税上!
众人合计着如何劝诫皇上。
朱天赐又道:“此外,为了鼓励商业,联有几点想法。”
“鼓励贸易,设置多个通商口岸,配置相关的构管理并收取贸易税,贸易税要高于商税,视情况而定。”
“放开部分管治商品,包括盐、茶,不需开具任何证明,即可以自由售卖,允许私人开盐场,茶场。”
“废除路条制,任何人在当地开具户籍证明即可通行天下。”
“允许大明所有子民从商,包括朱氏子孙。”
朱天赐一条,五位内阁大臣就哆嗦一下。
皇上这是要疯了么?
先不别的,这最后一条,又是有违祖制,太祖规定,每个朱氏皇家子孙,生活费用都有由国家承担,但不得从事农工商等各种活动,换句话,就是养懒汉的,你想振作一番事业,对不起,不允许。
如果真要改了太祖的规定,恐怕不只皇上,整个万兴朝廷都要承受极大的压力。
其他的几条,更是会带来无数的麻烦,这天下如果不乱,那才奇怪了呢。
见几位脸色震惊得如死了爹似的,朱天赐微微一笑:“这只是我的一些想法,卿等不妨先放出风去,至于何时实施,再,税率么,可以再商量,先把能办的办了,奖金和考核制度没问题吧?”
五位内阁大学士不由一愣,敢情了这么半天,都是皇上一人异想天开,着玩的!
他们急忙同声道:“没问题。”
朱天赐提出这些办法,确实是针对大明的种种弊端,都是不错的设想。
但要想全部实施,还真不是一般的难。
他也没打算真的去做,只是拿来吓吓五位内阁大臣,让他们少来找自己的麻烦。
“你们看,我没有偷懒,我整天就在思考这些大事,你们再来找我,我就让你们干这些事,为了大明不乱,还是让我一个人安安静静地思考吧。”
果然,此后的几天,真的太消停了,每天只有执事太监抱着票拟好的奏章来让朱天赐批红,甚至连如何轮值都自行解决。
朱天赐一目十行,那些奏折几乎一概打勾同意,象征性地将几个争议较大的奏本留中不发。
有奕宁公主的记忆,仅仅打个红勾不会留下什么破绽。
但修炼之余,朱天赐依然模仿奕宁的笔迹练习书法,尽量减少露馅的可能。
他对如今的生活很满意。
皇宫外,各种消息不径而走。
不过,大家最关心的一件事就是:要涨俸禄了。
皇上要把内库里的钱拿出来给大家加薪,这是最确切的消息。
据,下次的朝会上就会定下来,这个月底,就能领到双薪了。
大家都得有鼻子有眼,都开开心心的。
至于让朱家子孙经商,谁在乎,那个谁,不是早就倒买狗皮帽子,赚得钵满盆满的,谁管?太祖他老人家都死了几百年了,难道还能从皇陵里爬出来,骂死那个谁不成?
据传,那个皇帝是女儿身的谣言,是可恶的淮王故意放出来,给皇上添堵的,这不,被抄家了,活该!
这么好的皇帝怎么可能是女人呢,朝堂上几百双眼睛盯着,还能作假?那不是扯淡么!
听下次朝会,就会有人进言选秀女,我家闺女已经十三了,要是能被选进宫去侍候皇上,那真是八辈子修来的福,祖上冒青烟了。
他三叔,你听没有,皇上打算取消路引,在衙门开个证明,就可以想去哪儿去哪儿,跟那些秀才老爷一样。
听以后盐茶都可以随便买卖了,肯定会降阶,真是不知能省多少钱。
也不知什么人引导,散播的都是一些好消息或者不痛不痒的消息,真真假假的,很是热闹。
应天府内城西侧。
秦淮河旁。
莫愁湖畔。
一艘画舫御舟之上,二层的亭台之中,一个妙龄少女一边呷着茶,望着来来往往的游船,一边听一个劲装汉子汇报着各种消息。
画舫御舟是船屋住宅,莫愁湖有不少这样的船只,不时有琴声传来,那是欢场兰舟在招唤有钱的公子哥前去娱乐的。
“他果然有一些与别人不一样的想法。”少女轻笑,“记住,他的旨意就是我的旨意,要不折不扣地执行,批红过的奏折司礼监只管盖章,他的那些想法虽然有些天马行空,深思却大有道理,能促成的尽量促成。”
“是,公主殿下。”大汉应道。
少女自然便是奕宁公主,她对眼下的状况很是满意,之前的难题得到了完美地解决,以一种她根本想不到的方式,家国的重担有人替她担着,比真正的鲁王世子继位都更让她放心,她现在可以换上女儿装,悠然地享受碧波美景。
劲装大汉正是锦衣卫抚使左使向正鹏。
“现在大清什么情况?”
“北虏正在大力整顿治下,除了八旗在北京附近圈地之外,其他地方大都均了田,还兴建学设,传授圣人言,封孔胤植为衍圣公。”
“这个三姓奴才!他们的春闱定了么?”
“定了,也是一样,分三场,分别在二月初九、十二、十五日举行。”
“早先朱秀才的不错,他们果然施行清承明志,笼络民心,这是无法破解的一招啊,孔府正宗在他们里,嗯,选秀女的事情备好了么?”
“微臣已联系多人,同时上折子,下次朝会也会重点提出来,毕竟这事关国本。”
“国本,哼哼!他不能生,也不知道是不是真的,总要试试才行。”
“公主?”
“向左使,我知道你们猜疑什么,我跟你们过,他有正统的皇家血脉,只要他愿意继续坐在那个位置上,他就是真正的皇帝!我在私下里只是为他查漏补缺而已,对了,你再派人潜入淮安府,到那个院仔细搜查,再秘审慈云寺方丈。”
“我亲自去。”
“不必,已经有人知道你上次的行踪,再去就会很危险,让苏千户去吧,对了,上次你带去的千户审出来没有?是谁被收买了,魏千户还是姜千户?”
“是魏千户,公主殿下您身份的事也是他泄的密,这该死的!”
“罢了,给他个痛快吧,不枉他冒死护送我南下。”
“是,公主。”
“黄道周这两天有何异动?”
“他对未能晋身大学士疑神疑鬼,前日他派心腹去了钟山灵谷寺。”
“哼,果然是这老匹夫想暗算我,收集他的罪证,着人弹劾他。”
“是!”
“副督御史夏彦之最近跟什么人联系过?”
“皇上”
“!”
“户部尚书高弘图!”
“竟然是他!这老匹夫!不,不,他们还曾试探过史可法,被拒绝了,想必也想拉拢高弘图,不过,不可不防,派人秘查高弘图。”
“是!”
“这些人不过疮疥之疾,他们也是为了大明,京师乱不起来,把谢右使的顺天军调往九江府,密切监视左良玉的动向。”
“是。”
“唉,趁着现在还有钱有粮,让他加紧扩军,哦,对了,我的陵墓也该修了。”
“公主”
“人哪有不死呀,还是早作准备为好,选可靠的人办这事,要尽快,免得将来再出变故,事后不留活口。”
“是!”
“去吧。”
莫愁湖上,烟波渺渺。请牢记:,免费最快更新无防盗无防盗